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白居士吧 关注:156贴子:31,869
  • 14回复贴,共1

从一条大河说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1-07 18:20回复
    寻章摘句。
    回到《一条大河》这首名作,50-70年代中国拍了几百部战争电影,与之相配的电影音乐怕是有上千首,其中能在21世纪广泛传唱的有多少?最多也就几十首吧。《我的祖国》连电影主题旋律都不算(应为《英雄颂》),几十年后反而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表,甚至在重大场合成为“准国歌”,我猜20多岁的乔羽肯定没有想到这等“待遇”。这说明,“一条大河”真的不仅仅是田园风光,如同《二泉映月》不仅仅是阿炳的无锡见闻,值得好好解析一番。
    从文字来看,《我的祖国》是层层递进的结构: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实写景,江山壮美,土地富饶,人民生活悠游自在。但【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在展示青春活力之外,还有战天斗地、燃烧自己的豪情——【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第二段和前一段歌词结合起来,潜台词就是“幸福不会从天降”,纵然土地肥沃矿产丰富,不付出艰苦的劳动,好生活依然是梦幻。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是对新社会的描述,几千年来被束缚的力量,在新时代必将创造人间奇迹。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1-07 18:21
    回复
      第三段【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说的是对外关系,但核心内容还是在前面的逻辑上再进一层——美好生活的保障不仅仅是勤劳,还有勇气和牺牲。反过来说,只要我们勇于战斗,就算大路畅通,交游四海,也不怕敌人来侵犯。斯巴达将军说人墙胜于砖墙,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概括在上面的歌词里。
      三段放到一起,从山水乡情到艰苦劳动,再到战斗牺牲,气氛上越来越严肃,最后一句把两种气氛结合起来:【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关键词是“温暖”与“和平”——生活的温暖似乎很平常,但如果没有和平的阳光照射,温情暖心都无从谈起,这从侧面描写了现代国家的特征——国家的进步和平民生活之间有密切联系。旧时代的农民不需要考虑向哪一家的皇帝纳税,只需要考虑要不要跟随李自成洪秀全,所以皇帝只能用军饷和封侯的诱惑来募集勇士。到了新中国,到了社会主义时代,人民和国家之间休戚与共,愿意为保卫幸福的生活而战,这就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更是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
      具体来说,龙应台只喜欢第一段的“小确幸”,对第二段的劳动奉献已经是避而不谈,至于第三段歌词号召人民勇敢地保卫自己的生活,战斗牺牲在所不惜,龙应台同学恐怕不止是回避,已经是恐惧乃至憎恨了,当然要竭力让整支歌曲的定位停在第一段: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1-07 18:21
      回复
        支歌曲的定位停在第一段:
        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
        必须承认,我前面的解析恐怕超出了乔羽当年的直接思考,也未必等于每个听众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但这里想分析的也不是歌曲的创作过程,而是为什么这样一首歌能流传全国,为什么最终在香港的报告厅里给龙应台一个“惊喜”。我当然要去分析歌曲与数亿听众的生活契合之处,而不仅仅是乔羽本人的创作过程。
        然后我发现,在这块一条条大河流淌的土地上,“我的祖国”不仅仅指土地本身,更是十几亿人梦想所系的地方,是他们梦想成真的时代,用一个词概括这个兼顾时间和空间的名词,就是“新中国”。在这个国家,在这个时代,每一代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生活天翻地覆,每个人的子孙都能看到父辈的梦想成为身边的现实。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勤劳、勇敢换来了生活的希望,所以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会对其中未明言的某处内涵有所触动,进而向更多的人推荐、传唱,这就是龙应台心知肚明,却不敢触碰的“高层次”情怀。
        说到这里,我想引用一段老志愿军的回忆录。他的回忆清楚地告诉我们,“一条大河”当然是故乡的河,但更是新中国公民的家国梦:
        志愿军老兵回忆录
        影片《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特别激发我内心的情感。这次战斗后我立了'工作三等功',当时立功的评定手续是这样:由连、营向上报,团政治处派人来核实,做出材料后报到志愿军总部。团政治处一名首长助理叫赵照同志的来和我谈话,问我是那里人,何时参军,在家时做什么。我说是广西人,在家种田、酿酒,51年3月参军。他翻开地图本叫我指出我的家乡在何处。我说在永淳县。但51年底永淳已拼入横县,找不到永淳。我说在峦城有一条河叫'郁江',这条河从南宁流到六景向南一湾直到峦城,从湾渡村再一湾到高村。郁江离我家有六里路,在地图上也只有一线之宽。《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中女卫生员唱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向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哨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实际上就我的家乡的真实写照。我十多岁时确实常见船夫拉缆和船帆的情景。另一段"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通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也是如此。49、50年我在家酿酒到各村去卖,有一次在大洞村见到凌才贵,我知道他是武工队领导,他却不知道我已参加武工队,还用他的警惕眼光看了我很久。这是地下工作人员的心态和目光。因我卖过酒、打过土匪,所以歌词中"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豺狼来了迎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07 18:22
        回复
          重点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1-07 18:23
          回复
            然而,知道阶级矛盾的尖锐,却反对革命,反对被压迫的人使用暴力夺取正义,开创新时代,甚至反对任何人号召同胞一起去斗争,这就是龙应台的短处,或者说她的落后性。我也承认一条大河的风光很美,“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气氛很甜蜜,但如果只宣传丰收和悠闲,不向人民宣传敢于流血保卫果实的必要性,甚至不宣传流汗是丰收的前提,丰收和悠闲又能享用几日?龙应台这种“看上去很美”的宣传方式,培养的只能是一代貌似有善恶观的“成年婴儿”。
            在《我的祖国》只敢听第一段的情况下,龙应台和她代表的港台文化依然能对大陆的主流官方文宣保持优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官媒只唱第二段和第三段——说起现实就是号召大家发展实体经济,勤劳致富;说起革命史和对外关系就是说我们无畏敢死,兵精粮足,无惧任何挑战。唯独不谈共同的利益如何体现,如何让普通人觉得这个社会值得去流汗乃至流血。结果,宣传越高调,越显得头重脚轻,心虚气短。我前几天恰好写过一个回答: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1-07 18:23
            回复
              何评价现在大规模的纪念长征活动?
