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粒子理论探索及相关实验
作者 王武
摘要:物质为什么能使空间弯曲?暗能量和暗物质到底是什么?黑洞到底有没有?物质到底是什么?质量和惯性是怎么产生的?物质间为何有万有引力?物质﹑空间和能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光为何有粒子性和波动性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是否能有机统一?宇宙中有熵增有没有熵减?正反粒子相遇为何会泯灭?宇宙和地球的起源?现在有一条简单而又可靠物理规律经挖掘和延伸,所有物理问题都迎刃而解,且能做到前呼后应互不矛盾。归纳总结,所有的物理现象因它而起。所以它是史上最完美最经典物理理论。
关键词:电磁振荡;空间粒子;引力;惯性;质量;熵减;粒子构成
一 电磁振荡的探索
在具有电容和自感的电路中,电流作周期性变化,称为电磁振荡。最简单的振荡电路是由一电容器与自感线圈串联而成的LC回路。电容放电产生电流,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再产生反相电流给电容充电,形成电磁振荡。振荡周期决定于振荡电路本身的性质L和C,即T=2л√LC。
如图1,现在把电容器两个极板间的距离渐渐增大,同时把自感线圈逐渐拉开,最后变成一条直线导体,导体两端为电容电极,导体为自感线圈,直线导体等同于振荡电路,也就是说任一导体都有一个频率与它对应。从图1可以看出,由于电路中LC数值从左到右在减小,所以电路固有频率从左到右在升高。当外加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电流振幅达到最大值,即产生电共振,导体的固有频率是真实存在的。总之一定直径和长度的直线导体具有一定的振荡频率,且是一一对应关系。
把直线电路导体的长度和截面的不断缩小,导体固有频率不断升高,直至没有再小的导体,就用空间取代导体。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空间位移电流和传导电流在产生磁场方面是等效的,如果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没错的话,空间电磁振荡一定会发生。如图2,
红色表示释放能量,蓝色表示吸收能量。当空间存在电位差时,即空间存在分开的正负电场,正负电场相互吸引产生变化的移位电流,从而产生变化磁场。可以看出正负电场释放能量在集中,磁场吸收能量在向外传递,由于时间的限制磁场向外传递的范围是有限的。当移位电流衰竭时,磁场由外向内释放能量,使正负电场相互排斥,并吸收能量逐步分开,从而生成正负电场。磁场就像导体周围的磁场在它消失的时候,它会把能量集中到其中心的导体上,当磁场衰竭时,电场吸收能量产生反向电位差。图中电场和磁场位置可以互换,磁场环可以看做四个首尾相连的以磁场为中心的电磁振荡,四个首尾相连的以电场为中心的电磁振荡可以形成电场环。图中正负电场所占空间的最大长度可以看做是导体长度,位移电流两头的电场所占空间的截面可视为导体截面。这样位移电流在空间形成LC振荡电路,它是真正意义上电磁振荡。振荡频率取决于位移电流的长度和截面,也就是说位移电流的长度和截面缩小,振荡频率升高。
因为位移电流的长度和截面的缩小,电磁振荡自身的电场和磁场所占空间也会缩小。也就是说振荡频率是一定的,电磁振荡自身的电场和磁场所占空间是一定的,且是一一对应反比例关系。当外围电磁场较弱时,电磁振荡会向外扩散,电磁振荡所占空间扩大,电磁振荡的频率降低,电磁场强度降低。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成正比。当振荡频率升高时,磁场强度必须增强,使磁通量的变化时间缩短,并与振荡周期相对应,要不然频率不会升高,这样会使磁通量对时间的变化率升高,感应电动势升高,在相同的空间情况下电阻视为相等,位移电流增强,从而可以得出当振荡频率升高时它的能量增加。这也说明了光电现象为什么光电子的初动能随射入光的频率线性增加。
上述观点与现在物理不同的是当电磁振荡频率升高时,电场振荡自身的电磁场所占空间缩小,为了说明这一观点,通过LC电路的规律加以推导。得出结论,空间电磁振荡频率升高,电磁场强度增加,电磁振荡的能量增加,振荡自身的电磁场所占空间缩小。
