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氏源出辩证
湖南 胥定元
胥氏出自何处,典籍中虽有记载,但自春秋晋国胥臣始,而对胥臣前却无记载,以致一些不明就里者对胥氏源出揣测纷纷,出现胥氏多源说(家谱网站尤甚),且在不少宗亲中以讹传讹。近两年,笔者仔细阅读姓氏学典籍及胥寿江在全国各地搜集到的胥氏谱牒,觉得胥氏多源说舛讹百出,彻底否定了胥氏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如不纠正,将会给胥氏联族联谱联谊造成极大思想障碍。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在前贤研究姓氏起源的基础上,以文献记载为依据,以胥氏谱牒为依托,就胥氏源出提出辩证,并就正于海内外胥氏宗亲。
一、探寻姓氏源流,应以正史为纲,家谱为主,互为依据,史籍无载者唯族谱是依。
首先提出这个问题,无非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个前提,即探寻姓氏发源应以什么为依据。笔者以为,探寻姓氏发源须以史实为据,家谱为本,阐释必以典籍相佐,其无稽之言,个人之见,切勿乱言。至于学界异议者,可备“一说”以存疑。所选史料,应以正史为纲,家谱为主,他如野史、碑记,只宜做为参考。史书有载的从史书,史书无载的从族谱。
族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以其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涉及该家族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族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一个家族的起源、发展连本家族的谱牒都叙说不清,这就不能称之为族谱了。当代中外著名的史学、历史地理学、民族学家何光岳先生曾言:“中国历史由五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即国有史,地方有志,宗族有谱,人物有传,事物有典。其中谱牒书籍,浩如烟海,难以数计,许多资料可以填补历史上的空白,为研究民族学和姓氏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宝贵资料。”可见家谱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族谱是探寻姓氏发源的根本依据。古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奉尊重家谱就是尊敬祖先的信条,因而在纂修族谱时,必将本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每个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以及本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特别是本家族的发源出处弄清楚,绝不会乱认祖宗,乱列世系,绝对做到源流清晰,昭穆分明,否则就是对祖宗的最大不敬。从这个意义上讲,族谱所记载的一般是真实可信的。离开族谱去探求本家族发源,无异于舍本求末,必然会南辕北辙,所得结果风马牛不相及。
或许有人会问,胥氏有谱否?答曰,有,而且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胥氏家谱。据湖南临邑(今湖南省临湘市)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壬午《胥氏家乘》所记载,胥氏族谱始修于东周时六世祖燕公(公元前606——前520年)。其时,燕公因弟童公难迁吴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以肇姓未久而家已三迁,若无记述,祖典或忘,乃命子友仁公创修家谱,并遗嘱子孙永以为法。于是,《胥氏族谱》承承继继,绵延迄今,其中既有通史式的,也有断代式的,特别是通史式的,为我们探寻和确定胥氏发源提供了确凿依据。
二、中华民族始祖母是华胥氏,当然也是胥氏元始祖,但胥氏不是华胥氏直接析出,胥作为一个独立的氏出现在西周与东周交替之时。
华胥是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即《春秋世谱》所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同时她也是炎帝和黄帝的远祖,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即《国语·晋语四》所注:《世本》原著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曾祖母华胥氏。”在古史文献里,她颇具神话色彩,“蛇身人首,有圣德”。又云其“履巨人之迹,意有所动,虹且绕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
