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线吧 关注:10,033,294贴子:260,915,850
  • 11回复贴,共1

火线秘籍真功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术将成为升学绿色通道……
  近日消息,教育部列出七项国家重点扶持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大校园教育运动项目,武术被排入其中,并位列的二位。而被称为“国球”的乒乓球却被排除出局。
  七大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分别为:足球、武术、田径、游泳、篮球、排球和体操。从这七项运动项目中我们发现,能够入围的都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关注度较高的运动,而武术的入围也正说明了国家对本土“自主”项目的重视。
  3月12日下午,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专题报道“部长通道”栏目里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时说:“中国的教育既要培养爱因斯坦那类研究型理论尖端人物,也要培养爱迪生那类实践革新人才,更要培养鲁班这类工匠型劳动者。” 并表示,传统体育活动武术、健身气功等是我们构建“全民健康,全民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媒介,应该在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中有序融入。
  武术本科线今年260分;死读书要考500多分!习武的孩子们只要坚持,你们的汗水、血水不会白流;读书、习武两不误,学了自己的一技之长,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培养气质、还可以轻松上大学;何乐而不为呢?坚持下去你们的路会更好···
  


1楼2017-07-31 15:03回复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峨眉系列武术缠闭门功夫:
    人生是一本大书。
    约恋人共同经历一段美丽而奇妙的旅程,是你们人生最珍贵的洗礼!
    高考过后,怎样让今生最清闲的一个暑期过得更有意义?
      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积极打造西部武术文化品牌!
      http://www.zycq.cn/index/recruittopic/activity?aid=23399
      重庆市非遗项目缠丝拳艺宣传教练员志愿者培训。
      到“重庆志愿服务网”实名注册储蓄爱心!挂靠市党政机关系列市委老干部局旗下的“重庆市缠丝拳宣传推广教练员支队”或高等院校系列西南大学旗下的“巴渝缠丝拳宣传推广教练员服务队”,当一名爱心使者,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缠丝拳艺的推广传承做一份贡献,也为今后的职场就业预设一条新路!
      欢迎广大热心巴渝武术文化传承、热爱群众性体育健身项目活动的各界朋友加盟,我们将利用节假日定期组织相关技术理论培训学习,帮助大家尽快成为积极的巴渝武术文化宣传推广员、优秀的养生艺术传承人和英姿飒爽的缠丝拳艺教练员,为全民健身运动做出爱的奉献。
    (转自百度 “缠丝拳会馆”吧)
        缠丝拳志愿者扣裙:山势姗式儿骑就留市
         咨询点化:要吧爸起武,二要而要久舞
            


