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吧 关注:917贴子:6,483

【讨论】简论《经典咏流传》中部分歌与诗词的得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说我个人最欣赏的:
《来甦秋思》胡德夫。
简评:技巧是西方的,灵魂是东方的。特别需要强调后者的是,其传统来自中国古代文人的“歌以咏志”,其审美是典型的“哀而不伤”,任情绪在心头百转千回地“潮打空城”,却以最克制的情怀吟唱……
抛开原诗词不变的之外(比如《将进酒》《声律启蒙》《临江仙》《枉凝眉》等),对词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添些)的,个人认为在水准之上的。是《静夜思》《苔》《墨梅》。但即便如此,比如《墨梅》,修改部分的歌词,意象过于重复。《苔》修改部分,心灵鸡汤味道太重,也与原诗重复。但曲子都不错,用了心的用了心,动了情的动了情。
不过,敢来混贴吧就不怕冒犯谁,说说我前后个人觉得的,出现的一些很严重的问题吧:
《亭亭山上松》,核心意象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往高洁,伟岸的大丈夫去解读,必然是无错的。但被孙杨解读成了竞争。不客气地说,此类解读若穿越到古代,会被古人斥责为功利而不屑与之为伍!
《定风波》,黄绮珊为了方便唱,删掉了原词中的“谁怕”“微冷”“归去”,词作中修改部分的水平我不认可,但不评论,单说删除的三个短句,若说前两句还情有可原,最后的那个“归去”,是用典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赋,删除之后,原词里志向江湖旷达的归隐之意被毁掉了大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象,被定格在当下,而失去了通向未来(归隐后的内心宁静)之路。
附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青玉案》,陈彼得。“东风夜放花千树”和“蛾儿雪柳黄金缕”的断句是错出。“东风/夜放/花千树”,被断句成“东风夜/放花千树”。“蛾儿(意指首饰)/雪柳(意指首饰)/黄金缕”被断成““蛾儿雪/柳黄金缕”。很冒犯老先生地说,稍微进行一些旋律上的技术手段的处理,并不难。所以我很难理解老先生对原词的阅读和理解,外加老先生说辛弃疾梦想中的中国云云,我……只能说:上半阙是实实在在地写景,两宋太平年间的元宵节,就是如此美丽。
……本来想写个长篇大论,结果发现吧里基本没啥人气,就先写到这里吧。看预告齐豫会上节目,有些期待,希望不要让我失望。
另外,如果上面的言论冒犯某些吧友的喜好和支持,在这里先说声对不起。若是要讨论,我非常欢迎,但请对着我上面给出的论据和逻辑,来进行反驳。
最后,如果有吧友对某些歌感兴趣,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聊一聊的,可留言,若是遇到我也有兴趣说几句的歌,那我会很愿意一起聊聊——但看人气,好像我乐观不起来


1楼2018-03-19 19:35回复
    我与楼主的看法也相同。
    先来说说《定风波》,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删掉那六个字。原作相当经典,代表了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我觉得改动一个字都会破坏原作意境。
    附加歌词太过白话,而且变成 一个人爱恨情仇后的感悟,拉低了原作的意境。
    旋律还是极优美的,唱功老到,改个名字,不以《定风波》自称,还是一首极优秀的歌曲的。


    2楼2018-03-19 23:31
    收起回复
      首先楼主态度挺诚恳的,不高傲,其实一涉及到古诗词等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经常会碰到一些高傲自大的人,根本没法交流下去。
      孙杨那首我觉得不在讨论范畴里面,《墨梅》《静夜思》之前说过了就不说了,谈谈《定风波》吧。这歌黄妈团队把古词放在了副歌部分,删掉六字谱曲显然更简单,也更容易推到高潮。加上六字,如何安排妥当,谱曲编曲的难度直接提高了一个档次。这里就涉及到古诗词和现代音乐的结合,里面会有一些取舍,毕竟不是谁都能像《枉》《滚》那样花那么多时间,并且有那样的功力把作品打磨到这个水准。
      我个人认为古词比古诗更难改编成现代歌曲,像《定风波》把最难的六个字一删,直接把长短句截成诗了,这导致歌曲听起来非常现代、通俗、和谐,但却把原词“归去”这层最重要的含义完全舍弃了,听感上也少了许多韵味。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3-20 08:22
      收起回复
        另外,关于《苔》,我也写了一个版本的歌词,不知道梁俊老师是否会关注这个贴吧,如果梁俊老师喜欢,可以联系我。

