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吧 关注:16,543贴子:31,681
  • 20回复贴,共1

【和服之源】和服为什么又叫吴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南1楼2016-10-22 23:53回复
    日本和服与吴地汉服的区别
    一,从花纹上来区别,固然是可行的。一些十分具有日本本土风格的图样我们可以认定为和服花纹,但是也要注意,日本有相当多的图案风格都是传自中国的,这些图案既然是中国的,当然也可以作为汉服花纹没有什么不对。
    列举一下传自中国的图样:一般都是比较古老的图案,比如法隆寺图案(跟随佛教被传播的图案有很多,像法隆寺图案这种是活化石,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几百年前的唐朝图案),金鱼图案,松鹤,云鹤,千鸟(来自中国的百鸟图,其实百、千都是虚指,指多而已)、青海波(波浪形的图案,请大家注意中国官服下摆的青海波与日本的青海波诸多相似),凤凰,孔雀,龙,狮子,虎,牡丹,花鼓(日本鼓传自唐朝花鼓),唐草(蔓草式样图案,因传自中国所以叫唐草)等等
    列举日本本土式图样:一般比上面的新,像樱花(比较古老了……)、日式风铃、和扇(和扇和中国扇的区别请大家注意)、桔梗花、朝颜(牵牛花)、市松(一种约定俗成的松叶文样)等等——这些是汉服不会出现的
    有的时候从花纹上面非常难分辨,我曾见过日本的一种鸟文样,简直与楚国凤鸟文长的是双胞胎,所以最好还是从款式分。
    二,从款式上来区别,这才是重点。专业地判断是哪一种服装,还是要从款式。
    1,和服的衿和汉服不一样。
    和服的衿,既非中国的交领,也与中国的直领不同,最典型的特征是衿头出在衣服外面。汉服的衿和衣服是平齐的。
    还有,和服的衿内贴一层布做共衿,共衿不封口,用于插进领芯(让领子形状变的很硬的东西)。汉服从来没有领芯。
    2,和服的袖子大部分是方形袖,汉服的袖子大部分是圆形袖。
    为什么说和服大部分是方形袖,因为也有少量圆形的款式,比如说圆禄袖,现代的和服则一般都为方形袖。至于汉服,大部分是圆形袖,但要注意也有少量方形的,唐朝的部分舞衣袖即为方形,比如说那尊著名的舞女陶俑所穿。
    3,和服袖后不封口,反而袖前端底下要封,和我国宋明时代的代表性服装是刚好相反的。
    早在秦汉时代,我国的袖前端底下也封一部分,只留比较小的口来伸手,称为悬壶袖——可见于曲裾图样,这种袖形进化到唐朝还有,后来逐渐被大袖替代了,但是我们的袖后从来没有不封过。袖后不封口、一直开到腋下是和服的特征。
    4,汉服是靠系带绑住穿的。和服没有系带。
    和服上面没有一根带子,完全靠腰带固定,如果腰带散了衣服就彻底开了,所以女式和服腰带才会绑的很夸张。
    5,和服腰带的长度、复杂打法和打出来的花样是汉服没有的。
    汉服腰带就是合腰身长,绑上再下坠一点就够了。女式和服腰带却需要长4米多,利用它在背后打出各种花样。
    6,汉服上的环佩、香囊、桃符、彩缕、绶带、披帛等装饰,都是和服没有的。当然和服也有自己的装饰品,不多说了。汉服还有小佩剑等装饰,相对的和服是用怀刀的。



    IP属地:湖南8楼2016-10-23 00:18
    回复





      IP属地:湖南11楼2016-10-23 00:24
      回复
        图片好像有些杂乱


        14楼2017-10-18 14:49
        回复
          还是脱了衣服比较好看些


          15楼2018-04-30 00:28
          回复
            好多和服图片其实是浴衣.....


