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教研组开会,讨论到编导专业学生的实践拍摄课程的时候,听了一位老师的话后一直觉得特别别扭。他认为:学编导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学摄影,因为他们今后不做摄影;也无需学剪辑,因为电视台有专职剪辑师;他们也不用上实践课,拍什么作业,只要他们有思想就可以了。听了他的话,我特别震惊!从接触到编导至今,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观点。
我不想评价这个老师观点的对与错,只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和教学经验说明:编导专业的学生必须有自己独立拍摄的经历。不仅如此,编导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学习摄影、剪辑等课程。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编导专业,但是我们和摄影系的学生一起上了两年的摄影专业课:照相技术、摄影曝光技术、摄影构图、摄影造型、电视摄像……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了剪辑、舞台美术设计、影视录音等其他专业的主干课程。随着从事编导的时间越长,我越是发现编导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日积月累的经验组成的。当然,学习是培养自己文化底蕴必不可少的途径。随着我上学的时间越久,我越是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求知之心越是强烈。如果学编导的人只学编导课程,只想着如何使自己的头脑有思想、有创意,我觉得那纯粹是胡扯!艺术是相通的,知识更是需要融会贯通。如果一个完全不懂摄影的编导做出的策划案,很可能会给拍摄时带来重重阻碍——因为编导不知道如何考虑机位的设置,景别的选取和构图的规则。如果一个编导不懂剪辑,那么他能在策划的时候设计出后期制作时加入的特效么?
除此之外,我还认为编导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独立拍摄的经历。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今后能做什么。为什么不把握好上学的时间多创作一些作品呢?在创作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自己升华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会学到课堂上讲不到的知识,会翻阅大量的书籍补充自己知识的匮乏,还会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作,不仅能完成拍摄任务,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外交能力,结识了新的朋友,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啊!
说过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后,我还想想说一下我从学生们身上得到的体会。
这学期我教编导专业的学生电视编辑课。我给他们布置的期末考试是3至5人一组,策划一个音乐电视,写出分镜头,自己完成拍摄并且进行后期制作。而成片就是期末成绩的来源。经过了多半个学期的理论教学,学生们早已跃跃欲试,想大展身手了。终于,他们盼来了开机的日子,我和他们一同分享了拍摄的喜悦。
按计划,5月12日上午有三组学生进行拍摄。一早,他们便三五成群,组成一个个小剧组,有导演,有摄像,有剧务,有服装道具,有化妆,有外联,甚至还有拍剧照的,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着他们认认真真地拍摄,每个人都尽心尽职地完成拍摄任务,我很是欣慰。
本来打算跟他们一天的时间,可是临时有要事下午必须离开,所以我只跟了他们半天的拍摄。半天的时间,我走访了3个“摄制组”,这三个组都遇到了困难,但各不相同,很有意思。
我抵达第一摄制组的拍摄地时,她们正在为白天拍夜景发愁。我给了她们建议后,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场地准备拍摄。当准备开机的时候,又出现问题了:这场戏要拍摄地面上100根点燃的红蜡烛。当她们刚把蜡烛点了一半,一阵风吹来,点燃的蜡烛全灭了。学生们哭笑不得,不得已又换了场地。终于,在一棵大树下,完成了这个场景的拍摄。这是她们组拍摄的第一个镜头,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镜头。拍摄完成以后,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还举行了一个吹蜡烛仪式——在场的所有人一起吹灭点燃的蜡烛,当然,这些画面都被摄像机捕捉了下来,期待在花絮中看到我想说的是,如果不亲身实践拍摄,学生们可能一直到毕业也不会想到具体的白天拍摄夜景是如何实现的,也不会想到拍摄的时候,蜡烛会被风吹灭。其实蜡烛被吹灭是生活常识,但是往往在策划或是拍摄的时候就容易被忽略。我相信这次学生们忽略了,下次他们就会谨慎的思考,防止再有其他的细节被忽略。
我不想评价这个老师观点的对与错,只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和教学经验说明:编导专业的学生必须有自己独立拍摄的经历。不仅如此,编导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学习摄影、剪辑等课程。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编导专业,但是我们和摄影系的学生一起上了两年的摄影专业课:照相技术、摄影曝光技术、摄影构图、摄影造型、电视摄像……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了剪辑、舞台美术设计、影视录音等其他专业的主干课程。随着从事编导的时间越长,我越是发现编导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日积月累的经验组成的。当然,学习是培养自己文化底蕴必不可少的途径。随着我上学的时间越久,我越是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求知之心越是强烈。如果学编导的人只学编导课程,只想着如何使自己的头脑有思想、有创意,我觉得那纯粹是胡扯!艺术是相通的,知识更是需要融会贯通。如果一个完全不懂摄影的编导做出的策划案,很可能会给拍摄时带来重重阻碍——因为编导不知道如何考虑机位的设置,景别的选取和构图的规则。如果一个编导不懂剪辑,那么他能在策划的时候设计出后期制作时加入的特效么?
除此之外,我还认为编导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独立拍摄的经历。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今后能做什么。为什么不把握好上学的时间多创作一些作品呢?在创作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自己升华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会学到课堂上讲不到的知识,会翻阅大量的书籍补充自己知识的匮乏,还会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作,不仅能完成拍摄任务,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外交能力,结识了新的朋友,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啊!
说过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后,我还想想说一下我从学生们身上得到的体会。
这学期我教编导专业的学生电视编辑课。我给他们布置的期末考试是3至5人一组,策划一个音乐电视,写出分镜头,自己完成拍摄并且进行后期制作。而成片就是期末成绩的来源。经过了多半个学期的理论教学,学生们早已跃跃欲试,想大展身手了。终于,他们盼来了开机的日子,我和他们一同分享了拍摄的喜悦。
按计划,5月12日上午有三组学生进行拍摄。一早,他们便三五成群,组成一个个小剧组,有导演,有摄像,有剧务,有服装道具,有化妆,有外联,甚至还有拍剧照的,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着他们认认真真地拍摄,每个人都尽心尽职地完成拍摄任务,我很是欣慰。
本来打算跟他们一天的时间,可是临时有要事下午必须离开,所以我只跟了他们半天的拍摄。半天的时间,我走访了3个“摄制组”,这三个组都遇到了困难,但各不相同,很有意思。
我抵达第一摄制组的拍摄地时,她们正在为白天拍夜景发愁。我给了她们建议后,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场地准备拍摄。当准备开机的时候,又出现问题了:这场戏要拍摄地面上100根点燃的红蜡烛。当她们刚把蜡烛点了一半,一阵风吹来,点燃的蜡烛全灭了。学生们哭笑不得,不得已又换了场地。终于,在一棵大树下,完成了这个场景的拍摄。这是她们组拍摄的第一个镜头,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镜头。拍摄完成以后,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还举行了一个吹蜡烛仪式——在场的所有人一起吹灭点燃的蜡烛,当然,这些画面都被摄像机捕捉了下来,期待在花絮中看到我想说的是,如果不亲身实践拍摄,学生们可能一直到毕业也不会想到具体的白天拍摄夜景是如何实现的,也不会想到拍摄的时候,蜡烛会被风吹灭。其实蜡烛被吹灭是生活常识,但是往往在策划或是拍摄的时候就容易被忽略。我相信这次学生们忽略了,下次他们就会谨慎的思考,防止再有其他的细节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