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部落吧 关注:221贴子:2,472
  • 0回复贴,共1

为君之道,实乃仁爱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一(1)班 龚若岚
“仁”这个字,在古代诸多学子的作品中都有提到,其中,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也有记叙引人深思的关于“仁”的故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孟子提出了他的观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认为,施行仁政的人,得到的民心远远比施行暴政的人多。施行仁政的国君,想要攻打不得民心的国君,不胜利是不可能的。
《寡人之于国也》中,梁惠王问孟子:“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已经比别的国家好了,为什么没有人来归顺于他。他认为自己“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亦然 ”便能称得上“施行仁政”。但是,他从未想过,这是作为一个君王的本分。
《过秦论》中,陈胜一个“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但是他却能带领一些“谪戍之众”推翻秦朝的暴政,这是为何?
因为秦始皇嬴政,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他自以为百姓都会受到他的蒙骗,但是,百姓岂会对这个施行暴政的人言听计从?
秦始皇失败,不是败给了陈胜这个毫无学识的普通人,而是败给了自己“自以为”。他自以为自己的政策是很好的,以为凭借武力就可以称霸天下,但是,比武力更加重要的,是民心。一个国家的百姓都不支持自己的国君,人心无法凝聚,这个国家又怎能称得上国家。国与家,有了国才有家。国家之主不施行仁政,又怎会有人在这个国筑起自己的家,人口怎会旺盛?
所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不仅仅靠的是武力,也靠这个国家的君主是否理解“仁”的真正含义。
真正想要发展好一个国,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提高物质水平,最后再升华百姓的思想和继承文化,始终把“仁政”贯穿这些政策,才是为君之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3-03 15: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