            IP属地:浙江16楼2018-05-04 11:10
            回复
              日本可能有把 和服称作 吴服。
              但是跟东吴国,联系在一起就有些荒诞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8-07-31 14:29
              收起回复
                連自己的歷史都不懂還好意思說自己愛國,看來武大的保安要好好上上歷史課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19-03-26 11:46
                回复
                  原来如此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9-05-01 18:43
                  回复
                    补缺:
                    服源于中国三国东吴的吴服,传入日本千年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日本标志性的传统服饰,因此和服又被称为吴服(ごふく),日本人的一生中会有四次必穿和服的场合,三五七节、成年礼、结婚、死亡。
                    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在称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装被称为“着物”,而日本古代所称的“吴服”是“着物”的一种。和服可分为公家着物和武家着物。现今所谓和服实即古时之小袖,小袖的表着化始自室町时代,贵族的下着白小袖逐渐成为庶民的表衣。 “着物”除了包括“吴服"之外还包括肩衣袴、源自平安时代的狩衣等等,这些都非源自吴服,而是源自本土的传统服饰。十二单则是由奈良时代的裳唐衣加以改良而成,之后又有变化和创新。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到了奈良时代,日本遣使来中国,获赠大量光彩夺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饰,至室町时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饰基础上改进,而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 。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和服上。 在日本,出席冠礼(成人式)、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业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以及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 和服的穿着文化及礼法被称为装道。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50多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制作和服的越后上布、小千谷缩以及结城紬更是录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IP属地:湖南28楼2023-05-28 20:50
                    回复
                      “和服”在德川幕府以前称作“着物”、“吴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德川幕府之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指出:古代和服样式“[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朝廷命贤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汉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为。本邦之文物千岁不易之定式也。”唐代前,日本和服色彩较为单一,多为原始色彩、民族色彩,同一服饰几乎同一色调;在唐朝文化的影响下,和服色彩尤其是大和型贵族服饰色彩进入鼎盛期,此时贵族以色彩划分等级,如等级自上而下服饰颜色为深紫、浅紫、绯、绀、绿、黑;女性服饰颜色装饰打破原来单一色调,而以绿、蓝、红为主调的同时,添加其他色调或纹样,色泽艳丽,色调对比明显,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吴服(ごふく gofuku)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国时期,因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传入日本的缘故,开始出现此名。在更加精确的层面上,吴服一词是专指以蚕绢为面料的高级和服,而用麻布棉布做的和服会用“太物”来称呼。1957年6月、京都、大阪、中国、名古屋、东京的各吴服専门店共同创立了全国吴服専门店会连合会。
                      奈良时代的公家装束1992年6月8日,全国吴服専门店会连合会改为全国吴服専门店协同组合。 中国吴地以吴服闻名天下。《松窗梦语》载:“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是吴俗之侈者愈侈,而四方之观赴于吴者,又安能挽而之俭也。”

                      IP属地:湖南删除3楼2016-10-22 23:57收起回复
                      hotline110: 着物一词的着,在现在吴语中还是普遍使用,着衣裳,着鞋子,着裙子。着就是这个意思。 -----我在三吴的吴下。


