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中,冷锋冒死救援非洲华工,而袁世凯当年也全力保护非洲华工的利益。
1905年5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致外务部的咨文中说:直隶籍“工人张起泰等百十九名病段非洲,该公司既不运回,复不给恤。职道等再三争辩,该国保工委员及公司董事始则以条约未载为词,继则以不能作主推楼,终则以函致非洲商量,然往返需时,能否有成,尚无把握。……故不得不及早妥筹办法,以尽保工之意。……轻重相权,实以争给抚恤赡其家属较为要着,……在工人家属得此养赡,亦可免饥寒之虑。””。于是,外务部致函驻英大臣张德彝、驻非总领事张德彝,应与英为病残南非的华工争取抚恤费。刘玉麟与南非矿方多次交涉,始终没有结果。后经驻英大臣张德彝与英国政府的谈判,方才一达成协议。体现了清政府对出洋华工的保护,以及对其权益的极力维护。
1905年,全国掀起抵制美货运动,以促使美国政府删改已到期的禁阻华工的苛约。天津商会为此于1905年6月27日禀请袁世凯“俯念旅居华人皆属赤子,电商外务部……力请美国政府删除苛待华人之约。”袁世凯于7月31日批曰:“业经札饬津海关道督饬天津府县,晓谕津埠各华商万勿煽此浮议,致败坏本埠商务,并切实传谕该商会妥为劝导在案。兹据禀称:前因南省来电相约不购美货,为抵制禁阻化工之计,力请美国政府删改苛约,办法甚是。”49袁世凯一方面主张删改苛约,另一方面又认为以抵制美货为手段“过激”,这就是袁世凯的“深意”。
1902年南非布尔战争结束,英国的南非重建工作被用工荒困扰,英国政府决定引进华工,并与中国官方进行谈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主导的劳务出口,开始酝酿。袁世凯对此颇有期待,在中英谈判开始后,他致电中方全权代表张德彝,要他“竭力维持,勿令中止”。
袁世凯认真算过账。
“华工在南非立约承工,月得工资多则四五十元,少则十六七元,这与华工生计大有裨益。”考虑到此前华工好赌的恶习,这次可以实行“家属留支制度”:由英国方面先行拨款,在国内建立专用账号,按月直接拨付给家属,冲抵华工在南非的工资。
英国方面提出的招工费,后来在《招工章程》中得到落实。
按中国实际出口华工63811名计算,清政府收取的招工费近20 万银元(折合人民币2880万元),袁世凯认为“此项经费为数尚巨”。这笔收入的分配,袁世凯建议“以六成解交外务部库备充各项经费,以四成留存职库,作为该局开支公费之用。”这得到外务部批准,并定为全国标准。劳务输出省份上缴外务部的60%收入,后被统一转移支付给京师工巡局,用于首都的公共建设。
袁世凯还提议,所派遣的华工每人每年向中国驻南非领事馆缴纳3 元的注册执照费。如此,3年的劳务合同期间,63811名华工将总共缴纳60 万银元(折合人民币8640万元)的注册费,30%留作领事馆办公经费,30%归直隶地方政府,40%上缴外务部。
此处的收费是为了保障领事馆的运作,最终是为了华工维权。
而输出华工,还可以给直隶地区间接带来200万银元(折合人民币2.88亿元)的增收,有利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经过如此计算,舆论上一些反对之声,袁世凯也就不在乎了。如1904 年5 月《东方杂志》担忧:“……不知此举亏损国体,贻累同种,为至可叹悼也。”在庆亲王奕劻和袁世凯看来,正因为华工此前遭受的压迫,这次才需要政府出面订立合同,并设立领事机构,予以保护。
1904年5月13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中英双方签订《招工章程》。
6月30日(农历五月十七),2025名中国“契约劳工”(indentured labor),在天津港登上了洋轮“伊克巴号”,启航前往英国殖民地南非的德兰士瓦(Transvaal)。
自此之后,多达63811名华工走进非洲,其中,除了1741人从香港启程之外,其余都是来自袁世凯辖下的直隶地区,直接从天津港出发的有4137人,从秦皇岛出发的有43258人,从烟台出发的有14675人。
光绪三十一年五月《袁世凯为南非洲华工病故应与英争抚恤费并商订附条添入原约事致外务部咨文》,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4),第1741一1743页。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3/1018/c369953-23254855.html 人民网资料
