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茶馆吧 关注:3,524贴子:191,649
  • 80回复贴,共1

点醒和帮助舰船过客提高认知水平系列讲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放眼整个白马茶馆吧板块页面,舰船过客惨不忍睹,为千夫所指,成众矢之的,韦二,玉西,中医等等众多网友均发多个帖,对他,或谴责,或开导,总之是真心实意的想帮助他,我也属于这个好心好意群体中的一员,发了
几个帖子。现在转念一想,又顿生怜悯之心。既然他已成为众矢之的,众多高手对他敲打不停,会不会承受不住,最终被压垮。因此我决定:干脆开一个专贴,把开导和帮助他的话题,集中于此,以免过多占用板块资源,还
可以减轻他的压力,毕竟无冤无仇。所以,今后一般情况下,不在外面再开针对他的贴了。
(一)
过客说:“卫立煌和林彪的防线都是“死蛇阵”,实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没有一次成功的防御战是用防线打赢的!”
---------------------------------------------------------------------------------------------------------------------------
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实则外强中干,既显得悲哀又显得可怜。过客,哪怕为了你自己特别看重的面子,也要动动脑筋,不要一张嘴就乱说胡扯一通。
抗战国军守城基本就是三板斧:外围防线防御战;郊区防线防御战;城市防御战。这点基本事实你都不知道啊!不知道为啥子还要乱说?!
既然你说“没有一次成功的防御战是用防线打赢的”,我就仅仅举一个战例。第一次长沙会战,鬼子先突破外围新墙河防线,接着突破外围泪罗江防线,打到郊区捞刀河--浏阳河防线时,已成强弩之末,还没到长沙城下,还没等中国军队展开反击,掉头就跑,中国军队顺势全面追歼,大胜。
还有那个世界闻名的莫斯科保卫战,百万民众在外围构筑了多么绵长宽广的防线,苏联人就是用你胡说八道污蔑的“死蛇阵”(反法西斯钢铁长城,世界人民的坚强盾牌),打败了两百万法西斯强盗的猖狂进攻,获得大胜!
设想一下,如果你当时担任苏军高参,提出“伟大战法”并且为史达林所接受:莫斯科外围不设防(荒唐透顶!),让“少量兵力”比如50万学习陈明仁“死守”,让“大量兵力”200万法西斯分子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挺进
到城下将莫斯科团团围住(越想越滑稽,过客,你是成心要把人笑死啊),必然上演莫斯科大悲剧!因为战争前期德军老兵与后面新兵不一样,训练有素战力彪悍,凡是被合围的,全都失败。基辅合围,65万被歼灭;布良斯
克合围,67万被歼灭;乌曼合围,32万······谢天谢地,历史没有选择你担任当时的苏军高参!


1楼2018-01-29 00:24回复
    我倒是觉得大家群起而攻之的,不一定是没有道理的,往往是有一定道理却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如果只是与自己观点不一致,不过明显没啥道理的,一般我们都不会太介意。比如说刘帅是个军事**这样的观点,虽然与我的观点大不一样,不过一看明显就是错的嘛,所以基本上也就是笑一笑,不会理会~~
    LZ的帖子在众多PK过客的帖子中是比较好的,因为是在认认真真地讨论军事问题,在我看来比咬文嚼字和用地位压人的帖子强多了~~虽然我也觉得林帅在四平保卫战中的防御方案有问题,对LZ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不过也很期待看到舰船过客的回复~~毕竟围观高手出手PK都是很爽的,嘿嘿~~


    IP属地:北京3楼2018-01-29 09:49
    回复
      “楼主例子举得好”----------------------哟呵呵,过客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仅仅一日你就让我刮目了,夸的对,谢了谢了,确实,我的例子是防线防守的两个杰出战例,特别是一战长沙,中国军队还没有反击,小
      鬼子就在郊区防线上精疲力尽,落荒而逃,防线防守显巨大威力啊。
