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语禅心吧 关注:14,362贴子:18,872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无非如下:
其一,人生或顺或逆,从未寻求于道者,一生如在梦中,此不知也。
其二,身处顺境,而求道,望神佛佑之升官发财以求平安者,此是妄知妄求也,一生如梦之再梦也。是故,有此妄知,不若不知也。此类者,常重金求功德,重金以物而饰之其身、饰之其居,甚者,百万之金以求新年首柱之香火也。
其三,人生处顺境,将求道视之为如日常得一名利财富也。此类者,常为博而学,好为人师,以显其识。因其身处顺境,常以己为是,是以,其心,已自我至极矣!此是妄知至极之人。然,今处和平岁月,人多是衣食无忧,是故,此类者,最多矣!亦是最难回头之人也!直至自然之法则将其击得粉身碎骨,头破血流,或可放下自我而回头矣!观此而知,犹如股市在牛,人人皆师焉!此类者,常迷于法文经语之表面文字,是故,终日迷于类似入定、觉知、开悟、空性等等名词解释中。又常求神通而求道,终日枯坐。此者,多见于佛家。知人生为梦,而又妄求以梦解梦也!
其四,身处由顺境而转逆境者。经济周期之轮转,自然之法则也。是故,此类者,在逐日增多。虽有回头之意,却无回头之心,未曾彻底死心,自我仍在矣。是故,此类者求道,常期望求道而改己之运也。由此,便常堕入术,算命改风水。亦或因理而入谋。因其曾经成功,是故,常以己为智,以己为能,又因妄传而使佛法之本来陷于至玄至难之地,继而堕入用己之智巧来解读法文经意。又常入顿悟之误区,妄图一夜顿悟而成佛成圣。吁!何其可悲可笑也!此类者,妄求之心更甚矣!知人生为梦,又白日做梦者,非此类而何?仍是多见于佛家。
其五,身处逆境而不能自拔者。已被自然之法则打击至心灰意冷,又不知从己心而寻找答案。是故,貌似心死,实则想死而未能死!常终日焚香拜佛或跪地祷告,以求神佛助其解脱。亦或遁入深山而避世,甚至抑郁成疾而轻生!此者,知人生为梦,而不知人生因何而为梦也!
综之,不知要从己心寻求答案以解人生之梦者,此是人之妄心蒙蔽也,被欺也!不知者也!知要从己心寻求答案以解人生之梦者,却从未舍己心之妄欲,此是妄心之欲甚重也,自欺也!妄知者也!是故,妄知者,不若不知!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老子一言定乾坤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众生不得真道者,归其一,从未开始也!


1楼2019-03-21 13:58回复
    【观物】-5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花者,物也;一叶者,物也;一事者,物也;一言者,物也……
    一人者,物也;一家者,物也;一族者,物也;一村者,物也;一城者,物也;一国者,物也……
    一代者,物也;一朝者,物也;历朝历代者,所谓历史者,物也……
    一念者,物也;一思者,物也;所思所言所想所闻所见者,皆物也……
    天者,物也;地者,物也;日月星辰者,物也;水火土石者,物也;时者,物也;空者,物也……
    神者,物也;佛者,物也;仙者,物也;人者,亦为物也........
    物物皆太极,物物有世界,物物为宇宙。
    是以,有观一花而明者,亦有观史而明者,亦有观天而明者……综之,观任一物,皆可明也!
    反之,人既能通过任何一物而观透世界,那任何一物亦能将人迷惑矣!
    是故,有迷于名者,有迷于利者,有迷于情者,有迷于仇者,有迷于一事者,亦有迷于一言者,有迷于一念者……综之,物物皆可迷也!
    是知,物者,皆己之所见所闻所感所知所想所行也,乃心之所映也。
    故,观物者,实则观心矣!观己之心之所映也!
    吁!我者,有二也!心之所映者,物迷我也;能观心之所映者,我明物也,真我也!
    是故,心为太极!当静如止水!


