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徒步吧】作者:__AE86
前言:首先,需要申明一下,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讨论,但是喷的找茬的,求你们放过我,不太喜欢横着扯没什么意义,你们觉得我是傻逼就高抬贵手的略过这帖子就好了!
其实开了装备咨询贴之后,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很多人提问都是预算XXXX元,一整套怎么买什么的,自己没有任何一点想法,这样其实是很有问题的,我在神也不可能通过一个预算就明白你们真实的需求什么。不过考虑到吧里其实大部分都是新人,又完全可以理解大部分吧友的迷茫,这贴很早之前就想写了。但是由于我个人的一些理念估计写出来会刺激到一部分人的神经一直在犹豫,想了蛮久看很多吧友被快乐的坑了一遍又一遍之后,还是下定决心写出来。就算对一部分人有一定帮助也值了!
说到装备不得不说从有户外开始就存在的装备党和体能党之间的争论。装备至上?还是体能至上。我这个彻头彻尾的装备党来讨论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就会笑了。但是其实可以认真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其实很多不屑装备的人的核心思维总会提到很多年前,中国户外才起步涌现的一批名人,或者几十年钱世界户外爱好者。其中的关键就是几十年前大家都是一身垃圾不也一样玩么!或者提到现在的某些线路的本地人,一样军胶麻袋妥妥的没任何问题。
然后很多装备党呢,核心思维就是极端天气、极端地域、各种意外来通过自然的威力碾压人体极限提高装备的重视程度。
这两种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真的要我说两种都错了,
10年前,我是体能党,我穿着军胶背着军用背囊走完了318成都拉萨段,就一身衣服也走完了怀化到重庆的800公里,那时候觉得花大钱买那个时候很稀少的装备,绝对是傻逼。
5年前我是装备党,经历过被抛弃,各种极端天气或者说类极端天气之后,深刻的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彻底推翻了以前的观念,人定胜天这种精神胜利法纯粹是自我安慰,有些东西是人完全没办法抗衡的。从此踏上了烧装备之路,从各种低端杂牌,到过国产品牌,到国外大牌,到慢慢接触一些顶级的!钱真花了不少,至少这么些年到现在为止卡里没钱。
那么10年了,我现在又是什么样子的观点呢?我可以肯定的说,我又改变了,一次又一次的高价买到一些并不是那么实用的东西,一次又一次的买回来才发现想象中的作用我TM根本用不到。
10年,依赖过体能,依赖过装备。最终发现一个其实大部分人都懂只是都不深刻的道理。装备和体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们的关系其实更像手和脚的关系,在城市里、在景区、在成熟的线路上,有脚就能应付绝大部分事情了,就算因为没有手而产生的意外绝大部分也是可控的,但是在很多更艰难的地方就必须要手,没有手风险性成倍往上翻。
所以争论什么至上其实真的毫无意义,在一般的地方,可以通过体能的强大来掩盖装备的不足达到目的。当线路高于体能的时候装备可以用来弥补体能的不足。在高危线路或者极端天气下,体能的作用会更加渺小,这时候装备的作用会显得非常重要!两者属于一个你大我就小,你小我就大的互相依赖互相弥补的作用,争论什么至上真的很傻,我傻了10年。希望那个大家比我傻的短一些!
争论点就说到这里吧,下面说说主题,单单说装备,我个人总结的经验就是新人,入坑之前必须要有一套思路,什么思路呢?下面就是详细说这个思路问题,思路对了才是最省钱的!
第一、消费观!这点非常直白,就是你到底在装备这方面的消费观如何,很多人认为这个和经济挂钩非常严重,实际上,没有想的那么恐怖,打个比方:一般的学生都没什么钱,但是没什么不代表一毛都没有,那么这个时候看看他的消费观,现在大部分学生消费观倾向手机等时尚电子产品,然后娱乐方面,这个应该是大头。这里说的消费观就是,你对于装备方面消费观到底在哪个程度,因为我接触的人很多,所以我用很多吧友做过实验,如果一个消费方面愿意尝试更好的吧友,或者愿意追求一些装备的吧友,哪怕他最开始再穷,最开始再觉得不值,买了一身一般的东西之后,2年内绝对会开始慢慢替换。那么如果最开始就能搞清楚自己的消费观,是否可以尝试更加优化呢? 这个问题下面的说完总结一起说!