        清晨带露的炊烟
        点燃太阳的火焰
        布谷叫醒了白云的睡眼
        在茶花和杜鹃一路上开满山坡的时候
        我唱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挂上柳树的春天
        载着落日的家燕
        晚霞是你挥着手的笑脸
        当溪头和田间被我们种满诗歌的时候
        我唱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有一天我像你一样离开的时候
        我唱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挂着柳树的春天
        载着落日的大雁
        晚霞是你挥着手的眷恋
        当溪头和田间被我们种满诗歌的时候
        我唱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有一天我像你一样回来的时候
        我唱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5楼2018-03-20 13:20
        收起回复
          再来说说《青玉案.元夕》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同样的感受,难道辛弃疾是一个春风得意的人吗?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从来没感到有这么欢快。外边越热闹繁华,他人越快乐欢闹,就越加感到作者的苦闷与孤独。“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无论解读为理想或爱情,作者终究是没有融入画面,与画面不是一类人。
          老先生摇滚起来,满满的盛世繁华景像。好吧,可能作者就是这个意思。


          6楼2018-03-20 13:56
          收起回复
            见吧里有人在争论《陋室铭》,这里给一首刘禹锡的诗,可以作为其《陋室铭》的最佳互注: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7楼2018-03-21 12:02
            回复
              一派胡言
              定风波,创作背景与归隐没有半毛钱关系。当时苏轼是被贬,被贬后依然是个小官。写这首词,是和友人游玩,偶有所感。想表达的是仕途屡遭挫折,却依然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青玉案里的断句,更是不知所谓,音乐和诗词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楼主却要拿诗词的断句来给乐曲断句,简直滑天下之大稽。。。照你这种断法,一大半的经典歌曲都要被你给阉割了。。。


              IP属地:陕西17楼2018-03-22 13:59
              收起回复
                昨日与人在吧里为《别君叹》《墨梅》起争论——当然,争论内容被删掉了。
                我表示,莫用古体,用古体需守格律,有张力。结果先是遇到诡辩者,后是遇到”你行你上“之人,但我猜后一个”你行你上“说者,肯定是没看见我这篇帖子吧,否则,怎敢如此自信?放词之前,还需说几句:
                1,我反对在《经典咏流传》中用古体修改歌词,是因为很简单的一个逻辑:千年流传至今的古诗,一般都会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谁这么自信认为自己可以对其增改?确定不是狗尾续貂?我怕可能续的是老鼠尾巴!
                2,谭维维的《墨梅》增改处,多少借了主席的意。关于”中华风骨/精神”甚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我的改写的主题;
                3,我的格律是《菩萨蛮》正体,若单独成词有一个版本,若为衔接《墨梅》成词有另外一个版本。分别分享如下:
                菩萨蛮
                廋枝才破三重雪,寒苞已染千年月。香骨可堪赠,玉肌祭放翁。
                明朝煮酒事,今日报新喜。不惧化红尘,愿更天地春。
                菩萨蛮·墨梅
                廋枝才破三重雪,寒苞已染千年月。傲骨可堪赠,玉肌祭放翁。
                明朝煮酒事,今日报春喜。何处暗香归,王家四季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8楼2018-03-22 14:13
                收起回复
                  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以上引自百度。。
                  自己不懂不要紧,多查查资料就行了,胡说八道还一本正经的就不对了。。。


                  IP属地:陕西20楼2018-03-24 10:08
                  收起回复
                    胡说八道是会误导别人的。,。


                    IP属地:陕西21楼2018-03-24 10:09
                    收起回复
                      刚听了一下齐豫的《春有百花》。
                      喜欢姐姐很久了,这歌有些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
                      坦白地说,我最喜欢早起在李泰祥指导下的齐豫,可惜《叹息瓶》成了绝响。喜欢李泰祥版齐豫的原因,有些类似喜欢胡德夫,因为都有一股浅吟低唱的风骨。李泰祥走了之后的齐豫,我觉得算是小资的最高境界。而最后是开始唱佛歌的齐豫。此次《经典咏流传》,我大概期待的是第一个版本的齐豫,结果出来的是第三个版本的齐豫……
                      最后,姐姐真的老了……
                      上段是昨晚写的。
                      今天早上,也听了一下其他几首。凤凰传奇和小女孩都不错。——是的,对于我来说,凡是不动原诗词的,音乐不出大问题的,都不错。
                      但我很纳闷,王铮亮和侯什么的,那类的歌也算《经典咏流传》么?那么周杰伦是不是可以来把《青花瓷》唱给谁谁谁听?
                      至于张杰——其他的不说,添加进去了七句七言——押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的七句。据说是中国多牛的作词人写的,还据说前后四个版本……我依旧想不通谁给他这样的自信肆意续貂的同时,那七句押韵的句子,水平很不够呀。——张杰被人骗钱了吧?
                      最后,晚上再看节目