      至于四平保卫战组织“强大的反击兵团”,不可能不可能,除非你现在就改变看法,承认林彪比粟裕强,而且强许多。你看啊,一战涟水,共军10纵守城东,11纵守城西,国军一共8个团4个团进攻4个团(58旅淮阴之战严重残
      废)为预备队,用来防备粟裕增援部队。一开始共军“少量死守”兵力两个纵队超过国军进攻兵力一倍,两天就顶不住就要城破了,铁的无情事实,幸亏大部队赶到。
      特别是骨干主力陈均4个加强团在西南防守被74师两个团1比2以少胜多打的一败涂地。四平呢,国军进攻5个师5万余人,就算71军比不了74师,咱就大幅度打折扣,就当总共4.5万人,既然你还不承认林比粟强,那么四平守军
      无论如何该固定8万以上“死守”,请你告诉我,你的“强大的反击兵团”来自何处?你的估算共军也不过8.88万,你敢抽出多少先不参战都到后边吃香的喝辣的养的白白胖胖的作为机动兵力?。
      不要拿陈明仁来比,有个铁的事实你不知道:陈明仁得以苟延残喘,老蒋派强大航空兵助战,共军被迫夜战白天休战,严重影响了进攻效率,这是涟水共军和四平共军完全不具备的。四平保卫战反过来,国军狂轰烂砸,白天
      共军只好躲在工事里无法出战。还有个事实:国军加2个师预备队总共7万余人,也挖了一条防线,这是最关键的,这是涟水国军不具备的,你想在四平打退无异于白日梦。你醒醒,醒一醒。
      至于“擅自改变”的责任问题,你又开始转移话题,我早就回答了,毛大帅认为林彪改得好啊,达到“久守”目标,所以战后不但不追究,还把林提拔东北党政军一把手:“东北四平街之所以能久守,主要是因敌未料我军有
      防线,故逐次增兵,便于为我各个击破,使敌遭受我军重大打击···”。粟裕开始两个纵队优势2比1,两天都顶不住,幸好6师等大部队刚到。国军资料74师58旅2个团在涟水基本没参战,伤亡仅仅500人。192旅也基本没有
      参加进攻。林远没有2比1优势,“优势”最大时是4月末10万(其中有几万是伪满垃圾)对国军精锐7万,还出色顶住了一个月,你要林击退国军,你真把林彪当神了?


      6楼2018-01-31 09:49
      收起回复
        我也来给舰船过客助攻一下:
        按刘统的说法,淮海战役,蒋介石,顾祝同等决定,放弃陇海线上郑州,开封等大城市,集中重兵于徐州外围,对共军采取“攻势防御”,从地图上看,在徐州方面沿陇海线铁路摆了个“一字长蛇阵”。
        我心目中国军数一数二的名将杜聿明对徐蚌会战的部署大为不满,杜聿明的感觉是:从徐州到蚌阜间二百多里的铁路两侧,摆了数十万大军,既弃徐州既设永久工事而不守(徐州那样庞大纵深的据点工事,只留一两个军,几乎等于不守),又将各兵团摆于铁路两侧无既设阵地的一条长形地带,形成鼠头蛇尾,到处挨打的态势。据我了解,古今中外的战史中还找不到这样一种集中会战的战略先例。
        另外,如果想要死守四平,以较弱兵力集中固守四平核心地带,较强兵力在一边保持机动,双方以为犄角,互相呼应,这好像是我提出的观点啊(攻守四平,我觉得林帅要对比的应该是陈明仁和杜聿明),虽然楼主叫阵的是舰船过客,我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上场来两下~~


        IP属地:北京7楼2018-02-01 10:07
        回复
          (二)舰船过客《论死守四平》赤裸裸的歪曲和篡改战史
          过客文章最末一段大概是他最自以为是、最洋洋得意的一段,是“画龙点睛”的“大手笔”。这一段,他推崇的“先进战法”在东北战场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展示了“强大”威力,同时也“证明”了林彪战法“落后”,
          是个不称职的指挥官。一举多得,过客必定喜不自禁。
          然而在我看来,这一段既反映了过客根深蒂固的毛病,也是他经常犯的通病。他在辩论中也是这样,为了迎合自己的观点,根本不顾及客观事实,常常不负责任的乱说一通,胡扯一通。
          对他这一段,我在辩论中已作过批驳,现略作修改再贴如下:
          现如今军网上,张雄文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原因不在于其肉麻吹捧粟裕,而在于其为了迎和自己的观点,公然赤裸裸的歪曲篡改历史。
          这个过客,让人痛惜呀,单从他发的这个帖子看,说他比肩张雄文一点也不过分。过客,要学好的不要学坏的哟!
