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之惑吧 关注:26贴子:793
  • 15回复贴,共1

【第三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8-11-25 15:47回复
    第三幕:
    晋阳授意一监生询问丁忧一事,引发众监生讨论,因国子监多是读书人,认为百善孝为先,不管有没有丁忧的这则规矩,都该如此。逢祭酒宣王经过,见状夸赞众监生。【晋阳,宣王,监生】


    2楼2018-11-25 15:48
    回复
      我是A
      【 昨儿个状元楼出新菜,约了三两同窗吃酒,却不曾想见了司业晋大人。这位晋大人论年岁,比我还得年轻一些,如今却是正经的国子监司业,倒也难怪,京城脚下的八旗少爷,母姓觉罗,父族显赫,哪是我们这些穷书生能比的。】
      【 这晋大人倒是个好相处的,试着一邀,不曾想真的来与我们拼了一桌儿。酒灌了几两,有些飘飘然,眼瞅着他笑眯眯的模样,与我说道了几句,想也不想就应了下来。今日一醒酒,惊出一身冷汗。仔细琢磨也不知他昨日吩咐到底是何意思,可一想这多年寒窗,一咬牙,便走向书院 】
      【 皂靴露了一个边角,猜出来人正是祭酒宣王,故意嚷着,叫其他监生一同凑过来 】
      学生昨儿个偶听人提起,这当了官之后,还有个丁忧的规矩在,这丁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3楼2018-11-25 15:53
      收起回复
        当逢居丧,必有丁忧,有大三小一之分,皆看期功强近,亲服远伦。
        (十年典狱司刑,却未曾想之后五载皆为育世醒人之责,行伍入过,牢头遇过,初走马上任之时,时逢祭酒的郭络罗便言自己身上有血腥气,所幸砺而至今,心平气稳,全无当年尚为青头的浑相。负手入散堂时,瞧见个后脑勺正滔滔疑窦,已经立在他身后却还浑然不知。竖食指轻嘘一声,让其余人务须起身妄动,待他言罢,自然而言张口接了其话)
        说到丁忧,自然又有夺情。
        (这一众小子比自己少兴了一轮,于眼中已是隔辈人,拍了拍温都的肩顺势向下虚按了按,示意在座各位皆不必拘虚礼。依旧续着这话头,兴致未减,撩袍落于檀椅,笑着冲这窝半大孩子扬了扬下巴)
        都是毛头小子,还论起丁忧之事,不过即是提起,本王倒想听听丁忧对夺情,你们如何做想?


        4楼2018-11-27 22:37
        回复
          【 左右同窗被我拎了过来,不明所以,却也凑在一旁听着。正说话,屋外的袍角便入了眼,未见人影,先闻其声。众人一愣,随即规规矩矩地见了礼 】
          学生见过宣亲王,晋大人。
          【 心下紧张,忍不住四处乱瞟了几眼,就怕对上晋大人的目光,他倒是一副坦然,殊不知我已经怕死了。再听宣王言,左右无人应答,一咬牙回道 】
          学生以为,生我者父母,这百善孝为先,为人子便该如此。守孝乃是天经地义。便是咱们朝廷没这个规矩,那也该自发请辞才是
          @许昭º


          5楼2018-12-01 18:38
          回复
            (手捻菩提子,盘的油润如脂玉,闻言不显喜怒的抬了抬眉,身子往后挪了挪,择了更为舒服的地界,手肘撑在旁案上,紧随其问)
            生你者父母也,可须尽忠者却为圣上和朝堂,糜小家而舍大家,你觉得应是持这个礼?
            (平心而论自己一腔肺腑想要与他们切磋一番,可入育教之林终究尚短,语气已是自己看来无尽平和,却依旧带了三分典狱刑司的森气。略咳了声,摇了摇头笑了,顺手搁下手串,转捡奉上的热茶,边挡着沫子边道)
            怎么都不说话了?本王这处尚无定论,此问也无对错,还有谁来和本王说说这丁忧于你们心中作何之想。


            6楼2018-12-11 21:08
            回复
              【 宣王话一出,这原本吵嚷的人群霎时便静了下来,心下将他们好一阵唾弃,往日里的嘴上工夫都哪儿去了,还不是被人一句便给唬住了,呸 】
              【 余光扫了晋大人一眼,见他神色无异,便也放下心来。若是刚刚还是为着晋大人这差事,眼下听了这一席话,不免也有点自个儿的想法,想要辩上一辩 】
              话虽如此,然我母此生只有学生这一个儿子。学生这话听着许是有些不敬,但我大清国,又有多少为官者?眼下这一室之内的所有监生,皆以报效朝廷为己任。我等寒窗数十载,若非真的到此,谁又会心甘情愿退却?只是若他日学生归乡守孝,也断不会荒废学业,仍日夜苦读,他日孝期满,也定归来重新搏上一搏。
              【 苦笑一声 】都说自古忠孝难全,学生却有此奢望,叫您见笑了


              7楼2018-12-12 12:42
              回复
                (抬眼睇了他一眼,初生的毛头小子,各个虽然都是玩笔杆的文人,可骨子里的少年气的无论如何都藏掩不住的,无论这其中开口的或是缄默的皆是如此,是面无疏色心有暗涌。只虚点了点头,并非首肯,而是话已入耳,缓缓往腔子里吸了口气,细细辨来有生烟味有炭火气,不急不慢又微微弯了弯脊,向前探过半个身子)
                在座各位皆不是素餐尸位之人,换而言之,一钉一卯不可或缺,富察,你来了这几年了?四年了,我还记得我新官上任,你也初进此处,钮祜禄呢?我来的时候,你便在这了,当时还是个半大毛孩子、
                (列坐之人皆如数家珍,点了几个后,呷了口茶,又回其言)
                此处素求稳中带和,自是万般无碍,但本王问你,若是换了征伐出讨将人之身,列土逢危急之秋,你又当如何自处?


