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古瓷鉴定吧 关注:13,775贴子:39,348
  • 4回复贴,共1

饮流斋说瓷 第三章 说胎釉(弘宝轩译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三章 说胎釉
饮流斋说瓷(十二)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如果要理解古瓷品质的美丑好坏,就一定要先学会辨别瓷器的胎质,常见的胎质品种有:瓷胎、浆胎、缸胎、石胎、铁胎等。所谓瓷胎,就是把瓷石碾碎成粉末,再研磨细匀后所制成的瓷胚。一般常见的普通瓷器都属于这样的胎质;所谓浆胎者,是采用瓷粉的精华部分加以澄清后,再融炼成泥浆所制成的瓷胚。凡是重量特别轻巧又胎质很薄的瓷器大都是浆胎所制;所谓缸胎者,又名瓦胎,就是说其胎质粗糙类似于瓦罐一样,凡是体型较凝重粗厚的瓷器,都属于瓦胎;所谓石胎,并不是指真正的石头,其胎质凝重而坚实,有点像大理石雕琢成的器物那样。康熙年间的石胎三彩就是这种瓷胎;铁胎之器也并非真铁,只是瓷质比较接近黑色,有点像铁的色泽而已,其胎体厚薄轻重也不是全部一样的。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瓷器釉面有裂纹现象的,被称为开片,有大开片和小开片的区别。细碎的小开片被称为鱼子纹,稀疏的大开片则称为牛毛纹、柳叶纹或蟹爪纹。无非就是为了形容它们所相似之物而已。瓷器釉面开片的原因有两个,一种是人为的开片,另一种是自然的开片。人为开片者大都是浆胎烧制,在入窑烧造的时候,就已经设定使其开片,或开大片或开小片,是配合特殊药料所烧制的。所以出窑的时候便形成了开片的效果,而且完全是匠人所预料的那种结果。这类开片形似龟裂,是开在瓷胎上的;自然的开片,则是因为瓷器经历了久远的年份后,其釉面渐渐从内部开裂,有呈现鱼子纹和牛毛纹等各种形式,其开裂原因与瓷胎绝无关系,这种开片裂痕并不深入胎体,只是开在釉面而已。
牛毛纹略带黄色,鱼子纹也是这样,凡因年代久远而自然开片的瓷器,其釉质似裂而未裂开,在若隐若现之间。如果是人为开片的瓷器,那裂纹就相对要明显很多。人为开片的工艺,始于宋代的哥窑,后面的作品都是在相继仿制这种工艺。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浆胎瓷器的质地相对轻巧而酥松。缸胎的质地则沉重而结实。瓷胎的声音清而脆,瓷胎瓷器中有砂底的现象,是因为其底部露胎而没上釉面的缘故。砂底瓷器的质地贵在白和细,以细沙底为上品;缸胎,大都类似大缸底的质地。釉色贵在亮,声音贵在响,年久的缸胎器大多有铜器一般的声音,所以鉴赏家们往往可以通过叩击听其音质的方法,就能知道它的年代远近了。
所谓脱胎,是一种非常轻薄就像鸡蛋壳那样薄的瓷器,所以又叫卵幕。这种瓷器几乎只能看到它的釉而看不到胎,隔着阳光照的话,内外都能看见手影。如果有花纹的话,从里面能照见外面的花纹,有款字的话,从外面可以照见里面的款字。这类瓷器始烧于明代永乐时期,仿制于康熙雍正年间,乾隆以后就不能再模仿了。应该是世上最巧夺天工而穷极了制瓷技艺的最高境界了。
釉面带有开片而仿制哥窑又工艺较粗糙的作品,称之为冰纹,广东人称之为襞裂。带有开片的青花瓷且釉色发黄的,统称为浆胎。上海的玩家称其为煨瓷。开大片而瓷色发红的,窑厂里的工匠称其为格瓷。有一种翠绿地带紫斑的釉质,开片纹理细碎得像鱼子纹或像鸡翅木纹理的瓷器,市面上被称为均釉。