第二、哪些必要,哪些不必要!这个问题是每个新人都必然会犯的错误,在家想着出远门,徒步,什么看着都会需要,恨不得把家搬着跟着走。但是实际上路之后会发现好多东西都是废品,完全用不到!然后开始丢,走一路丢一路,浪费RMB也浪费体能,怎么确认是否是需要的呢?这个就是个经验活,没经验的话就只能很理智的去想和查阅资料了,尽可能不要去想很多意外,没有经验自己脑补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浮云,客观的去通过资料或者向走过的人征求意见来确认,把装备分为4个等级,
①、必备。这个等级的就像一个背包,如果你要露营那么帐篷睡袋这些,如果你要自己煮东西吃炉具锅具这些。当然你要说你可以用编制口袋和睡露天可以当我没说,这个等级的基本是必须拥有的。
②、尽量有。这个等级的比如你走公路一双舒适的鞋子,一身舒适的衣服,方便喝水的水袋这些。这些东西有能提高很多舒适度,和便捷程度!
③、可有可无。这类东西就是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比如你走公路携带的帐篷地布,比如你有防潮垫然而购买的铝箔地席,比如你有靠谱的冲锋衣携带的雨衣!
④、基本没必要。这类东西我个人觉得最典型的就是各种防身匕首啊,甩棍啊,工兵铲啊这类逗逼物品,真心别把世界想的那么坏,其实真的那么坏或者遇到打算抢你的人了,你拿着这些东西。然而并没有卵用!搞不好一是热血沸腾然后就和警察叔叔喝茶去了!
PS:根据线路个各种情况以上四类的一些距离并不是绝对性的,例如如果你住店,那么帐篷基本就是废品瞬间变成第四类,如果不自己开火,炉子什么的也变成废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把装备分类之后从,砍掉第四类,精简第三类,尝试把第二类兼容第三类,第一类兼容第二类,你会发现你的东西瞬间少了好多!
然后在把剩下的物品里面纯粹为了舒适度和生活物品提取出来。根据自己承受重量来减少一些没有必要的或者可以简装的东西,比如牙膏可以换小的,比如毛巾可以换小的…………
第三、线路预估,其实这个上面一点已经提到过了,但是还是单独拉出来说一下。很多吧友问人都是开口X月去西藏怎么样携带装备等等………那么有个问题了,问的这个人如果要解答所有吧友的问题,他就需要自己走12次,每个月出发走一次。这样才能精确的知道…………那么这样的人基本不存在的,那么就需要问的吧友自己发挥艰苦朴素的精神了,如果你连线路都没了解透彻,谈论装备就是纸上谈兵!打个比方,如果XX准备走318成都-拉萨段,他6月出发,那么XX就需要首先计划你大概行程,什么时间大致会到什么位置,这里别告诉我你不知道,如果你对自己身体都不知道什么情况那么请先搞清楚自己身体什么情况在说出门徒步。知道什么时候大致在什么位置了,然后拉个图出来,去查去年同期同地点的天气,这样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估计,然后某些达坂位置之类的在往下预估一些,这样一副最低温度最高温度的表就出来了,有雨的几率,如果雨多耽搁的行程都出来了,在进一步的规划看看一路上城镇的距离,然后来修正自己的计划,看看是否存在几天遇不到城镇的情况!这些搞定之后,一切都清晰明了了,根据补给,天气,雨这些清楚的数据就能很明白的了解到自己到底需要多少东西,装备要到什么程度!
