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吧 关注:114,457贴子:1,805,913

继承精萃为革新——忆李和曾同志富于创新的演剧生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派艺术的创始人高庆奎,以其兼融众妙的学习态度、唱念做打并重的人物创造、爱憎分明的忧国精神、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惜其壮年早逝,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尚待深入细致的科学总结。因此,继承高派艺术的难度较大,正如剧评家陈墨香所说:“一个学不到佳处便有流弊”。所以,宗师高派的后学并不多见,系统承传和发扬高派艺术的佼佼者更少。
所幸的是中国京剧院成立时,荟萃了全国各流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中就有三位高派传人:白家麟、李盛藻、李和曾。白家麟是高庆奎的艺术全盛时期接纳的唯一弟子,演老生而以红生见长,多演衰派戏和关戏,曾随高先生演出多年,后挑班演唱于川鄂间,颇受观众欢迎。建国后年事已高嗓音失润,就任中国京剧院艺术室辅导教练组长,偶尔也参加演出,他不仅演唱认真,而且唱做都很讲究规矩,因此足资中青年演员师法。李盛藻出科于富连成,是高庆奎的大女婿,他既学马连良又宗高庆奎,所演《青梅煮酒论英雄》、《浔阳楼》、《哭秦庭》、《赠绨袍》等剧,均系高先生亲授。20世纪50年代末,为充实北京市兄弟剧团调离剧院。李和曾同志是剧院参加革命较早,艺术生涯最长,继承高派艺术真髓最多,发扬恩师艺德修为和革新精神最力的高派嫡传弟子。近因心脑血管疾患复发,医治无效,不幸于2001年元月19日逝世。和曾同志生前,虽曾亲授京剧、河北梆子、老调学生13人,但高先生嫡传亲授的表演艺术至此已成绝响,因此,和曾同志富于创新的高派表演艺术,更加令人怀念。
李和曾1922年(农历壬戌年正月十五日)生于北京,1932年考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初学刀马旦、武生,并为程砚秋先生配演娃娃生。此后专工老生,多得高庆奎先生重点培养,学生时代常演的《赠绨袍》、《哭秦庭》、《辕门斩子》、《斩黄袍》、《胭粉计》、《七星灯》、《逍遥津》、《马陵道》等剧,均为高先生亲授,当时已颇多赞誉。1940年毕业后,正式拜高庆奎为师,效力三年后搭班唱戏,常往来于北平、上海间,以高派戏享誉南北。1945年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慰问演出,在河北省临清县参加第一军分区宣传队,次年在第四军分区加入民主平(京)剧团,任副团长。1947年民主平剧团与华北野战军六纵队前锋平剧团在石家庄,并入转战来冀的延安平剧研究院,改称华北平剧研究院,和曾同志任副院长。从此他积极投身“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事业,排演了《三打祝家庄》、《嵩山星火》、《中山狼》、《李逵夺鱼》、《红巾起义》等新戏,深受革命老区军民欢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6-12 12:45回复
    李先生的唱很有特色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6-12 13:12
    回复
      非常喜欢高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6-12 13:17
      收起回复
        我更喜欢李宗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6-12 13:17
        回复
          DD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6-12 14:49
          回复
            老艺人值得称赞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6-12 15:21
            回复
              李宗义,辛宝达的都不错,很喜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6-14 23:27
              回复
                顶一个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6-15 06:00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6-15 09:04
                  回复
                    老生戏,就怕斩子和斩袍,没好嗓子唱不了,高派戏绝对是一流的,其他流派也好,但和高派没法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6-15 12:28
                    回复
                      从白区赶赴西柏坡的田汉同志也参加了会见。安、陆二位部长对剧院进城前的准备工作和到北平后的任务,都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田汉同志对剧院在战争环境中创获的业绩,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4月初剧院进入北平,8月李和曾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1日开国大典后,剧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改称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京剧研究院,田汉局长兼院长,和曾同志任副院长。1951年组建中国戏曲研究院,梅兰芳任院长,和曾同志任京剧实验工作第一团副团长。1955年中国京剧院成立后,梅兰芳兼院长,和曾同志先后任三团副团长、二团团长、文化部党委委员、院艺委会副主任、副院长和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李和曾同志是高派艺术硕果仅存的嫡传弟子,他不仅嗓音酷似乃师那样清脆甜亮,音域宽阔,而且深得高派神韵,尤善以音调曲情的变化来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他在用气吐字行腔等演唱技巧上,继承了高派的京字京音、大气口的满宫满调和长腔拖板的唱法,其慷慨激昂,一泻千里的歌声,尤能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20世纪60年代初,他又以著名表演艺术家之诚,再拜麒派创始人周信芳为师,更加开拓了兼融并蓄、博采众长的新途径。既保持了高派演唱艺术的高亢流畅,慷慨激昂,又吸取了麒派艺术凝练浑厚、大气磅礴的演唱风格,从而增加了刚强苍劲的力度,戏路因此更宽,悲剧、喜剧、正剧他都有成功的创造。其代表剧目,除高先生的创新成果,经和曾同志整理加工,无不别开生面外,还有《三打祝家庄》、《江汉渔歌》、《赤壁之战》、《摘星楼》、《生死牌》、《智斩鲁斋郎》、《孙安动本》、《朱仙镇》、《彝陵之战》、《神医华佗》、《凤凰二乔》、《闯王旗》,以及现代戏《白云鄂博》、《詹天佑》、《节振国》、《南方来信》、《春到喀隆湾》等剧的创新探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6-18 22:1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6-18 22:21