古代制作瓷器的上釉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蘸釉法:把瓷器浸入釉料缸中,将釉汁晃荡均匀。蘸釉作品的釉面普遍较厚,所以钧窑和哥窑那类瓷器往往釉面堆积如脂肪,这是因为蘸釉不止一次的缘故。另一种叫吹釉法:把竹子截断做成竹筒。嘘气将釉汁均匀地吹到瓷器表面,吹釉法瓷器因为釉面薄而整体都显薄,所以古瓷当中有所谓的玻璃釉之类的名目。而特别薄的甚至可以像蛋壳一样。 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饮流斋说瓷(十三)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在宋代和元代的古瓷中,釉面厚的作品就像堆积的脂肪,称为密淋釉。其釉彩往往挂淌到器物的底部,向下垂流的状态就像烛泪,任凭它自然溢淌,称之为鼻涕釉。另外,古瓷中常见有上釉不到底,而露出胎体的,露胎面积的大小各有不同。甚至有一半有釉,一半无釉面的,这种情况称为露胎。而露胎面积较少的话就称为缩釉。然而,以这些现象作为宋元瓷器的普遍特征的话,则不是完全正确的:一般情况宋代的汝窑、钧窑等瓷器大都是露胎缩釉的情况,但比如宋代官窑中最精美的瓷器,一般就不这样大面积的露胎了,就算有露胎的话也是非常小的面积。至于元代各窑的瓷器,则就常见露胎面积比较多的情况。若说康雍年间仿宋代的作品,则就缩釉处非常小了。另外,在咸丰同治时期所仿制宋代器物,我们一般都视其为赝品,但其又大都呈现密淋釉鼻涕釉等现象了,反而更像宋器的釉质。但是在懂行的人眼里,应该都是可以辨别清楚的。
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钧窑瓷器的釉面,抚摸起来手感非常平滑,而又器内常见较粗的纹路直直的向下垂淌,称之为泪痕。还有一种屈曲盘折的纹路,则称为蚯蚓走泥痕。这些是钧窑瓷器的常见特征;广窑的釉面用手抚摸的感觉也很平滑,而釉面中常见蓝色斑纹,较大片的称为霞片,小片的称为星点,这是广窑作品的特征;钧窑的釉面以紫色取胜,广窑的釉色以蓝色取胜。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凡是只罩一次釉面的,称为一道釉。无论青黄红黑等各种色调的釉色,只有其中单一颜色的瓷器,称为纯色釉(单色釉)。如果是白色的就称为本色釉。
现在世人较为看重的瓷器,应该是宝石釉。凡是深红或鲜红的釉色,其釉汁里面都含有宝石釉。但不仅仅是红釉一种,比如绿色蓝色茄皮紫等釉色,也含有宝石釉。而世俗传统则错误的认为只有深红色一种。清代初期的颜料,大都是明代遗留下来的,那些大红大绿的釉料,都不是后来有意仿制的。其料中还是掺入了宝石釉等原料的。
宝石釉的等级最好的是亮釉,其透亮如镜,莹润如玉,其鲜红如鸡血,通透如冻石,这就是《博物要览》里面所说的西红宝石的样子。亮釉又名玻璃釉,是一种比较稀薄的釉料,薄釉能配备制作成各种各样非常精美的器物,所以其胎质的精细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宝石釉中也有一种厚釉的,常有棕眼、橘眼和满身小开片的纹理。但是相比薄釉器物的话,价值相对就要低不少了。
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釉质浑厚的,除了堆脂、密淋和鼻涕之外,还有所谓的疙瘩釉。这种釉面用手抚摸的话就略有不平了,有点像伤口结痂刚刚褪落的样子,所以被称之为疙瘩釉。还有一种在釉汁中含有极为细小的黑点,而釉面稍微凹陷下去的,称之为麻癩。这是烧制的时候被窑火所致的塌缩,是因为粘有黑灰的缘故。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饮流斋说瓷(十四)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有一些明代的霁红釉瓷器,釉面比较厚实,能形成一种像木头的花纹,有点像层层叠起的山尖,又像重重叠浪,看上去壮观而又深远。因为这中纹理的木头叫野鸡翅,所以这样的釉面纹理就被称为鸡翅木纹;还有一种祭红釉,在釉面的局部有露出白色的现象,露白部位的釉面有点微微的凸起,能形成像鱼或蝴蝶等的形状,称为露骨;另外还有一种,就仿佛是涂了抹红釉而故意在局部不上色,所形成的空白部位,很像阴刻的花纹图案,称为盖雪。鸡翅、露骨、盖雪都是釉质中很奇特的现象。