第四、性能至上?还是轻量为王,这个点其实更加侧重预算够高的吧友,并不是歧视什么,是预算低确实买不到什么轻量或者性能多牛的东西,这个点不太想详细说,因为会引起很多没必要的争论,至少我是装备党但是不是UL党。提到主要是说如果装备预算可以达到区分这个点的时候,那么你需要考虑你到底倾向哪方便,然后整个装备选择都往这方面倾斜,特别是倾向UL的,那么你的整套装备设计就一定要首要考虑UL,不然浪费的钞票是多多的,侧重性能的还好,可以适当考虑轻量化一些。
第五、整体或者平均?这个思想我觉得对吧友应该有很大帮助,绝大部分吧友都推崇一点平均的概念,就是说如果预算有5000元,那么会习惯把绝大部分东西都平均分配预算到一个层次,来达到整体的水平。这个方式怎么说呢,不能说不好,但是我并不太喜欢,如果从长久角度考虑的话,入了这个坑以后只要你玩下去,换装备肯定是必然的,这个是无数人用自己实践过的,不管他最开始有多认为他不会换,那么如果一整套平均下来就代表了你一整套都是很一般,玩下去的结果就是整套都换!然而好装备差装备肯定有其优劣性的,性能在某些极端时候的体现就暂时不提,主要提现在舒适程度上,那么一身一般的为什么不考虑尝试重点培养一样或者两样东西然后把其他东西水平在拉低一些呢?根据马上出行的线路考虑,降低一些并不是很重要的物品,提高一些能立竿见影的物品,那么舒适度真的降低了?绝对不会,只会提高!好吧,还是用吧里最多的318公路来比喻,5000块预算。购买什么呢?很多人估计搞下来感觉也就一套很一般的东西。。比如冷山帐篷、黑冰睡袋、凯乐石冲锋衣什么的…………那么我说下如果是我基友或者肯定不会找我麻烦的人,我肯定会给他这样买:(非冬季)LOWE KAMET背包1500,华巍纯钧1200,鸭嘴兽3L广口水袋210.这三个物品基本可以说穿越毕业的吧,UL除外!瞬间去2900是不是感觉很坑爹,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话剩下的真的买不到东西了,好了剩下的,山之泉蛋巢60、公狼帐篷200露营设备齐全了,鞋子买ASICS的入门缓震400、袜子奥龙320两双60、登山杖大漠外锁100 行走的也基本齐全了,头灯山力士锐90、火枫低端炉子和锅200。到这里为之4000左右出去了,还有1000块,基本就是全部都是服装预算了,然后去掉公路真没多大屁用的冲锋衣裤,一件好点的雨披100多块,加双溯溪鞋100.还有800元,这时候考虑衣服,首先什么衣服最有用,公路非冬季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速干最有用,然后就算你有洁癖带2身速干,预算给你500,买国产的极星什么的足够了。。还有300买个遮阳帽,买个头巾买件迪卡侬的99的抓绒。基本搞定,有人会问,没外套怎么办,我也想问,家里真的连件外套都没有?有,那么为什么318不能穿呢?逼格不够?买件200、300的所谓的冲锋衣这些我觉得更没逼格还没卵用。那么用家里的到底会影响到什么呢?仔细想想其实真的没太多就是稍微减少点舒适性。好我们在退一步,把睡袋降低层次,可以考虑直接降低到黑冰G400,那么又多700预算,你降低到天石棉睡袋,瞬间多接近1000预算,补充你想要的东西。。好了这一套实际大家可以和你们想的平均下来的到底在318上有多大差别?实际真没什么,但是,你至少有1-2样大件和头灯水袋在短时间能内根本不需要提升!而且可以提前享受到好包的舒适性,水袋的便捷性。但是牺牲了衣物,只是衣物对于公路的提升实际走过的心里都有数!以上只是一个距离,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线路不同的预算变化,这只是一种思路。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甚至你可以更加把这种思想极端化一些!这样做对于你以后升级装备可以节约很多金钱,而且还能累积一定的经验,好坏差距在自己心里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以后替换的时候不至于因为价格个性能的平衡而迷茫!还有个好处,就是你走完了,不玩了,那么你好的这个东西至少值点钱,如果都是很平均的东西真心卖不出什么钱,那么基本就是超低价处理或者丢了!