    2楼2019-03-22 08:53
    回复
      【观物】-8
      人间有大河焉,名曰妄欲之河。河之彼岸,谓之圣境,谓之天堂,谓之极乐之地。河之此岸,谓之地狱,谓之苦海,谓之尘世,轮回之地。
      仲尼明之,语之众人,曰:可凿木为舟,以至彼岸。
      释加牟尼明之,语之众人,曰:可伐竹为筏,以至彼岸。
      耶稣明之,语之众人,曰:可拼板为船,以至彼岸。
      仲尼至于彼岸,众人谓之圣人,彼岸之谓圣境。人谓其言为圣人之教化。
      释加牟尼至于彼岸,众人谓之佛陀,彼岸之谓极乐之地。人谓其言为佛法。
      耶稣至于彼岸,众人谓之神,彼岸之谓天堂。人谓其言为神之旨意。
      有圣人之徒至于岸边欲渡河,恍恍然而不得渡。问之,答曰:圣人所言,凡事因循自然,既无凿木之舟,我则无从渡河也。
      又有佛陀之徒至于岸边,亦是不能得渡。自语曰:我虔心向佛,终日焚香打坐念经,一生素食,既修庙又放生,缘何佛之竹筏始终未至?
      又有神之信徒至于岸边,终是未能得渡。问之,答曰:唯神能救人,神既不至,我则无从渡河。
      彼岸,神圣佛皆叹。
      无奈,神圣佛将木、竹、板,放于岸边。然三信徒依旧茫然,皆曰,神圣佛之舟筏船未至矣,故不能渡。
      无奈,圣人将其木凿为舟,放于岸边,圣徒喜之,登舟渡河。行之不久,因其所携之名过重,故舟欲沉,圣人大喊:将汝之名放下!圣徒不舍,遂溺死,其尸仍紧拥其名!
      佛将竹编为筏,放于岸边。佛徒喜之,登筏以渡。筏至于彼岸,佛徒遂扛筏而欲登岸。佛大喊:将筏放下!佛徒不舍,遂累死。其尸仍紧扛竹筏。
      神将板拼为船,放于岸边。神徒无动于衷。神大喊:快登船!神徒依旧未动,自语曰:神未至也,他若不至,我则无从得救。遂饿死,其目仍期待也!
      几日之后,又有一圣徒至于岸边,只见有筏有船,不见有凿木之舟,遂不渡;又有一佛徒至于岸边,只见有舟有船,不见有筏,遂不渡;又有一神徒至于岸边,只见有舟有筏,不见有船,亦不渡。皆曰:非真理所在也。三者最终皆饿死于岸边。
      又过几日,岸边来人众多,皆欲渡河。因见有舟、筏,又见有船,故而起争。圣徒们谓之:未曾听闻圣人之教化者,实为愚昧!佛徒们谓之:未曾闻于佛法者,实为无知,唯佛独尊!神徒们谓之:神是唯一,其他,皆歪门邪道,唯神能救人!于是乎,众徒们唇枪舌战,趋于白热。一家信徒之间,亦是如此。有理屈词穷者,羞恼自杀至死;有恼羞成怒者,杀伐而死;有口干至极者,渴死;有废而忘食者,饿死;有怒火攻心者,气死;……
      彼岸,神圣佛衣袖拭其泪,转身而去。
      忽然,狂风大作,闪电暴雷,河面波涛汹涌,烟雾弥漫。已不见彼岸矣!