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在青色或红色等釉面的各种瓷器上,其口沿有一线条状的白釉,形状如灯草,底足处又必有围成一圈的白线,这两种都叫做灯草边。以釉质非常光滑,线条非常整齐的为最贵,就是市面上的人所说的规矩工整。那些伪造的制品往往做不到这么规矩工整,行家们都以此特征来辨别真假。但是雍正年间仿制的宣德红釉作品,在靠近灯草边的红釉颜色相对较淡,然而,虽然颜色深浅稍有差异,但也灯草边的线条一定非常的工整,所以不能当假货来看待。
器口有灯草边且又是圆口的作品已经非常难得,但如果是方边的话则更加难得。只要是器物口边用手抚摸起来像平面一样的,就称为方边。康熙到乾隆年间才有这种方边的,在此之后,圆边有一些仿制的非常精到,而方口的则极少见有仿制了。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所谓的紫口铁足,是指器口边沿的颜色深黄接近紫色,又底足如铁色的瓷器。宋代瓷器多数都有这种现象,其中哥窑瓷器中特别多见。明代成化时期和清代康熙的光素和青花的各种花瓶,见有铁口、铁足且有些还有铁肩的。口边大多雕有凹刻的花纹,而雍正官窑的作品中紫口铁足的也较为多见,这类瓷器的款字也普遍是凹雕的,再在款字上面挂一层铁色釉。
在紫黑色釉面中,到处闪现星星点点,且光泽莹亮如铁的,称之为铁锈花。星点痕迹稍长,又釉光闪烁不定的,称作蝗股纹,又叫蚱蜢腿 也有叫蜻蜓翅的。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用来形容他所类似的样子而已。凡属紫黑色的釉面,如果没有这类纹理的话,就没啥好的看点了。
脱胎的工艺技法,始于明代的永乐宣德年间,是一种工艺精良的瓷器。最有名的为昊十九所制,紫桃轩曾经非常称道他的作品。其最薄的甚至能映见手指的指纹,可谓真正的绝品了。到康熙雍正年间所烧制的脱胎器,虽然也非常薄,但是大多只能照见花纹和款字。到了道光年间,流行薄胎瓷器,其中也有类似脱胎的工艺,懂行的玩家通过辨别其釉色和光泽就能知道。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瓷器的红色釉面中带有绿色的,称作苔点。其苔点形成浑然一片的话,称为苹果绿。苹果绿中有像老苔藓荡漾在水中,而且有金色星点的,就可以称得上奇品了。还有在器身的一二个部位,忽然呈现鲜红奇彩的,而且也有金星,则就特别可贵了。所以鉴赏红釉器好坏贵贱的方法,一向是以苔点和金星作为标志的。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饮流斋说瓷(十五)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浆胎瓷器必定轻巧,缸胎瓷器必定厚重,这是一个普遍的惯例。如遇瓷器是缸胎所制,而且胎体又轻又薄的话,则可能是宋代的珍贵品种了。瓷胎的器物通常要看器形大小和其轻重的比例是否协调相宜,凡是极轻或极重的器物都有特别的研究价值。通过体察瓷器的底部来辨别其新旧真伪,这是搞古瓷研究所必需要学习的方法。宋元时期的各窑口瓷器,它们的底部大多为露胎。明代瓷器中有款字的,其底部必然有挂釉,但无款字露胎的瓷器也不少见。到了康熙雍正年间所仿制明代的作品也都如此。如果露胎而有刻印款字的瓷器,在过去不太被人所重视,现在却极为珍视了。仅底部款字部位有釉,而款字外边无釉露胎的,这也是明代到康熙年间制瓷的常见现象。如果底部有釉面,而没有款字的,就应当仔细辨别其釉质的新旧。底部颜色微黄的称作米汤底、色微黄又有点类似于烙铁烫伤过的,称为炒米底。釉色有点接近于豆青色的,则称作苹果底。辨别郎窑的话,都要在这三个方面特别留意。绿里绿底的瓷器,被商贩们称作九江瓷,这个名称显然是错误的,然而这个错误已经流传了很久。绿釉瓷器的底部总是露出一片本色釉,用于容纳款字。而且款字多见于篆书,如是楷书落款的话,就很可能不是一般的物品了。自从开始有了款字,底部露胎的器物就相对减少了,到乾隆以后底部露胎的瓷器就更为稀少。