              现在宣传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从央媒到地方,从军队到民间团体,对长征的纪念几乎可以总结为三个词:“比惨”、“斗狠”、“猎奇”。
              所谓“比惨”,就是说长征多么艰苦,沿途战斗多么惨烈,各地的红军陵园有多少尸骨云云。最近很火的那个做选择题的小游戏也属于这个范畴。
              所谓“斗狠”,就是像题主说的那样,片面夸耀泸定桥、娄山关、金沙江上的战功,说红军战士有信念,有勇气,所以能以少胜多,打败那些废柴军阀。
              所谓“猎奇”,就是一路上和牧民酋长搞外交,和活佛聊天,打土豪吃肉,用了什么奇谋诡计骗过敌人,又在何处缴获了至关重要的情报。以至于得出“天助我也”的潜在结论。
              ……所有对长征的纪念如果不从这一点出发,不谈红军带来的公平正义和发展机会,不谈阶级斗争激发出来的民众力量,最终都会沦落到封建王朝的颂歌水平,最多也就是陈胜吴广式的小资产阶级奋斗史,还不如《红与黑》有教育意义,不如方腊演讲的境界高。从这个角度说,拥有现代民权意识的读者厌恶当前纪念活动的主基调,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理解。
              官媒敢唱两段,龙应台只敢唱一段,为啥龙应台还能占上风?因为这第一段固然有“小确幸”的成分,但也是国家正义性的根源。革命也好,执政也罢,目标都是为了普通人生活好,有奔头,有享受。但在数亿人口中讲清楚个人利益和国家发展的关系,可不是唱一首歌那么简单,1956年的歌词如果没有土改当背景,“风吹稻花香两岸”恐怕也不会激起那么多共鸣。今天的社会比当年复杂百倍,协调普通人之间的政治利益需要民主制度,联合普通人之间的利益需要社会主义。而这两条都是不能细说的……所以,一旦离开舞台走进社区,官方宣传就把第一段歌词的内涵略过去了,后面的宣传自然会变成空中楼阁,当然会让幼稚的龙应台压着打。可见这责任也不能全怪宣传部门。
              知乎莫多谈时事,时逢苏联解体25周年,转一首苏联老歌吧,和《我的祖国》异曲同工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1-07 18:24
              回复
                我最近深刻感到:西方自由主义资源不能解释一些问题。或许要回到马恩列的经典理论来解释。
                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1-07 18:26
                回复
                  但左翼理论缺点非常明显,能否作为国家层面的理论。还有待商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1-07 18:27
                  回复
                    但显而易见的是:西方自由主义,难以凝聚民众力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1-07 18:28
                    回复
                      @千山暮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1-07 18:2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1-10 06:42
                        回复
                          此文内容价值不高。
                          我提两处:
                          前面说朝战,怎么看朝战都更像是意识形态主导的战争,真的是人民为保卫幸福生活而战的么?况且朝战真的胜利了么?
                          再者所谓的朝战老兵回忆录,郁江河道真的有帆船么?内河中航行帆船应该不多见吧?
                          协调普通人之间的政治利益需要民主制度,我还能理解;联合普通人之间的利益需要社会主义,从何说起?
                          无产阶级专政,可以从所谓民主集中制来看,在列宁时代尚可,在斯大林时代就不行了。这种依赖领袖个人觉悟所维持的制度如何令人信服?民主和集中是互相矛盾的。
                          说西方自由主义难以凝聚民众力量,民主制度反应全体公民的意志,凝聚力应该更强。如果是违背全体公民意志的非正义行为,当然难以凝聚民众力量。没有新闻自由的洗脑宣传方式,纵然骗取了民众的力量,与民众又有何益呢?
                          至于暴力革命开创新时代,今天的国人要争取民主权利,或许这是必经之路,这种认识不是马列拥趸者所独有的。
                          ——个人判断,难免有个人倾向,仅供参考。


                          IP属地:河南14楼2017-01-11 00: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