      3楼2019-03-24 11:32
      回复
        【观物】-17
        寅癸与卯丁游于华山之巅。
        丁问:何为道?
        癸答曰:不知。
        丁又问:信神圣佛者,何如?
        癸答:信者不信,不信者信,信亦不信,不信亦信。
        丁再问:神圣佛之言,又何如?
        癸再答:其言者既出,势必有二。出言者,动也,动则太极分矣,故有二。有借其言而明之理者,亦有因其言而迷者,迷者,迷其表面文字也。有借其言外饰其身而内饰其心者,此大奸大魔之所用也;亦有明理而慈化万物者,此大慈大悲者之所用也。是以,神圣佛之功德,亦如其之过错也。然,与其言之有过,莫如言之时势所至,无奈之举也!故,神圣佛之言,明者自明之,无需再言也,再言者,二之又二,分之又分,愈分愈繁,愈繁愈远矣。是故,出言即有错!由此而知,神圣佛之言之千千,语之万万,难逃道德五千言矣,五千之言虽已至寡,然仍未如无言之符,卦者也。卦之有符,仍未如无言无符之太极图也。是故,仲尼作《十翼》以注《易》,如设牢笼焉!之后,神圣佛又言之又言,语之又语,牢笼亦是愈紧愈小矣。然,皆因时势之无奈也。虽明此理,却不得已而为之,故,神圣佛者,天道化身也,至哉!犹如天之风雨,惟适合者以为喜也!
        丁曰:我将离去,遨游于天际,汝当时时惕励!
        癸曰:不知何时再与先生相逢矣!
        丁曰:丁丑年,壬子月,壬子日,你我自会相逢。
        言罢,不见矣!


        5楼2019-03-26 09:59
        回复
          【观物】-12
          寅癸与卯丁饮于月下,微醺。
          癸曰:我曾穷困,而粗衣简食,人皆笑我至贫至贱;而后我曾富贵,依旧粗衣简食,人皆颂我有德有本;如今我又复归于穷困,仍是粗衣简食,我以实告之,然鲜有人信之。此是为何?
          丁曰:由始至终,汝皆为汝,汝之盛衰,汝之相也,众人着于汝之相而观之于汝,是谓心着于色也。众人着于色而观其相,岂能真乎?是故,风未动,幡亦未动,实则心之动也。
          癸又曰:笑我贫贱者,我曾恶之;颂我德者,我曾喜之。此又当如何?
          答曰:众人心动而有笑有颂,是谓众人之相也。汝之喜恶因众人之相而着色于心,其理同于众人之观汝也。
          癸再问:若我未曾因众人之笑颂而喜恶,则何如?
          丁曰:此是汝之明理也!汝知众人之着于色、相,故未能见之于真,是谓了了分明。因汝之明,故而寂然于心,是谓如如不动也。反之,众人若未曾因汝之盛衰而心动,亦是此理也!
          癸再问:如此说来,静必出于动乎?
          答曰:然也!动中之静,始为真静!
          癸问曰:我常见久坐者,又常听闻入深山者,此是真静乎?
          答曰:偶有静坐或隐于深山者,有助于明理,然,为静而静,或为静而隐,则实为枯坐或避世。犹如树无其根,迟早必枯,其终不是痴迷便是疯颠!是知,明理而证之,必是世事之磨练。为静而静者,实为刻舟求剑也!
          癸叹曰:盖,莲未曾离于淤泥,道未曾离于浊世也!
          遂又问:我常闻他人随口尽是法文经语,此是明理者乎?
          丁曰:法文经语者,一言含万言,一理通万理也,故而能将万理应于万事也。是故善易者不卜,明易者不用易之文;知经知法者,不言法文经语。归其源,终是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故而不能一言化万言,一理通于万理也!是知,如此者,实则未明也。
          癸悦之,遂辞。