          “实际上后来杜聿明就给林彪上了生动的一课,当林彪47年攻击四平时,就以陈明仁的残兵败将死守四平(88、91师刚刚被歼灭后刚刚重建,54师也曾被歼灭2个团,这几个师如果也像林彪一样放在四平外围防守,我估计用不
          了3天,就会被林彪吃干净),而增援部队并不慌着进攻,而是等林彪在四平打得精疲力尽,再实施进攻,一鼓作气将林彪打垮,······”
          这简直是鬼扯淡!与真实的历史恰恰相反,相差十万八千里。还美其名曰“实际上”,改成“胡编乱造”还差不多。
          “增援部队并不慌着进攻,而是等林彪在四平打得精疲力尽,再实施进攻,一鼓作气将林彪打垮”???!!!
          常言道,“历史是个**,权势者可以动他一动”。邓大人的改革开放推进了言论自由,如今谁都可以动它一动。
          过客特别崇尚一种歼敌模式:先用少量兵力死守,等敌人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再出动强大的机动兵力,一举将敌人击垮。
          为了迎合自己的观点,证明这种歼敌模式的“强大”威力,他挖空心思,胆大包天,“用心良苦”,把四平攻坚战国军救援的真实历史“动”的乱七八糟。
          47年那场四平攻坚战国军出兵救援的真实历史,有以下几个基本史实:
          第一个基本史实,四平攻坚战发起后进展顺利,陈明仁哭爹叫娘向南京和沈阳呼喊救命,沈阳方面恐惧林总围城打援的威力根本不敢去救,转而苦苦哀求老蒋快速出兵增援东北;
          第二个基本史实,老蒋担心四平有失,造成北满长春等处成为孤城,终于答应沈阳方面请求派出53军驰援东北,并限令杜聿明6月30日之前解除四平街之围;
          第三个基本史实,53军开到后,由于东野占据本溪威胁着沈阳,杜聿明担心十几万援军北上后沈阳空虚被东野端了老窝,尽管当时距离老蒋解除四平街之围的期限仅剩13天,仍然不敢立即前往四平,而是部署兵力猛攻本溪;
          第四个基本史实,经过数日激战,国军占领本溪,解除了沈阳威胁,此时距离老蒋解围四平的期限仅剩下十日,杜聿明和郑洞国哪敢怠慢,急急忙忙部署北上救援。
          第五个基本史实,国军救援四平极不顺利,遭遇顽强阻击,使出浑身解数,经过连日苦战,终于于6月30日即老蒋规定解围期限的最后一天侥幸达成目的。
          郑洞国:四平解围战国军前线最高指挥官。
          《郑洞国回忆录》:“东北解放军对四平街发动的攻坚战,给了蒋介石先生很大震动,不得不同意调第53军到东北增援,同时限令杜聿明将军,必须在6月30日以前解四平街之围。”
          “接到蒋先生的命令后,杜将军躺在病榻上与我及长官部几位高级幕僚连夜研究对策。大家都为占领本溪的解放军对沈阳威胁最大,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在防守沈阳的同时,再去解四平街之围。最后决定以第53军为主力,先
          扫荡本溪的解放军,以固沈阳门户,然后再集结可以集结的兵力去解四平街之围······经过几天艰苦激战,终将该市(本溪)占领之。我到本溪匆匆布防完毕(注:请大家注意‘匆匆’二字,舰船过客的汉语水平天下
          一品,‘匆匆’大抵等同于不慌不忙,于是乎有了‘并不慌着进攻’),即于6月20日前后转到铁岭,部署大军北上解四平街之围。”
          “6月26日黄昏,担任正面攻击的第93军经一日苦战,终于攻陷昌图县城及昌图车站,但随后在昌图以北地区遭到了解放军更加顽强而猛烈的抵抗,双方在泉头一线陷入焦着状态。
          此时,四平街守军已危在旦夕······守军被压迫至市区一角的几个工厂里,继续顽抗,做困兽之斗。陈明仁将军为维系军心士气,据说甚至曾抬出为自己准备的棺木督战,以示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同时也不断向沈阳告
          急,哀请杜聿明将军速发救兵。在沈阳的杜将军急得如坐针毡,一面派出大批飞机轮流飞往四平街上空,几乎昼夜轰炸解放军阵地,支援地面守军作战;一面屡屡电催我迅速率军击破解放军的正面阻击,解救陈明仁部之危。
          我接到杜将军一道又一道十万火急的电令后,心情焦虑万分······”
