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先强调一点:卢象升是东林党派系的将领,而杨嗣昌是不耻东林党和阉党的无党派。《东林列传卷五》中花了五千字的大篇幅对卢象升极尽歌颂赞美,一开篇就写道:“象生喜立名节,弱冠卽与东林诸君子徃来”,早早就加入了东林党。卢象升形象的无比高大完全是因为主笔《明史》的东林党的美化和拔高,而作为东林党政敌的杨嗣昌则很不幸地同田秀英一起被丑化,被栽赃。
真实的卢象升战绩一般,但架不住运气好。崇祯二年带兵勤王,但根本没碰到清军,后在大名剿匪,大名在河北,紧邻北京,能有多少匪可剿?崇祯八年升任五省总督办东南,而洪承畴办西北,剿匪的仗主要都是洪承畴的陕西军打的。幸运的卢象升在一年后的崇祯九年又升任宣大总督,辖宣府(即河北宣化)、大同、山西三抚三镇,宣大不是清军的主攻方向,所以也没什么大事。一句话,没打过什么大仗恶仗,都是小打小闹却善于吹嘘,结果愣是忽悠的崇祯一愣一愣的,把他当个人才,尚方宝剑是赐了一回又一回。没经过大风大浪的卢象升最后与清军一交战就战亡,虽然能带兵,但能力有限,尤其是毫无大局观,最后误人误国。他治下的宣大山西三总兵加起来总共还不足两万人,对比一下洪承畴在松锦之战中的八总兵十三万人,卢象升的军队吃空饷吃得有多厉害?这么腐败还被美化成“能治军”,东林党的无耻不服不行啊!
崇祯对卢象升是很不错的,不断提拔升迁就不说了,只一件事情就很能说明问题。崇祯九年,东林党侯恂(即《桃花扇》主人公侯方域之父)因罪入狱,同为东林党的吏部尚书郑三俊包庇轻判,崇祯于是将郑三俊也下狱。“郑三俊为刑部尚书,适当科臣宋之普以马豆事参户部尚书侯恂下狱。先有谗言,为三俊与侯恂皆东林与友,必且屈法恂私。上入其言。狱上,果多为恂卸罪。上大怒,并三俊亦下狱。宣大总督卢象升,先具疏称冤,卢昔为郑司属,素服其清公也。”“应天府丞徐石麒适在京,上疏力救,忤旨切责。帝御经筵,讲官黄景昉称三俊至清,又偕黄道周各疏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大学士孔贞运等复以为言,乃许配赎。”东林党大臣们纷纷上疏救援他们,但崇祯毫不理会,就连东林党大佬黄道周的求情也不理睬。可是当“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崇祯却难得的同意了,可见崇祯待卢象升之厚。可是卢象升后来的作为彻底伤了崇祯的心。
真实的卢象升战绩一般,但架不住运气好。崇祯二年带兵勤王,但根本没碰到清军,后在大名剿匪,大名在河北,紧邻北京,能有多少匪可剿?崇祯八年升任五省总督办东南,而洪承畴办西北,剿匪的仗主要都是洪承畴的陕西军打的。幸运的卢象升在一年后的崇祯九年又升任宣大总督,辖宣府(即河北宣化)、大同、山西三抚三镇,宣大不是清军的主攻方向,所以也没什么大事。一句话,没打过什么大仗恶仗,都是小打小闹却善于吹嘘,结果愣是忽悠的崇祯一愣一愣的,把他当个人才,尚方宝剑是赐了一回又一回。没经过大风大浪的卢象升最后与清军一交战就战亡,虽然能带兵,但能力有限,尤其是毫无大局观,最后误人误国。他治下的宣大山西三总兵加起来总共还不足两万人,对比一下洪承畴在松锦之战中的八总兵十三万人,卢象升的军队吃空饷吃得有多厉害?这么腐败还被美化成“能治军”,东林党的无耻不服不行啊!
崇祯对卢象升是很不错的,不断提拔升迁就不说了,只一件事情就很能说明问题。崇祯九年,东林党侯恂(即《桃花扇》主人公侯方域之父)因罪入狱,同为东林党的吏部尚书郑三俊包庇轻判,崇祯于是将郑三俊也下狱。“郑三俊为刑部尚书,适当科臣宋之普以马豆事参户部尚书侯恂下狱。先有谗言,为三俊与侯恂皆东林与友,必且屈法恂私。上入其言。狱上,果多为恂卸罪。上大怒,并三俊亦下狱。宣大总督卢象升,先具疏称冤,卢昔为郑司属,素服其清公也。”“应天府丞徐石麒适在京,上疏力救,忤旨切责。帝御经筵,讲官黄景昉称三俊至清,又偕黄道周各疏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大学士孔贞运等复以为言,乃许配赎。”东林党大臣们纷纷上疏救援他们,但崇祯毫不理会,就连东林党大佬黄道周的求情也不理睬。可是当“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崇祯却难得的同意了,可见崇祯待卢象升之厚。可是卢象升后来的作为彻底伤了崇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