前言:首先,需要申明一下,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讨论,但是喷的找茬的,求你们放过我,不太喜欢横着扯没什么意义,你们觉得我是傻逼就高抬贵手的略过这帖子就好了!
其实开了装备咨询贴之后,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很多人提问都是预算XXXX元,一整套怎么买什么的,自己没有任何一点想法,这样其实是很有问题的,我在神也不可能通过一个预算就明白你们真实的需求什么。不过考虑到吧里其实大部分都是新人,又完全可以理解大部分吧友的迷茫,这贴很早之前就想写了。但是由于我个人的一些理念估计写出来会刺激到一部分人的神经一直在犹豫,想了蛮久看很多吧友被快乐的坑了一遍又一遍之后,还是下定决心写出来。就算对一部分人有一定帮助也值了!
说到装备不得不说从有户外开始就存在的装备党和体能党之间的争论。装备至上?还是体能至上。我这个彻头彻尾的装备党来讨论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就会笑了。但是其实可以认真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其实很多不屑装备的人的核心思维总会提到很多年前,中国户外才起步涌现的一批名人,或者几十年钱世界户外爱好者。其中的关键就是几十年前大家都是一身垃圾不也一样玩么!或者提到现在的某些线路的本地人,一样军胶麻袋妥妥的没任何问题。
然后很多装备党呢,核心思维就是极端天气、极端地域、各种意外来通过自然的威力碾压人体极限提高装备的重视程度。
这两种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真的要我说两种都错了,
10年前,我是体能党,我穿着军胶背着军用背囊走完了318成都拉萨段,就一身衣服也走完了怀化到重庆的800公里,那时候觉得花大钱买那个时候很稀少的装备,绝对是傻逼。
5年前我是装备党,经历过被抛弃,各种极端天气或者说类极端天气之后,深刻的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彻底推翻了以前的观念,人定胜天这种精神胜利法纯粹是自我安慰,有些东西是人完全没办法抗衡的。从此踏上了烧装备之路,从各种低端杂牌,到过国产品牌,到国外大牌,到慢慢接触一些顶级的!钱真花了不少,至少这么些年到现在为止卡里没钱。
那么10年了,我现在又是什么样子的观点呢?我可以肯定的说,我又改变了,一次又一次的高价买到一些并不是那么实用的东西,一次又一次的买回来才发现想象中的作用我TM根本用不到。
10年,依赖过体能,依赖过装备。最终发现一个其实大部分人都懂只是都不深刻的道理。装备和体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们的关系其实更像手和脚的关系,在城市里、在景区、在成熟的线路上,有脚就能应付绝大部分事情了,就算因为没有手而产生的意外绝大部分也是可控的,但是在很多更艰难的地方就必须要手,没有手风险性成倍往上翻。
所以争论什么至上其实真的毫无意义,在一般的地方,可以通过体能的强大来掩盖装备的不足达到目的。当线路高于体能的时候装备可以用来弥补体能的不足。在高危线路或者极端天气下,体能的作用会更加渺小,这时候装备的作用会显得非常重要!两者属于一个你大我就小,你小我就大的互相依赖互相弥补的作用,争论什么至上真的很傻,我傻了10年。希望那个大家比我傻的短一些!
争论点就说到这里吧,下面说说主题,单单说装备,我个人总结的经验就是新人,入坑之前必须要有一套思路,什么思路呢?下面就是详细说这个思路问题,思路对了才是最省钱的!
第一、消费观!这点非常直白,就是你到底在装备这方面的消费观如何,很多人认为这个和经济挂钩非常严重,实际上,没有想的那么恐怖,打个比方:一般的学生都没什么钱,但是没什么不代表一毛都没有,那么这个时候看看他的消费观,现在大部分学生消费观倾向手机等时尚电子产品,然后娱乐方面,这个应该是大头。这里说的消费观就是,你对于装备方面消费观到底在哪个程度,因为我接触的人很多,所以我用很多吧友做过实验,如果一个消费方面愿意尝试更好的吧友,或者愿意追求一些装备的吧友,哪怕他最开始再穷,最开始再觉得不值,买了一身一般的东西之后,2年内绝对会开始慢慢替换。那么如果最开始就能搞清楚自己的消费观,是否可以尝试更加优化呢? 这个问题下面的说完总结一起说!