          再对照过客美其名曰“实际上”的描述:“增援部队并不慌着进攻,而是等林彪在四平打得精疲力尽,再实施进攻,一鼓作气将林彪打垮”。
          大家看看,真实的历史有“增援部队并不慌着进攻,而是等林彪在四平打得精疲力尽,再实施进攻”的影子否?分明是一点影儿也没有。过客乃十足的谎说战史。
          事实非常清晰,四平攻坚战发起后国军因为一开始没有胆量去救援而迟延了几日,就被“细心”的过客抓住“机会”钻了空子,从而恶意胡编乱造。
          为了“证明”自己津津乐道的“先进”战法的“强大”威力,耗费十日、极其艰难、险象环生(《郑洞国回忆录》第285页评价为:“侥幸解围”)的四平救援战,过客美滋滋的描述为“一鼓作气将林彪打垮”。
          过客:为了迎合自己观点的需要,为你那自以为是的“先进战法”寻找“成功范例”,竟然颠倒黑白,赤裸裸的歪曲历史,你难道不是非常像张雄文?
          如果你不服气,咱就为你那“先进”战法再寻找一个更加了不起更加震撼人心的成功范例:
          “实际上”早在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就给刘伯承“上了生动的一课”,当刘伯承两万人40倍优势兵力攻击关家垴时,就以区区500人死守关家垴,“而增援部队(仅仅2000人左右)并不慌着进攻,而是等”刘伯承在关家垴“打得
          精疲力尽,再实施进攻,一鼓作气将”刘伯承“打垮”。
          一句话:尽管刘伯承拥有大得不得了的10倍总兵力优势,但由于刘伯承军事思想陈旧,战法落后,而小鬼子由于采用了过客推崇的“先进”战法,威力无穷,结果刘伯承蒙受了奇耻大辱(500个鬼子拿不下来反倒牺牲了2000多
          名八路军战士的生命),也是抗战中八路最大的奇耻大辱,堪比解放战争中的金门。
          过客: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10楼2018-02-04 23:11
          回复
            以上一段本来不想发了,但见你在白马茶馆还在拿《论死守四平》乱说惑众,继续歪曲篡改战史,不得不发。
            这么多年,我多次用史料证明无论四平攻坚战国军救援,还是一战涟水粟裕大部队救援,都是事先毫无预谋的被动救援战,绝不是你一而再再而三鼓吹的“先进”战法:事先预谋好的诱敌歼灭战。粟裕将军总结一战涟水说的
            明明白白:“涟水之战,由于部署欠妥,方针未明,部队往返调动(注意:是被动调动),不仅在战略战役上处于被动,战斗上也处于被动(敌兵力、火力均已展开,且一部已突入城内),故我伤亡较大,俘虏不多。”
            看见没有,两个纵队“少量”死守,还是城破了,“敌兵力、火力均已展开,且一部已突入城内”。
            所谓被动救援战,就是事先无预谋,随敌人而动,随敌人起舞,敌人攻击哪里就到哪里救援。这与诱敌歼灭战“增援部队并不慌着进攻,而是等敌人打得精疲力尽,再实施进攻,一鼓作气将敌人打垮”,本质上完全不同。
            注意了,只有薛岳将军第三次长沙会战,才符合你伟大的“先进”战法。
            事实上,你2014年在飞扬军事,2017年在将帅研究论坛,已经间接承认了你的“措辞”有问题,只是强调四平与涟水先是“少量”守,后来是“大量”出动去救。如果这就符合你所谓的“先进”战法,咱就再给你找一个精彩
            无比的战例:
            实际上阜阳战役国军就给刘伯承上了生动的一课,当刘伯承数倍重兵攻击阜阳时,就以弱小的一个师死守,而增援部队并不慌着进攻,而是等刘伯承在阜阳打得精疲力尽,再实施进攻,一鼓作气将刘伯承打垮。
            如果你需要,国军运用“先进”战法大败刘伯承的战例还能找到不少。


            11楼2018-02-04 23:14
            回复
              回复8楼的“排场”问题。
              我这里的“讲座”是特指,是专门针对你的错误言论而言开讲座。把你的错误言论指出来并且加以评述,我充满信心。仅仅如此而已。
