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对应吧 关注:23贴子:718
  • 0回复贴,共1

国旗下演讲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然而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在今年的读书日里,大家是否有从备战期中考试的百忙之余为阅读挤出些许时间呢?在21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忙碌紧凑的生活使人们越来越趋向于浅层化的阅读方式。人们仿佛是漂泊于大海的渔夫,张开渔网向四处盲目地捕捞信息的碎片,却很难真正潜入这片知识的海域,去体会碎片背后那些可贵的精神内涵历经岁月洗礼而留下的沉淀。犹记当年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美国之后,鲜有人细心参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红色鸭舌帽装扮的男孩一夜间却充斥于美国的大街小巷。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彰显个性,殊不知扎堆而起的红色鸭舌帽又成了新的平庸。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面对一本好书,我们不应满足于对书中理论鹦鹉学舌般的套用,不应停留于对书中角色浮于表面、不假思索的模仿,而应力求从自己的角度深入挖掘文字背后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有些人看似涉猎广泛,却终究只能沦为书本的奴隶,而有些人却能假借于书中的财富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就如同同一部《论语》,有人单单视之为应对科举的工具,北宋名臣赵普却能凭半部《论语》治天下;同一部《易经》,有人挂着它的名号在街头摆摊算命,大谈玄学,抗倭名将俞大猷却能靠其参悟兵法的奥妙。由此观之,只有摒弃处处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阅读模式,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扎根于书本,才能真正吸收书中的精华所在,并将其转化为有利于自我发展的一方良剂。
相信学过生物的同学对生殖隔离这一说法并不陌生。所谓生殖隔离,就是指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是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隔离机制。然而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中,生殖隔离在出现后又消失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例如上世纪初一种叫云斑鮰的鱼被非法带入Enos湖中。这一无意之举却促使原本共同生活在Enos湖的两钟三刺鱼于上世纪90年代逐渐融为了一体,没错,它们的生殖隔离由于云斑鮰的离奇作用而彻底消除了。在我看来,阅读的过程和生命的进化之间不乏异曲同工之妙。当一个人尚处襁褓之中时,他对世界的认知就好像还未演化出不同物种的原始三刺鱼,各个学科和领域对他而言正处于没有边界的混沌之中。然后,随着他阅读量的
增加和知识层面的扩大,各门学科就如同形成生殖隔离的不同物种一样,在他脑海里开始以相对独立的姿态建立起来。然而,这还不应是他阅读之程的终点,随着阅读的进一步深入,当他能能将各个领域的知识自由迁移,融会贯通,当各门学科在他心中已上升至共通的哲学层面之时,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就会如同生殖隔离的消失一样再次淡化。而这,也正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一来为了纪念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辞世,更重要的号召全世界的人们“走向阅读社会”。作为新世纪的希望之星,我们更应担负起“走向阅读社会”的责任,在阅读中提升自我,更通过阅读将人类文明孕育的沃土播撒到更远的彼方。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5-01 12: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