                      22楼2018-03-24 12:48
                      收起回复
                        流水纪 2月27日 19:27 来自 iPhone客户端《墨梅》,元代诗人王冕的诗作,人人也都知道其中金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而听到@谭维维 在诗词音乐文化节目@CCTV经典咏流传 中诠释的《墨梅》,我不觉击节:好一个不与凡花争奇艳,傲霜斗雪笑风寒! 歌曲定位制作人依然是与谭维维合作无间的刘洲,开头的纯钢琴演奏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曲径通幽之妙趣,随后弦乐、古筝、琵琶渐次融入,又渲染出别有洞天、豁然开朗之美感——仿佛诗人轻轻推开房门,看到已然积雪深深的园中,傲雪寒梅正怒放,月挂中天夜色浓,一切宛如水墨画卷,却没有刻意堆砌所谓“古色古香”中国风元素,而是将古意韵味浸染在流行元素中,反而不俗。 而谭维维的诠释,如画中人般丝丝入扣。演唱衍生创作的主歌时,她加入戏剧化的戏曲唱腔,如“不与凡花争奇艳,傲霜斗雪笑风寒”中的“花”、“风寒”,“屹立青岸 不与谁同 傲然尘世中”的“岸”、“尘世中”的咬字,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宜古宜今的美感;诠释依据王冕诗词化成的副歌时,谭维维又以小中见大的层次感递进着“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四句袖里乾坤的意境,从娓娓道来的自白,到气势恢宏的感慨,及至最后百感交集的升华——“日月浩荡中华魂 万古长春更精神”,我被《墨梅》所赋予的,从个人到民族到国家的丰富境界所折服。 这首歌,当然是在致敬诗人的经典之作,也让我们听到流行音乐所能带来的文化传承,但“墨梅”,其实也是谭维维在音乐道路上的象征:她有大家公认的好唱功和好条件,却从没有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可以轻易博得喝彩的安全地带,多年来用行动实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民族的首先是多元的”—— 是的,无论早期在《高原之心》专辑中以出色演唱诠释各类民族歌曲,还是《谭某某》“开窍”后孜孜不倦探索民族元素融入流行音乐的不同可能,这些年来,我们看到谭维维从《华阴老腔一声喊》的陕北民间艺术,到深入大凉山彝族和青海藏区采风,在《中国乐队》节目中和不同风格乐队展现研究成果,以及和音乐大师谭盾合作,在音乐会中以个人solo挑战多民族唱腔带来的《中国故事》,演绎中国各民族与地区的声乐文化,包括华阴老腔、藏族哭腔、苗族水腔和陕西秦腔……谭维维的音乐发展道路,正以超出我想象的速度成长,成长为华语乐坛绝无仅有的一朵“墨梅”,她将本民族本身就已经包罗万象、各有玄妙的文化精华,以音乐再创新的形式搭建起普罗大众易于欣赏的桥梁,让我们先感悟到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再将这份光芒映射到世界。 开垦出通往这条桥梁的道路,注定是艰难而清苦的,但谭维维和她的团队一次次用作品惊艳着我们,《墨梅》就是集民族风与中国风的又一次出色呈现,这样一首歌,不仅仅唱出文化艺术最大程度亲近大众的美感,唱出歌者本身的心路历程,也真正唱出了各具不同民族之美,而最终融汇成“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23楼2018-03-25 12:48
                        回复
                          觉得楼主 挺有见地 而且说得尽可能的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客观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错


                          IP属地:上海24楼2018-03-25 23:01
                          收起回复
                            看了很多帖子,感觉楼主的这个帖子还是挺不错的,也因此想评论一下,表达一下不同的意见啦,请别介意


                            IP属地:广东25楼2018-03-28 16: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