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由于资料较少,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的家世里籍已成历史之谜,并因此而引发了冯家家庭出身、里籍之争的现象。依据史料和冯梦龙作品可以认为:冯梦龙出身读书人家或儒医世家,父亲很可能是明代医学家冯其盛,母亲姓査之说存疑,姓钱、姓毛之说不成立;冯梦龙本人是取得了吴县籍的长洲县人,家族在他出生前170多年就已定居葑门,故里之说的其他版本均依据不足;冯梦龙直系后裔传到孙子一代就已断嗣。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亦字耳犹、子犹、龙子犹等,号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顾曲散人等,明代苏州人,著名通俗文学家、戏曲家、思想家,勤于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他一生编、撰作品近3000万字,代表作包括《东周列国志》、《智囊》、“三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
对于冯梦龙的研究,民国以来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以冯梦龙的思想、作品、文学成就为主,对其家世、里籍等的研究则不太多。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的历史记载较少、较粗,另一方面也可能跟苏州本地对冯梦龙的关注程度、研究程度总体不高有关。
目前,有关冯梦龙的家世、里籍还存在许多谜团,包括他的祖上情况,家庭出身情况,故里、故居情况等,或不太清楚,或存在争议。尤其是故里,近几十年来至少有五六个地方传出是冯氏故里的声音。
在此,笔者不揣浅陋,试结合全国各地专家的研究成果,根据地方小志、流散海外的书籍、各类家谱、冯梦龙本人作品、同时期文人书籍等原始资料,运用求证法、分析法,对冯梦龙的祖上、家庭出身、后代、故里故居情况、“吴县籍长洲县人”的意思等展开研究和论述。
由于资料较少,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的家世里籍已成历史之谜,并因此而引发了冯家家庭出身、里籍之争的现象。依据史料和冯梦龙作品可以认为:冯梦龙出身读书人家或儒医世家,父亲很可能是明代医学家冯其盛,母亲姓査之说存疑,姓钱、姓毛之说不成立;冯梦龙本人是取得了吴县籍的长洲县人,家族在他出生前170多年就已定居葑门,故里之说的其他版本均依据不足;冯梦龙直系后裔传到孙子一代就已断嗣。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亦字耳犹、子犹、龙子犹等,号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顾曲散人等,明代苏州人,著名通俗文学家、戏曲家、思想家,勤于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他一生编、撰作品近3000万字,代表作包括《东周列国志》、《智囊》、“三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
对于冯梦龙的研究,民国以来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以冯梦龙的思想、作品、文学成就为主,对其家世、里籍等的研究则不太多。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的历史记载较少、较粗,另一方面也可能跟苏州本地对冯梦龙的关注程度、研究程度总体不高有关。
目前,有关冯梦龙的家世、里籍还存在许多谜团,包括他的祖上情况,家庭出身情况,故里、故居情况等,或不太清楚,或存在争议。尤其是故里,近几十年来至少有五六个地方传出是冯氏故里的声音。
在此,笔者不揣浅陋,试结合全国各地专家的研究成果,根据地方小志、流散海外的书籍、各类家谱、冯梦龙本人作品、同时期文人书籍等原始资料,运用求证法、分析法,对冯梦龙的祖上、家庭出身、后代、故里故居情况、“吴县籍长洲县人”的意思等展开研究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