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赛雪吧 关注:105贴子:7,381
  • 0回复贴,共1

在宋版书面前下跪膜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宋版书面前下跪膜拜》
林夕
小时候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当时想,那洞能有多大那光能有多亮,那偷光者的眼睛日后不坏掉才怪。请先把电灯关掉,再点一排蜡烛,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灯火摇晃,古人又如何夜读春秋。于是,我开始在瞎猜,古籍的字体为什么一般比现代的大很多很多,大如蚕豆,莫非就为配合一灯如豆的场地,加上纸质都不反光,古人才不致于位位集近视散光眼于一身?
这好奇一启动,就越发衍生更多疑问。为什么古籍外页颜色不离蓝朱黄褐几种颜色?为什么不作兴搞封面设计,仅具书名不配画不缀纹饰素颜若此?是为了整齐统一的美感?为什么都是平放?平放又没有在书脊书脚印上书名的话,岂非要在一迭迭的书山中挂上一片片标示书名的符咒般的纸条?为什么文字大多被套在版框线内,然后每行几字每页几行就只有几种定制?为什么框外的空间留白都是上宽下窄,这天地线的视觉效果符合正好符合美学上的黄金比例?为什么这种大同小异的规格能承传千年,而忽然在满清打后的出版中全都给改头换面?
有了疑问,也就有了兴味,而在寻答案的过程中,大概就渐渐踏入古籍之门。即如在吃茶时开始学会发问:为什么乌龙茶叫乌龙茶,知道其所以然之后,学问便变得有趣,然后,有一天,就会想象宋朝人用天目碗斗茶是怎么样一种情景。从一张桌子的高度历经宋元明清的递变,如果能看出一点中国人生活文化发展的脉络,那么,古籍作为古代文化最直接的载体,不好好研究一下,又如何能按捺得住那好奇心?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5-09 00: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