宋瓷吧 关注:2,776贴子:11,454
  • 0回复贴,共1

北师大古陶瓷博物馆可以拥有“出生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师大古陶瓷博物馆可以拥有“出生证”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 罗竖一 2016-08-01
家喻户晓,2016年7月13日,曾被评为“中华杰出慈善人物”的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和收藏家邱季端,宣布将其收藏的6000件古陶瓷捐赠给母校北京师范大学的消息传出后,不仅引发了业界的广泛“争议”,而且成了大众普遍关注的舆情。
面对此情,2016年7月29日出版的《北京晚报》,推出了一篇题为《文物局称未收到博物馆设立申请》的文章。
一时间,舆论哗然。
诚然,2015年12月22日,经中国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而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博物馆管理办法》的确规定,博物馆应经过“设立申请”这一程序。
据此来讲,生出“文物局称未收到博物馆设立申请”的文题当属正常。但是,作为行政规章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在1年多以前就已经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是,经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2015年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9号公布、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的《博物馆条例》这一行政法规。
另外,《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二条指出:“ 本办法所称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而《博物馆条例》第二条则表明:“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很显然,二者对“博物馆”的定义都不尽相同。这一修改,既彰显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二十一届全体大会于2007年8月24日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有关精神,也符合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并且,正像中国国家文物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在2015年5月21日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时所讲,“之所以叫《博物馆条例》,而不是《博物馆管理条例》之类的,这就说明了国家是要鼓励博物馆事业发展。”
既然如此,那们某些方面为何还要对北师大设立古陶瓷博物馆“卡脖子”呢?
当然,《文物局称未收到博物馆设立申请》一文也提到:“目前,针对北师大入藏文物、计划设立古陶瓷博物馆的事情,市文物局尚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关设立博物馆的备案申请,也未接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相关咨询。”
但是,这种时而声称“设立申请”,时而又说“备案申请”的错乱,确系典型的自相矛盾,当属“前口姓张,后口姓王”的行事做派。其中有何原委,外界暂时无法得知。
还有,比较耐人寻味的是, 2016年7月14日《北京晚报》刊发的一篇名为《北师大成立高校古陶瓷博物馆》的新闻告诉世人:“据了解,这六千件藏品包括了从两汉魏晋到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窑口的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精品,很多都是稀世珍品,在国内独一无二,具有极高的艺术与研究价值。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及多位收藏家昨日也捐赠了多件珍贵的古陶瓷藏品。”然而,《文物局称未收到博物馆设立申请》一文的肩题却是:“北师大获捐古陶瓷被指赝品 引发民间收藏诚信讨论”。
综合有关新闻报道,基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判断,那就是,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流散文物管理处原处长、文物鉴定专家许勇翔等业界人士所讲的,诸如“如果说它们是仿古工艺品,我觉得无可厚非”之类的话,其实既显得很不专业,又是很不负责任的,甚至涉嫌误导社会或官方层面。
试问:包括许勇翔等先生在内的业界人士,你们谁见过邱季端“计划”捐出去的“6000件陶瓷器”之真容?仅凭网传的一点点疑似图文资料,就可以“妄言” 那6000件陶瓷器是赝品,或声称“它们是仿古工艺品”之类的,难道你们真是“千里眼”、“妖后苏妲己”、“齐天大圣”这样的转世不成?
一般来讲,不看实物就可以断言的“专家”或其他业内人士,基本上都属于神算、大仙儿、半仙儿之类的。如果是,那么你们可以掐算出自己能活多少岁吗?能掐算出韩美意欲部署“萨德”系统的后情吗?……
不错,让你们掐算自己的寿命、掐算部署“萨德”系统的后情等等,确实超出了你们的专业范围。但是,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都一再地证明,无论是多么权威的专家,无论是人气多么高的业内人士,其所见所知都是极其有限的。换言之,其实任何人不知道的,或者未见过的,都是相当多的。
直言不讳地讲,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神仙似的鉴定专家。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鉴定专家都理当虚心地学习,多向历史学习,多向他人学习,多向社会学习,而不是信口开河,或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而一味地盲目排斥其他业内人士或专家。
当然,有的专家或其他业内人士之言还是可以相信的;而且,从古到今确实都有假冒伪劣之“藏品”或“文物”之类的。但究竟是不是,都得仔细鉴定,甚至请高人进行“会诊”。尤其是体量那么大的6000件陶瓷器,更得慎之又慎。
实际上,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践行者的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会长姚政,早已经把一些业内黑幕或实际情况讲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所有反对的人,他都没有看到这些物品。连邱季端自己都没有确定,从他的20万件瓷器当中捐赠的哪六千件。你怎么就可以确定?那不是故意陷害人么?我们很多所谓的业内人士,卖了大量的东西给别人,几千万几个亿,所以他特别不希望民间再有其他的东西浮出水面。因为他们在卖东西的时候往往是说这件东西全世界只有两件,一件在哪里哪里,今天这一件,您就买吧。”
换言之,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圈,包括整个文博界,其实至今还是乱象丛生。尽管一些社会有识之士,包括国家有些部门或机构也在尽心尽力地消除这种乱象。
然遗憾的是,像许勇翔等业内人士,却以姚政社会职务的变动作为“靶子”,并且热潮冷讽“国宝帮”——实际上其中不乏站在民族大义、忧国忧民和文化传承之高度者。这些,既是小儿科,又是贻笑大方。
至于各方目前都普遍关注的有关藏品鉴定问题,其实《博物馆条例》并无明确规定。不过,据媒体报道,邱季端委托的大成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律师发表的声明显示,邱季端向北师大捐赠瓷器将经过由受赠方认可的有资质的机构,或由四名以上有资质的瓷器鉴定专家团队进行目鉴:经痕迹、光谱等科鉴过机后,并经司法鉴定、受赠方无异议方列入捐赠。
显而易见,作为捐赠者的邱季端一方,其不仅胸怀大爱之心,而乐于好人做到底,且真是做到了君子坦荡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正如立身国学网发表的署名为了心的一篇相关文章所讲,邱季端向母校北师大捐赠事件的现实境况,近乎残酷地让我们眼睁睁看着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精神堡垒——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操守,在中国收藏界各地诸侯轰轰烈的“利益”、“话语权”、“非黑即白”的割据中濒临崩溃。遗憾的是,在“尊师”、“重道”几乎彻底沦陷的今天,莽莽神州,一个暮年老人对于母校的赤子之情,守护尊师重道的行谊,终其一生而尊师重道的精神和行为,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操守,尊师重道的文化人格,却被整个文藏界或文化界视而不见!遗憾的是,在这个“众生皆病”、“人面兽心”的当下,在世人奔赴物欲如过江之鲫的今天,一个暮年老人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礼仪之风的坚守,自立利他回馈母校的德行,竟被“怨声载道”的文物“真”、“假”之争消弭的沦丧殆尽! 不妨以邱先生捐赠事件为契机,打破闭关孤立的态度,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古代艺术品的研究范围,广邀文博圈、历史学界、考古界、文化界等各路豪杰,共同研讨挖掘中国文物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以及精神遗存。
综上所述,笔者罗竖一认为,北师大古陶瓷博物馆可以拥有“出生证”。至于藏品问题,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在待选的20万件瓷器中,一般情况下肯定能挑选出各方普遍认可而服气的精品来。退一万步讲,就算最终不够6000件,但是,还有广大藏家也都会支持建立北师大古陶瓷博物馆的。
(罗竖一,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特约评论员。中国著名评论家、独立学者、资深媒体人、调查记者、专栏作家,“中国好写手”十强。)


IP属地:辽宁1楼2016-08-19 12: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