第二、哪些必要,哪些不必要!这个问题是每个新人都必然会犯的错误,在家想着出远门,徒步,什么看着都会需要,恨不得把家搬着跟着走。但是实际上路之后会发现好多东西都是废品,完全用不到!然后开始丢,走一路丢一路,浪费RMB也浪费体能,怎么确认是否是需要的呢?这个就是个经验活,没经验的话就只能很理智的去想和查阅资料了,尽可能不要去想很多意外,没有经验自己脑补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浮云,客观的去通过资料或者向走过的人征求意见来确认,把装备分为4个等级,
①、必备。这个等级的就像一个背包,如果你要露营那么帐篷睡袋这些,如果你要自己煮东西吃炉具锅具这些。当然你要说你可以用编制口袋和睡露天可以当我没说,这个等级的基本是必须拥有的。
②、尽量有。这个等级的比如你走公路一双舒适的鞋子,一身舒适的衣服,方便喝水的水袋这些。这些东西有能提高很多舒适度,和便捷程度!
③、可有可无。这类东西就是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比如你走公路携带的帐篷地布,比如你有防潮垫然而购买的铝箔地席,比如你有靠谱的冲锋衣携带的雨衣!
④、基本没必要。这类东西我个人觉得最典型的就是各种防身匕首啊,甩棍啊,工兵铲啊这类逗逼物品,真心别把世界想的那么坏,其实真的那么坏或者遇到打算抢你的人了,你拿着这些东西。然而并没有卵用!搞不好一是热血沸腾然后就和警察叔叔喝茶去了!
PS:根据线路个各种情况以上四类的一些距离并不是绝对性的,例如如果你住店,那么帐篷基本就是废品瞬间变成第四类,如果不自己开火,炉子什么的也变成废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把装备分类之后从,砍掉第四类,精简第三类,尝试把第二类兼容第三类,第一类兼容第二类,你会发现你的东西瞬间少了好多!
然后在把剩下的物品里面纯粹为了舒适度和生活物品提取出来。根据自己承受重量来减少一些没有必要的或者可以简装的东西,比如牙膏可以换小的,比如毛巾可以换小的…………
第三、线路预估,其实这个上面一点已经提到过了,但是还是单独拉出来说一下。很多吧友问人都是开口X月去西藏怎么样携带装备等等………那么有个问题了,问的这个人如果要解答所有吧友的问题,他就需要自己走12次,每个月出发走一次。这样才能精确的知道…………那么这样的人基本不存在的,那么就需要问的吧友自己发挥艰苦朴素的精神了,如果你连线路都没了解透彻,谈论装备就是纸上谈兵!打个比方,如果XX准备走318成都-拉萨段,他6月出发,那么XX就需要首先计划你大概行程,什么时间大致会到什么位置,这里别告诉我你不知道,如果你对自己身体都不知道什么情况那么请先搞清楚自己身体什么情况在说出门徒步。知道什么时候大致在什么位置了,然后拉个图出来,去查去年同期同地点的天气,这样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估计,然后某些达坂位置之类的在往下预估一些,这样一副最低温度最高温度的表就出来了,有雨的几率,如果雨多耽搁的行程都出来了,在进一步的规划看看一路上城镇的距离,然后来修正自己的计划,看看是否存在几天遇不到城镇的情况!这些搞定之后,一切都清晰明了了,根据补给,天气,雨这些清楚的数据就能很明白的了解到自己到底需要多少东西,装备要到什么程度!