华胥既然誉称为“人祖”,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当然也就是胥氏的元始祖了。但查史籍(包括神话传说)胥氏不是直接析自华胥氏,而是华胥氏后裔姓氏中所分析出的一个子姓,胥氏作为单独的氏出现在春秋初期。
(一)西周前无胥氏。查史籍,华胥氏直接析伏羲氏、伏氏等83个姓氏,其中没有胥氏。炎帝系姓氏424个,黄帝系姓氏301个,尧帝系姓氏220个,舜帝支姓氏151个,夏支姓氏160个,商支姓氏476个,这些姓氏中都没有胥氏,直至春秋初,在晋国才出现了胥氏,这就是胥臣。
(二)史籍明确记载,胥氏得姓始祖胥臣。
胥臣,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97年),卒于周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春秋时代晋国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是见诸史籍的中国胥氏第一人。
《元和姓篡》云:胥氏“晋大夫胥臣之后”。
《风俗通•氏族》篇云:胥氏“晋大夫胥仁之后,以字为氏。澍按:晋无胥仁,当是胥臣。胥臣即臼季,亦曰司空季子。孔疏:胥氏,臣名,食采臼邑,字季子,为司空官。”
《通志•氏族略》云:“胥氏:晋大夫胥臣之后,以字为氏。”
三、《胥氏族谱》记载:胥氏出自周室,源于姬姓,而这个记载也得到了史学界的肯定。
史学界认为,“胥氏系春秋时期晋国大臣胥臣之后”,这在《姓苑》《元和姓篡》《世本》《姓氏寻源》《路史•氏族略》《古今万姓统谱》等古籍中都有明确记载。但胥臣出自何处,史籍没有提及,而《胥氏族谱》却有确凿记载。
近年来,有江苏胥氏宗亲寿江先生在工作之余,自费奔波于祖国各地,广联海内外胥氏宗亲,寻找宗亲的足迹遍及中华大地,并且搜集到全国各地《胥氏族谱》(有的称《胥氏宗谱》《胥氏家谱》或《胥氏家乘》)近百套,其中有一套《胥氏族谱》完整记载了胥氏肇姓始末及其源流,这就是湖南岳阳、湘阴(后分为湘阴汨罗两县)、平江、临湘、澧县及湖北嘉鱼、洪湖、监利、石首等十六县胥氏民国十三年所合修《胥氏族谱》(俗称胥氏民国甲子联谱,以下简称岳阳《胥氏族谱》),该族谱明确记载胥氏出自周室,源于姬姓。
岳阳《胥氏族谱•绫谱序》云:“我一世祖公明公哲,原系宣王支子也。初,宣王崩,幽王立,王内嬖褒姒,外任虢石父,廢太子宜臼,而立褒姒子伯服。宜臼奔申,海內大亂。十一年,王又求宜臼于申,申侯勿與,因召犬戎,以成驪山之禍。公以王室至親,丁人倫大變,坐視不忍,匡王不能,且懼玉石俱焚,而一代中興之主不血食也。於是,微服迂道,潛之東海,居瑯琊之墟。既傷周德日衰,而又見周自五叔而後,以天潢派而亂誅者不一其人,爰取宣王曾封國華胥,改為今姓,其以帝王裔甘自躋于庶民者,蓋不以華胄自居,韜光斂跡,以曲全其宗支也。公五子,憲章公法,善休親心,優遊泉石,終其身不悔。迨晚年臼季公生,憲章公聞其啼聲,觀其志意,而灼知為不凡子,其命以名也,曰臣,意若謂使家無女禍,汝之姓固仍然姬也。其賜以字也,曰臼季,意又以宜臼固周之太子而繼立之平王,今我非他,乃宜臼之季弟,汝非他,固宜臼季弟之子也。至臼季公之名子曰甲,名孫曰克,無非以甲子克殷自寓己為姬姓之意。嗟嗟,我祖其心亦何苦而甘微而顯乎?……”
岳阳《胥氏族谱•例言》亦云:“我祖哲公,原出姬姓。周幽王时,因犬戎难,避居齐之琅琊地,始易姬曰胥,是为胥其姓者之始祖也。迨至七世祖友仁公,惧其年湮年远,数典或忘,乃创修家谱,而亦韬光敛迹,无援帝胄之华盖。谱之修,祖哲公始也,而继世仍之。……”
岳阳《胥氏族谱》不但详细叙述了胥氏肇姓始末及迁徙过程,而且叙世系原原本本,自肇姓始祖哲公至今一百一十四代,连绵不断,代代可稽生卒年月葬地,可算是为胥氏中记述世系最长最系统最详细最可信之谱,虽其中辗转抄录,次数既多,历年见文,未免遗漏错移,在所难免,但总体脉络清晰,其真实性不容否定,在目前已发现的胥氏谱牒中暂无出其右者。正是因为这样,岳阳《胥氏族谱》备受当今姓氏学界推崇,当代姓氏学泰斗何光岳先生所著《中华姓氏源流史》对胥氏起源就采信于岳阳《胥氏族谱》,将胥氏列入周之姓氏之晋毕分支姓氏中,并依据岳阳《胥氏族谱》编制出《胥氏世系》图:
《百度百科•词条<晋国六卿•六卿世家>》也言:“ 晋国六卿十一个家族中,狐氏、先氏、郤氏、晋国胥氏、晋国栾氏、晋国韩氏六个家族属于晋国公族,智氏和中行氏都源自荀氏,与晋国魏氏都属于周公族,这九个家族都是周室姬姓。晋国范氏之先为祁姓,赵姓出自嬴姓。现在晋国六卿后裔人口有4600多万,是华夏后裔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言:“胥氏本出姬姓,是晋国宗室的一个分支,胥臣跟随文公流亡,后在文公政权中占据重要地位。胥臣之后,有子胥甲、孙胥克。前573年,胥童受到晋厉公的宠信,帮助厉公除掉郤氏,重新被封为卿,但不到一月,即被栾书杀死,胥氏从此彻底退出晋国政治高层。”此词条的解释足见岳阳《胥氏族谱》所载胥氏出自周室、源于姬姓的确凿性。