          6楼2019-03-27 11:26
          回复
            【观物】-4
            人们尖叫着从各种屋子里跑出来,挤在大街十字路口中心,地震了!人挤人,动弹不得。四周楼房摇摇欲坠。突然,一片寂静,惟余大地的轰鸣声。这瞬间的寂静或许代表着人们的听天由命,心死了!大地停止了颤抖,人们又尖叫着四散奔逃,心又活了!
            行在空中的飞机突然猛烈下坠,人们依旧尖叫,继而悄无声息,心又绝望了!突然机头猛的拉起,继续前行。终于稳了,于是人们又开始考虑各种世事,心又活了!
            此是外物致于心死。心死者,心归于寂也。能识自然法则者,心常寂。
            打牌之时,每局结束,输方通常怨天尤人、指责同伴,当把所出之牌从新倒推回去,败因常是己之过。于是,心中坦然矣!
            此是己让己心死。是故,能识己者,心常静。
            是知,心寂者,无非此二者也。自然外物皆映于心,故,归其一,识己之心也。识心者,观心也,观心之所映也!
            自尊者,与生俱来,若因各种经历而常遭打击,则堕入自卑。心若无尊,又何来卑哉?若以寻找自信而治之,其终不是自大狂妄便是抑郁成疾,犹如从百尺之坑而坠入万丈深渊。
            虎狼者食活物,本性也,如人日食三餐,再正常不过之事也,焉何要以残暴或恶而定之?失其本性,则不食亦乱杀。狗失本性,则乱咬。是故,无故打骂于人、甚至砍杀于人者,与此何异?人性已丧矣!故无需计较于心,保护自己便可。或问:遇此类能否无怒?喜怒哀乐者,活人皆有之,然,需有度也,否则物极必反,而堕入无穷无尽苦恼之地。知其丧失人性,是故心中无需计较,久之,懒得发怒矣!再久之,心中无反应矣!岂非寂哉?
            吁!心哉!
            甜言蜜语者,以其言行饰其心也,故必伪;自信至极者,掩其内在之虚也,故,其心必卑;眼中无神者,其心之映也,常不敢直视于人,故,心卑落寞之者也;外表柔弱,老实之人,其心必刚,一旦触碰底线,则爆发而不可收也,是故,忠厚之人不可欺也;常欺人者,以外在之勇掩其内心之懦也,是以,常以人多聚众而壮胆,是故,此类者,天下一等懦夫也,若遇战乱,多是汉奸之类,怕死之辈也……
            与生俱来之自尊,所发第一妄念便是傲。是以,人常不至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已知其理,然,仍是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皆因傲也!傲者,越是聪明越是傲也。然,此所谓聪明者,实则愚也!起初,老子以天地日月之理及水之德,两次教化孔子,未能使孔子回头。以老子之智慧,尚不能助孔子降服其傲,犹如人一心寻死,鬼神难奈也!直至周游列国,困顿不已,始弃己之聪明,而因循于自然,方有孔圣。
            吁!若言自尊为万妄之源,傲实则第一大敌也!
            然,傲者,未足惧,不知己傲者,是为甚矣!


            7楼2019-03-28 10:05
            回复
              【观物】-13
              寅癸与众友相约,出城进山。初至城外,有友内急,然行人来往,无处方便。不得已,遂至树后以解。友甚羞之。
              适逢卯丁路过,遂问:欲何往?癸答曰:我等欲进山入寺以奉功德之金。
              丁问:此功德之金用之以何?
              癸曰:用以修缮寺院,以弘扬佛法。
              丁曰:如此说来,奉功德之金者,必是多矣!
              癸曰:然也,我与众友皆愿相往。
              丁问:凡事必有因,汝等因何而乐献此金?
              癸曰:我等献此金,能助佛法之弘扬,是以,有功德矣。且寺内记我等之名,佛祖保佑。
              丁曰:既然如此,汝等岂非以金买功买德乎?与以金买仕者,有何异哉?献金以换保佑,与佛祖交易乎?
              癸及众友愕然无语。
              丁又曰:倘若真法在,何以用庙堂?倘若无心度,何以用供养?是以,有心弘扬者,有心度人也,为弘而弘,为度而度,实已着于色也。
              癸问:此是空门也,何以言之着色?
              丁曰:着色之空非真空也,所谓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此空即色,色即是空也!
              癸问:何为真空?
              丁曰:诸事诸物皆已观之以透,洞然于心,不染于心,是谓真空。动中之静是谓真静。浊中之清是谓真清。汝等着色于功德而奉金,寺内着色于功德而修缮,如自幼读书,欲求之以名利。无异也!是故,汝等献金以修寺,不若行人之方便,在此修一茅厕矣!
              癸及众友恍然大悟,随即转身而归,几日之后,城门之外,茅厕建矣,厕无留名,行人出入,亦无感恩,亦无戴德,皆因己之所需也,皆行乎于自然。
              吁!不知此厕何如?亦不知修厕之人何如?