1905年5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致外务部的咨文中说:直隶籍“工人张起泰等百十九名病段非洲,该公司既不运回,复不给恤。职道等再三争辩,该国保工委员及公司董事始则以条约未载为词,继则以不能作主推楼,终则以函致非洲商量,然往返需时,能否有成,尚无把握。……故不得不及早妥筹办法,以尽保工之意。……轻重相权,实以争给抚恤赡其家属较为要着,……在工人家属得此养赡,亦可免饥寒之虑。””。于是,外务部致函驻英大臣张德彝、驻非总领事张德彝,应与英为病残南非的华工争取抚恤费。刘玉麟与南非矿方多次交涉,始终没有结果。后经驻英大臣张德彝与英国政府的谈判,方才一达成协议。体现了清政府对出洋华工的保护,以及对其权益的极力维护。
1905年,全国掀起抵制美货运动,以促使美国政府删改已到期的禁阻华工的苛约。天津商会为此于1905年6月27日禀请袁世凯“俯念旅居华人皆属赤子,电商外务部……力请美国政府删除苛待华人之约。”袁世凯于7月31日批曰:“业经札饬津海关道督饬天津府县,晓谕津埠各华商万勿煽此浮议,致败坏本埠商务,并切实传谕该商会妥为劝导在案。兹据禀称:前因南省来电相约不购美货,为抵制禁阻化工之计,力请美国政府删改苛约,办法甚是。”49袁世凯一方面主张删改苛约,另一方面又认为以抵制美货为手段“过激”,这就是袁世凯的“深意”。
1902年南非布尔战争结束,英国的南非重建工作被用工荒困扰,英国政府决定引进华工,并与中国官方进行谈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主导的劳务出口,开始酝酿。袁世凯对此颇有期待,在中英谈判开始后,他致电中方全权代表张德彝,要他“竭力维持,勿令中止”。
袁世凯认真算过账。
“华工在南非立约承工,月得工资多则四五十元,少则十六七元,这与华工生计大有裨益。”考虑到此前华工好赌的恶习,这次可以实行“家属留支制度”:由英国方面先行拨款,在国内建立专用账号,按月直接拨付给家属,冲抵华工在南非的工资。
英国方面提出的招工费,后来在《招工章程》中得到落实。
按中国实际出口华工63811名计算,清政府收取的招工费近20 万银元(折合人民币2880万元),袁世凯认为“此项经费为数尚巨”。这笔收入的分配,袁世凯建议“以六成解交外务部库备充各项经费,以四成留存职库,作为该局开支公费之用。”这得到外务部批准,并定为全国标准。劳务输出省份上缴外务部的60%收入,后被统一转移支付给京师工巡局,用于首都的公共建设。
袁世凯还提议,所派遣的华工每人每年向中国驻南非领事馆缴纳3 元的注册执照费。如此,3年的劳务合同期间,63811名华工将总共缴纳60 万银元(折合人民币8640万元)的注册费,30%留作领事馆办公经费,30%归直隶地方政府,40%上缴外务部。
此处的收费是为了保障领事馆的运作,最终是为了华工维权。
而输出华工,还可以给直隶地区间接带来200万银元(折合人民币2.88亿元)的增收,有利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经过如此计算,舆论上一些反对之声,袁世凯也就不在乎了。如1904 年5 月《东方杂志》担忧:“……不知此举亏损国体,贻累同种,为至可叹悼也。”在庆亲王奕劻和袁世凯看来,正因为华工此前遭受的压迫,这次才需要政府出面订立合同,并设立领事机构,予以保护。
1904年5月13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中英双方签订《招工章程》。
6月30日(农历五月十七),2025名中国“契约劳工”(indentured labor),在天津港登上了洋轮“伊克巴号”,启航前往英国殖民地南非的德兰士瓦(Transvaal)。
自此之后,多达63811名华工走进非洲,其中,除了1741人从香港启程之外,其余都是来自袁世凯辖下的直隶地区,直接从天津港出发的有4137人,从秦皇岛出发的有43258人,从烟台出发的有14675人。
光绪三十一年五月《袁世凯为南非洲华工病故应与英争抚恤费并商订附条添入原约事致外务部咨文》,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4),第1741一1743页。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3/1018/c369953-23254855.html 人民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