胥氏出自周室,源于姬姓,这在胥氏宗族中影响较大的江西九江《胥氏宗谱》中也得到了印证,言胥氏出自晋室公族,系曲沃桓叔姬成师之后。
四、胥氏多源说的舛讹。
何谓胥氏多源说,上网搜“胥氏源流”一词便可得知,五花八门的网站对胥氏起源莫衷一是,生拼硬凑,说什么胥氏起源有十:1源于风姓,出自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部落首领华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2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部落中赫胥氏族人,属于以先祖氏族称谓为氏;3源于动物,出自古代昆虫胥,属于以动物称谓为氏;4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宣王庶子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5源于子姓,出自西周初期箕子胥余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6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7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8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胥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9源于官位,出自两汉之际新朝官吏胥附,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10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对于上述十种说法,笔者的看法是:
(一)其389在已发现的全国各地胥氏谱牒中都无记载,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胥姓人承认是其之后,可见这是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无足与论。
(二)其1467实出一源,笔者在本文第二第三部分已作论述,不再赘述。
(三)其2提法不准确,赫胥氏并非炎帝部落之族人,她早于炎帝部落出现。史籍表明,赫胥氏即华胥氏,是华胥氏系的一个支姓。《庄子》两次提到“赫胥氏”,即“华胥”。何光岳《中华姓氏源流史》云:赫胥氏“即华胥氏”。《汉书·古今人表》刊列了太昊帝宓羲氏(即伏羲)的世系:太昊帝宓羲氏、女娲氏、共工氏、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沌浑氏、皞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糜氏、无怀氏、东户氏、帝鸿氏,可见赫胥氏是华胥氏的一个子姓。当代图腾文化学者、文化人类学者、历史学家王大有对中国远古史的研究表明,赫胥氏为伏羲女娲族团三十五任首领伏义(公元前6477-前6450年),女,姓风,号赫胥氏,大伏羲氏族风姓赫胥氏执政的首任帝。赫胥氏是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的远祖。
(四)其5在胥氏谱牒中查不到记载,仅见于互联网和今人胥德益家谱手稿,手稿称胥臣系商朝纣王之叔父箕子胥余之后,箕子又为赫胥氏(炎帝)之后,云:“帝乙(笔者按,箕子之父为文丁,其兄才是帝乙)……封次子箕子爵基,地名华胥国,在今山西东北。亲赐姓胥名余号箕子,乃商末皇贵族人……正是我姓始祖”。胥臣是否为箕子胥余之后,我们看看箕子其人就能知其真伪。
箕子,名胥余,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爵为子,故称箕子。殷商末期人 (约公元前1173年-公元前1080年),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叔父箕子在周武王伐纣时,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同去的有殷商贵族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周武王灭殷后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朝鲜侯国正式成立,其受封之地即今之平壤,史称“箕子朝鲜”。箕氏侯国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秦朝时代才被燕国人卫满所灭。今朝鲜平壤有箕子陵,是其遗迹。韩国历史学家尹乃铉在其所著的《韩国古代史新论》中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并认为箕子来源于中国中原。韩国人的历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造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由此看来,箕子胥余生活在朝鲜,死后葬于朝鲜,中国史书并无箕子后裔回迁的记载。况且胥德益家谱手稿只有概说,并无胥氏任何世系记载和任何史料佐证。既然箕子胥余之后在朝鲜,那胥臣就不是胥余之后,中国胥氏源自箕子胥余就无从所说了。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至于箕子后人在朝鲜有否称姓胥或姓余的,不得而知,即使有,也与当今中国汉族胥氏无关。