              9楼2019-03-29 11:21
              回复
                【观物】-19
                申庚于寅癸家中饮茶,见案几之上有书简两册,遂翻阅。
                庚悦,叹曰:皆为至理箴言也!随手拿一册,问曰:此是何人所书?
                癸答曰:此乃我闲暇之时胡言乱语也。
                庚随即将书简放置一侧,又拿另一册问曰:此又是何人所书?
                癸答曰:此乃当世一大师所言也!
                庚甚喜,遂借此简,回家以细品。
                几日之后,庚将书简送还于癸,曰:受益匪浅,大师不愧为大师也!只是不知是当今哪位大师,我当拜访!
                癸曰:实而告之于汝,此书简与另一书简,皆为闲暇无事之时,我自言自语,以图其乐而已!
                庚甚羞。
                癸又曰:初始,汝观两册,未因何人所书,故而心未能分,只知其中有理也;而后,汝知一册为大师所书,随即心有分别矣,此时汝之观,已非据理,而实已着于相也,大师之名者,即相也!如若自始至终汝皆是据理而观,心不曾动,怎会有所偏失?
                庚曰:吁!我知今人为何多受骗矣!行骗者多以高大上之相而示之,或披慈善之外衣,皆因众人己之所欲,心之所动也!若未曾有欲,何以心动?不曾心动,何以观之不透?不曾观透,则不能见其相之背后之本质也!是故,人心之真我,皆困于外物之相矣!一生活于外相中,与一生活于梦中有何异哉?
                癸曰:然也!迷者,不足惧;不知己迷者,是为甚矣!能知己迷之时,已在大道之门前矣!


                10楼2019-04-01 11:01
                回复
                  【观物】-18
                  富乐之山有园焉。园内花草树木众多,故人常游于此,以为乐。
                  春之时,牡丹盛开,众人皆往赏之,且赞之。牡丹喜之,以为己贵。
                  至于夏,池中荷花盛开,众人皆赏,且赞之。牡丹之地已人迹罕至矣。荷花喜之,以为己别于众。
                  至于秋,菊花绽放矣,众人皆赏,且誉之。牡丹与荷花之地,已无人至矣。菊花喜之,以为己在众花凋落之际盛开,是能于众。
                  至于冬,梅花傲然而放矣,众人皆赏,且誉之。菊花、牡丹、荷花已无人问津矣。梅花喜之,以为己至高至尚矣。
                  天渐暖,梅花亦始败落,人皆不赏誉矣。四花皆落寞至极矣。
                  竹曰:汝等皆因时而荣矣,时不至,何以为荣乎?不如似我,一年四季无有绽放,亦无枯萎,常青矣。众人亦发现其理,皆赞竹。
                  园内欲修凉亭及座椅,以供游人休憩。遂伐竹以为材。荆笑之曰:汝可知因何而被伐?因汝之有用也。
                  过几日,园内欲掘一水渠引水。路径定于荆之所处,遂被掘。众花笑之,曰:可知因何而被掘乎?因汝之无用也。