              当然,就军史功底而言,我与你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必是各有所长,都有不及对方之处。这么说你满意不?网上交流嘛,幽默一些,夸张一些,在所难免。如果你觉得“讲座”二字刺眼,难道能跟玉西网友的”刘吠水”、“
              刘厕纸”比么,既便与中医兄的标题舰船过客“手掌自己的脸”比,也要甘拜下风。这方面我还是比较掌握分寸的,有个“限”度。
              至于军事评论标准,你有你的,我有我的,在此处争论,就是歪楼,不允许冲淡我的主题,有时间单独开贴再议。
              如果你也给我开个讲座,本人击掌欢迎。但有两条要注意。首先,必须是你认为的本人的错误言论,你也必须先列出来,然后再评论。凡是与本人无关的一概不回复。其次,提醒一下,你要做还必须抓紧。本人时间精力有限
              ,不会在此处久留。你享尽了共产党的福,你能够上午下午上班时间自在发帖,应该在国资企业。本人没这条件,一般只能夜间发帖,休息时间舍不得过多占用,说不定那一天在白马茶馆就先暂时告一段落了。


              12楼2018-02-04 23:20
              回复
                一.我没有转移,因为打错了字,我删掉重发时不得不把“一.”摆在最后。其他问题我在你的《论死守四平》里面已经做过详细回答。
                二.你误解了,我没说飞机轰炸是决定因素,只说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此次轰炸与它次不一样。因为老蒋知道四平一丢连接北满陆上通道就被切断,北满就没戏了,所以四平攻坚战国军轰炸与它处不同异常猛烈,迫使共军基本
                白天休战被迫改为夜战。此等事第一次闻见。其余,南麻,临朐,孟良崮,等等,尽管有轰炸,没听说迫使共军白天休战。
                三.早就回答过你了,我刚好又查了一战涟水资料,有新的,加点料。
                不要以为最初守涟水只是11纵。粟裕还安排了10纵和淮南6旅在谢家当、顺河集抵抗迟滞74师,边打边撤往涟水。21日,张灵甫对涟水发起宽大正面进攻,11纵还协助10纵在蕉岭镇抵抗。《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交代很清
                楚,10纵负责城东防线。23日深夜,10纵还从城东派出一部协助11纵以及赶到的6师16旅展开反击。
                以上就是粟裕增援大部队(1师,6师,9纵,13旅)赶到之前,“死守”的兵力,具体的数目你去计算吧。
                张灵甫呢,粟裕增援大部队赶到前,51旅、57旅一共4个团宽大正面进攻,58旅两个团192旅两个团共4个团作为预备队暂时不用。
                注意了,国军4个团宽大正面进攻只是虚张声势,粟裕增援大部队赶到前,真正常备攻击力量一直没有超过两个团。在城南,74两个团把主力陈均的4个团打的一败涂地,不到两天就城破了,幸亏6师赶到了。
                四平保卫战前期,刘统和王树增的书都说共军7万余人,你偏要估算8.88万人。就按你说的吧。面对国军5万余人进攻,还有2万余人国军作为预备队。你今天能不能像条汉子,给我一个具体“讲座”指导,你究竟想抽出共军多
                少人组成“强大的反击兵团”,先远离战场等待国军5万余人“精疲力尽”时,再展开反击将国军连同2万人预备队总共7万余人“打垮”?
                过去问你这个问题时,你总是让我参考一战涟水。现在我认真温习了一战涟水,越想越可怕,他林彪比粟裕不会强特别多,发现即使按你估算的四平共军总数8.88万,还是抽不出来多少去组建“强大的反击兵团”。
                在四平难道你还在幻想先用4个团“死守”吗?那可是国军精锐5万余人进攻啊,他们不至于比74师差到天边去了吧?74师两个团两天不到就把共军4个主力团打得一败涂地,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共军人数众多的“强大的反击兵
                团”先不参战离得远远的,躲在一边吃香的喝辣的养的白白胖胖的,难道天下第一军称号的新一军派出多一倍的4个团就不能把四平共军4个孤立团快速打垮?
