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高句丽大体统治区域为今天东北三省南部及朝鲜国;后金统治了整个大东北地区。
人口:高句丽灭亡之日有户70万,一户5口算,也有300余万,唐初这个数字应该更多。后金人口大体也在300万左右。
军队:高句丽胜兵60万,后金主力为满汉蒙二十四旗20万,加上投降的附庸军,大体在30万左右。
统治:高句丽王权衰落,权臣当道,内部不稳;后金建立其军民一体的八旗制度,凝聚力较强。
对手:高句丽碰上上蒸蒸日上的李唐王朝;后金偶遇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
战争:唐两代三次大规模主动进攻高句丽,兵力皆在10-15万之间,前两次未成功,但并无重大损失,相反高句丽主力消耗过半,第三次便灭其国。
明与后金三次大规模交锋,第一次明以10万人主动进攻惨败几乎全军覆没,转为防守;第二次后金以13万进攻被明军击退,双方陷入对峙;第三次后金大举进攻,明军13万援军被歼,大明精锐消耗殆尽,东北战场无力再战,勉力维持。
人口:高句丽灭亡之日有户70万,一户5口算,也有300余万,唐初这个数字应该更多。后金人口大体也在300万左右。
军队:高句丽胜兵60万,后金主力为满汉蒙二十四旗20万,加上投降的附庸军,大体在30万左右。
统治:高句丽王权衰落,权臣当道,内部不稳;后金建立其军民一体的八旗制度,凝聚力较强。
对手:高句丽碰上上蒸蒸日上的李唐王朝;后金偶遇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
战争:唐两代三次大规模主动进攻高句丽,兵力皆在10-15万之间,前两次未成功,但并无重大损失,相反高句丽主力消耗过半,第三次便灭其国。
明与后金三次大规模交锋,第一次明以10万人主动进攻惨败几乎全军覆没,转为防守;第二次后金以13万进攻被明军击退,双方陷入对峙;第三次后金大举进攻,明军13万援军被歼,大明精锐消耗殆尽,东北战场无力再战,勉力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