                  11楼2019-04-02 12:42
                  回复
                    【观物】-36
                    花者,盛开于春,如人达于少年之时也;盛开于夏,如人达于青年之时也;盛开于秋,如人达于中年之时也;盛开于冬,如人达于晚年之时也。然,有盛必有衰,故,不曾有终生荣达于世者,常人达于世,不过乎三十年,吁!三十年一世,风水轮流转者,岂徒然哉?是故,非己之能,亦非己之不能,时之转换也。是以,汝今日之讥笑他人之贫贱,他日必有人讥笑己之贫贱。是知,身外之物属己乎?属汝乎?属他乎?或可暂而居之,其终必是击鼓传花也!明此,还有何追逐名利之心焉?名利来之,我不为喜,防祸于未然;灾祸来之,我不为悲,见未来之福而心安。
                    垂柳虽荣,其衰必疾;松柏无华,其青长久。是故,朴者无华,知足常乐,必久。
                    今人观古,古人愚哉!毛笔笨重,今有油笔。手持毛笔,其心寂然,其书动静之间,敛其心燥也!手持油笔,其心动然,其书常疾,纵其心燥也!古人蠢哉?今人聪哉?是故,非是古人之蠢,实则今人之无知也!
                    吁!人之妄自尊大,与生俱来,今者更甚矣!今人之名利,能愈于帝王乎?又有哪一王朝不是盛极而灭?是故,无须不可一世也!
                    理至简,今人未曾遵循者,或为不知,又或为知而不循。不知者,不曾识己之心也。知而不循者,看似不舍其欲,实则不敢面对己心也!天下之大,识己之心者有几人?敢于面对己心者,又有几人?心之深处,藏污纳垢,不曾面对,何以根除?不敢面对,即是逃避,岂非自欺哉?自欺者,岂非伪哉?是故,今人多伪!
                    吁,六千年前,犹如树根,直至今日,已至叶矣,看似长之,实则消数也,岂非末哉?是故,千年一世界,一世界者,无极而太极也,太极分而至于末,复归于无极也!有乎?无乎?吁!浮生茫茫,虽有六千年,仍是惟余一叹矣!


                    12楼2019-04-03 10:59
                    回复
                      【观物】-26
                      街有僧人讲法,寅癸往。
                      适闻僧人讲至一妇人开悟之事,号曰佛家经典,广为流传。曰:妇人凡事皆“随他去”,一日,邻居告知其幼子落河,妇人正忙于厨,曰,随他去。因此“随他去”而大彻大悟。众人皆拜服。
                      癸止僧言,曰:大师可曾会水?
                      僧答曰:不曾会水。
                      癸再问:汝若落水,当如何?
                      僧曰:呼救或抓一切可抓之物。
                      癸问:非也,以汝之见,当“随他去”矣!
                      僧羞。癸曰:落水之时,人有求生之本能,若“随他去”,与石头有何异哉?妇人之子落水,不管不问,此“随他去”者,莫不是已失母亲之本性之举?母之本性已无,又悟的何方之道?愚蠢至极矣!
                      适见一贼欲盗僧人包裹,众人皆呼喊抓贼,僧亦是奋而追之,癸大声曰:随他去!众人大笑不止。
                      不明有无,则不知为与无为……