                过客,不要再幻想了!实战四平保卫战城内两个弱团不跨,那是因为外围构筑了铜墙铁壁。
                不要拿陈明仁守四平来比。四平攻坚战失败主要是共军内因,是骄兵必败的典型战例,我今后写也要在这方面着力。它与7月分兵失败有些相似,我对其中的南麻持宽容态度。都是上半年打得太顺了,上上下下普遍轻敌。根据
                守军兵力不足两万的基本判断,战前邓华、李天佑向林彪保证,只需要三至五天就能打下来,结果只准备了一周左右的弹药,结果打到中途接济不上,攻势被迫停顿下来,给了陈明仁很好的喘息机会,就这么个细节可能就是
                挽救陈明仁的稻草,因为最后四平城四分之三都被共军占领;那边厢陈明仁临时武装1.6万人又让共军蒙在鼓里。一边轻敌,一边高度重视,一正一负的出入,差别太大了,共军焉能不败?这一失败战例我不为林彪辩解,尽管
                他只应该负有限的责任,毕竟前线指挥官是李天佑,如同一些人认为攻克天津功在刘亚楼与林无关一样。


                14楼2018-02-07 23:38
                收起回复
                  庸而好自用却浑然不自知:舰船过客的荒唐低级逻辑思维
                  “进入关键性问答:
                  四平防御战失败了,这个不用再辩论了吧?请问,造成失败的防线式战法(你非要说最先进也行),是谁的主张?你只需要回答这一个问题!”
                  ----------------------------------------------------------------------------------------------------------------------------------
                  多年来,舰船过客就是带着以上这么一个问题不断向林派朋友问过来问过去。
                  对这么一个傻乎乎的问题,林派朋友不屑一顾,不爱搭理他。没想到这家伙反而来了精神,不自量力以为自己了不起,提了一个又“聪明”又“高明”的问题,把别人“卡”住了,回答不了了。
                  最近他甚至推而广之,发扬光大,辩论中强词夺理设置类似问题让别人回答:“你只需回答是还是不是?”
                  看着他这么稀里糊涂幼稚可笑堕落下去,不帮他一下真是不忍心。过客,这是我最后一次拯救你,打捞你,机会难得,你要猛醒啊!!!
                  1.我早就告诉过你,你提的是一个没有含金量的逻辑思维混乱的傻乎乎的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所谓“造成失败的防线式战法”本身就是荒谬的,只是你的一孔之见。你在胡说八道,你在造谣污蔑,你在歪曲事实。如果你不服气,你能不能找一个同盟军来帮助你这个孤家寡人?
                  《国共征战大东北》、《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东北解放战争纪实》、《第四野战军战史》、《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描写东北战场的权威军事书数不胜数,还有刘统、张正龙、王树增等一大批军史专家多不胜数,他们对四平保卫战失败都有自己的分析,你难道就找不出其中的一个来支持你的观点?
                  如果这些非常著名的军史学者里边找不出一个来支持你的观点,只能证明你的“独创”————“造成失败的防线式战法”这一观点,要么荒唐透顶,要么“独树一帜”非常“伟大光荣正确”。你认为是二者中的哪一个?
                  2.M这栋大帅是公认的大战略家,为了让你醒悟,这次我还是得请出他来在你的小脸上狠狠地抽打一巴掌。过客,脸上火辣辣的痛一痛是值得的,只要你能够猛醒。
                  ························
                  史家公认:战争年代的M这栋非常具有民主思想,并不固执,特别善于倾听和接受部下不同意见。四平大战后经过认真思考和总结,毛从战术上充分肯定了林彪构筑百里防线切合当时的实际,取得了良好效果。
                  5月27日,毛向各大战略区发电介绍四平保卫战经验:“东北四平街之所以能久守,主要是因敌未料我军有防线,故逐次增兵,便于为我各个击破,使敌遭受我军重大打击···”
                  3.为了让过客尽早醒悟,我用过客的“茅”刺一刺过客的“盾”。各位网友,今后如果他累教不改继续向你们提出这一类低档次的傻乎乎的问题,你们也不妨这么回“敬”他。
                  请问过客:造成中野大别山人员折损近一半重武器大部分丢光这种悲惨结局的指挥问题,请问是不是刘伯承在指挥?你只需回答“是”还是“不是”。


                  17楼2018-04-18 22:41
                  收起回复
                    (三)舰船过客胡说八道污蔑林彪军事水平不如南满将领的“客观史实”根据
                    过客:“四平不用和其他比,就和南满比就好。南满军力弱于四平为何没有部署一条防线?为何在没有抽出主力前,作战效果非常不错?进攻南满的部队不比进攻四平的弱。你还是先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吧。”
                    ----------------------------------------------------------------------------------------------------------------------------------------------------------
                    这一段也是问题多多一大堆,为了少打字以免浪费时间,我就仅仅挑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来说。
                    过客,“进攻南满的部队不比进攻四平的弱”?真的吗?简直是歪曲史实,荒唐透顶!
