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吧 关注:1,715贴子:43,425
  • 8回复贴,共1

达摩多罗禅经讲解 第一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达摩多罗禅经讲解(南师十四讲全文精校版)
南怀瑾老师1992年讲于香港
第一讲
我们上课以前先听孙医师的报告。
孙医师的报告:昨天想到有关做人的问题,既然现在没有境界可见,反而对每一件事的看法就实在一点。人就是人,大厦就是大厦,房子就是房子。有所差别的是什么呢?就是以前多差别,现在少差别。如此来看报身、法身、化身的差别又如何呢?想到这里脑子一下爆炸了,眼前一亮每一个人的三身都现在眼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的三身都是清清楚楚。三即是一,一即是三。就在那个时候我体会到智与识的关系。以前是识,现在是智。原来每一个人三身都是一样?这是种性的果报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三身之中所现的少许分别,能转的是法身,所转的在报、化二身。因此我看到大道的终极,报身成就,就在不求而得之下示现出来的。
师示:很好。比以前有进步。
我们现在讲达摩禅经。我从离开台湾之前到现在,差不多十年之间,不讲真正的佛法。
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佛法没有人修的。包括你们诸位。尽管标榜自己在学佛,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没有真正学佛的人。
一般所谓的学佛,都是求菩萨保佑我发财。自己站不起来,靠一个看不见的力量,想要他对我有所帮助,这都是迷信,不是真正的佛法。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世界上是不是有一个看不见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这是人类几千年来的一个大问题。一切宗教都在我们本身生命以外去求一个不可知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叫做宗教。一般人学佛都是宗教的迷信,没有资格学佛。
其次,你们学是为了好玩,或者是身体健康,或者是好奇。尤其现在流行练气功、特异功能等,受到这些影响才来学佛。
第三点,一般学佛的人连做人都没有做好。人都没有做好,没有做对,那怎么能学佛。
我基于这三个理由,几十年都不讲真正的佛法。平常逗你们玩玩的,没有真正谈功夫。现在讲达摩禅经,这就是真的佛法了。
要讲真的佛法,你们要先认识出世法。佛法是出世法不是入世法。怎么样叫出世法呢?
拿现在的话来讲,所谓佛法是脱离现实。绝对脱离现实,跳出现实,这叫做出世法。你们这些学佛的人,哪一个人能够跳的出来?不可能。以我自己来说,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功名富贵都有了,前途灿烂,我跳走了,到峨嵋山闭关去了。你们哪一个做到了?很多人虽然出家了,可是他们也没有跳出来。那只是讨厌现实生活的形态,换一个生活的形态而已。也不是真正脱离现实。所以没有人真正有资格学佛,都是閙着玩的,我骗你,你骗我。
还有一点,大家叫我老师,我到现在还没承认过哦!我不是老师!你们以为我客气,不是哦!换句话说是我傲慢。我没承认过你们是我的学生哦!这是很严重的话,不好讲太明白,所以只说我不是老师而已啊!
真正学佛,拿现在话来讲是追求自己生命的真谛。生命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不是讲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不是这个意思。生命真谛——这个生命究竟是怎么来的?是追求这个。这个是专门的学问。拿现在话来讲是个大科学。要经过求证的。要跳出现实的圈子去求证。你们一边想要现实的一切,一边想成佛得道。没有什么便宜的事。世界上如果有这么便宜的事。
这个要特别声明。
我们就从孙医师的报告,三身这个问题讲起。佛说我们这个生命有三个身体,摸的到这个肉身,是父母给我们的肉体。这个肉身是假的,是租用的房子,用了几十年以后一定没有了。当我们生下来第一天已经开始死亡了。一个婴儿生下来第二天,比第一天已经老了,第三天更老,前面已经死掉了。所以庄子也讲到“人不要看自己活着,人活着是不亡以待尽。”
你活一百年也要死的,所以生命等于是在等死啊!所以这个身体是业报的身体,是来受罪的。
也就是说你活一百岁是受一百年的痛苦。我们也为了这个肉体要吃饭、要穿衣、要追求享受,这一切都被他骗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2-12 11:50回复
