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吧 关注:1,143贴子:38,592
  • 23回复贴,共1

探索毁尸灭迹的沉积物下面的【秘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4年7月29日四川绵阳市梓潼县发生4.9级地震,是梓潼地区有历史以来录的最大地震,在四川盆地内部是少见的,但是这次地震没有形成地表破裂带,加上文盲叔说过沉积物具有毁尸灭迹的能力,官方在震后曾以汶川地震后应力调整为因给搪塞了过去,对发震构造更是不置一词,而且这次地震有前震和余震,震源深度21KM,绝对并非是什么矿震和塌陷地震,但是地震的发生和断裂带是有关系的,特别是深层断裂带,2013年4-20的芦山地震就是未知的深层隐伏断裂带向上中地壳扩展引起浅层的大川双石断裂带活动,由于四川盆地内部地下情况不明,探查这样的未知闷骚的深断裂带的确是有必要的,现在就这次梓潼地震来就各个方面来探究发震断裂带。
1.地震地质情况
研究区位于扬子克拉通准地台西北部的川中凹陷低缓隆起构造带,为新华夏系第三沉积的川北凹陷构造体系,北部毗邻龙门山断裂带,东部以德阳八角场构造相邻,西北与江油中坝潜伏构造相邻,,地质构造简单,构造裂隙不发育,研究区以及邻区均属于弱震活动区和地震研究空白区,梓潼向斜是研究区内的主要地质构造,向斜呈北东50-70度,向斜轴线西北受龙门山断裂带控制,西南受绵阳帚状扭旋构造哦制约,东面受巴中仪陇莲花状构造影响,致使梓潼向斜轴线弯曲,向斜两翼发育几组次一级构造,局部有微小错动,两翼岩层近水平,出漏地层为泥质岩类和砂质岩类交替的白垩系沉积层,此外,河谷地域上沉积有新生代的第四纪更新统和全新世地层。研究区内植被十分发育,该次地震也没有形成地表破裂带,实地考察中没有发现显著的断裂带痕迹,由于研究区是地震研究空白区,地下情况不明。只有官方李明欣学者利用遥感释义提出梓潼三台南北向断裂带的存在,而断裂带分布和活动性没有前人研究,为弄清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只有从余震序列和震源机制解两个方面来进行综合判定。
2.余震序列和震源机制解
2.1 地震基本参数
该次地震发生后,安县地震台,中国地震台网,哈佛大学,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等单位都给出了相应的地震基本参数,具体如图
从表上反映各个机构给出的地震参数不一致,,但震级差别不大,由于各个单位在计算地震时选用的台站和方法不同,所以震源深度差异较大。
2.2余震序列
安县地震台采取的是EDSP-IAS交互定位软件对此进行地震精确定位。
2014年7月-2015年3月安县台记录到梓潼4.9级地震及前震和余震141次,其中余震130次,如图

如图可知余震序列呈现北西方向展布,余震序列展布的优势方向是北西向,呈椭圆形分布,长轴17KM,短轴8KM,余震首先发生在主震的南东侧,转向主震的北西侧,唐山大地震后在北东向的滦县发生了7.1级地震和南西侧的宁河6.9级余震,和唐山基底断裂带的方向一致。展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梓潼地震也是如此。最大余震发生在主震南西侧2.5KM处。


IP属地:四川1楼2017-10-29 22:45回复
    2.3震源机制解,
    利用震源机制解来分析地震成因和了解地震发生时震源部位的应力状态和运动特征,有利于我们理解发震构造。
    本次主要采用四川局的近远震地壳速度模型和哈佛大学全球远场波形记录反演得出的震源机制解
    2.3.1绵阳地震局的震源机制解
    结合震源区地形特征进行分析,近远震地壳速度模型采用的绵阳地震局编著的绵阳市地震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四川地区地壳结构模型做适当修改后作为此次双差定位的地壳速度模型。模型参数如下