                    过客,让人家“先好好思考一下”之前,恰恰是你应该“先好好思考一下”啊,因为你总是凭空胡思乱想进而严重背离客观事实胡扯一通,乱说一通!
                    四平初期,国军5个师进攻还有2个师作战役预备队一共7个师,这是铁的事实你无法否认,尽管你为了证明林彪“无能”总是搞小动作告诉林派朋友四平国军一共只有5个师。
                    四平那边你扣减吞掉了2个师,南满这边你又胡思乱想又为南满发动攻击的国军虚幻增加了几个师。
                    为了证明“林彪军事水平不如南满将领”,四平你扣减,南满你虚增,你的“本事”好大啊!了不起,了不起!
                    《国共征战大东北》、《中国革命战争纪实》全都证明,直到4月28日,国军才开始集中5个师的“重兵集团”向本溪集结,《中国革命战争纪实》明确讲直到5月2日这五个师才开始同时发力攻击本溪。四平呢,早在14天之前国军5个师就开始同时发力攻击了。
                    4月28日之前,无论新六军还是52军都只能抽出一部分军力对本溪进行牵制性攻击,这两个军还要抽出大量军力甚至主力负责守备辽阳、沈阳苏家屯以及抚顺地区的交通补给线,就是说这两个军的大量兵力只是守备力量根本不能用来进攻本溪。这些史实你都不知道,因为不知道你就凭空想象以为4月18日国军5个师进攻四平之时,新六军和52军的全部兵力都可以用来进攻本溪了。
                    于是乎你就胡说“进攻南满的部队不比进攻四平的弱”,“本溪比四平打得好”!
                    再根据你凭空想象的“客观事实”,你的伟大结论出来了:“林彪的军事水平还不如南满将领”。
                    真实的历史是:4月18日国军就动用5个师攻击四平;4月29日以前,国军用于攻击本溪的军力比之用于四平的军力弱小很多,远远不能跟四平相比。这才是你所谓的本溪“在没有抽出主力前,作战效果非常不错”的真正原因。
                    过客,你总是连基本的史实都没搞清楚,稀里糊涂一张嘴就乱说,污蔑林总这不行那也不行,真的不怕广大军迷朋友们笑话你?!


                    20楼2018-05-08 23:27
                    回复
                      (四)舰船过客关于东北初期“七无”问题的荒唐评述
                      一位林派网友与舰船过客就东北初期的作战条件有以下对话
                      网友:“东北解放战争初期是当时全国各大战场中唯一没有根据地的,东北民众也是心向着国民党中央和国军,地方上没有我党领导的民众组织机构······”
                      舰船过客:“结果‘中央来了更遭殃’,刚刚进入东北的七无状态,到四平战役前就不存在了,林彪从苏联人手上得到了大量物资。梅河口国军一次轰炸就炸毁林彪250节车皮的物资。”
                      -----------------------------------------------------------------------------------------------------------------------------------------------------------
                      过客,即使不对网友负责,哪怕对你自己负责,也要慎重,不要一张嘴就是胡说八道,让人贻笑大方。
                      东北初期,与你胡说的“中央来了更遭殃”相反,国军的吃喝拉撒有自己的专用补给线,不扰民,受到老百姓夹道欢迎,这一点你不知道;还有国军入城后,东北大姑娘以嫁给国军军官为荣,你还是不知道·····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你就是一定要胡说八道。
                      关于“七无”,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七无”的关键是什么?最关键的因素是无群众。毛主席说,“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你的看法相反,只知道物(250节车皮的物资),不知道更加重要的人的因素,你糊涂透顶啊
                      赢得战争的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说在于双方的实力对比。共军赢得对国军的实力优势,就在于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东北初期,正好相反。过客完全是凭空胡思乱想!
