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鞋| 鳳落繡鞋回首望,錦繡彩履配紅妝。
鞋履,古稱足衣。足之衣者,可見古人已把護足之物上升到與衣同等的重要地位。我們通過腳上的鞋與大地接觸,它承載著我們在這廣闊世界里的探索。
和服裝一樣,自古鞋履的地位就被寫進了歷代王朝的《輿服制》里,受禮制的約束,它與衣一起組成了中國傳統的衣冠制度。
在統治階層,鞋不僅是穿著之物,更是一個人階級、地位的象徵。如帝王的玄衣纁裳的冕服所配的赤舄[xì],其中的「舄」在各種鞋履中最為貴重,是王公貴族才可穿用的禮鞋。在周代,甚至設有專門掌管王及皇后所用各種鞋履的「屨[jù]人」一職,據《周禮·天官》所記:"履人掌王及后之服屨,為赤舄、黑舄、赤繶[yì]、黃繶[yì]、青句[qú],素屨[jù]、葛屨[jù]。"可見古人對鞋履的重視。
*【釋義】
屨[ jù ],履也。用麻、葛等製成的單底鞋。
《說文》。段注:「今時所謂履者,自漢以前皆名屨。」
繶[ yì ],用絲線編織成的帶子。
青句,亦作「青絇[ qú ]」,古時鞋頭上青色的絲織妝飾,有孔,可穿系鞋帶。
不僅在統治階層,在民間,人們對鞋履的重視也反映在鞋的形制、材質、顏色及紋樣上。各個階層都有自己鮮明的標誌鞋履。形制上有士大夫階層的夫子履、謝公屐等;有名媛貴婦的重台履、笏頭履等。從顏色上有士卒百工的青、綠色鞋,和奴婢侍從的青、紅色鞋。由此可見,鞋履在古代不僅是護足之物,還有界定社會階層的作用,所以民間有「腳下無鞋窮半截」的說法。
今天,雖然鞋履體現社會階層的作用消失了,但鞋履除了實用之外,同樣扮演著體現我們文化水平,生活品質,個人風格的重要角色。一襲古風飄然的衣衫一定要通過一雙與之相匹配的鞋履來展現。而這也正是我尋求一雙稱心的繡鞋的標準,也正因為如此,有緣得遇我的繡花鞋老師——繡鞋非遺傳承人王冠琴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