                        回复
                          和曾同志对高先生的艺术创造,及其演戏“三不争”的艺德和敬业精神,不仅广泛予以继承,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颇多发扬光大。这种不争角色主次、不争戏码先后、不争戏份多少的谦让精神,在中国京剧院与北京京剧团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联合演出《赤壁之战》时,在分配角色的民主协商会上,和曾同志的表现尤为突出,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详见《翁偶虹编剧生涯》)。此外,和曾同志为中青年演员的成长甘当配角的戏也很多,如为曲素英主演的《武则天》,单体明主演的《南方来信》,分别配演唐高宗李治和越南南方地下党负责人四大伯;为江新蓉、高玉倩主演的《生死牌》配演衡阳县令黄伯贤等,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半个多世纪以来,和曾同志塑造了一系列形神兼备动人心魄的艺术形象。惜其多无影视资料流传,必要时只得略述一二。在献礼剧目《赤壁之战》里,马连良演孔明,李和曾演张昭,谭富英与李少春轮流换演鲁肃、刘备,叶盛兰演周瑜,袁世海演曹操,裘盛戎演黄盖……真可谓群英毕至,蔚为大观。和曾同志扮演的张昭,戏虽不多,却根本不同于传统戏中那个有名有姓的群众角色。重头戏也只有“盟成”一场,但他一出场就展示了这个张昭,比较研究了吴、魏两国军事实力的今昔状况之后,为东吴的安危担忧,非常切合这位元老重臣的身分。他认为,以往曹军不敢南下,因为有长江天险的阻隔,如今曹操既得水军,东吴已无险可守。面对百万曹军压江而来,东吴兵微将寡,惟恐战而不胜,全国上下的身家性命难保,江东生灵难以自安,因此他主张和谈。黄盖虽然主战,愿与江东父老兄弟大战曹兵,在疆场马革裹尸,确乎很有献身精神。然而他身为谋臣战将,仅有这种敢于赴死的决心远为不够,更不像军政要员的对策,又怎能说服张昭?这时鲁肃偕孔明还朝,带来了孙、刘携手挽狂澜的希望。但张昭仍劝诫孙权,刘备上无片瓦存身,下无立椎之地,他哪有投入这样大规模战争的实力?如今派孔明前来,分明是为了保全自己。所以,当孙权、孔明口头议定同心破曹之后,他仍怕战端一开,后患无穷!直到周瑜断言,“战必胜,和必亡”,并指出曹操南进犯了兵家“四忌”,证明曹兵虽多并不足惧之后,和战论争才见分晓。在这场戏里,张昭这个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的表现都比较完整,唱念做表的视听形象丰满,也不乏审美情趣。在黄盖唱完了那段〔西皮快板〕之后,张昭所唱〔倒板接原板转快板〕,以及两人一句跟一句对唱的〔快板〕,其唱词、声腔都很富于个性特色,充分地表现了主和重臣张昭的形象。
                          《赤壁之战》公演后,社会反响强烈。普遍认为是在传统戏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内容,注入了新血液,把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和后果勾画得清清楚楚;刘备、孙权、张昭等以重要人物出现,剧作在尖锐的外部矛盾中,穿插了强烈的内部矛盾,大胆地浓缩、精炼了传统戏的精华,在突出“以少胜多”这一主题时,演员们各自都发挥了表演艺术流派的优长和特色,是“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有意义、有收获的创新。当然,也难免还有另一种反映,即所谓“传统戏精致绝伦”,何必多此一举,妄加增删?为此,《戏剧报》曾开辟专栏,进行了约一年的争鸣、讨论。可惜近年为此剧录制的“音配像”,其舞台艺术的整体气氛已丧失多多,幸有当年电台的录音至今仍在播放,其是非功过足资后人评说。
                          而和曾同志在《彝陵之战》里塑造的刘备,则比传统戏《战猇亭》和《火烧连营》中的刘备形象更丰满、更有思想深度。由于关羽在麦城败亡,张飞在阆中督造白盔甲、白战袍过分严苛粗暴,被刺后身首异处,刘备复仇心切,意气用事,在军事上出现了一连串处置失措:贸然率重兵讨吴;孙权求和不允;又在茂林深处连营扎寨,给陆逊用火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后败死于白帝城。从而铸成结义兄弟的悲剧结局,蜀、吴联盟破裂,三分天下失衡。全剧不仅保留了传统戏的精彩片段,而且颇多发展创新。刘备哭灵牌时演唱的〔西皮导板〕、〔原板〕、〔二六板〕、〔摇板〕、〔流水板〕、〔快板〕,无论是唱词声腔还是做表,其沉痛哀悼的心情和誓死复仇的决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火烧连营后,他在悔恨交加时唱的〔二黄导板〕、〔散板〕、〔碰板三眼转原板〕和〔散板〕,都是披肝沥胆、动人心魄的视听艺术形象的创造。
                          《孙安动本》则是和曾同志发扬高派艺术最具影响力的成功创造。此剧移植改编自山东柳子戏,演明万历帝即位,对太师张从言听计从。曹州知府孙安,奏参张从吞没赈灾粮之罪。张从为了笼络控制孙安,奏准将他升为兵科给事调京任用。但孙安路见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后并未稍改初衷,继续为人民陈情请命。他日上三本面参权臣,反被廷杖四十逐出朝堂,永不许上殿面君。次日,孙安绑妻缚子,抬棺上殿死谏,张从因此恼怒,怂恿万历帝下旨将孙问斩。幸得三朝元老沈理救援,请出开国勋臣后嗣定国公徐龙,持其家传先帝御赐黑虎铜锤大闹金殿,迫使万历帝赦免孙安,准其所奏惩处张从。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终告圆满结束。读完排演本后,和曾同志为了深入刻画人物,要求编导在“法场”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6-18 22:44
                          回复
                            好图,多赞,多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6-18 2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