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期更新,关于我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包括中医的认识,研究和书籍。不喜欢中医和非中医的同学左上角就好
我对中医的看法
1 什么叫中医?
我个人觉得,是脱胎于古代传统中华文明,以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生理,病理,心理以及同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一门医学。
2 不管中医还是现代医学,或者其他学科,学的越深,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力。
“学医三年,便觉天下无病可治;行医三年,便觉天下无方(药)可用”。
确实如此。只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水平,才不会被淘汰。
3 或许是因为1的原因,越有学问,越有水平的人,反而越谦虚,越敬畏。不会盲目地捧一个贬一个。我认识的很多厉害的中医医生和老师,其很多现代医学知识也很丰富(至少他主攻的那个专业)。我们学校附属医院以前神经内科的老主任,经常被邀请作为委员甚至主席主持省级学科年会。儿科的一个老师也是常年受邀参加西医儿科年会,一起研讨。我做课题时也和本市最牛的三甲西医院的一些王牌专业学科的老师有交流,人家从学术上和临床上并没有对中医有什么偏见和排斥,越是知名专家态度越客气(当然有人可能说人家当我面不会怎样怎样,我就一学生,人有必要在我面前装模作样么?)。
反而是很多半罐水,或者似懂非懂,或者一知半解的人很积极很高调。
4中医作为一门发源於古代中国的医学或者学科,其实具有相当高的完整性。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理论体系,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疗效评价体系。(无论怎麼黑,这点是黑不了的,最多你觉得他的术语过於飘渺,过於玄幻,不能认同,理解不了。)
还有人讨论中医算不算科学?
我不了解科学的定义
但是中医的确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能够提出假设,提出问题,并实施推测,然后处理,解答这个问题。同时在反复的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和论证。能够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我觉得中医还是他存在,实用,合理的理由。
更难得的是中医实际上在不断发展(大型外科手术除外,而一般的皮肤外科,类似痈之类的,包括痔疮,眼科,骨伤等科的手术疗法,实际上在明代已经有很高水平,比如痔疮的挂漏法和治疗白内障的金针拨物法。),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外来医学的优秀内容来充实自己。
东汉时,张机在其著作《伤寒卒病论》的序言里就说
“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不就在批评不学习不进步吗?所以,真正有学识的人,是不会固步自封的。现代中医,也是在进步,比如诊断,就要开始借鉴现代的检查,检验手段。有好东西不用,是不是傻?比如,中医脉诊确实有用,也确实厉害,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有经验的医生能通过脉象判断出怀孕与否,是否经期,甚至临盆前兆。我也能判断出一部分。但是绝对没有哪个正经中医可以通过脉诊告诉你血糖6.0还是7.0,血压150还是160,你的肿瘤到底有几公分。再比如很多药物,是外来的,本来没有,例如乳香、没药等,古时医生接触了这些药物,便将其融入到中医的体系里,使其发挥作用。还比如火罐,这本来也不是中医的东西,传入进来发现好用,也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医学体系。再从理论上,唐宋以前,医家治外感只重视伤寒,忽略温病。到北宋开始,慢慢认识到了其实温病的治法大异于伤寒。明末,吴又可《瘟疫论》提出“疫气”,就是现代的传染病,其病因不是传统的那些东西,是另有其他。清代,《温病条辨》出世,正式将外感温病提到了与伤寒一样的高度。
还有,现在中医妇科治疗月经不调,或者不孕证一类的疾病,都是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
为什么?因为女性的卵细胞,从始基细胞开始分裂、发育,到形成成熟**,这整个周期需要三个月左右。而女性的月经周期,是受卵细胞发育周期影响的。
这也可以算是中医吸收现代医学结合的进步把
如果不承认这些是发展,我也没办法。
不过中医比起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来说,至少最近50年,算慢的。
我对中医的看法
1 什么叫中医?
我个人觉得,是脱胎于古代传统中华文明,以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生理,病理,心理以及同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一门医学。
2 不管中医还是现代医学,或者其他学科,学的越深,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力。
“学医三年,便觉天下无病可治;行医三年,便觉天下无方(药)可用”。
确实如此。只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水平,才不会被淘汰。
3 或许是因为1的原因,越有学问,越有水平的人,反而越谦虚,越敬畏。不会盲目地捧一个贬一个。我认识的很多厉害的中医医生和老师,其很多现代医学知识也很丰富(至少他主攻的那个专业)。我们学校附属医院以前神经内科的老主任,经常被邀请作为委员甚至主席主持省级学科年会。儿科的一个老师也是常年受邀参加西医儿科年会,一起研讨。我做课题时也和本市最牛的三甲西医院的一些王牌专业学科的老师有交流,人家从学术上和临床上并没有对中医有什么偏见和排斥,越是知名专家态度越客气(当然有人可能说人家当我面不会怎样怎样,我就一学生,人有必要在我面前装模作样么?)。
反而是很多半罐水,或者似懂非懂,或者一知半解的人很积极很高调。
4中医作为一门发源於古代中国的医学或者学科,其实具有相当高的完整性。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理论体系,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疗效评价体系。(无论怎麼黑,这点是黑不了的,最多你觉得他的术语过於飘渺,过於玄幻,不能认同,理解不了。)
还有人讨论中医算不算科学?
我不了解科学的定义
但是中医的确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能够提出假设,提出问题,并实施推测,然后处理,解答这个问题。同时在反复的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和论证。能够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我觉得中医还是他存在,实用,合理的理由。
更难得的是中医实际上在不断发展(大型外科手术除外,而一般的皮肤外科,类似痈之类的,包括痔疮,眼科,骨伤等科的手术疗法,实际上在明代已经有很高水平,比如痔疮的挂漏法和治疗白内障的金针拨物法。),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外来医学的优秀内容来充实自己。
东汉时,张机在其著作《伤寒卒病论》的序言里就说
“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不就在批评不学习不进步吗?所以,真正有学识的人,是不会固步自封的。现代中医,也是在进步,比如诊断,就要开始借鉴现代的检查,检验手段。有好东西不用,是不是傻?比如,中医脉诊确实有用,也确实厉害,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有经验的医生能通过脉象判断出怀孕与否,是否经期,甚至临盆前兆。我也能判断出一部分。但是绝对没有哪个正经中医可以通过脉诊告诉你血糖6.0还是7.0,血压150还是160,你的肿瘤到底有几公分。再比如很多药物,是外来的,本来没有,例如乳香、没药等,古时医生接触了这些药物,便将其融入到中医的体系里,使其发挥作用。还比如火罐,这本来也不是中医的东西,传入进来发现好用,也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医学体系。再从理论上,唐宋以前,医家治外感只重视伤寒,忽略温病。到北宋开始,慢慢认识到了其实温病的治法大异于伤寒。明末,吴又可《瘟疫论》提出“疫气”,就是现代的传染病,其病因不是传统的那些东西,是另有其他。清代,《温病条辨》出世,正式将外感温病提到了与伤寒一样的高度。
还有,现在中医妇科治疗月经不调,或者不孕证一类的疾病,都是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
为什么?因为女性的卵细胞,从始基细胞开始分裂、发育,到形成成熟**,这整个周期需要三个月左右。而女性的月经周期,是受卵细胞发育周期影响的。
这也可以算是中医吸收现代医学结合的进步把
如果不承认这些是发展,我也没办法。
不过中医比起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来说,至少最近50年,算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