                8楼2018-12-12 21:47
                回复
                  提及此话倒并非要和各位论出对错是非,而是为官者皆有此一惑,不过本王却可断言,此时你等所思所量所想,勿论何等言之有理,奉思凿凿,待过五年十年后便定有翻覆想法。矢志不移四字何等艰难?
                  (列席之上皆为国子监内众贡生可称师者之辈,却无一例外风发意气,皆为岁余贡生拔擢提冠而上。自己一番言下,躬前而奉的是一进门就瞧见的温都,虽是曲直上下,却又四两拨千斤,言泛解广,最后将此问又归于己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便是一来一去之间见得真章,且将一对核桃暂放桌上)
                  本王之言无非一家之言,且并非在此处高各位官品几阶品便“所言极是“,晋阳,本王倒是想先听听你的见解。


                  10楼2019-01-19 18:53
                  回复
                    【原是听他二人论礼,未做多想,不想宣王突然发问,倒是一愣。略做思索后才开了口:】
                    虽说忠孝难两全,但事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若当是时,想来大禹也不会拘泥于丁忧孝礼。
                    【古来也有不少寒门学子,十年苦读终于考取功名后,却因家中变故不得不归乡。若是因为这样,就让学子们白白荒废,也确实有些不够人道。】
                    毕竟,孝存于心,而非于形。


                    11楼2019-01-19 21:00
                    回复
                      (十指交错,指节相较之时略麻略压,而今态势至此,自己尚且未敢畅言而谈,更妄论其下学子末官,眉头跳了跳,自是点了点首。而后自起身,手负背后,推开太师圈椅,缓步踱于围中,向来只论不加己论,素信相错互摩,自然神淡气定而言)
                      畅所欲言一直是本王欲看见的,即是读圣贤书的地方,便合该与别处不同。只是晋阳若问我所持何见,许是无法给你确答,丁忧夺情无论何方,只若出于理利于情,在本王看来皆是可行。
                      (同是未展所思所想,只细细品咤来,应知自己速来守孝悌,答案已是昭然若揭)
                      下月初三,行拟各处举荐来的贡生小试,各位都提例文头,皆是我等再做考量,细细辨择。
                      (人散之余,示意了温都且留下,一室之内瞬时旷了些,只呷热茶,抬眼看他)知道为何单留你么?


                      12楼2019-01-19 21:33
                      回复
                        【想来也是,宣王身为亲王,又在国子监当值。既是子,又是臣,依他的为人,怎么会对当今的策法多做评论呢?与那学生对视一眼,二人皆是点了点头,这篇将要提过不再多提。】
                        【随众人一同行礼后,也将要散去。却不知宣王为何又独召自己留下。屋内一时静默,待了他张口,又是仔细思索一番,却还是不知他所为何事。座上之人虽不比睿、肃几位王爷得宠,可到底还是不好多做揣测。沉吟一番,还是如实开了口,望他明示。】
                        臣不知。


                        13楼2019-01-19 21:45
                        回复
                          (面前小案一张,上置最简炉茶,略求风雅之人怕是都觉平素,只这国子监便是如此实打实的清水衙门,各方心知肚明,便是为此,怕是汗父当初听闻自己自请国子监时都未免诧异,只是于己而言,功名利禄四字,甚至四处都已得或已放,而此职若无热忱又怎能素守。时过境迁,自己而今图求的则是功当代,利千秋)
                          为何眉头紧锁?不需这般,择地先坐。
                          (低头撇浮茶叶沫之时,再一抬头,已看后生肃穆而立,不免摇了摇头笑道如是。叶未舒,筋不展,只呷一口,满嘴白水滋味)
                          我掌国子监未久时你便来此地,那时尚是毛头小子,而今也可言可立,只是——
                          (位在此,自不需择言而揣,开门见山)观遍这朝堂之上,出立国子监者遍十之六七,承业此处也有一二筹,此处向来可育人培人,却难以留人。本王知道审时度势之于你等何等之重,却不知晋阳,你所意欲之地,在于何处?


                          14楼2019-01-19 22:10
                          回复
                            【未曾想过他会有此问,抬眼看了他一眼,便又赶紧低下了头。朝中几位王爷的纷争越发激烈,即便自己在国子监任职,未曾多过沾染。但在家中时,也不可能一字不知。家中几位叔伯都素来与肃王交好,在外人眼中,温都自然与肃王一脉同枝。】
                            【眼前这位虽是排行长肃王不少,但毕竟素来不得宠,在国子监这地方也没什么太多权势,向来是不怎么沾染这些的。只是不知今日为何,他却忽然关心起我来。脑中盘算一番,只当他是也有了培植党羽之意。沉思一番,还是开了口,话外带了些回绝之意:】
                            家父自幼便告诫我,本分为官,踏实为人。所以臣只想在国子监,做好自己分内之事,能为王爷分忧,为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就是臣之大幸。旁的好高骛远的心思,臣断不敢有。


                            15楼2019-01-19 22:27
                            回复
                              本王只将这一问告与你,却并不望你立刻给本王答案,只是如今你已并非初临国子监的小儿,未来如何,下路怎行,不需本王多言,你也应自有考量。
                              (余下的一盏茶并未启的,自然而然推至其前,如再平常不过的长者与小友)
                              在此不到三月时,我便与圣上言说过,在此的官最多不过三年,却可在各处物尽其才人尽其用。三年为蛰,一朝得砺,而你需做的则是,细切想好这百十职,数十目,究竟何地是可于你相辅相成之地。
                              (一盏茶尽,五脏皆热,话随茶汤绝而断)


                              16楼2019-01-19 2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