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吧 关注:917贴子:6,483
  • 15回复贴,共1

若不是CCTV,袁枚的《苔》依旧不见阳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另一个视角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中南大学向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2-20 13:33回复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CCTV绝对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宣传平台,其覆盖面和影响力,是所有地方电视台没法比拟的,正是这种宣传力度,才可以在如何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2-20 13:34
    回复
      《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推出的中国大型文化节目,由撒贝宁担当主持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2-20 13:3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20 13:35
        回复
          袁枚(1716.3.25.-1798.1.3)是清代乾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也是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及美食家。他于乾隆四年(1739年)高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至十四年(1742-1749)外调到江苏,他七年期间先后担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等地的县令,为官勤政而颇得好名,但他仕途不顺而没有升迁。乾隆十四年(1749),袁枚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自建随园而吟咏其中,并广收弟子以授诗,且打破惯例而广收女弟子,去世后葬于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袁枚作诗,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2-20 13:35
          回复
            《苔》只是袁枚留下众多诗文中很小很小的一个“墨点”,这或许是他在随园散步时看到树底下的苔花而有所触动,或许也是他对自己隐居随园的一种人生感慨,于是写下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二十个字的诗句。从诗的格律来看,后三句很符合近体诗五绝的格律,但首句五个字都是仄声,显然不是五绝诗而属于古风,袁枚之诗重境界而轻格律,重性灵率意而轻雕琢粉饰。若不是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CCTV《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中将“苔”唤醒,或许,袁枚的“苔”如同三百年前,依旧在不见阳光的树底阴暗潮湿处绽放那米粒般大小的花朵,很少有人关注和怜惜,更不会有人欣赏到米粒大小的苔花其实与牡丹一样,拥有精彩的花心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20 13:36
            回复
              其实,人世间的芸芸众生都只是米粒大小的苔花,有的甚至连苔花都不算,在大千世界中默默无闻。但是,每一个人于家庭、于单位、于社会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只是这些作用的影响力有大小之分,当然,其作用也有好坏之别。不是每个人的作用都会引起相应的关注,也不是每个人给社会的贡献都能成为经典,能够在人类文化史上留下经典之作的精英人物毕竟只是少数。每个人都有内心深处的“良知”,也有被他人和社会认可的“存在感”,如何最大范围地关注民心,如何体现出最底层人的“存在感”,如同袁枚发现树底的苔花而写出五言诗句同等重要。苔花有幸,被袁枚发现而以诗相咏;袁枚有幸,沉寂了三百年的苔花和诗心同时后被梁俊和小梁在CCTV唤醒而家喻户晓。“苔”经袁枚诗句而转化为文化经典不是个案,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浩浩大海中的一个浪花,有的甚至是被浪花抛弃在海边的一颗沙粒,瞬间的浪花与微小的沙粒都是永恒和经典,只是,当今人们很少去关注这些永恒和经典。如何让这些经典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以此提升每个人的境界,净化每个人的灵魂,进一步激发当前的文化精英人物创作出体现时代特征的经典文化艺术作品,这需要众多媒体的发掘和宣传,这也是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人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2-20 13:36
              回复
                生活品位的高低,不是比物质的多少,而是精神境界的高低。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媒体的影响力和社会担当至关重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2-20 13:37
                回复
                  无论是我国古代还是当今,都有许多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媒体要善于发掘真正经典的文化艺术作品,树立经典意识,弘扬正大气象,引领时代潮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2-20 13:37
                  回复
                    这,当然也是比米粒苔花更小的“梦苏堂”的存在价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2-20 13:3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2-20 13:3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2-20 13:38
                        回复
                          向彬,出生于1972年11月,湖南新化人,号梦苏堂主人,本科、硕士、博士、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书画研究与创作,出版《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研究》、《当代书法的人才类型与教育》、《中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吴门书派研究》、《中国书法家全集·文徵明》、《历代书法经典·欧阳询》等著作14部,发表论文70余篇。书法师法晋唐及北宋诸家,画宗赵孟頫、夏昶、文徵明等元明大家,颇具文人气,且善诗词,已有700余首自作格律诗词,出版《向彬诗词书集》、《向彬诗书画作品集》等作品集四部,100余件书法、诗词、国画作品发表于《文汇报》、《北京日报》、《大众日报》、《湖南日报》、《中华诗词》、《湖南诗词》、《诗词家》、《书法》、《书法家》等诸多报刊并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全国政协礼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地展出。
                          现任职务: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研究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
                          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曾任职务:
                          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兼书法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获奖: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二等奖;
                          第六届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
                          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山东省第三届泰山文艺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2-20 13:38
                          回复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2-22 20: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