                      13楼2019-04-04 12:22
                      回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4-08 00:24
                        回复
                          【观物】-7
                          卦者,有二。
                          其一,伏羲之卦,即先天八卦也。邵子谓之皇极。
                          其二,文王之卦,即后天八卦也。人皆谓之周易。
                          至大之谓皇,至中之谓极。至大至中者,非道而何?是故,皇极者,宇宙之本质也,本来面目也,是谓自然之理也,有道存于其间矣。故曰,皇极者,体也,有用藏于其间矣!
                          天上而地下,天地定位也,显于地,是谓纬,南北之异也,故,南北之人之物皆秉性不一也,地之刚在北,故北人高大而壮,常用于外,南人娇小而柔,则常用于内,物亦如此也。北之物悍拔,南之物娇柔,故,有毒之物多出于南也。
                          日月者,东西也,东西者,经也,以定时也,万物得以用之,亦如运也。经纬相错,时空相合也。是故,万物运行之规则,圆也,周而复始也。
                          物有生于动者,亦有生于静者也。生于动者,得阳多,法乎天,生于静者,得阴多,法乎地。动者亦分飞走之类也,飞者,应乎天,眼睑合于上也;走者,眼睑接于下也,皆天地自然之理也。人者,亦横亦纵也,亦荤亦素也,备天地万物之性于一身也。是故,人有心如磐石者,亦有柔如花草者;有似井蛙者,亦有如鲲鹏者;有善奔者,亦有善举者;有似木而木纳者,亦有似猿之敏锐者……皆用己所长也。此理,即圣经所言上帝造万物,万物各归其类也!
                          一气剖而阴阳判,是以万物生矣,一心动而分别起,是以万恶生矣!吁!皇极者,源于太极也,所谓明心见性者,莫不是见此矣?中华之祖六千年前既已告知宇宙之真相,不知今人又苦求苦修哪个本性也?悲哉!难不成宇宙真相有二乎?
                          由此而知,人物之所行,皆循其本性也,天地之气使之然也,犹如毒蛇不知自己有毒也,故,善恶者,未曾有标准也!
                          事之初,复(卦名)也,复者,天根也,人不曾觉知也,复而有颐(卦名),犹如门槛也,过此门槛,则随(卦),事已进入顺势也,继而至于既济(卦),顺势明朗也,大顺至中孚(卦),中孚者,顺境之坎也,然虽有坎,却难挡顺之势也,偶有小挫,继而至于泰(卦),此时富贵皆来找人矣,人心已经飘然,不以为是时所致,皆以为己之所能也!顺至极点,乾(卦)也,此时人已忘形矣,极则反,是以姤(卦)生矣,阴生之处,谓曰月窟,顺势以开始逆转,人不曾觉也,随即大过(卦)生焉,必有大难之事发生也,继而至于蛊(卦),逆境已定势也,此时人始疑心于己,亦开始怨天尤人,心已乱如麻矣!继而至于未济(卦),如水至悬崖,形成瀑布,一发而不可收,常有喝凉水亦塞牙之感,至于小过(卦),如瀑布至于悬崖底,虽有止势之举,然无济于事也,此时,人心已无奈矣,至于否(卦),天地之气已不交矣,人心已渐无望,直至于坤(卦),逆势至于底,人心已死之际,阳生焉,是以复(卦),由此,又是一元生矣,一元者,一周期矣,物物皆有此元也,无始无终,无休无止,犹如花开花落,是故,佛陀拈花不语。故曰:轮回。此轮回者,观其表,似是事之所至,然观其背后,皆人心所动而致也。是故,心不曾动,怎会落入这轮回之所?所谓明心见性者,即见此真相,心明也!即所谓看破红尘也。然,焉何见此真相?不为宇宙之轮转,而困于其中也!
                          皇极者,自始至终皆在言道也!于宇宙万物真相之上而言道也!后人皆失于理而入于术矣!
                          悲哉!若言法未末,道未尽,吾不信矣!


