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配诗吧 关注:12,572贴子:47,340


IP属地:辽宁1楼2017-06-28 19:10回复
    格律
    格律,:gé lǜ指一系列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释义】
      1、 诗、赋fu、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格,通俗来讲就是格式、格局,主形;律,即音律,主韵。
      2、诗、词、曲、赋等关于字数、句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
    平仄,在诗词歌赋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诗词歌赋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四声是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IP属地:辽宁2楼2017-06-28 19:14
    收起回复

        要素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近体诗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


      IP属地:辽宁4楼2017-06-28 19:18
      收起回复

          韵字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IP属地:辽宁5楼2017-06-28 19:19
        回复
          普通话四声
            由于普通话不存在入声现在四声是没有入声。现在四声和古代四声的大致对应关系为:
          一声(阴平)
          二声(阳平)
          三声(上声)
          四声(去声)
            举例
          由于现代四声和古代四声的不同。
          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IP属地:辽宁6楼2017-06-28 19:20
          回复

              律句,句型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四种首句的句型就是:
              第一种首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押韵)
              第二种首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押韵)
              第三种首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押韵)
              第四种首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不押韵)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首句句型。


            IP属地:辽宁7楼2017-06-28 19:22
            收起回复

                解读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IP属地:辽宁8楼2017-06-28 19:24
              回复(1)
                   术语,粘对
                  首先从音律上说,衔接两组诗联的节奏方法即为"粘对",律诗是两首绝句的衔接。"粘对"在这里就是讲具体的衔接经验。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组成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与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简言之,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与此相似。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
                  平起: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
                  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IP属地:辽宁9楼2017-06-28 19:25
                回复

                     孤平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
                    例如把"仄仄平平仄"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IP属地:辽宁10楼2017-06-28 19:28
                  回复(1)
                       律诗(含律绝)平仄
                      律诗的格律包含有声韵、结构、对仗等几个方面,而声韵又分为平仄和用韵两个方面。
                      律诗是偶数句尾字一定要押韵,首句尾字可押可不押,所以首句尾字押韵的就叫首句入韵 ,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IP属地:辽宁11楼2017-06-28 19:28
                    回复
                        本段形式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八句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


                      IP属地:辽宁12楼2017-06-28 19:28
                      回复
                          格律,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这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IP属地:辽宁13楼2017-06-28 19:31
                        回复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
                            平起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以上的……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
                            第二句的第二字本来应该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对,又跟第三句失粘。但这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牺牲格律了。


                          IP属地:辽宁14楼2017-06-28 19:32
                          回复
                              拗救ào jiù
                              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前面谈到的对孤平的补救属于在本句自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句补救。
                              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平声,已经违反了逢双必反的规律。在七言中,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第三字该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改成了平声。七言的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第五句又是这种句型。(经常用在第七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有三个平声,虽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调,读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干脆变一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


                            IP属地:辽宁15楼2017-06-28 19:37
                            回复
                                对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hàn lián,第三联叫颈联[jǐng lián] ,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
                                这是首、颔、颈都对仗。首联第一句没有谓语,第二句也用无谓语句式相对。
                                颔联上句的句式是"主谓定宾状",下句也用相同的句式相对。颈联用的也是相同的句式。
                                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实际上,除非是修辞的需要,在近体诗中必须避免出现相同的字。
                                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义词。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而"垂"对"涌","平"对"大","阔"对"流",也都是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形容词的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jiè ]对。
                                首联"西"对"南"是方位对,"山"对"浦"是地理对,"三"对"万"是数目对,而"白"对"清",则是借用"清"的同音字"青",而构成了颜色对。这样的借对,也属工对。
                                颈联以"沧"jiè 谐音"苍"而与"朱"相对。
                                一联之中,如果大部分字都对得特别工整,其它字就可以对得马虎一点。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和"别"算不上是相对,但其它各字都对得非常工整,合起来也还算是工对。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尾联也是一流水对。流水对一般也被认为是不俗的佳对,如果尾联要用对仗,经常就用流水对收住全诗。


                              IP属地:辽宁16楼2017-06-28 19:37
                              回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