    他说做功夫不能进步,第一个同你心理影响大有关系。也就是说你的慈悲心还没有发起。
    他说做功夫起等意,要起平等的意识。就是说我们修行打坐,做功夫,不是为了自私自利,我修行好了是为了帮助别人。你先要有这个心。如果以自私自利的心来修,不会成功的。先要起平等心意,习行慈心观,习惯自己的心理,要爱一切人、一切众生。要发起慈悲心,没有慈悲心你不要谈修行。我们大家学佛都是自私自利,都是为自己,要别人来慈悲你,不是你去慈悲人,这个心理自己没有检查出来,没有用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要止息瞋恚心。怨恨别人,埋怨别人,生别人的气,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永远是对的。这是嗔恚心,这个瞋恚心不能止息,不会进步的。
    令暂息不行:要你真做到慈悲心你做不到,但是假装一下,暂息这个瞋恚心不动,烦恼要暂时把它止息了。换句话说,你要做呼吸的功夫,你这个平等的慈悲心没有生起来,你想修这个法门做不到的,所以不会有进步。
    次当净尸罗
    尸罗既清静
    三昧于中起
    尸罗就是戒律。尤其是男女的性行为必须要停止。戒律清静了你才能得定。三昧是梵音,意思是正受,正正当当的领受。玄奘法师另外翻成三摩地,就是定境。那个定的境界就生起来。
    三昧已修起
    观察应不应
    善知应不应
    修向所应作
    既向所应作
    专念系心处
    他说你慈悲心生起来,戒律清静了,这个三昧境界已经有了。这个时候你要观心了。观察自己应不应,不是坐在那里没有思想,这个思想来的是应该、不应该。譬如说你坐在那里背部发胀,那代表骨节有问题,你是应该动一下或者是不要动呢?这个就要有智慧观察了,这就要依靠真有修持的老师了。要知道应该用运动或者吃药来帮助,或者是不动忍一忍,让他自己过去。
    修向所应作:修行方向应该这么作。既向所应作:确定了这个方向。专念系心处:最后要专念一心了。什么叫做系心?就是你把心用绳子一样拴住,你心不向外跑了,到这个时候你做到心系在那里不动了,每一个思想,每一个感觉,每一个动向,你都很清楚。但是专念的心在这里拴住了,你晓得心拴住了才可以修这个出入息。上面所讲的都是准备的功夫。所以你开始就要听呼吸、闭气、计数啊,都是自己搞的,没有用的。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这个时候你定下来,心里头发生快乐之感。心定下来,不再向身体外面乱跑了,才开始正观。依风开始,我们这个鼻子它自然在呼、在吸。譬如你们现在一边听课,鼻子照样在呼吸,大家都没有感觉到自己呼吸在动。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因为你没有系心一处,心没有收回来,所以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呼吸在动。等到你心收回来,自然晓得自己呼吸的来去。正观依风相,要观这个风。
    正观依风时
    其心犹驰乱
    止心在入息
    如系调御马
    这个时候你心定了,听这个呼吸、感觉这个呼吸。正观依风相,依风是我的感觉思想,心和气两个合为一了,两夫妻一样相依为命,这个时候你心跟气两个配合了,正观依风时,其心犹驰乱:你的心还在乱跑,要怎么样不乱跑呢?止心在入息。你感觉到这个气进来了,就不放出去,忍在这里,止心在入息上,这是第一步。这就是所谓的寳瓶气了。并不需要另外吸一口气,自然进来,你心停住。开始时很短暂慢慢练习。止心在入息。
    安般者二种:一见。二触。钝根不见。
    他说这个气由鼻子开始,到全身的毛孔都在呼吸。整个宇宙同我们的生命都是在呼吸往来的。他说修安般有二种现象。
    有一种修持高明的人,他看得见气同我们生命的关系,怎么进来,怎么出去。第二种是看不见有感觉。我们普通人只有感觉看不见。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印出钝根。如系调御马,这个时候心和气相依。进气的时候停止,如一匹马一样,把它拴住。哪一匹马会那么乖,让你拴在那里啊?要有方法。
    心既止入息
    思惟正忆念
    冷煖与轻重
    柔软粗涩滑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2-12 11:55
    回复
      这个现象要注意。你打坐起来随时定在入息上,这一匹马慢慢拴嘛,拴了以后马就乖乖站在那里。你的心同马一样到处乱跑,你这个息等于是拴马的绳子,你要把他拴好。心定在入息上。这个时候你有思想没有?当然有。思惟修嘛。思惟正忆念,心和气合一,这个时候你身体内部,会因为身体健康不健康的关系而有这些现象,有时候全身发冷。有时候发煖。有时候感觉身体轻灵的飞起来。有时觉得身体粗重的不得了。有时候身体连骨节都软了。有时皮肤的很粗很痒,药都吃不好。有时涩,皮肤长出一粒粒的东西来。有时皮肤变得很滑,不但是外面,里面自己也感觉到。有时大便是通的,有时不通。这里只讲八种,还有酸、痛、胀、痒都会发生的。
