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吧 关注:14,018贴子:380,392
  • 5回复贴,共1

武学分享【练与用】【起、追、随】【五弓合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练与用】
平时练拳过程当中,以寻找“阻力”感觉为宜,感受关节的撑开,大筋的崩起,表现出来则显得比较懒散,即使发劲也是三五分的打着,但量的累积是必不可少的,量变到质变,是必然的过程。这样的盘练,就如同温火炖鸡汤,不紧不慢,不温不火,但却能恰到好处!用时的表现与练时天壤之别,仿佛瞬间被“激起”一般,绝对不会执着阻力的存在,是完全的筋骨自主崩弹了,此时与“大筋”结合的不是“阻力”,而是“神经反射”,“心惊”带动四梢的惊,梢起则根追,完全只在“一颤之间”!
【起、追、随】
传统拳跟现代搏击在发劲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区别。“起、随、追”是对统拳发劲概括,所谓“起”,就是身体梢节的主动进攻或者是试探、接手的过程,就如拳击的后手拳一样,往往把重拳放在后面,这时候就要借助内脏的“惊起惊落”带动身体重量快速前窜,形成如同猛虎扑食般的攻击气势,前提是人体关节的开发程度要够高,能做到“整身如簧”,这样才可以使身体如离弦之箭,所以才有对传统拳打击时状态的描述为“球体打人”,意思是将人体比作一个巨大的弹丸,从弹弓的皮筋上崩弹而出,既有速度也有劲力。这也是传统拳为什么更善于近身战的原因所在。少了肢节的速度,就少了敲门砖,缺了身体的窜进,就少了攻坚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五弓合一】
当我们将身体的“筋骨关节”都开发好以后,骨节似乎是由皮筋串联起来的,整个身体充斥着“弹性”,随时准备着崩发。“身备五弓”正是引于此。练拳之初,须通过肢体相磨体会关节的撑开,使大筋的崩起。千万遍的盘练,使得大筋能够如皮筋一般,任意崩弹,似乎空气是粘稠的,随手一动都可以感觉到阻力,使周身的关节撑起,“大筋”瞬间整合,并向着一个方向发劲,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弓合一”。练到这里,才真正做到了“身如弹簧”的地步!这也是历代的拳师为什么都是从单势开始盘起,目的就是开关节,因为只有千万遍的累积,才可以做到筋骨的任意崩弹,这种量变到质变的练法,也只有在单个动作练习中能够实现!
所谓“身备五张弓”即是两臂、两腿带身弓。我们在练拳发劲时,往往习惯于蹬地发力,节节上传,最后传递于梢节,这种发劲方式违背了“五弓齐发”的初衷。腿部的蹬伸变成了肌肉用力而非筋骨崩弹,无法实现“手脚齐到”,体现不了传统功夫的精髓。我们要做到“打人如走路,上下齐攻”首先要做到解放腿部,不借助腿的蹬伸发劲。有朋友问,没有腿的蹬伸,那力从何来?从“筋骨崩弹”中来!我们观察一下“弓”,弓架与弓弦“撑拔蓄势”,形成攻势。在人体发劲中,同样可以在不借助腿部蹬地的情况下,运用关节间的撑拔形成崩弹劲力!这样的模式改变腿部蹬地,用“胯脊”压弹腿部,产生身体位移,解放腿部,能够在行进间实施手脚同步打击!武学分享/练武心得/武术交流请加微信:18862999921


1楼2017-02-05 14:01回复
    人体的运动构架由骨骼、关节、肌肉组成,肌肉以“松紧变化”为主,产生“爆发力”,这在体育运动当中比较多见。而练习传统拳,第一步却是“撑筋拔骨”,是“紧中紧,崩断弦”的节奏,传统拳盘练由“硬式”开始,随着撑开骨节、拔起大筋数量的累积,由量变到质变,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关节间连接的“大筋”拔长,关节开始表现出不曾有的“松活”,有拳谱讲,“筋长一寸,力大无穷”就是这个道理。此时,在运动时可以表现出来“猫”一般的“松沉、轻灵”,可以做到“静如处子,动如山崩”。究其实质,“松”是在“紧”的基础上盘练出来的,关节大筋的崩弹取决于关节撑开的程度,此时的“松与紧”就能够同时存在,“肌肉”是松的,但“关节大筋”却是崩紧的,这样的“松”,才是真的松!


    2楼2017-02-06 09:43
    回复
      拳论多复杂,加上经络学说,五行八卦,使拳论变得深奥难懂,无从下手,只能根据字面意思加以理解,偏差程度较高,所以想出功夫就变得难上加难。但凡功夫,都必须遵循人体规律,特别是“虎豹”之类,是我们参考的对象,避繁就简,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传武起初的根本目的就为了打战,克敌制胜,手握重兵长器,长时间作战使其捉摸出“筋骨”之道,以及骑马打仗,重在“夹提”,可使“人马合一”,勇不可当。拳可以无招,但必须有“势”,“筋骨,关节,内脏”便是结晶,得其精髓,功夫成矣。道家文化的介入,拳论变得丰富,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知百家文化,才可知其大概,博大精深,但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凑,没有大把的时间来研究学习,简单才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世人感叹不能如古人练出“惊天动地”的功夫,其实除了时间,最关键的还是要“从简”,人生短暂,当我们满腹经纶之时,人亦老矣,不如寻“筋骨”之道,仿动物之勇猛,三年可成!


      7楼2017-02-07 14:45
      回复
        传武以套路的方式表现出来无可厚非,可以使练习者便于记忆,利于传播。但要想出功力,需要在“单式”上多下功夫。千百次重复一个动作并不是想练熟练,而是想“改变”。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开发关节“大筋”,使每个关节装上“弹簧”,出现半自动化的运动状态,令打击变得又快又透,如同“弹弓”打上去一般。把身体的每一处都变成攻击的武器,是功夫的最高境界,借助身体“弹簧”,将攻击的部位崩弹出去,想用哪个部位击打,就盘哪个关节,可以单一关节多方向击发,也可以多关节配合,形成连续击发。多玩多练,最后至随心所欲,就是“大成”。功夫不难,难的是改变,“单盘”是关键,“筋骨”是突破口!


        10楼2017-02-08 15:31
        回复
          【火烧身】传统拳当中有把劲意叫做“火烧身”,被火烧过的朋友估计很少,但被烫过的几率几乎人人都有,如手触及烧红的铁锅,全身一抖擞,以极快之速将手抽回。换言之,若有大火烧身,拼死挣扎之态一览无余,此时惊颤抖弹,无所不用其极人体潜能瞬间释放。由此及彼,把自己比作一团火,瞬间将对方包围,烧对方的每一寸皮肤,上下左右全在我掌控之中,如“八脚鱼”四面八方而进,令对方始动不及。练拳就是“惊”自己,同时又“惊”对方,被击者往往会有触电之感,不由心颤!古时,拳手会在坟地练拳,寻找“惊”意,毛骨悚然之感,一触即发之势,油然而生,跟“火烧身”有异曲同工之妙!


          12楼2017-02-27 10:58
          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3-06 18: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