    4楼2017-08-26 12:49
    回复
      ***差点以为进错吧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8-26 13:04
      回复
        题峨眉武术
        遥闻峨眉武术功,源起通臂司徒翁。
        山静云深妙相处,佛道动静皆相融。
        临济气功十二桩,火龙拳迷张三丰。
        以小取胜似小架,点穴飞剌把喉封。
        僧门徒手长三步,浪子燕青一阵风。
        子午剑转如闪电,夜行刀劈骠悍猛。
        千年沧桑树一帜,一诗岂能话尽穷。
        内外兼修刚柔济,缩小绵软巧苍穹。
          注释:
          峨眉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发源于峨眉,普及于巴蜀。吸道佛之源,仿猿猴之灵,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独树一帜于世。与少林、武当并称为中华武术的三大流派。峨眉武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司徒玄空创"通臂拳"为标志。
          临济气功十二桩: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峨眉山金顶白云禅师创编“峨眉临济气功”。据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大师研究考证:白云禅师早年为道士,后皈依佛门。他不仅精通道家的阴阳虚实、养生等,也知晓佛家武技,加之,他又懂医学,所以,创建一套动静相融的功法,共分12节,后人称为“峨眉十二桩功”。
          火龙拳:陈抟号“扶遥子”,是逍遥派的创始人。他传承黄林派,并传弟子“火龙子”,后“火龙子”创“火龙拳”,原名“九龙困匡拳”,该拳是峨眉派镇派之拳。相传,武当拳的祖师张三丰曾到峨眉山修道,与道士们一起习武练功、交流技艺数十年。在此期间,曾向“火龙子”学火龙拳。
          小架:是相对外家拳的拳架。峨眉拳术在拳架上讲究“以巧取胜”的“小架”,而不是“大开大合”的“大架”。
          点穴:天罡点穴:六大专修功之一
          飞剌:指“峨眉刺”。“峨眉刺”似女人的头簪子,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刺杀武器。
          僧门徒手:僧门派是由少林高僧云昙所创,是典型的外家拳,吸收了道家的养生功和民间拳技而形成的拳派。
          浪子燕青: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峨眉山大坪寺僧创编。
          子午剑:清末,仙峰寺神灯长老和紫芝洞清虚道长,苦心创编“峨眉子午门武术”,以其多在每天的子、午二时练习而命名。
          夜行刀:夜行刀以轻柔活变为其艺风,动作柔中寓刚,缓中有快,高低结合,突出在夜间通过观、听、摸、杀,使进攻刀法凌历,防卫密不透风,故夜行刀颇具四川地方拳械风味。
          缩小绵软巧:是概括峨眉通背缠拳的特点。峨眉缠闭门缠丝拳是内功与拳法相结合,所谓“练功不练拳,登峰难上难;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明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唐顺之(公元1507—1560年)曾来峨眉,与武学高深的道人深度交流中,写下了《峨眉道人拳歌》,形象地描述了道人的精湛武功。其硬功,一顿足则“岩石迸裂惊沙走”;其柔软,“百折连腰尽无骨”;其灵活,“一撒通身皆是手。”从起势到收功,动作变化莫测,套路清晰完整,因其行拳风格劲势浑圆整齐、刚柔阴阳相间、虚实收放突兀、螺旋缠绕连绵,兼之“乃是深山白猿授”的历史源革,功家亦称之为通背缠拳。通背缠拳是内功与拳法相结合,唐顺之先生以“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佳句言其大要。练功时要求“天应星,地应潮;顶天立地,哼哈弹抖。顶则虚灵上拔之飘逸,沉则松肩接地之凝重;前后相拔则得力贯通身之道,遂成浑圆整劲。低姿入地,力从根发,劲整而力聚;高势飘然,机含万变,泰然而处敌。”观之掌不离腮,肘不离怀,紧骤机灵,圆转多变。注重似柔非柔之“绵”,似刚非刚之“脆”,达到“绵劲”和“脆劲”。手法上少直击而注重培养前臂胳膊粘黏绵随的螺旋横劲(裹铁力);腿法较少强调步法灵活,每以“缠丝无步被人跌”警戒弟子;用法上多“以巧取胜”的“小架”,提倡引进落空,避“实”击“虚”,后发先至。


        10楼2017-09-01 14:22
        回复


          IP属地:江西11楼2017-09-01 14:36
          回复
            文化体育产业,大有可为!
              古人云:“穷文富武!” 不难理解,发展武术连锁产业是一个充满阳光的致富项目。
              武术是一种文化,尤其是一种主流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
              有心人都知道,河南登封一座濒临荒废的少林寺,随着一部功夫电影的唤起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系列炒作中为登封县(市)创造了数以亿计的市场经济和难以估计的社会效应;温县陈家沟因为成功推出了陈式太极拳,赢得了全世界众多爱好者的向往,我认识的人中至少就有十余人去过那里,学到什么东西没有我不清楚,至少往来车旅、食宿、学费、纪念品等等“贡献”就数以万计。
              ……
              这些都是文化带动经济、体育促进繁荣的成功典型。
              ——
              十七届六中全会浓墨重彩推出“文化强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以说,每一个主题词都在提示我们:从文化入手,从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宝库里开发创业之路是时代新亮点。
              为此,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峨眉通背缠拳代表性传承人的钱鼎文拳师,热忱邀约有志于在这一领域创业发展的同仁共谋毕生事业之路!


            12楼2018-06-16 15:11
            回复

                “武术进校园”——全新的学校师资需求!