(五)其10确有其事,如民国年间河东屯守备胥仲臣及其叔胥茂廷,四川金川人,属藏族胥氏。至于其他少数民族是否也有改姓为胥氏的,目前尚不清楚,但这部分胥姓人为数应该不会很多,是否成为族居村落有待调查。
综上所述,胥氏多源说是不能成立的,汉族胥氏源于一脉,即:元始祖母为华胥氏,远祖为周宣王,肇姓祖为胥哲,得姓祖为胥臣。
之所以会产生胥氏多源说,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谙《胥氏族谱》。就胥寿江收集到的胥氏谱牒来看,只有湖南岳阳、湘阴、临湘等地的《胥氏族谱》是通史谱,其余都是断代谱。断代谱对迁移祖以后的事记叙清楚,世系详细明了,而对迁移祖之前世系不作记载,只是在序言中简略性的提及胥氏发源,甚至“传我氏出自华胥”、“系晋大夫胥臣之后”等片言只语,有的连本宗自何处而来也未提及。正是因为众多的断代谱,又囿于当时社会状况,或因天灾,或因兵燹,或因迁徙等老谱丢失,交通闭塞,胥氏碁播四方,缺少往来联络,各宗其祠,各修其谱,故难弄清胥氏真正源头。加之胥氏属冷僻姓、“胥”为冷僻字,甚至一般人都不知其读音,所以许多族人对“胥”相当敏感,一见到带“胥”字的古人就会生发联想,这是不是我的祖宗,或与我祖有无关联,所以出现了奉“胥”为宗的状况。再者,就笔者观察研究,异姓姓氏学者并没有对胥氏起源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将史籍中胥姓人士的记载和传说简单地罗列为胥氏发源记入姓氏书籍,这些书籍又不加分析地相互传抄,传来抄去,就有了胥氏出自多源的发源说了。尤其是现在的网络对胥氏的起源臆断舛讹更甚,笔者多方查找,古姓氏学书籍中并没有什么胥氏源自蝴蝶图腾胥氏、官吏胥人胥氏、官位胥附胥氏、箕子胥余胥氏之类的记载,而是当今网络上新奇的说法。
五、胥氏远祖源流世系。
综合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杭州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何光岳《中华姓氏源流史》、台湾詹招琳《中华民族姓氏源流通用家谱谱系简表》、王大有等人编制的《中华远古帝王世系》、湖南临湘清道光甲申年《胥氏家乘》、湖南岳阳民国甲子年《胥氏族谱》等资料,笔者得出胥氏远祖源流世系。
六、胥氏肇姓始祖存疑。
胥氏系晋大夫胥臣之后,出自周室,源于姬姓,这在胥氏谱牒中记载是确凿无疑的,但在谁是肇姓始祖上湖南岳阳《胥氏族谱》与江西九江《胥氏宗谱》却记载有异。
湖南岳阳《胥氏族谱》记载为胥氏肇姓始祖为姬哲,系周宣王支子,而九江《胥氏宗谱》如是记载:据我族先贤记载和考证,九江胥氏起于风姓,出于姬姓,始自春秋时期晋国曲沃桓叔姬成师第七子姬伋。春秋初期,晋国内部出现了公室与贵族长期的权利斗争,当时,晋国第九君晋穆侯生有姬仇和姬成师二子,晋穆侯死,晋穆侯之弟晋殇叔篡位,四年后,太子姬仇杀掉晋殇叔,夺回君位,是为晋文侯。公元前745年,晋文侯之子晋昭侯继位,封其叔父姬成师(公元前802~前731年)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姬成师号曲沃桓叔,桓叔分封子姓,功臣共十八族,其第七子姬伋列为公族之一,食采于蒲地(今山西临汾蒲县),授姓胥,为胥伋,乃胥氏肇姓之始祖。
岳阳《胥氏族谱》与九江《胥氏宗谱》共同点在:一是胥氏出于姬姓;二是自胥臣至胥燕、胥童四代世系记述一致;三是两支胥氏均是胥臣之后裔,分支自胥燕胥童始。但对胥臣系何人之后即肇姓始祖的具体出处有异,岳阳谱言肇姓始祖胥哲系周宣王支子,九江谱认为肇姓始祖胥伋系曲沃恒叔姬成师之七子。缘何有异?笔者认为这是笔误,胥氏谱牒流传二千余年,在辗转传抄过程中难免出现笔误,到底误在哪家,有待考证。不管哪家笔误,天下胥氏同出周室姬姓一源是确凿的。笔者注意到,岳阳《胥氏族谱》尚有临邑(今临湘市)清道光甲申年《胥氏家乘》、临邑清同治壬戌年《胥氏家谱》、巴邑(今岳阳县)清宣统庚戌年《胥氏家谱》、湘阴神鼎支祠民国戊午年《胥氏族谱》、临邑民国癸亥年《胥氏族谱》、胥氏民国甲子联谱等善本作依据,这些善本都是通史谱,世系代代详尽。而九江民国以前所修《胥氏宗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期遭焚毁,目前流传的《胥氏宗谱》系上世纪九十年代及2008年根据回忆补修的断代谱。
如果九江《胥氏宗谱》之说能够成立,胥氏发源则是:
