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钿褕翟卢尚服
众所周知,某些人长期以来都致力于用曲解史料的方式宣传误导路人,声称长孙家在贞观时代的地位和荣耀与皇后本人并无甚关联,全是国舅长孙无忌牛叉所致。在这些笑话中,俨然长孙无忌才是一国之主,小李不过是他摆在皇位上的一个傀儡罢了。可怜的李世民不仅迫于国舅淫威不得不重用长孙一族,连宠爱妻儿都不敢随性,甚至长孙皇后之所以后位稳固,都是由于靠上了亲哥哥这颗大树。最近更发明了一个奇谈,拿着新唐书外戚传中截取的四个字“弗缘内宠”作为长孙后无宠,长孙无忌全靠自己功勋卓著才上位到处宣扬,但事实果真如此么?
先来看看新唐书列传131《外戚》的开场白到底如何说
原文和翻译如下:
凡外戚成败,视主德何如。主贤则共其荣,主否则先受其祸。故太宗检贵幸,裁赏赐,贞观时,内里无败家。高、中二宗,柄移艳私,产乱朝廷,武、韦诸族,耄婴颈血,一日同污鈇刃。玄宗初年,法行近亲,里表修敕。天宝夺明,委政妃宗,阶召反虏,遂丧天下。杨氏之诛,噍类不遗,盖数十年之宠,不偿一日之惨,甲第厚赀,无救同坎之悲,宁不哀哉。代、德而降,阉尹参嬖,后宫虽多,无赫赫显门,亦无刀锯大戮。故用福甚者得祸酷,取名少者蒙责轻,理所固然。若乃长孙无忌之功,武平一之识,吴溆之忠,弗缘内宠者,自见别传。
译文:
凡是外戚的成败,要看人主的品德如何。人主贤明外戚就共享荣华,人主不贤外戚就先受灾祸。所以太宗约束贵幸,裁减赏赐,贞观年间,外戚中没有破家的。到高宗、中宗,权柄转移到后妃,祸乱出现於朝廷,武、韦诸族,老耄婴儿的颈血,一天之内同染刀刃。玄宗初年,法制施于近亲,对内对外都能整饬。到天宝年间丧失明智,政事托付给妃子宗族,招致安禄山的反叛,几乎失掉天下。杨氏满门被诛,杀得一个也没留下,以致几十年的恩宠,顶不上一日灭门之惨,大宅第和厚资财,救不了同坎掩埋之悲,怎不可哀啊!代宗、德宗以下,宦官受到宠幸,后宫妃嫔虽多,没有赫赫贵显,也没有遭到大杀戮。所以享福过甚的得祸酷,得名少的受责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於长孙无忌的功绩,武平一的识见,吴溆的忠诚,都不是由於内宠的原因,自另见别传。
可以很明白看出,某些脑残黑们不过是断章取义妄图忽悠人罢了,原文的意思本来是用长孙无忌等三人作为外戚中具备功劳、见识、忠心这些亮点的代表者,说明部分外戚的个人能力与裙带关系无关,所以给他们另外单独列传,这也能扯到皇后得不得宠上去,向来高贵冷艳表示不屑争宠的某些人是有多精分啊~~~
别的不说,先说传说中“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为什么备受唐太宗宠信,就在新唐书的长孙无忌列传里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 “帝以无忌皇后兄,又少相友,眷倚日厚,常出入卧内”。这么简单明晰的文字有点文言常识的人就该明白,长孙无忌上位的关键原因第一就是他是长孙后的哥哥,第二便是他是唐太宗的“发小”,所以某些选择性失明外加歪曲史料的黑还是省省吧,自家再整也整不出料来,只能靠YY黑人过日子是有多苦逼啊~~~
再仔细看就不难发现,新唐书外戚传因为定下了“贞观时,内里无败家”的基调,又用长孙无忌、武平一、吴溆这几人为例,可以说将有可取之处的外戚都给排在《外戚传》之外了,因此旧唐书中,长孙敞、长孙操父子等都赫然列入其中,但在新唐书中,因为这几人多少都有些闪光点,显然和上面开场白主旨不符,就全给扔到了长孙无忌的传记后面了= =
不光是长孙家如此,旧唐书外戚传中窦家等几个也给踢了出去。当然更典型的还有武则天家的武平一,因为自己有见识,所以也给挂了出来,如果按黑那种解读,武平一挂墙头难道说明武则天无宠?这真是一踩踩一片啊,为了黑皇后连武女皇也躺枪了哟!