              13楼2020-01-10 11:58
              收起回复
                友情分享:中华峨眉武术——
                  峨眉武术,顾名思义,是以峨眉山为基点西南地区为中心衍生和发展起来的武术。
                  据《中国武术史》和《峨眉山志》记载,峨眉武术的祖师爷名叫司徒玄空,他既是峨眉武术的创始人,也是有史料记载以来“中华武术第一人”。春秋战国时期,不少文人武士隐居峨眉山。有位名叫司徒玄空的隐士耕食于峨眉山中,在与峨眉灵猴朝夕相处中,模仿猿猴动作,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学徒甚多。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尊称为“白猿祖师”或“白猿道人”,号动灵子。
                  史学研究表明:宋代以前,以峨眉山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宗教活动以道教为主,早期主要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以修炼铅汞外丹和符篆为主。其实铅汞制品多是有毒的,因颜色看起来大异寻常,先人以为是仙丹,着实毒死了不少的人。不过古时有些道人很乐观,执着地认为死了就是升仙了,肉体腐败之余灵魂已在天界享福。
                  峨眉道门通臂拳因魏晋唐宋时期佛道争鸣中的多次失利被逐渐挤压到以合州为代表的川东巴渝地区,并受到希夷先生扶摇子陈抟、濂溪先生周敦颐等理学大师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深刻影响。北宋前后主张通过呼吸吐纳运动脏腑胸隔增大肺活量的内丹流派逐渐兴起,这与符合现代科学规律的健身气功已经日益接轨。南宋时期主张修炼武学内丹积极出世为民请命的全真龙门派系便是当时持这类新观念的佼佼者,并因为与元朝统治阶层的友好关系而在随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兼并了包括峨眉道派在内的各大教系。同是秉承中华文明黄彭老庄、葛洪抱朴传统尊生重命修心哲学的道门武技在交相熔融中不断升华,古老的峨眉通臂拳因而受全真龙门道内丹功法的影响逐渐分流为以修炼丹田经络内功为主的通背拳系列(经脉学说认为背部督脉等诸阳火龙经主要担负御侮防身功效,故内家武学领域亦称疏通诸阳火龙经脉增进武术功力的大周天功法为通背法门或通背之道,现代内家武学的源流)和之前以修炼胳膊腿脚筋骨为主的通臂拳系列。后来,通臂拳技击思想被少林系列武术吸纳,极大地丰富了少林武术;通背拳武学理念因《峨眉道人拳歌》的广泛宣传,逐渐衍生或充实了近现代各内家拳流派。
                  至明朝初年,全真龙门派六代弟子张三丰更是盛名远播,深受明成祖追捧数十年不应,武当山道观群因而兴起。道家武术史记载,张三丰隐逸期间与川东峨眉武林同道多有交流,并在合川铜梁洞二仙台(亦称二仙观)向老道长火龙真人学习了通臂拳、火龙拳等,尔后回武当山创编了太乙火龙掌等内家拳。在武当内家拳"六路十段锦"的歌诀里,第一句便是"佑神通臂最为高",明确指出了它与峨眉通臂拳的密切关系。其实张三丰所学已经不是最初的通臂拳,而是融汇过的通背拳,否则他后来创编的就不一定是内家拳了。唐荆川公游历潜修十余年后,因东南沿海倭寇侵扰,朝廷重新任命唐顺之出任江浙督军,指挥戚继光等名将抗击日军。在戚继光军事论著《纪效新书》中详细记载了荆川公向戚继光传授峨眉枪棒技击的过程,如拦拿圈缠仅需尺余等即是川中武学的典型特点。并在随后的“戚家军”训练中大量融入峨眉道人所传的通背缠拳而成三十二式。戚家军军官士兵转业退伍后,三十二式戚家长拳被带到江浙及中原北方各地,极大地促进了峨眉内家武学的传播,是为中华武术的“南拳北上”说。清乾隆年间,善擒拿术的江西武术大师杜观印,来四川传授过"杜门拳"。光绪年间,广西杜林有姓周号大侠者到峨眉山与武僧共创"字门拳"。
                  鼎盛于明清,更加强调内外兼修
                  到了明代和清代,峨眉派武术开始进人鼎盛时期。明史有记载的兵部主事唐顺之论著《峨眉道人拳歌》是早期描述通背拳的珍贵资料,文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峨眉道门通背拳从源流、拳势、手法、身法、步法、招势、劲势、击法、防守、节奏、呼吸、意境、神韵、气势等方方面面的特点,也是记录内家武学十分重要的文献,其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明确指出道人的武功出自战国时白猿道长观峨眉山灵猴所创的通臂拳。文中经典妙语“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绝句精准地描述了峨眉武技中因受龙门派内丹学说的影响而从通臂拳中分流出来的通背拳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内家源流通背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峨眉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少林派和武当派相比较,峨眉武术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特别强调内外兼修。其实,这三大派的武术各有造诣,都讲究内修外练,体用兼备,只是程度不同。少林武术由僧人所创,大开大合,硬攻直上,抢先进攻,以腿法著称,善于先发制人,习惯上称为外家拳;武当武术系道士所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动静结合,借力打力,属于内家拳;而峨眉武术则秉承全真龙门派“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大同思想,注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从“峨眉十二桩功”、“峨眉通背缠拳总决”和“天罡指穴法”都可以看出,峨眉武术既重视内气的修练,又讲究形体的结合,似快而慢,似柔而刚,刚柔相济,长短并用。
                  清朝时期,曾在峨眉山居住多年的何崇政(石达开的“记室”——秘书)撰写了《峨眉拳谱》一书(亦称《拳乘》),概述了峨眉武术“五花八叶”的大体分布。 (转自百度 “峨眉缠闭门”吧)


                14楼2020-10-14 08: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