湖南 胥定元
胥氏出自何处,典籍中虽有记载,但自春秋晋国胥臣始,而对胥臣前却无记载,以致一些不明就里者对胥氏源出揣测纷纷,出现胥氏多源说(家谱网站尤甚),且在不少宗亲中以讹传讹。近两年,笔者仔细阅读姓氏学典籍及胥寿江在全国各地搜集到的胥氏谱牒,觉得胥氏多源说舛讹百出,彻底否定了胥氏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如不纠正,将会给胥氏联族联谱联谊造成极大思想障碍。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在前贤研究姓氏起源的基础上,以文献记载为依据,以胥氏谱牒为依托,就胥氏源出提出辩证,并就正于海内外胥氏宗亲。
一、探寻姓氏源流,应以正史为纲,家谱为主,互为依据,史籍无载者唯族谱是依。
首先提出这个问题,无非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个前提,即探寻姓氏发源应以什么为依据。笔者以为,探寻姓氏发源须以史实为据,家谱为本,阐释必以典籍相佐,其无稽之言,个人之见,切勿乱言。至于学界异议者,可备“一说”以存疑。所选史料,应以正史为纲,家谱为主,他如野史、碑记,只宜做为参考。史书有载的从史书,史书无载的从族谱。
族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以其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涉及该家族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族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一个家族的起源、发展连本家族的谱牒都叙说不清,这就不能称之为族谱了。当代中外著名的史学、历史地理学、民族学家何光岳先生曾言:“中国历史由五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即国有史,地方有志,宗族有谱,人物有传,事物有典。其中谱牒书籍,浩如烟海,难以数计,许多资料可以填补历史上的空白,为研究民族学和姓氏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宝贵资料。”可见家谱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族谱是探寻姓氏发源的根本依据。古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奉尊重家谱就是尊敬祖先的信条,因而在纂修族谱时,必将本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每个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以及本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特别是本家族的发源出处弄清楚,绝不会乱认祖宗,乱列世系,绝对做到源流清晰,昭穆分明,否则就是对祖宗的最大不敬。从这个意义上讲,族谱所记载的一般是真实可信的。离开族谱去探求本家族发源,无异于舍本求末,必然会南辕北辙,所得结果风马牛不相及。
或许有人会问,胥氏有谱否?答曰,有,而且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胥氏家谱。据湖南临邑(今湖南省临湘市)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壬午《胥氏家乘》所记载,胥氏族谱始修于东周时六世祖燕公(公元前606——前520年)。其时,燕公因弟童公难迁吴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以肇姓未久而家已三迁,若无记述,祖典或忘,乃命子友仁公创修家谱,并遗嘱子孙永以为法。于是,《胥氏族谱》承承继继,绵延迄今,其中既有通史式的,也有断代式的,特别是通史式的,为我们探寻和确定胥氏发源提供了确凿依据。
二、中华民族始祖母是华胥氏,当然也是胥氏元始祖,但胥氏不是华胥氏直接析出,胥作为一个独立的氏出现在西周与东周交替之时。
华胥是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即《春秋世谱》所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同时她也是炎帝和黄帝的远祖,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即《国语·晋语四》所注:《世本》原著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曾祖母华胥氏。”在古史文献里,她颇具神话色彩,“蛇身人首,有圣德”。又云其“履巨人之迹,意有所动,虹且绕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