只要对史料有些了解的,就会发现新旧唐书中关于长孙皇后子女以及长孙皇后家族成员等的传记里“以皇后所出”、“以皇后亲”之类的记载举不胜举,明明白白彰显出长孙家的地位荣耀和长孙皇后有直接关系,而且通常是首要关系。只不过长孙家人才辈出(首当其冲当然是我们的无忌舅舅),虽然有皇后妹妹撑腰,自己多少都有功劳才华,所以导致良性循环,让唐太宗不管于公于私都对他们更加看重,加上长孙家最稳固的后盾长孙皇后远见卓识,这才保证了贞观朝长孙家族作为外戚的辉煌和平安。
众所周知,某些人长期以来都致力于用曲解史料的方式宣传误导路人,声称长孙家在贞观时代的地位和荣耀与皇后本人并无甚关联,全是国舅长孙无忌牛叉所致。在这些笑话中,俨然长孙无忌才是一国之主,小李不过是他摆在皇位上的一个傀儡罢了。可怜的李世民不仅迫于国舅淫威不得不重用长孙一族,连宠爱妻儿都不敢随性,甚至长孙皇后之所以后位稳固,都是由于靠上了亲哥哥这颗大树。最近更发明了一个奇谈,拿着新唐书外戚传中截取的四个字“弗缘内宠”作为长孙后无宠,长孙无忌全靠自己功勋卓著才上位到处宣扬,但事实果真如此么?
先来看看新唐书列传131《外戚》的开场白到底如何说
原文和翻译如下:
凡外戚成败,视主德何如。主贤则共其荣,主否则先受其祸。故太宗检贵幸,裁赏赐,贞观时,内里无败家。高、中二宗,柄移艳私,产乱朝廷,武、韦诸族,耄婴颈血,一日同污鈇刃。玄宗初年,法行近亲,里表修敕。天宝夺明,委政妃宗,阶召反虏,遂丧天下。杨氏之诛,噍类不遗,盖数十年之宠,不偿一日之惨,甲第厚赀,无救同坎之悲,宁不哀哉。代、德而降,阉尹参嬖,后宫虽多,无赫赫显门,亦无刀锯大戮。故用福甚者得祸酷,取名少者蒙责轻,理所固然。若乃长孙无忌之功,武平一之识,吴溆之忠,弗缘内宠者,自见别传。
译文:
凡是外戚的成败,要看人主的品德如何。人主贤明外戚就共享荣华,人主不贤外戚就先受灾祸。所以太宗约束贵幸,裁减赏赐,贞观年间,外戚中没有破家的。到高宗、中宗,权柄转移到后妃,祸乱出现於朝廷,武、韦诸族,老耄婴儿的颈血,一天之内同染刀刃。玄宗初年,法制施于近亲,对内对外都能整饬。到天宝年间丧失明智,政事托付给妃子宗族,招致安禄山的反叛,几乎失掉天下。杨氏满门被诛,杀得一个也没留下,以致几十年的恩宠,顶不上一日灭门之惨,大宅第和厚资财,救不了同坎掩埋之悲,怎不可哀啊!代宗、德宗以下,宦官受到宠幸,后宫妃嫔虽多,没有赫赫贵显,也没有遭到大杀戮。所以享福过甚的得祸酷,得名少的受责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於长孙无忌的功绩,武平一的识见,吴溆的忠诚,都不是由於内宠的原因,自另见别传。
可以很明白看出,某些脑残黑们不过是断章取义妄图忽悠人罢了,原文的意思本来是用长孙无忌等三人作为外戚中具备功劳、见识、忠心这些亮点的代表者,说明部分外戚的个人能力与裙带关系无关,所以给他们另外单独列传,这也能扯到皇后得不得宠上去,向来高贵冷艳表示不屑争宠的某些人是有多精分啊~~~
别的不说,先说传说中“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为什么备受唐太宗宠信,就在新唐书的长孙无忌列传里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 “帝以无忌皇后兄,又少相友,眷倚日厚,常出入卧内”。这么简单明晰的文字有点文言常识的人就该明白,长孙无忌上位的关键原因第一就是他是长孙后的哥哥,第二便是他是唐太宗的“发小”,所以某些选择性失明外加歪曲史料的黑还是省省吧,自家再整也整不出料来,只能靠YY黑人过日子是有多苦逼啊~~~
再仔细看就不难发现,新唐书外戚传因为定下了“贞观时,内里无败家”的基调,又用长孙无忌、武平一、吴溆这几人为例,可以说将有可取之处的外戚都给排在《外戚传》之外了,因此旧唐书中,长孙敞、长孙操父子等都赫然列入其中,但在新唐书中,因为这几人多少都有些闪光点,显然和上面开场白主旨不符,就全给扔到了长孙无忌的传记后面了= =
不光是长孙家如此,旧唐书外戚传中窦家等几个也给踢了出去。当然更典型的还有武则天家的武平一,因为自己有见识,所以也给挂了出来,如果按黑那种解读,武平一挂墙头难道说明武则天无宠?这真是一踩踩一片啊,为了黑皇后连武女皇也躺枪了哟!
只要对史料有些了解的,就会发现新旧唐书中关于长孙皇后子女以及长孙皇后家族成员等的传记里“以皇后所出”、“以皇后亲”之类的记载举不胜举,明明白白彰显出长孙家的地位荣耀和长孙皇后有直接关系,而且通常是首要关系。只不过长孙家人才辈出(首当其冲当然是我们的无忌舅舅),虽然有皇后妹妹撑腰,自己多少都有功劳才华,所以导致良性循环,让唐太宗不管于公于私都对他们更加看重,加上长孙家最稳固的后盾长孙皇后远见卓识,这才保证了贞观朝长孙家族作为外戚的辉煌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