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文2:《渔歌子》词本身可破解——张志和笔下的西塞山在哪
作者高山流水
(原载《东楚晚报》2004年9月16日)
读《东楚晚报》2004年9月1日和9月6日一版、二版关于张志和《渔歌子》词中的西塞山地名之争,笔者认为,张志和笔下的西塞山究竟是哪里的西塞山,大可不必作别的考证,仅从《渔歌子》词本身就可找到它的答案——“西塞山前白鹭飞”中的“西塞山”就是黄石的西塞山。
说此西塞山在黄石的证据就是词中的第二句“桃花流水鳜鱼肥”,关键是“桃花流水”四个字。在说这四个字能破解争论焦点的理由之前,先说浙江籍高工沈先生的观点值得商榷之处。沈先生认为:“就该词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淡泊风景,试想一下,在陡峭的西塞山下,在湍急的江流之中,一叶扁舟上的渔夫如何在斜风细雨里闲适钓鱼?”笔者认为,沈先生的观点值得商榷的问题是渔夫为什么只能垂钓呢,难道没有其它的捕鱼方式吗?再者说,就算是垂钓,难道只能在船上,就不能在岸上吗?黄石西塞山的后面即其下游应有一较大的回流湾,若果然如此,岂不是或岸边或船上垂钓或网捕的极好所在么?漫说是斜风细雨,就是风浪再大一点也未尝不可。回头再说“桃花流水”,先说“流水”这一自然现象,一般多见于江河之中(平原的小河有时还看不出水在流动),湖中的水一般是相对静止的,也就是沈先生说的“淡泊风景”。因此“流水”描写的是江水,不大可能是湖水,查浙江湖州,并无大江大河流过,仅凭几条小溪,或者护城河什么的,如何称得上“流水”?再说“桃花”,张志和词中的“桃花。”若是实指桃花,则符合黄石西塞山上一到春季桃花满枝的景致;若不是实指桃花,则指的桃花开放季节的长江水。生长在长江边的人多数都知道长江每年春季有一次汛期,只是大小不同而已,汛期大的年份还需要设防。这一汛期有一个俗称——“桃花水”或叫“桃花汛”(简称“桃汛”)。这一俗称,古已有之,早在《宋史.河渠志一》中便有“二月三月,桃花始开,冰泮雨积,川游猬集,波澜盛长,谓之桃花水。”虽是记载于宋之黄河水,但自古至今,民间流传必定先行于文字记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张志和词中的 “桃花流水”无论是指的每年春季的“桃花水”(或“桃花汛”)还是指桃花在水中游亦或桃花映在流水中,都是必须有流水与之相印证,而这正是浙江湖州最缺乏的客观依据。“流水”绝不可能指“湖水”,黄石有江有湖,什么是“流水”实在是再明辩不过了。浙江沈先生或同笔者一样客居黄石,应该考虑去品味一下“流水”的气魄与壮观,万不可坐井说天,以为是什么“淡泊风景”,把诗人的意境大大打了折扣。因此,笔者认为,“桃花流水鳜鱼肥”实际指的是长江春季,即桃花盛开期间的鳜鱼特别肥嫩鲜美(此期间鳜鱼正值繁殖前期,当然是一年中最肥嫩的阶段了)。舍此,再不好作其它的解释。所以,笔者认为“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对“西塞山”是何处之西塞山最好的破解。
反方:在浙江的湖州
张志和《渔父词》之地名考略
(载2005年4月22日
http://www.teachercn.com/Zxyw/Zwsb/2006- 1/8/20060108165828927_4.html)
作者:巢云子
兼驳《东楚晚报》2004.9.1载《中青社即将出版的<行游三国>成导火索,“西塞山”地名之争再燃“烽火”,浙江湖州耶?湖北黄石耶?》一文中对张志和渔父词地名之解释。
《东楚晚报》文中有{第一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咏湖北大冶县(今黄石市)的西塞山;第二首“青草湖中月正圆”的青草湖即湖南的洞庭湖东南部(今岳阳);第三首“松江蟹舍主人欢”的松江,就是今上海的吴松江;第四首“霅溪湾里钓鱼翁”就是指吴兴(今湖州市);第五首“长江白浪不曾忧”写的是长江。可见张志和的5首《渔父词》共有六个地名,除霅溪外,其余5个都在长江沿岸,上自洞庭湖畔,下至上海的吴松江口。张志和“浮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自古为形胜之地的大冶东90里西塞山,是长江往洞庭湖的必经之地。}这么一段文字。对于这段文字,我认为这位黄石朋友是不尊重史实而信口开河的,因而其有说话不负责任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