    通过近远震联合反演法求得梓潼地震震源机制解,参数见图

    震源机制解显示P轴的方位角182度,仰角4度,T的方位角274度,仰角5度
    N轴的方位角80度,仰角85度,由T和P轴得知,震源区地震前后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为近NS向,而主张应力场为近EW向,与秦启荣提出的川中地块的南北向挤压构造应力特征一致,因此研究区的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为近南北向主张应力轴为北西向,由T和P轴仰角得知,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近水平,与曹颖等提出的四川盆地构造应力场近水平一致,N轴的仰角十分陡,显示出节面的错动性质以水平剪切为主。与四川盆地内部断裂带的错动性质十分符合。
    2.3.2哈佛大学的震源机制解


    哈佛大学和绵阳局的震源机制解差别不大,震源深度也很接近,主压应力轴为NS向,主张应力轴为近EW向,根据震源机制解的原理,如果节面一为发震断裂带破裂面,则断裂带倾向北东,上盘为北东盘,下盘为南西盘,如果节面二为发震断裂的破裂面,则断层倾向南东,上盘为南东盘,下盘为北西盘,根据余震序列呈现北西展布,从节面一来看,主震右侧的余震多于左侧,符合断裂带上盘余震明显多于下盘的上盘效应现象,而从节面二来看,主震右侧余震少于左侧,而且与余震序列展布方向不符合,综上所述,初步判断节面一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带,由节面一可知,该地震的错断性质为右旋走滑逆断裂带,512地震的北川断裂带貌似就是右旋走滑逆断裂。


    IP属地:四川2楼2017-10-29 23:27
    回复
      余震序列,明显与发震断裂走向一致,


      IP属地:四川3楼2017-10-29 23:28
      回复
        有了这些事实依据,就能证明盆地内就安全无敌了?


        IP属地:广西4楼2017-10-29 23:41
        收起回复
          3.研究发震构造
          3.1发震构造分析
          根据余震序列和震源机制解的节面一高度吻合,初步推测梓潼地震的发震断裂带是一条北西向的右旋走滑逆断裂带,但由于研究区和邻区是地震研究空白区,沉积层巨厚,特别是成都凹陷,地下情况不明,实地考察中由于没有发现地震地表破裂带和显著的断裂带痕迹,所以该断裂带是一条隐伏深断裂带,而且从遥感地图上来看,也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和任何相关的线性信息,而从震源机制解节面一综合震源深度21.7KM,推测断裂带从主震SW侧约2.66KM处通过,如图
          3.2 氡射气侧线研究发震断裂
          既然遥感地图和实地考察都找不出发震断裂,加上该区沉积物巨厚,沉积物又有毁尸灭迹的能力,只有借助气氡测量了,因为断裂带是氡气运移的通道,氡气沿着断裂带从深处【地球深部含量比地表高】向地表做垂直迁移,在地表形成高浓度异常峰值,氡气浓度异常往往和断裂带位置和活动性有关,因此国内外都用于探测隐伏断裂带,在成都青羊宫处发现氡射气异常,发现蒲江德阳断裂带的分支断裂通过该处。所以可以通过氡气测量对推测断裂带进行验证。
          3.2.1 剖面选择
          本次测量布置了5条侧线,但有三点要主要
          1.各剖面尽量垂直断裂带 2. 同一剖面地形地貌相同,避开起伏【河流山脉】地形
          3.不同剖面地形也要尽量相似。
          可是研究区内实地考察中河流和丘陵山脉众多,植被发育。给剖面选择带来了困难。经过研究决定了五条侧线、
          都垂直于断裂带,但地形地貌有差异,如图
          3.2.2仪器和测量方法
          RAD-7型测氡仪器,我查了一下网上4.5-8万不等,还是有点贵,但方便携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根据国家地震局活断层的标准和地球化学探测各侧异常下限为该测量结果的均值与2-4倍均方差之和,超过此下限可断定为存在深断裂带,根据此次测量实际情况选取反复剔除异常后的平均值与其三倍均方差作为其异常下限值
          3.2.3氡浓度异常分析

