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口服钾结合剂patiromer在7小时内使血钾水平降低0.21 mmol/L;因此仅用于慢性高钾血症的治疗。
治疗严重高钾血症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碳酸氢钠不能迅速降低血钾,对急性高钾血症无效。
该观点主要是基于有研究报道称,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后血钾水平仅有小幅度下降(<1 mmol/L)或无降低。而事实上,多数病例报道称,碳酸氢钠可有效降低血钾水平(1.5-3.0 mmol/L)。此外,因碳酸氢钠的作用时间为数小时,有人认为严重高钾血症患者使用碳酸氢钠无效。但快速给药即可有效降钾,据病例报道称,患者在135分钟内给予144 mEq碳酸氢钠,可使血钾水平从8.6 mmol/L降至6.5 mmol/L,并可对抗高钾血症导致的心电图改变。而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使用碳酸氢钠亦可有效降低血钾水平。因此,当严重高钾血症患者伴明显代谢性酸中毒时,应给予碳酸氢钠治疗。与胰岛素或胰岛素+沙丁胺醇联合使用时,可进一步降低血钾水平。但血容量过多或有机酸中毒患者(乳酸或酮症酸中毒)不应给予碳酸氢钠。
误区二:聚磺苯乙烯钠的有效性尚不确定,即使有效也是在数小时后有效,因此严重高钾血症患者使用聚磺苯乙烯钠无效。致命性高钾血症患者不推荐使用聚磺苯乙烯钠,部分患者可使用聚磺苯乙烯钠作为最后的治疗方法。
该观点主要是基于3项研究结果。其中一项研究结果显示,5名高钾血症患者每天服用聚磺苯乙烯钠60 g+山梨醇,血钾水平在5天内下降1.4 mmol/L,低于对照组(山梨醇单一用药)血钾下降幅度(1.7 mmol/L)。但该研究中的两组患者并无可比性,因单一使用山梨醇可导致大量腹泻,导致钾丢失,且聚磺苯乙烯钠组血钠有升高,可能会增加血钾浓度。另一研究显示,32名高钾血症患者使用聚磺苯乙烯钠治疗后有9例患者血钾水平无下降或下降<0.5 mmol/L;但其他23名患者血钾水平显著降低0.5-2.8 mmol/l。
而最新的一项大规模病例系列研究证实,聚磺苯乙烯钠可有效降低血钾水平,单剂量使用聚磺苯乙烯钠60-80 g可使血钾降低0.9-1.7 mmol/L。
误区三:虽然低钾透析液(0 或 1 mmol/L)血液透析可清除大量钾,维持正常的血钾浓度,但低钾透析液可能会增加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风险,不应使用。
该观点主要源于两大研究证据:一是部分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和透析后出现频繁或复杂室性早搏;二是低钾透析液可增加猝死风险。
虽然先前有研究显示,低钾透析液与心律失常相关,但后期研究并未证实该观点。现有的关于低钾透析液的研究不尽相同,有研究显示,相较于标准透析液(2 mmol/l),无钾透析液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并无增加;也有研究报道,无钾透析液患者心律失常增加。而有关低钾透析液增加猝死风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并未校正老年、合并症等。此外,低钾透析液不仅不会增加高钾血症患者风险,还与低猝死风险和死亡率相关。肾内科医生治疗严重高钾血症时,不但不应避免使用低钾透析液还应使用低钾透析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