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史吧 关注:689贴子:3,199
  • 9回复贴,共1

旧文:看不懂《刺客聂隐娘》的人不配谈中国传统文化 | 刘三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旧文:看不懂《刺客聂隐娘》的人不配谈中国传统文化 | 刘三解
转自刘三解freestyle 2018-10-03
三解按:
这是一篇旧文,写于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上映之后,今日重发,在于刚刚于“反派影评”与朋友波米对谈了张艺谋导演的《影》,借以解释一下,何为三解眼中的“传统文化”。
三解去影院之前,有友人是这么告诉三解的:这片子画面还是很美的,但是呢就相当于一个风光MV,实在撑不起来100多分钟,加上那种奇奇怪怪的文言和南腔北调的方言,让人看到中间实在撑不住想睡觉。
当三解坐在电影院里,色彩回到银幕上5分钟后,三解就笑了,就知道哪怕半途拂袖而去,三解都绝不会睡着。
先说说这片子成功的地方。
你们当这片子是什么?
风光MV?文艺小资的**?说故事都不会的碎片拼接?
别逗了。


1楼2019-03-31 10:00回复

    这是最正格的古典诗词写法,虽然不是全部。
    以景起兴,塑造意境,人物尚未出现在视野中,氛围和情绪已经已经利用移情法装定在画面中了,人物和情节的出现都需要无声融合在这已经造好的意境中的。这种几笔白描实景造出意境的手法,会背些唐诗的人其实都遇到过,但品不品得出来,那可不好说了。
    三解指点几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纯是白描,苍凉阔大的意境就已装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依旧白描,萧瑟与宏大,无常与恒常的意境也已搭好,只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诗人去展现渺小与恢弘,短暂与无穷的反跌,将悲字渗透在意境的每个角落。
    行文至此,在回头看所谓的“风光MV”,那些回旋在湖面上的水汽,天空中流移的云霞,帘幕上明灭的流光,微风中摇曳的花朵,在明暗的光与影的变幻中呈现在镜头上的,是一个又一个装定氛围与情绪的意境,作为观众,你融不进去,你就失败了,说明这片本不是给你看的。
    导演用这种手法筛选观众:不是会心人,你便看不懂。欣赏得唐诗宋词,再看此片毫无困难。剧中的青鸾舞镜,物伤其类,导演自己何尝不是青鸾,只看观众是不是镜。
    影片接近末尾道姑公主站在山巅,隐娘上山来向师父报告不杀田季安的决定,整个画面原本峻峭磅礴的山谷风起云涌,云海升腾充满屏幕,整个意境一下从雄浑阔大变为诡谲激荡,直接推进到下一幕道姑对隐娘的偷袭和隐娘的反杀。
    这一组镜头算是片子意境塑造中最着于形迹的几处之一了。如此明显的意境如果还体味不出的话,与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可以算缘分不大了。
    观众常有“故事都说不清”的抱怨,殊不知,此片根本就不是说故事的。导演甚至不惜把剧情中必要的大量铺垫都剪掉了,为什么?
    因为这片的展开,并不依靠情节的推动。
    事实上,如前所说,导演利用古诗词造境的技法拍电影,本片实际上是一连串意境的连缀和流行,一境毕一境生,哪怕在一段展开的剧情中,都可以有前后意境的自然流转。其暗中推动整个意境流转从而推动整个电影向前走的,乃是气韵。意境成则气韵生,气韵尽则自然推进到下一个意境中去。谢赫《画品》所列“六法”,“气韵生动”正居第一,乃中国传统艺术之第一要义。
    有人问,气韵是啥?我怎么看不出来?
    那是,你连诗词造境之法尚且没看出来,遑论意境中流动的气韵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顶级水平,不在叙事,而在抒情。造境移情乃是传统文学抒情的顶级境界,唐诗,光会背是没用的。
    当然,非要说小资**,那本来古人的诗词书画大抵都是当时小资**,不喜勿扰。看不出好,说明**不够。


    2楼2019-03-31 10:07
    回复

      说过了本片的成功之处,再来说说本片的不足之处。
      这个不足之处是导演永远无法弥补的。而且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个无法弥补的不足,导演才把片拍成了这样。
      什么不足?
      那就是,虽然导演成功地创造了诗词的意境,只要人物作为焦点一出现在画面中,无论是一举手一投足,还是开口说话,马上就破坏了已经形成的意境。
      原因无它,演员都是现代人,他们的行动、他们的语言,骨子里都是现代的。
      就算很刻意的念古文,做一些规定的动作,但从思维到行为的逻辑都是现代的,这就导致人物一动作就出戏了。意境和演员的现代性格格不入,让整个片子的风格在展开人物后就显得怪异起来。
      如果是传统武侠片,这不成问题,武侠是成人的童话,用古人的背景和外皮(其实这种“背景”和“外皮”也只是在名称上借用古代,实质还是现代的)来包装现代人的意识和思维。期间没有意境什么事,只要故事精彩,打得漂亮,就有好评。金庸小说也好,《卧虎藏龙》也罢,让大部分观众觉得精彩好看,莫不如是。
      但这部《刺客聂隐娘》,导演的雄心是想拍出真正的唐代唐人。那问题就来了:唐朝太远了,就是专家也不可能明确的告诉你唐人的一举一动是怎样的,他们动作的习惯是什么,思维的习惯是什么……
      导演光看《资治通鉴》、两《唐书》以及相关历史资料就用了一年,可这一年的书看下来,恐怕能让他得到的明确的唐代是怎样的答案很少,而却能让他明确知道很多唐代不是怎样的回答,而这对于拍电影来说简直是噩梦——你不知道这个动作或者台词应该是怎样的,却可以明白知道你想到的、设计的都不对。以至于副导演记得在片场最常听导演说的话就是:“可不可以有个时光机,载我去唐朝看一下。”
      那么有办法弥补这个不足吗?其实导演已经做了:
      减少台词,减少人物动作,减小动作幅度,总之削减一切带来强烈现代性的地方。女主角减到了全剧居然只有九句台词。于是,成了“幻灯片”。
      有种批评称此片只是装出的古雅,不是真正的唐朝和真正的“唐风”。
      那三解就要呵呵了,这种“批评”是废话。