          如图可知五个剖面都出现了异常,结果和推测断裂带十分一致,坐标原点为侧线起始点,水平方向为测量点到起始点的距离,竖直方向为各测点处氡气浓度值,由于氡气曲线的异常值下降缓的一侧为断裂带的倾向,可知五条侧线的异常值下降缓慢的一侧为北东向,可以判定该断裂带倾向北西,与震源机制解节面一结果一致。根据剖面可以判断发震断裂带的长度16.8KM,但是否继续往南东向延伸不得而知,此次剖面在绵阳境内,再根据各剖面异常峰值宽度可初步判断从北西侧富强村到南东侧高泉村的断裂带宽度依次为130米,175米,220米,55米,120米,呈现中间向两头逐渐变窄的趋势,异常值在侧线三船头村最宽,异常范围大可能与该剖面岩层倾向相反,倾角急剧增大有关,在船头村南东侧的建岩村出现异常范围最窄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岩埋深浅,进行测试时,钢钎有打入基岩的情况,对异常值产生了一定影响。


          IP属地:四川5楼2017-10-30 00:00
          收起回复
            4.结论
            通过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序列进行分析,推测节面一为发震断裂,因为沉积物厚和毁尸灭迹的能力,加上地质雷达测得该断裂带断点浅,切错地层在全新世,所以该断裂带是一条全新世活动的右旋走滑深大断裂带,和512的发震断裂的性质是一样的,近年来中石油又发现了川中地块存在大量右旋走滑深大断裂带,证明以前所谓的川中刚性地块的结论站不住脚。在如此【安全】的地方,怎么会有这种右旋走滑深大断裂带,震源深度21KM,按照这个深度,他应该是切割莫霍面的深大断裂带,证明他隐藏在沉积物之下,正好应征了毁尸灭迹的能力,尊素可怕捏,如果对盆地内部进行深地震反射法,不知道要挖出多少见不得人的【秘密】来


            IP属地:四川6楼2017-10-30 00:08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10-30 00:23
              收起回复
                @文盲看图 他们怎么能守得住这么大的秘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0-31 15:48
                收起回复
                  继续补充一些,不知道是网上的怎么的,那么好的证据着急着毁尸灭迹。

                  图一为浅层构造【并未发现发震断裂带的痕迹】,图二为绵阳局的震源机制解图【震源机制详细数据上面有的】


                  IP属地:四川9楼2017-11-02 22:59
                  回复


                    由余震序列深度剖面AA1和BB1得知,余震深度分布较分散,但多数余震较主震深度浅,说发震断裂带的破裂面主要是向上部扩展,而且主震北西侧余震多余南东侧,说明地震序列优势方向是北西向,与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一致


                    IP属地:四川10楼2017-11-02 23:08
                    收起回复

                      遥感解释地图看不出发震构造


                      IP属地:四川11楼2017-11-02 23:11
                      回复


                        选择气氡侧线的剖面三和四进行地质雷达剖面成像,发现第四系沉积层起伏比较平缓,而且连续性很好,【注意,成都市也是沉积层产状平缓,连续性好】,但地质雷达分别在23-28和33-43范围内出现了明显错位和不连续现象,可见,沙子平缓和连续性好,作为安全无敌的理论很难自圆其说,地质雷达出现的异常范围和气氡异常范围明显一致,从剖面四可以看出上断点埋深很浅,约6.5米,其切割地层为全新世,代表该断裂带是全新世活动性的,该剖面由两条小断层组成,呈北西走向,倾向南东,和气氡测试明显一致,测量结果和推测断裂十分吻合,该断裂带从震源区2.58KM处通过,为右旋走滑逆断裂带,全新世活动性,走向约北西320度,倾向南东,倾角较陡,和北川断裂带是一样的,中石油也在川中地块发现大量深断裂带,其性质也是一致的,目前通过气氡测的梓潼地震主控断裂带的长度仅16.8KM,由于研究区属于地震研究空白区,是否继续向南东方向盆地中部延伸,还需要进一步核实验证,


                        IP属地:四川12楼2017-11-02 23: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