华胥既然誉称为“人祖”,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当然也就是胥氏的元始祖了。但查史籍(包括神话传说)胥氏不是直接析自华胥氏,而是华胥氏后裔姓氏中所分析出的一个子姓,胥氏作为单独的氏出现在春秋初期。
(一)西周前无胥氏。查史籍,华胥氏直接析伏羲氏、伏氏等83个姓氏,其中没有胥氏。炎帝系姓氏424个,黄帝系姓氏301个,尧帝系姓氏220个,舜帝支姓氏151个,夏支姓氏160个,商支姓氏476个,这些姓氏中都没有胥氏,直至春秋初,在晋国才出现了胥氏,这就是胥臣。
(二)史籍明确记载,胥氏得姓始祖胥臣。
胥臣,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97年),卒于周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春秋时代晋国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是见诸史籍的中国胥氏第一人。
《元和姓篡》云:胥氏“晋大夫胥臣之后”。
《风俗通•氏族》篇云:胥氏“晋大夫胥仁之后,以字为氏。澍按:晋无胥仁,当是胥臣。胥臣即臼季,亦曰司空季子。孔疏:胥氏,臣名,食采臼邑,字季子,为司空官。”
《通志•氏族略》云:“胥氏:晋大夫胥臣之后,以字为氏。”
三、《胥氏族谱》记载:胥氏出自周室,源于姬姓,而这个记载也得到了史学界的肯定。
史学界认为,“胥氏系春秋时期晋国大臣胥臣之后”,这在《姓苑》《元和姓篡》《世本》《姓氏寻源》《路史•氏族略》《古今万姓统谱》等古籍中都有明确记载。但胥臣出自何处,史籍没有提及,而《胥氏族谱》却有确凿记载。
近年来,有江苏胥氏宗亲寿江先生在工作之余,自费奔波于祖国各地,广联海内外胥氏宗亲,寻找宗亲的足迹遍及中华大地,并且搜集到全国各地《胥氏族谱》(有的称《胥氏宗谱》《胥氏家谱》或《胥氏家乘》)近百套,其中有一套《胥氏族谱》完整记载了胥氏肇姓始末及其源流,这就是湖南岳阳、湘阴(后分为湘阴汨罗两县)、平江、临湘、澧县及湖北嘉鱼、洪湖、监利、石首等十六县胥氏民国十三年所合修《胥氏族谱》(俗称胥氏民国甲子联谱,以下简称岳阳《胥氏族谱》),该族谱明确记载胥氏出自周室,源于姬姓。
岳阳《胥氏族谱•绫谱序》云:“我一世祖公明公哲,原系宣王支子也。初,宣王崩,幽王立,王内嬖褒姒,外任虢石父,廢太子宜臼,而立褒姒子伯服。宜臼奔申,海內大亂。十一年,王又求宜臼于申,申侯勿與,因召犬戎,以成驪山之禍。公以王室至親,丁人倫大變,坐視不忍,匡王不能,且懼玉石俱焚,而一代中興之主不血食也。於是,微服迂道,潛之東海,居瑯琊之墟。既傷周德日衰,而又見周自五叔而後,以天潢派而亂誅者不一其人,爰取宣王曾封國華胥,改為今姓,其以帝王裔甘自躋于庶民者,蓋不以華胄自居,韜光斂跡,以曲全其宗支也。公五子,憲章公法,善休親心,優遊泉石,終其身不悔。迨晚年臼季公生,憲章公聞其啼聲,觀其志意,而灼知為不凡子,其命以名也,曰臣,意若謂使家無女禍,汝之姓固仍然姬也。其賜以字也,曰臼季,意又以宜臼固周之太子而繼立之平王,今我非他,乃宜臼之季弟,汝非他,固宜臼季弟之子也。至臼季公之名子曰甲,名孫曰克,無非以甲子克殷自寓己為姬姓之意。嗟嗟,我祖其心亦何苦而甘微而顯乎?……”
岳阳《胥氏族谱•例言》亦云:“我祖哲公,原出姬姓。周幽王时,因犬戎难,避居齐之琅琊地,始易姬曰胥,是为胥其姓者之始祖也。迨至七世祖友仁公,惧其年湮年远,数典或忘,乃创修家谱,而亦韬光敛迹,无援帝胄之华盖。谱之修,祖哲公始也,而继世仍之。……”
岳阳《胥氏族谱》不但详细叙述了胥氏肇姓始末及迁徙过程,而且叙世系原原本本,自肇姓始祖哲公至今一百一十四代,连绵不断,代代可稽生卒年月葬地,可算是为胥氏中记述世系最长最系统最详细最可信之谱,虽其中辗转抄录,次数既多,历年见文,未免遗漏错移,在所难免,但总体脉络清晰,其真实性不容否定,在目前已发现的胥氏谱牒中暂无出其右者。正是因为这样,岳阳《胥氏族谱》备受当今姓氏学界推崇,当代姓氏学泰斗何光岳先生所著《中华姓氏源流史》对胥氏起源就采信于岳阳《胥氏族谱》,将胥氏列入周之姓氏之晋毕分支姓氏中,并依据岳阳《胥氏族谱》编制出《胥氏世系》图:
《百度百科•词条<晋国六卿•六卿世家>》也言:“ 晋国六卿十一个家族中,狐氏、先氏、郤氏、晋国胥氏、晋国栾氏、晋国韩氏六个家族属于晋国公族,智氏和中行氏都源自荀氏,与晋国魏氏都属于周公族,这九个家族都是周室姬姓。晋国范氏之先为祁姓,赵姓出自嬴姓。现在晋国六卿后裔人口有4600多万,是华夏后裔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言:“胥氏本出姬姓,是晋国宗室的一个分支,胥臣跟随文公流亡,后在文公政权中占据重要地位。胥臣之后,有子胥甲、孙胥克。前573年,胥童受到晋厉公的宠信,帮助厉公除掉郤氏,重新被封为卿,但不到一月,即被栾书杀死,胥氏从此彻底退出晋国政治高层。”此词条的解释足见岳阳《胥氏族谱》所载胥氏出自周室、源于姬姓的确凿性。
胥氏出自周室,源于姬姓,这在胥氏宗族中影响较大的江西九江《胥氏宗谱》中也得到了印证,言胥氏出自晋室公族,系曲沃桓叔姬成师之后。