      3楼2019-03-31 10:12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4楼2019-03-31 10:19
        回复

          三解看《聂隐娘》所表现的唐代,正如前文所说,用画面制造意境在极力接近唐诗世界,这点是其像所在;而演员太过现代,虽然经过减少台词和动作,但一出场就会造成出戏,这是其不像所在。其余纠缠什么文言不像,器物出错云云,不过说明根本没看明白,只能在这些枝节地方纠缠了。
          但三解注意到,真正此片比较真实反映出当时历史的地方,观众却往往看不出。
          三解仅举两个例子。
          影片中的聂隐娘为什么选择违抗师命不杀田季安?
          最普遍的回答恐怕是因为眷念旧情。对这个答案三解一笑,不能说完全没有这个因素,但主要,不是因为这个。
          中晚唐的藩镇,造成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一种格局。一方面,藩镇承认唐朝廷对天下的领有,并不像一般大众映像中中国古代那种地方势力强大就会觊觎天下的情况,唐代就是离心力最强的河朔藩镇,也并没过多表现出对天下的野心,并不挑战唐王朝的天下。
          但另一方面,藩镇因为河北的胡化以及安史之乱叛军的出身,其内部又有强烈的自我认同,并不单纯地将自己视为大唐子民,还同时有对自身政权独立地位和治理权力的要求,不容唐廷插手。
          这个复杂的关系,有些类似中世纪的教廷与国王,但又不完全相同。尤其是从藩镇内部的视角出发,体会藩镇内部从上到节度使,下到藩镇百姓的那种自我认同和自我定位,在专业的唐史研究中,也算是比较前沿的领域。但《刺客聂隐娘》片中却可以明显体会出,导演触摸到了这一领域。


          5楼2019-03-31 10:23
          回复
            聂隐娘刚被道姑送回家时,其心中被灌输的朝廷至上的信念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但在回到她的家庭、从小生活的环境后,在与田季安、父亲、舅舅,乃至底层普通的魏博百姓的交往中,她“我是魏博人”的自我认同逐渐被唤醒,甚至压过了朝廷至上。
            从而使她做出了不杀田季安的决定——她最终的立场类似于不时出现在回忆中已逝的嘉诚公主(嫁给田季安之父魏博节度使田绪),既为朝廷坚守魏博,也为魏博自我保存。从而变成一个没有同类的孤独灵魂,最后的远走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藩镇内部的自我意识角度触摸这段历史的作品,《刺客聂隐娘》是别开生面,虽然导演受传统观点的束缚还很大,但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可见事先还是做足功课的。
            再一个问题,片中的语言饱受诟病,却很少有观众注意到,完全的文言台词只安排两位公主和魏博朝议时说,其余人物和事件,都大量使用各种南腔北调的方言口语,为什么?
            实则,这一下就拉出了宫廷贵族—粗鄙武人和普通民众以及长安—魏博在文化上的阶层差异。
            而这,偏偏是普通观众难以体味到的地方,在标签和演义式的“古代中国”观中,恰恰好缺失的是这样真实的细节。
            金庸小说不是古代中国,它只是现代人YY的成人童话。《水浒》《三国演义》更代表不了古代中国,它们也只代表元明以来底层的粗鄙文化。只能欣赏这些,并将这些视为真正的古代中国,也是传统文化的悲哀。
            三解刚刚匆匆翻了一下豆瓣上对《刺客聂隐娘》一片的影评。
            只好说,对于侯孝贤利用画面制造意境的成功,赞赏的评价中不时有能看懂并点出的。但批评的影评令人失望,真是骂都骂不到点子上,只能体现出批评者自身格调太low。
            在这里,三解想到了北京大学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晚唐的专家陆扬教授在微博上发表的一条影评:
            影片给我印象是这是我见过的中国古史题材的motionpicture中最精彩耐看的,侯导不仅把握历史细节能力惊人,全局亦了然在胸。我不知道他如何做到,以中晚唐史从业者身份我只能对他脱帽致敬。
            以此作为本文终结。
            - E N D -


            6楼2019-03-31 10:31
            回复
              这电影确实看的太累⊙﹏⊙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4-02 21:43
              回复
                我对它所展现的意境不感兴趣,每个人的大脑里都可以想象出很好很美的意境,至少对于我而言他的意境不比我的突出。
                至于叙事,这是一个太浅陋的故事。根本不配被讨论。
                关于对古代中国的还原这一点,居然可以借嘲讽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来太高段位,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6-05 02: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