第四、性能至上?还是轻量为王,这个点其实更加侧重预算够高的吧友,并不是歧视什么,是预算低确实买不到什么轻量或者性能多牛的东西,这个点不太想详细说,因为会引起很多没必要的争论,至少我是装备党但是不是UL党。提到主要是说如果装备预算可以达到区分这个点的时候,那么你需要考虑你到底倾向哪方便,然后整个装备选择都往这方面倾斜,特别是倾向UL的,那么你的整套装备设计就一定要首要考虑UL,不然浪费的钞票是多多的,侧重性能的还好,可以适当考虑轻量化一些。
第五、整体或者平均?这个思想我觉得对吧友应该有很大帮助,绝大部分吧友都推崇一点平均的概念,就是说如果预算有5000元,那么会习惯把绝大部分东西都平均分配预算到一个层次,来达到整体的水平。这个方式怎么说呢,不能说不好,但是我并不太喜欢,如果从长久角度考虑的话,入了这个坑以后只要你玩下去,换装备肯定是必然的,这个是无数人用自己实践过的,不管他最开始有多认为他不会换,那么如果一整套平均下来就代表了你一整套都是很一般,玩下去的结果就是整套都换!然而好装备差装备肯定有其优劣性的,性能在某些极端时候的体现就暂时不提,主要提现在舒适程度上,那么一身一般的为什么不考虑尝试重点培养一样或者两样东西然后把其他东西水平在拉低一些呢?根据马上出行的线路考虑,降低一些并不是很重要的物品,提高一些能立竿见影的物品,那么舒适度真的降低了?绝对不会,只会提高!好吧,还是用吧里最多的318公路来比喻,5000块预算。购买什么呢?很多人估计搞下来感觉也就一套很一般的东西。。比如冷山帐篷、黑冰睡袋、凯乐石冲锋衣什么的…………那么我说下如果是我基友或者肯定不会找我麻烦的人,我肯定会给他这样买:(非冬季)LOWE KAMET背包1500,华巍纯钧1200,鸭嘴兽3L广口水袋210.这三个物品基本可以说穿越毕业的吧,UL除外!瞬间去2900是不是感觉很坑爹,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话剩下的真的买不到东西了,好了剩下的,山之泉蛋巢60、公狼帐篷200露营设备齐全了,鞋子买ASICS的入门缓震400、袜子奥龙320两双60、登山杖大漠外锁100 行走的也基本齐全了,头灯山力士锐90、火枫低端炉子和锅200。到这里为之4000左右出去了,还有1000块,基本就是全部都是服装预算了,然后去掉公路真没多大屁用的冲锋衣裤,一件好点的雨披100多块,加双溯溪鞋100.还有800元,这时候考虑衣服,首先什么衣服最有用,公路非冬季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速干最有用,然后就算你有洁癖带2身速干,预算给你500,买国产的极星什么的足够了。。还有300买个遮阳帽,买个头巾买件迪卡侬的99的抓绒。基本搞定,有人会问,没外套怎么办,我也想问,家里真的连件外套都没有?有,那么为什么318不能穿呢?逼格不够?买件200、300的所谓的冲锋衣这些我觉得更没逼格还没卵用。那么用家里的到底会影响到什么呢?仔细想想其实真的没太多就是稍微减少点舒适性。好我们在退一步,把睡袋降低层次,可以考虑直接降低到黑冰G400,那么又多700预算,你降低到天石棉睡袋,瞬间多接近1000预算,补充你想要的东西。。好了这一套实际大家可以和你们想的平均下来的到底在318上有多大差别?实际真没什么,但是,你至少有1-2样大件和头灯水袋在短时间能内根本不需要提升!而且可以提前享受到好包的舒适性,水袋的便捷性。但是牺牲了衣物,只是衣物对于公路的提升实际走过的心里都有数!以上只是一个距离,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线路不同的预算变化,这只是一种思路。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甚至你可以更加把这种思想极端化一些!这样做对于你以后升级装备可以节约很多金钱,而且还能累积一定的经验,好坏差距在自己心里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以后替换的时候不至于因为价格个性能的平衡而迷茫!还有个好处,就是你走完了,不玩了,那么你好的这个东西至少值点钱,如果都是很平均的东西真心卖不出什么钱,那么基本就是超低价处理或者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