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
文/李贺吉
那是一个墨水瓶最刻骨的记忆,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它是夜晚里最亮的灯火。一家人围坐在炕桌周围,只守着一盏墨水瓶做成的煤油灯,年复一年的生活。
在那个贫穷和饥饿的年代里,总有很多不愿意想起却又至今无法忘怀的事情。少不更事的我总期望每一顿饭都有白面馍馍吃,可每次在学校里偷着啃玉米面饼子的总是我,在母亲拉的花书包里总会有谷面的或者是玉米面的饼子。一来不爱吃二来害怕同学笑话,只有饿的撑不住时才拿出来啃几口。母亲看着面黄肌瘦的我心疼不过,就背着姐姐塞给我一口留给父亲干活吃的白面馍馍。
姐姐虽然懂事了许多,但对母亲的偏心多少有怨言。毕竟饥饿是赤裸裸的现实。母亲气不过有时甚至会打姐姐一顿,然后自己伤心的抹眼泪。此时,昏黄的煤油灯摇曳在寂静的夜里,只听见父亲的叹息声。
大姐上了中专以后我经常给她写信,告诉她父亲的胃痛好了一些,告诉她我优秀的语文成绩和那总考不及格的数学分数。大姐得知我的脚因为布鞋底子破了而被玻璃扎得流血时,硬是省吃俭用用自己的生活费给我买了一双球鞋,那是我第一次穿买来的鞋,这双鞋我从小学一直穿到了初中。
每次只要大姐来信,我都会飞奔到家里,围在煤油灯下给父母亲念信是我最快乐的事情,父亲其实是识字的,但他喜欢听我念。听完信的父亲是高兴的,就会吚吚哑哑的唱一阵秦腔,但母亲因为太想念大姐总是听着听着就抹眼泪。
二姐因为家里拮据而早早辍学,打了几年工以后就相了个好人家嫁出去了。在二姐刚出嫁的那些日子里,家里格外清冷,还是那盏煤油灯,却比往日更加暗淡了。父亲躲得远远的蜷缩着睡着,母亲忙完了所有的家务活以后凑到灯前做针线时,我才发现她的头发已白了许多。
时间到了九五年以后,我们这个村子才通了电,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人们的生活也明显好起来了。大姐开始工作了,二姐的日子也过的挺红火。父亲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整日哼着秦腔,干起活来也仿佛年轻了几岁一样,母亲的脸上也常常有了笑容。
只有那盏煤油灯还静静的站在屋子最深的角落,仿佛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煤油也耗干了,就连灯捻子都枯萎的掉进了灯的里面。
文/李贺吉
那是一个墨水瓶最刻骨的记忆,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它是夜晚里最亮的灯火。一家人围坐在炕桌周围,只守着一盏墨水瓶做成的煤油灯,年复一年的生活。
在那个贫穷和饥饿的年代里,总有很多不愿意想起却又至今无法忘怀的事情。少不更事的我总期望每一顿饭都有白面馍馍吃,可每次在学校里偷着啃玉米面饼子的总是我,在母亲拉的花书包里总会有谷面的或者是玉米面的饼子。一来不爱吃二来害怕同学笑话,只有饿的撑不住时才拿出来啃几口。母亲看着面黄肌瘦的我心疼不过,就背着姐姐塞给我一口留给父亲干活吃的白面馍馍。
姐姐虽然懂事了许多,但对母亲的偏心多少有怨言。毕竟饥饿是赤裸裸的现实。母亲气不过有时甚至会打姐姐一顿,然后自己伤心的抹眼泪。此时,昏黄的煤油灯摇曳在寂静的夜里,只听见父亲的叹息声。
大姐上了中专以后我经常给她写信,告诉她父亲的胃痛好了一些,告诉她我优秀的语文成绩和那总考不及格的数学分数。大姐得知我的脚因为布鞋底子破了而被玻璃扎得流血时,硬是省吃俭用用自己的生活费给我买了一双球鞋,那是我第一次穿买来的鞋,这双鞋我从小学一直穿到了初中。
每次只要大姐来信,我都会飞奔到家里,围在煤油灯下给父母亲念信是我最快乐的事情,父亲其实是识字的,但他喜欢听我念。听完信的父亲是高兴的,就会吚吚哑哑的唱一阵秦腔,但母亲因为太想念大姐总是听着听着就抹眼泪。
二姐因为家里拮据而早早辍学,打了几年工以后就相了个好人家嫁出去了。在二姐刚出嫁的那些日子里,家里格外清冷,还是那盏煤油灯,却比往日更加暗淡了。父亲躲得远远的蜷缩着睡着,母亲忙完了所有的家务活以后凑到灯前做针线时,我才发现她的头发已白了许多。
时间到了九五年以后,我们这个村子才通了电,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人们的生活也明显好起来了。大姐开始工作了,二姐的日子也过的挺红火。父亲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整日哼着秦腔,干起活来也仿佛年轻了几岁一样,母亲的脸上也常常有了笑容。
只有那盏煤油灯还静静的站在屋子最深的角落,仿佛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煤油也耗干了,就连灯捻子都枯萎的掉进了灯的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