      修行谛觉知
      随顺善调适
      于触复不了
      是说修行退
      上面告诉你这些现象是必然的,所以你在修行的时候要谛觉知。“谛”就是很仔细。“觉”是要感觉到。“随顺善调适”,跟到他的境界,善于调配。你要懂得医药,懂得作功夫把它调整过来。这里只告诉你原理,要你调到舒适的境界。“于触复不了”,你修了半天对这些现象都感觉不到,知道了又没有方法去对付,这叫做修行退步了。
      数一以为二
      数二以为一
      至九犹错乱
      是说修行退
      这里讲数息观,我们这个气出去了知道,进来也知道。比如数入息,进来数一,气呼出去了。再进来数二。数到第三、第四结果忘了,这个思想配合不起来。数一当成二,数二当成一,搞不清楚了,是说修行退。心没有专一不算。还有一个方法是数到十以后,再由十倒数回业数到一。再由一数到十。每一数都要念念清楚。这个进来的气越停越久的话,真正的寳瓶气就来了。你身心的定力越来越大了。至于说气功治病,那不是问题了。这是讲数息观,佛并不是叫你做数习观哦!这是假设你修数息观,而数到心错乱,这是修行退。若于修行退更数从初起十数满足者远离诸过行假定修行退步了,重新再来。数一到十,十口气不乱,心境不乱,你已经差不多了,远离诸过行,这就不错了。
      不修与过修
      或有异修起
      有此诸过生
      是说修行退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2-12 11:57
      回复
        善修解脱者
        不令心退没
        若人退减分
        则无有解脱
        观察无常断
        离欲与灭尽
        出息入息灭
        是名修行胜
        善修解脱的人,这个心永远是清明的。如果退化了,退灭了就解脱不了。所以小乘修行得解脱,由安那般那入手,最后是观心哦!观察诸行无常一切皆空,然后离开一切欲,一切妄想,欲都没有了,离欲得四禅定,最后得灭尽定。得到定的时候呼吸就停止了,不呼也不吸,这是修行的胜境界。
        如是十六行
        自在心廻转
        觉触之所获
        见得亦复然
        上面所讲的十六行,由呼吸开始达到观心的境界。观察自心的法门。自在心廻转了,由感觉开始起修。见得亦复然,最后见到空,得到定的境界。
        若于见与触
        不善识分际
        是过应当知
        无智令修退
        所以说心的境界要看得清楚。见道不是眼睛看。触是感受得清楚。如果这个分际没有搞清楚就不对了。所以对不对你应该知道,如果不用智慧的观察,随时会退步的。
        修行上增进
        不应缘于下
        缘下亦如是
        不应上增进
        修行一步有一步的功夫,当你还在基本的法门,你不要先跳到前面一步。当你已经进到前面了,就不要再去管后面。
        苦见二增进
        心住而等观
        任之则自成
        还到修行处
        见世间一切皆苦,所以努力增进。此心平等而住,听其自然,还到修行处。
        这一本经告诉你怎么是修行退步,这个教授法很好,先告诉你失败的,到后面才告诉你正确的、成功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2-12 12:00
        回复
          摘录自《达摩多罗禅经讲解》南怀瑾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2-12 12:02
          回复
            南怀瑾我会灭了你的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9-02-14 00:37
            回复
              阁下执着世间名相,图口舌之快,终为污染自己。殊不知“南怀瑾”就三个字,与别人毫无关系,但口既出言,即在自己心中种下恶果,徒害自己。但望阁下能找到自己的“智慧德相”,去除“妄想执着”,早登智慧彼岸。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2-14 05:35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7-20 07: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