四、胥氏多源说的舛讹。
何谓胥氏多源说,上网搜“胥氏源流”一词便可得知,五花八门的网站对胥氏起源莫衷一是,生拼硬凑,说什么胥氏起源有十:1源于风姓,出自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部落首领华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2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部落中赫胥氏族人,属于以先祖氏族称谓为氏;3源于动物,出自古代昆虫胥,属于以动物称谓为氏;4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宣王庶子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5源于子姓,出自西周初期箕子胥余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6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7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8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胥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9源于官位,出自两汉之际新朝官吏胥附,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10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对于上述十种说法,笔者的看法是:
(一)其389在已发现的全国各地胥氏谱牒中都无记载,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胥姓人承认是其之后,可见这是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无足与论。
(二)其1467实出一源,笔者在本文第二第三部分已作论述,不再赘述。
(三)其2提法不准确,赫胥氏并非炎帝部落之族人,她早于炎帝部落出现。史籍表明,赫胥氏即华胥氏,是华胥氏系的一个支姓。《庄子》两次提到“赫胥氏”,即“华胥”。何光岳《中华姓氏源流史》云:赫胥氏“即华胥氏”。《汉书·古今人表》刊列了太昊帝宓羲氏(即伏羲)的世系:太昊帝宓羲氏、女娲氏、共工氏、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沌浑氏、皞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糜氏、无怀氏、东户氏、帝鸿氏,可见赫胥氏是华胥氏的一个子姓。当代图腾文化学者、文化人类学者、历史学家王大有对中国远古史的研究表明,赫胥氏为伏羲女娲族团三十五任首领伏义(公元前6477-前6450年),女,姓风,号赫胥氏,大伏羲氏族风姓赫胥氏执政的首任帝。赫胥氏是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的远祖。
(四)其5在胥氏谱牒中查不到记载,仅见于互联网和今人胥德益家谱手稿,手稿称胥臣系商朝纣王之叔父箕子胥余之后,箕子又为赫胥氏(炎帝)之后,云:“帝乙(笔者按,箕子之父为文丁,其兄才是帝乙)……封次子箕子爵基,地名华胥国,在今山西东北。亲赐姓胥名余号箕子,乃商末皇贵族人……正是我姓始祖”。胥臣是否为箕子胥余之后,我们看看箕子其人就能知其真伪。
箕子,名胥余,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爵为子,故称箕子。殷商末期人 (约公元前1173年-公元前1080年),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叔父箕子在周武王伐纣时,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同去的有殷商贵族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周武王灭殷后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朝鲜侯国正式成立,其受封之地即今之平壤,史称“箕子朝鲜”。箕氏侯国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秦朝时代才被燕国人卫满所灭。今朝鲜平壤有箕子陵,是其遗迹。韩国历史学家尹乃铉在其所著的《韩国古代史新论》中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并认为箕子来源于中国中原。韩国人的历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造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由此看来,箕子胥余生活在朝鲜,死后葬于朝鲜,中国史书并无箕子后裔回迁的记载。况且胥德益家谱手稿只有概说,并无胥氏任何世系记载和任何史料佐证。既然箕子胥余之后在朝鲜,那胥臣就不是胥余之后,中国胥氏源自箕子胥余就无从所说了。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至于箕子后人在朝鲜有否称姓胥或姓余的,不得而知,即使有,也与当今中国汉族胥氏无关。