                          15楼2019-04-08 10:55
                          回复

                            【观物】-30
                            1.2.3.4.5者,天地之生数也,数之基也。天者三,1.3.5;地者二,2.4。天三合之则九,地二合之则六,故,乾九而坤六。是以,三天两地而倚数,此太极分天地之数也,若以十而分之,则天六地四也,人随地而用天之数,天有余分之一在地,是故,人实则用天之七也。天地退位,日代天而行,日之所行,物之所用也。昼者,法日,日法天,天者,阳也,阳者,光也,光者,爱也,爱者,善也。是知,人立于世,当择善而行也。善者,阳也,进也;恶者,阴也,退也。是故,善恶须别也!恶者,今生为人,来世或为猪狗之动者,或为木石之静者,所谓堕入轮回地狱也,失却人身,万劫不复之地也!人有七情六欲,人之性也,然,不可过也,七分为度也,过则欲,欲则生恶。莫以为惟杀人放火者为恶,具体可参考《太上感应篇》。善恶有别者,人之道也,所谓世间法也!能行于善者,虽未出轮回,然,能复得人身也,来世仍生而为人也。善者,基也!无此基,则终将空中楼阁也。是故,无论动植,若要脱离苦海,其首要者,受够无量苦,复得人身也,否则必遭天打雷劈!吁!人身何其贵哉!
                            善者,付出也,如天地施德而未执德,所谓不仁之仁、不爱之爱也,尽心行善而心未存善之概念,所谓不分别也,所谓出世间法也!
                            人处已然之世,故,须分别也;若归于未然,则不可分别也。不可分别与须分别合之,则道也,则佛也、圣也。亦即0与1,1与2之关系也,人在2,当择阳择善而行,选其一;天在1,与1同体者,0也,1即0,0即1,所谓有无同出,生死同根也。人道合于天道,则天人合一也,合一则归于道!是故,修道者,回归本源也,已然归于未然也。能归者,所谓道之终极也,归于宇宙之真光、真爱、真仁也!
                            今之世,善者难行矣!不耍谋略,不欺骗,则难以存活焉!人道之衰,自然造化之理也,时之至也,时者,势也!势之所来,无可改变也!是故,今世之人,须修人道者多之又多矣!人道俱,合于天道者,十万不足一,百万不足七……


                            16楼2019-04-09 13:07
                            回复
                              【观物】-34
                              在天观地,天静而地动;在地观天,天动而地静。人在地,故身动而心静。违之,则逆乎自然,身心俱疲,痛苦烦恼,堕入苦海。
                              东半球在昼,西半球则在夜,反之亦然。故,一日者,实则两日也。南半球在春,北半球则在秋,南半球在夏,北半球则在冬,反之亦然。故,一年者,实则两年也。本自日之所行也,日者,一也,昼夜者,二也。人行于昼而栖于夜,故,昼行而夜静也,违之,则逆乎自然,身伤神浊矣。
                              天地交,天倾西北而地陷东南,西北者,阳刚之地也。地之刚在北,故南者用内,北者用外。北之水硬,南之水柔,故,北者口重,南者口轻,北者悍拔,南者娇柔,北者壮,南者丽。天之阳入于西,故,西者高大而壮,东者矮小而弱,西者用外,东者用内。相对而言之,东方之人不如西方之人强壮,西人之智慧不会超过东方之人,天地之气已定之矣!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性,人之所行皆秉性所发也。
                              道之根在东。世风西去,则生;世风西来,则灭。道之根在北,北风尽吹,则治,南风尽吹,则乱。
                              天之有日,地则有火;天之有月,地则有水;天之有星,地则有石;天之有辰,地则有土。天以体为基,故常隐其基,是以,辰者不显,辰者,天之壤也。地以用为本,故常藏其用,是以,火者,常潜也。是故,人所应秉之者,有用无用之间也,常处不用之用之地也。违之,则如木之成材必被伐,鸡不生蛋必被杀。
                              心属火,火者,炎上也。人之所行,皆由心所发,是故,人皆争先恐后而往高处走。然,火者,燃也,燃尽则灭,煎熬己之身心也。故,人愈是行往高处,则距灭愈近矣。火者,妄欲也,常潜,人日行煎熬却常不察也,是故,圣经曰,人之初,即有罪。佛家所谓众生皆苦也。亦即,人者,生来即悖逆自然也,是故,当反之。
                              水者,润下,能见之物,最近于道者,非水而何?人皆未曾仿效也,因其处下也,处下者,逆人之自尊也!然,效水之德而处下,则心静神清,即顺乎自然矣!法于自然者,岂非道哉?!


                              17楼2019-04-10 11: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