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配诗吧 关注:12,572贴子:47,342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0-18 08:16回复
    律诗
      律诗(含律绝)平仄
    律诗的格律包含有声韵、结构、对仗等几个方面,而声韵又分为平仄和用韵两个方面。
    律诗是偶数句尾字一定要押韵,首句尾字可押可不押,所以首句尾字押韵的就叫首句入韵 ,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本段形式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
     


    IP属地:辽宁2楼2018-10-18 09:06
    回复
      格律,律句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IP属地:辽宁3楼2018-10-18 09:06
      回复
        律诗、绝句的平仄、压韵:
        把这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类,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这样分,是因为阴平和阳平的声音都比较长,没有降,所以归入平一类,平是平直的意思;上声和去声的声音都比较短,有降,有曲折,也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仄一类,仄是窄促的意思。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诗的种类
          诗的种类, 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 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IP属地:辽宁4楼2018-10-18 09:08
        回复
          近体、律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特点:
            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
          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的创作要尽量避免近体诗的句法,这一点掌握了近体诗的格律,自然也就掌握了古体诗的格律。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


          IP属地:辽宁5楼2018-10-18 09:08
          收起回复
            古代诗诗歌分类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


            IP属地:辽宁6楼2018-10-18 09:09
            回复
              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
                【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
                【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IP属地:辽宁7楼2018-10-18 09:09
              回复
                 普通话
                  汉语一声,二声是平,三声,四声是仄。(ā、á、ǎ、à)。一声(阴平), 二声 (阳平) ,三声(上声) ,四声(去声),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汉语拼音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第四声。
                普通话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普通话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因为仄声短促 而平声和缓,平仄相异,能达到声调的和谐(横批则不运用)。
                关于平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但“仄仄平平仄”的第3字、“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5字,必须仄声,否则必须拗救。


                IP属地:辽宁8楼2018-10-18 09:13
                收起回复
                  三平调: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三平调:
                  三平调: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仄平平仄平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 第二句本该是"平平仄仄平",现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声了。
                  三平调:
                  仄仄平平平、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三平调: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


                  IP属地:辽宁9楼2018-10-18 09:18
                  回复
                    调型口诀
                    调型口诀(一)
                    起音高高一路平, 由中到高往上升,
                    先降后升曲折起,高起猛降到底层。
                      声调调型口诀(二)
                    阴平高高莫低昂,阳平从中往上扬,
                    上声先降尾再起,去声从高向下降


                    IP属地:辽宁10楼2018-10-18 09:18
                    回复
                      孤平
                      :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仄声,如果用了仄声,必须把第五字改成平声,才能避免孤平。第一句本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三字用了仄声,第五字就改用平声来补救。"仄仄仄平平仄平"
                      孤平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
                      孤平
                      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是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孤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仄平平仄平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


                      IP属地:辽宁11楼2018-10-18 09:32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辽宁12楼2018-10-18 09:42
                        回复
                          粘对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粘对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粘对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
                          粘对
                            第二句的第二字本来应该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对,又跟第三句失粘。但这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牺牲格律了。


                          IP属地:辽宁13楼2018-10-18 09:49
                          回复(1)
                             拗救ào jiù
                            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有三个平声,虽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调,读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干脆变一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


                            IP属地:辽宁14楼2018-10-18 09:52
                            回复
                              解读
                              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


                              IP属地:辽宁15楼2018-10-18 09: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