                      IP属地:湖南29楼2023-05-28 20:51
                      回复
                        《古事记》中卷曰:「若有贤人者贡上。故受命以贡上人名。奈良时代宫廷装束(3张) 和迩吉师。即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并十一卷付是人即贡进。又贡上手人韩锻。名卓素。亦呉服西素二人也。又秦造之祖。汉直之祖。」即是说百济给应神天皇的贡品里有论语、千字文、锻造工以及两个从吴国来的缝织女。这件事与兵库县的吴服神社祭祀的织姬和东汉渡来的阿知使主(刘阿知)有关。“三十七年,帝遣阿知使主於吴,求缝工,得吴织·穴织等四女归。会帝崩,因献仁德帝。”也就是说,当时从中国渡来两个织姬传入中国的纺织技术,吴织媛死后被当作吴服大神在吴服神社里被祭祀。
                        《日本书纪·雄略十四年》则称:「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戊寅,身狭村主-青等共吴国使,将吴所献手末才伎,汉织、吴织及衣缝兄媛、弟媛等,泊於住吉津」,即呉国から汉织·呉织が渡来帰化。《日本书纪·应神纪》载:“三十七年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于吴,令求缝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丽国,欲达于吴。”《日本国志》亦曰:「应神帝之初,得《论语》、《千文》于百济王仁。四十一年庚午,复遣阿知使主、都贺使主于吴,二人,汉孝灵皇帝之后也,魏受禅后,辟乱至倭。考庚午即西晋永嘉四年,其日吴者,意当时就吴地求之也。此事载日本《应神本纪》。求织缝女。抵高丽,高丽乃副久礼波、久礼志二人为乡导,及得工女还」。所以,和服的纺织和缝制技术最初是从中国传入的。此外,京都大酒神社也祭祀着吴织女和汉织女。
                        神社石标上书「太秦明神 吴织神 汉织神;蚕养机织管弦乐舞之祖神」。另有日本西宫市喜多向稲荷神社祭祀了汉织女吴织女的织姬大明神。日本谣曲《吴服》唱曰:“不思议の事を闻くものかな。それは昔の君が代に。唐国よりも渡されし。词「绫织二人の人なるが。今现在に现れ给ふは。何といひたる事やらん。”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但今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重叠。很多卖和服的商店,招牌上会写着“吴服屋”(吴服屋go ku fu ya),可见两词已经基本上同义化。


                        IP属地:湖南30楼2023-05-28 20:51
                        回复
                          言归正传。从江户时代到明治维新时期,和服的样式已基本定型。和服的款式和穿着也有定式,可以说非常讲究、复杂。据说,每个日本人一生必须有三套和服:第一套,3—7岁,参加“儿童祭”时穿;第二套,20岁左右,参加“成人祭”时穿;第三套作为结婚礼服。很多日本人都会将自己一生中穿过的这三套和服当作“传家宝”珍藏起来。
                            应该说,在现代日本,和服已经成了历史。但至今仍然有很多日本女人喜欢穿和服,而且其中不乏年轻女孩子。我们所拍摄到的绝大部分穿和服的都是年轻姑娘。这是为什么呢?
                            早期的日本女性普遍身材娇小、腿短且粗(我们没看过裸体的日本女子),穿过于裸露的服装无异于将自家缺点公示于人。据说当年丰子恺留学日本时曾毫不隐晦地这样评论:“日本女子最缺乏当模特儿的资格,因为那岛国的人身材异常地矮小。平时穿着长袍,踏在半尺把高的木屐上,看去还不讨嫌。等到脱了衣裳,望去样子真是难看,只见肥大的一段身子,四肢短小如同乌龟的脚……”
                            皇帝评论说:丰子恺的这番话虽过于刻薄,却道出了日本女人的身材短板。那么,和服是如何掩饰日本女人身材上的先天不足的呢?
                            其一是“藏”,宽松肥大的和服能将肢体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令你的短板无人知晓。这一招咱们中国人也用过。以前男女结婚,只能在拜完堂入洞房生米煮成熟饭才能将女子盖头揭开,令男子无法反悔。
                            其二是“露”,亦即有选择有节制地将女人的性感迷人部位刻意暴露。据说日本男人普遍醉心于女性的脖子与后背(皇帝认为日本男人很变态,全世界男人都注重女子的前凸后翘嘛)。于是,和服就在这两个地方精心设计精心剪裁精心缝制,恰到好处地达到裸露的效果。所谓恰到好处就是说既要显得性感妩媚令男人陶醉沉迷,又决不能带着半点青楼气息。
                            和服,可以说在这一藏一露上做足了功夫。





                          IP属地:湖南31楼2023-05-28 2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