二 空间粒子
由于长度是对比产生的,所以真空的大小是相对的,如果一立方米的真空能够被无限分割,那么对于被无限分割的小真空来说一立方米的真空是无限大的,所以说一立方米的大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小,而是对比产生的大小。在真空中只有电磁场,可以用电磁场来描述空间将更加准确。前面说过,空间电磁振荡频率越高,振荡自身的电磁场所占空间越小,那么该空间具有最高频率的电磁振荡可以把空间进行最小化分割,这些具有最高频率的电磁振荡就是组成空间的粒子,为了便于描述称作空子,空子是时刻变化的。最高频率的电磁振荡可来自于太阳中心﹑地球中心和原子核。宇宙中任意两点它们的电磁场都是相通的,这使长度有了对比性,符合现代的物理规律。空子内部就是具有最高频率的电磁振荡的内部空间,为了便于描述叫做无形空间,无形空间有电磁场强度概念,具有变化磁场产生变化电场,变化电场产生变化磁场的性质。由于无形空间无衡量性,无对比性,所以无形空间无长度概念,也就是说无形空间无大小。有了电磁振荡无形空间就变成有形空间,无形空间电磁场的强度在有形空间里就是长度,也就是说,无形空间的场强是一定的,有形空间的长度是一定的,场强增加,长度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缩小。如果地球表面空子能量是一定的,容纳一个正常空子的空间,可以容纳许多能量更大的空子。无形空间无距离,无形空间中任一空间对于有形空间来说只要有足够大能量它的体积是无穷大的。如果一架飞机周围电磁场强度大于或等于飞机周围空子电磁场强度的总和,那么飞机会缩小到空子一般大小。无形空间涉及的问题是电磁场的来源和组成。如果把世界分层的话,无形空间为世界的第四层,空子为第三层,分子、原子等粒子为第二层,我们所能看到世界为第一层。
当一些空子在一起时(这些空子能量长时间地相互传递,使它们的能量相等),空子与空子不会相互重叠,如果它们重叠获得的能量是周围空子能量的两倍。首先电磁场不具备由弱到强性质,其次这些空子能量具有高自由度(可以向任何方向传递),在它们将要重叠能量稍稍有所提高时,能量就会被周围空子迅速吸收。能量是空子的重要指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空子不会重叠,能量总是由强向弱传递,能量不会自动由强向强,能量相等能量就不可能重叠。如果空子能重叠,就好像水可以自然向高处流一样,势能自动增加。根据空间电磁场的性质,正到负,回路路径尽可能短,空子将有规律的排列组成空间。
如图3,振荡相位统一,电场处于将要放电状态,正号表示正电场,负号表示负电场,红色表示电场,蓝色表示磁场,粗红线表示垂直于纸面,中粗红线平行于纸面在纸上,细红线平行于纸面在纸下,中粗红线和细红线周围都有磁场环,粗红线到中粗红线到粗红线到细红线可以看做是电场环,因此电场和磁场位置可以互换。中心正电场有上下前后左右六个分支,下面的负电场也是这样。可以看出它是一个立体网状结构,但是它只是示意图,实际上电场和磁场的强度在不停地变化,电磁振荡位置在不停改变。而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始终存在。
前面讲过,正负电场相互吸引产生变化的移位电流,从而产生变化磁场,当移位电流衰竭时,变化磁场产生变化电场,也就是使正负电场相互排斥,并逐步分开。如果任有正负电场补充,移位电流不衰竭,磁场的场强和能量增加,但总有反转的时候。如果正负侧没有正负电场补充,那么正负电场的外侧就是下一个电磁振荡。总之简单地说,电场之间或磁场之间要么吸引,吸引最终结果是排斥,要么排斥,排斥最终结果吸引,吸引和排斥的程度取决于电磁场的能量。也就是说空子之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空子在平衡范围内做振荡运动,并且组成稳定的空间。这也说明了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为什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