                      以下我请出几位名家来给你上课,期望他们把你敲醒过来。
                      陈沂著《四平保卫战》:
                      “四平保卫战过去40多年了,给我们最大的教益就是把我们的和平幻想彻底打掉了,使我们大家从保卫战中觉醒过来,深深体会到,没有根据地的作战是水上浮漂,是不能战胜全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的。”
                      《雪白血红》:“从1945年11月16日退出山海关,到1946年5月19日退出四平,每仗下来,伤员基本都是部队抬着。抬下战场,抬着行军,抬着打仗。1师出关后打的几仗,都是1团和2团打的,3团成了‘担架队’。有的部队有时也能‘动员’到老乡,有的抬到没人处就扔了,有的还把伤员砸死了。无人抬伤员,无医院,无情报,无根据地···一一罗列起来,能有‘17无’,‘27无’。”
                      《枪杆子1949》:“离休前为福州军区司令员的江拥辉,闯关时是山东1师2团团长。这位自解放战争始,一直为主力部队的主力团长、师长、军长的老人,生前曾对笔者讲过:从山东到东北,那感觉是天冷人也冷。有时老百姓也围着你,那是看热闹卖呆的,哪有山东人民对子弟兵的那种热情呀。四平保卫战后北撤,到吉林时又饥又渴,想买点东西吃,路边店铺关得紧紧的,怎么敲门也不开,挺大个城市见不到几个人影。我们前脚出城,国民党后脚就进城了,老百姓都拥到大街上,有的还挥动青天白日旗,欢迎国民党。江桥炸了,我们就在江对岸,500来米,看得一清二楚。有人气得骂起来,说东北人都是亡国奴。后来明白了,东北土匪多,东北人让土匪祸害怕了,正统观念特别强。他们盼望有支正牌的中国军队,认为那样就能过上安稳日子了。‘国军’是‘正牌’,八路军不是,所以就怕你,躲着你。没有老百姓的支持,那仗还怎么打呀···”。


                      21楼2018-05-08 23:32
                      回复
                        (五)大家来共同观赏舰船过客这条超级变色龙
                        2017年8月,过客与粟派辩论时大发感慨:
                        “本人刚上论坛那会,以军事水平论支持的顺序是:粟刘徐林彭,现在的顺序是刘徐林粟彭。军功顺序则是彭林刘粟徐。”
                        我特意问他,是不是因为与粟派辩论故意把林排在粟前面?过客的回答掷地有声:
                        “至于军事水平把林排粟之前,还真不是故意恶心粟派,经过对粟战例的进一步分析,我现在甚至把彭排粟之前了。像丁里长、通许这样糗仗,换其他四大名将,谁来都不至于此。粟裕对作战条件依赖性太大,打艰苦条件的仗,彭比粟高出太多。如果让粟裕去西北指挥西野作战,以西野的作战条件,粟裕恐怕只能打游击了。”
                        然而,仅仅过去几个月(当时是4个月),当过客与林派辩论时,又彻底换了一副面孔,一条超级变色龙活灵活现,大家往下看他的言论:
                        “林粟各有千秋。但从用兵角度,在我看来,在一定条件下,粟裕能打的仗,林不能打,林能打的仗,粟也能打,以此而论,我认为粟高于林。”
                        过客,4个月前将粟贬的一塌糊涂连彭总都远远不如,现在为了一时之需,辩论对象变了面对林派了,就可以投机取巧将结论随意改变?其余什么都可以不要了?操守,底线,信誉······
                        即便不是这样,过客也要小心了,除刘伯承外,你还非常欣赏徐向前和陈赓,与刘比起来,在你眼里他们大概只是“差”一小点一点点。那么,说不定哪一天随着你认知水平的变化和提高,你可能会认为徐、陈二位的水平明显超过刘伯承!依照你善变的个性,难道没有这种可能性?
                        如此,尽管你挺刘十几年了,老刘也会在九泉之下斥责你不忠贞。


                        22楼2018-05-08 23: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