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古瓷的底部有支钉痕的,这是因为古人的思维相对较为粗拙,用铁钎支撑器皿底部后再入窑烧制,烧成之后再撤去铁扦,所以底部就有了支钉痕。还有一种,底部露胎,而印有花纹的,或作花的图案,或做动物的图案、或者深入好似支钉痕又类似于旋转轱辘那样螺旋痕的,也是古瓷中的一个特色,这种螺旋纹在明代瓷器中较多见。到清代初期烧制的底部挂釉的瓷器,还常有这样的螺旋纹。
釉面中有向下凹陷而塌缩的现象,称为谡眼,也称为鬃眼。浅而大又滋润的,称为橘眼。有隐含黑点,而不凹下去的,称作犀尘点。面积较大而微显老米色的,称为褐斑。白中有黑的称作尘星。有小泡沫凝聚如水泡的称作泡沫星。不起泡沫而含有水晕的,称作水浪。尘星的光晕成黄色的,称为鹧斑,又称作兔毫。
所谓釉里蓝的那种瓷器,它的制作方法是先上一层白釉,再上一层蓝釉,然后再上一层薄釉,最后再画上描金的纹饰图案。画龙纹的较多,且都身形矫健又青云缭绕的画面。釉里红的制作方法也是如此。釉里蓝以康熙年间制作的最为精美,新近的仿品都较粗劣让人讨厌。釉里红在乾隆年间烧制的还比较精致,后来也常有仿制的,但都没啥看点了。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旧瓷釉面的光泽称作宝光,新瓷釉面的光泽称作浮光。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若以黯淡无光作为年代久远的依据,则就错大了。因为,那些高档的古瓷器没有无光泽的。或有因曾经入土而釉面光泽褪尽的,名为失亮,这种就应当辨别有没有自然的土绣痕迹,如果是作伪的话,都是用浆跎磨去的浮光。这种虽可以掩饰蒙蔽一时,但最终还是难逃识货的人明眼鉴察。
通常辨别浮光的有无,这并非难事。如果新仿品制作得非常精到的话,不仅没有浮光,还能露出宝光,和旧瓷的各种特征几乎都一样了的话,则就难以辩别了。然而,有花纹彩料的就可以仔细辨别花彩,没有花彩的就仔细辨别其胎釉质地。或有花彩也仿制得几乎与旧瓷不相上下的话,就只能辨别胎釉质地,只要剖析得细致入微了,自然就能够分辨清楚。因为新旧真假之间总归是有差别的,哪怕只是微乎其微。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饮流斋说瓷(十六)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玻璃釉的制作工艺,应该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从宋代到清代初年,但凡带有玻璃釉的瓷器,其釉质虽然清脱透明如玻璃,但总有一种浑厚熔融的质感,而自然形成一种特别的色泽。就好比琥珀水晶等,虽然也像玻璃那样清澈透亮,但是和真正玻璃的质地相比的话,终究还是有所区别的。那些新造瓷器的釉质,则无论釉面的厚薄,其色泽虽然也类似于玻璃,但终究不能达到那种熔融的质感,所以还是会暴露出迹象。
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宋元瓷器的釉面都非常厚实,而咸丰同治年间仿制宋元的器物,其釉面也一样厚实。雍正到乾隆年间的釉面则非常薄,而光绪到宣统年间,仿制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釉面也那样的薄,虽然它们之间厚薄相同,但两者之间终会存在不同之处的。所以如果只看表面的话,则就很容易失误。