(五)其10确有其事,如民国年间河东屯守备胥仲臣及其叔胥茂廷,四川金川人,属藏族胥氏。至于其他少数民族是否也有改姓为胥氏的,目前尚不清楚,但这部分胥姓人为数应该不会很多,是否成为族居村落有待调查。
综上所述,胥氏多源说是不能成立的,汉族胥氏源于一脉,即:元始祖母为华胥氏,远祖为周宣王,肇姓祖为胥哲,得姓祖为胥臣。
之所以会产生胥氏多源说,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谙《胥氏族谱》。就胥寿江收集到的胥氏谱牒来看,只有湖南岳阳、湘阴、临湘等地的《胥氏族谱》是通史谱,其余都是断代谱。断代谱对迁移祖以后的事记叙清楚,世系详细明了,而对迁移祖之前世系不作记载,只是在序言中简略性的提及胥氏发源,甚至“传我氏出自华胥”、“系晋大夫胥臣之后”等片言只语,有的连本宗自何处而来也未提及。正是因为众多的断代谱,又囿于当时社会状况,或因天灾,或因兵燹,或因迁徙等老谱丢失,交通闭塞,胥氏碁播四方,缺少往来联络,各宗其祠,各修其谱,故难弄清胥氏真正源头。加之胥氏属冷僻姓、“胥”为冷僻字,甚至一般人都不知其读音,所以许多族人对“胥”相当敏感,一见到带“胥”字的古人就会生发联想,这是不是我的祖宗,或与我祖有无关联,所以出现了奉“胥”为宗的状况。再者,就笔者观察研究,异姓姓氏学者并没有对胥氏起源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将史籍中胥姓人士的记载和传说简单地罗列为胥氏发源记入姓氏书籍,这些书籍又不加分析地相互传抄,传来抄去,就有了胥氏出自多源的发源说了。尤其是现在的网络对胥氏的起源臆断舛讹更甚,笔者多方查找,古姓氏学书籍中并没有什么胥氏源自蝴蝶图腾胥氏、官吏胥人胥氏、官位胥附胥氏、箕子胥余胥氏之类的记载,而是当今网络上新奇的说法。
五、胥氏远祖源流世系。
综合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杭州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何光岳《中华姓氏源流史》、台湾詹招琳《中华民族姓氏源流通用家谱谱系简表》、王大有等人编制的《中华远古帝王世系》、湖南临湘清道光甲申年《胥氏家乘》、湖南岳阳民国甲子年《胥氏族谱》等资料,笔者得出胥氏远祖源流世系。
六、胥氏肇姓始祖存疑。
胥氏系晋大夫胥臣之后,出自周室,源于姬姓,这在胥氏谱牒中记载是确凿无疑的,但在谁是肇姓始祖上湖南岳阳《胥氏族谱》与江西九江《胥氏宗谱》却记载有异。
湖南岳阳《胥氏族谱》记载为胥氏肇姓始祖为姬哲,系周宣王支子,而九江《胥氏宗谱》如是记载:据我族先贤记载和考证,九江胥氏起于风姓,出于姬姓,始自春秋时期晋国曲沃桓叔姬成师第七子姬伋。春秋初期,晋国内部出现了公室与贵族长期的权利斗争,当时,晋国第九君晋穆侯生有姬仇和姬成师二子,晋穆侯死,晋穆侯之弟晋殇叔篡位,四年后,太子姬仇杀掉晋殇叔,夺回君位,是为晋文侯。公元前745年,晋文侯之子晋昭侯继位,封其叔父姬成师(公元前802~前731年)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姬成师号曲沃桓叔,桓叔分封子姓,功臣共十八族,其第七子姬伋列为公族之一,食采于蒲地(今山西临汾蒲县),授姓胥,为胥伋,乃胥氏肇姓之始祖。
岳阳《胥氏族谱》与九江《胥氏宗谱》共同点在:一是胥氏出于姬姓;二是自胥臣至胥燕、胥童四代世系记述一致;三是两支胥氏均是胥臣之后裔,分支自胥燕胥童始。但对胥臣系何人之后即肇姓始祖的具体出处有异,岳阳谱言肇姓始祖胥哲系周宣王支子,九江谱认为肇姓始祖胥伋系曲沃恒叔姬成师之七子。缘何有异?笔者认为这是笔误,胥氏谱牒流传二千余年,在辗转传抄过程中难免出现笔误,到底误在哪家,有待考证。不管哪家笔误,天下胥氏同出周室姬姓一源是确凿的。笔者注意到,岳阳《胥氏族谱》尚有临邑(今临湘市)清道光甲申年《胥氏家乘》、临邑清同治壬戌年《胥氏家谱》、巴邑(今岳阳县)清宣统庚戌年《胥氏家谱》、湘阴神鼎支祠民国戊午年《胥氏族谱》、临邑民国癸亥年《胥氏族谱》、胥氏民国甲子联谱等善本作依据,这些善本都是通史谱,世系代代详尽。而九江民国以前所修《胥氏宗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期遭焚毁,目前流传的《胥氏宗谱》系上世纪九十年代及2008年根据回忆补修的断代谱。
如果九江《胥氏宗谱》之说能够成立,胥氏发源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