由于电场和磁场的强度总是由强向弱的地方扩散,使能量由强向弱传递。当能量从一个空子传递到另一个空子时,这两个空子会相互吸引,这个引力就像,当两个导体通上电流时,要想把它们分开必须用力,因为它们相互吸引,而用力的大小和电流的大小成正比,空子间传递的能量相当于电流,空子间引力的大小与传递的能量成正比。从空子的角度也能说明这一引力,当能量从一个空子传递到另一个空子时,另一个空子在得到能量时,空子的体积向得到能量的方向缩小,等同于空子向得到能量的方向移动,等同于受到能量方向空子的引力。
既然空子组成了空间,也就是空间充满着剧烈变化的电场和磁场,那么我们为什么一直没有发现它呢?因为它的能量大,电磁振荡在极小的范围内,而且是各个方向都有且很均匀,从整体上看各个方向的电磁场相互抵消,所以空间很平静,虽然有极强的电磁场强度,但不能引起任何物质粒子的变化。就像空气中的篮球,不管做热运动的空气分子如何撞击,篮球都不会动,所以空子一直不被人发现。当一些空子在外力作用下做统一运动或者是改变,就能引起物质粒子的变化。如光、电场和磁场都能引起一定范围内空子统一的改变。
三 空子的能量系统
如图3,当中间空子的能量较大时,电磁场强度大向外扩散,即能量向外传递,它对周围空子产生引力,周围空子向中心靠近。引力产生压力,中间空子受到上下前后左右空子的对压,中间空子电磁场被锁定在更小的范围内,电磁场强度增加,使中间空子能量增大。也就是说一个空子释放能量它就会得到能量。中心空子一旦获得能量,这一能量将很难消失,使中间空子对能量有了记忆,从而时间有了意义。也使中间空子能够被识别,从而有了物质粒子,使A永远是A,不会是B,它是宇宙孕育生命最起码条件。而能量无非就是在变化磁场作用下产生分开的正负电场,当磁场减弱消失时,正负电场相互吸引并产生变化磁场,变化磁场再产生变化的正负电场,使能量循环生成不消灭,使宇宙具有庞大性。如果正负电场能完全无条件的相互抵消,宇宙能量将归零,宇宙将消失。所以宇宙来自于电磁场的不断变化。
在一个广泛范围内,某一空子能量为最强,它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空子,吸引周围空子,周围空子能量增加,周围空子再把能量传递给较远的空子,吸引较远空子,所有引力都会对中间空子产生压力,使它能量获得增加。增加后的能量传递给更远空子,吸引更远空子,对中心空子产生更大的压力,使它获得更大能量。中间空子只要释放出能量就能获得能量,获得的能量再释放再获得,中间空子可以源源不断释放能量。而这一能量已经远远超过当初的能量,能量在循环生成过程中增强。直到能量在长距离传递中衰减到无法再吸引更多的空子,中间空子不能获得更多压力,能量停止增强,但能量仍在不停生成,维持了对这些空子的引力,中间空子的压力也会保持。
这种中间空子称为能量源,能量源将能量传递给其范围内的每个空子并吸引它,使每个空子都具有一定能量(也是空子产生的原因),空子能将能量向任意方向传递,使空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引力的结果是斥力)。在引力作用下会以能量源为中心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即能量体)。能量的衰减是极其缓慢的过程,因为电磁系统本身对能量消耗极小,两个相邻的空子能量差非常非常小。从整体看上内层空子获得能量多,能量源对它的束缚能力强,对外层空子束缚能力弱。当最外层空子从其他能量源获得的能量大于从现有能量源获得的能量时,最外层空子会摆脱能量源的束缚。两个靠近的能量源争夺中间地带的空子,使能量体之间相互束缚相互吸引,也使能量体停止向外扩张。当能量体的最外层空子能量与环境空间空子能量相等时,对于环境空间来说这些能量体就是空间的深洞,这是因为它的空子能量逐渐增大,空子体积逐渐减小,空间向细小延伸,也就是空间发生弯曲。
有熵增有没有熵减?由于电场和磁场的强度总是向弱的地方扩散,使能量总是向弱的地方传递,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熵总是增加。正因为能量总是向弱的地方传递,在能量传递过程中,使具有强能量的空子对一些具有弱能量的空子产生引力,引力产生压力,压力集中于强能量空子,使强能量空子被压缩,这就意味着强能量空子的能量将会更强,弱能量空子的压力使强能量空子的能量增加,这一过程就是熵减,能量由弱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