器形较小但釉面开大片的瓷器,或者器形较大但釉面开小片的,都是比较难得的。最近这些年,玩家们却不怎么重视哥窑的开片,反而以郎窑的开片为贵。大概,开片的瓷器中只以那种抚摸起来手感没有裂痕的才算可贵。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辨别胎釉的方法,应该也是很多的:用手抚摸,审视它的润泽,手指轻轻叩击以听其声音,用眼睛观察,辨别它的色泽;更有将器物贴附于耳边,听它有没有微弱的声响,以检验火气是否已经消退的方法。但此法不太可靠,所以文雅玩家都不采用这个方法。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饮流斋说瓷(十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有一种所谓的香瓷,能在房舍坐席之间散发出香气。恽南田有一个瓯香馆,就是指里面藏有这种瓷器。大概,宋代瓷器在制作这些胚胎时往里面掺杂了香料。经年累月之中,能久久地散发奇异的香气,算得上是最珍奇罕见的物品了。有土胎而带香气者,有泥浆胎而带有香气者,有瓷胎带香气着。其中浆胎香者较多,瓷胎而香者较少,还有藏香胎,沉香胎等等。像那些小盒子之类的器物,那是古时候用来收纳梳妆用具的,因里面装载梳头油时间长了,也能因受浸而散发出香气,这种,也许该算作风流韵事的范畴吧。
真正香瓷的香气源于胎骨。因为宋代制作的器皿釉面都挂不到底部,总是露出一部分胎骨在外面,所以能散发出香气。如果整器都挂满釉汁的话,就算有香料掺入胎骨也不可能散发芬芳之气了。所以这种香味的瓷胎只偶见与宋代古瓷之中,后来就非常罕见了。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弘宝轩独家白话译文:上釉的方法。古时候是靠笔搨抹上去的,缺点是不够均匀。后来,改为将器皿放入釉料缸中,用蘸釉的方法,釉面均匀了,但釉汁都挂不到底部。再后来,又改进为吹釉法,有吹三四遍到十余遍不等,其效果是又均匀又干净。这应该就是所谓进化的道理吧。
见有一种混合五种颜色的釉彩,其花纹纷繁缭绕而华美,有点像五色的花玛瑙,又有点像海边的各种文蛤贝壳,名曰混釉,或云釉,所谓云蒸霞蔚的样子。此类釉面施于小瓶类为多,这也算是乾隆年间一种好玩又奇妙的新发明吧。
乾隆时期有专门模仿各种木制器皿的釉彩,远看的话俨然就像木器,但其实是瓷器,被称为仿木釉。另有模仿漆器的,称作仿漆釉。还有模仿景泰蓝的,称作仿景泰釉。此外还有玳瑁釉、石纹釉、花釉、等等。乍然一看绝对不像瓷器,仔细辨认之后才知道,这都是釉质变化所产生的神奇效果。以上译文是由弘宝轩(微信号hongbaoxuan8888)二十年的学瓷经验精心酿译而成。如欲转载者请务必注明来源;出版商用者请务必联系弘宝轩本人以正版权!


1楼2018-06-14 15:39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6-27 21:53
    回复
      《饮流斋说瓷》第三章


      3楼2018-08-07 13:20
      回复
        I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23-08-17 21:07
        回复
          I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3-08-17 2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