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为何要将山东的两县划归河北,又将河北的一县划给山东....
在古代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是为了国家方便进行行政区域的管理。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河作为中华民主的母亲河,曾对流经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在历史上黄河数次决口,对沿途的大量田地、农庄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但与此同时,它也孕育了流经各地。据记载,在大清咸丰年间,黄河就进行过大规模的整改河道项目,此次项目的实施受影响的有直隶山东的西北方和河南东面,它们直接成了紧挨黄河河道的地区,如遇河水泛滥的时候,情形非常危险。
我们国家的很多省份都是以地域、山川、河流为界的。例如湖南和湖北,基本上就是洞庭湖来划定了两省的界线。山东省、河北省和河南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出现了一连串的行政区域划分,而这些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都和治理母亲河(黄河)和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有关。
大运河,曾经作为隋炀帝开凿的人工运河,它是连接着南北地区经济的重要大动脉。但随着的推移,成年淤泥、泥沙的沉淀,以及久失修等原因,大运河的水位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它已经无法通过比较大型的船舶。另外随着国家的发展,工业水平的进步,海上运输线也初具规模,因此作为曾经水上枢纽的大运河的作用就进一步失去了它原来的地位。
言归正传,在新中国建国初期,黄河的水患问题,进一步突显,为了彻底治理黄河水患问题,国家将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的西北部合并重新规划,成了平原省。平原省作为一个特殊时期新成立的省份,它主要任务解决“两患”问题,一是治理黄河的水患问题,再者就是解决建国初期的豫北地区的匪患。而在经过国家对黄河水患问题和豫北匪患问题,两年多的治理后,平原省的“两患”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所以在这样的国内安定团结的大背景下,平原省存在的意义(价值)越来越小,于是新成立仅仅3年的平原省,在1952年时被正式撤销。
当时平原省所属的聊城、湖西、菏泽、安阳、新乡和濮阳6个专区,在平原省被撤之后,将安阳、新乡和濮阳划归了河南省,菏泽、湖西和聊城则归属了山东省。在建国初期新成立平原省时,河北省被划出的南乐、清丰、长垣、东明四县,在平原省被撤销后,并为划还河北省,而是被并入了河南省。国家为了弥补河北,又将河南最北面的武安、涉县和临漳三县划入河北省的辖区。
1952年,国家在治理黄河水患问题暂告一段后,又开始规划大运河的治理问题。大运河流经山东、河北两省,而在大运河流经沿线有的县甚至被大运河一分为二,这样不便于治理工程的统一运作,而且治理项目实施过程还需多方协调,有时出现权责不明的问题。为了将大运河的问题彻底根治,就必须分清权责,这样就又出现了新的行政区域的变化。
1952年,将河北省的恩县、夏津、武城、馆陶、临清六县就划给了山东。而为了补偿河北省区域的外划,又将山东的东光、吴桥、南皮、盐山、庆云、宁津六县划归了河北。在经过了这次行政区域的重新分配后,山东和河北两省就出现了以大运河为界限的新格局,大运河以东归山东省,大运河以西则属河北省。
大概到了60年代中期,治理大运河的任务又进入了新征程。山东和河北两省的界线又开始以卫运河和漳卫新河为边界,而按照这个边界的划分,馆陶县的大部分区域被划给河北省。临清县西部的部分区域也划分到河北省境内,并重新成立了临西县。山东省的武城县和宁津县也出现了区域的重新划分,为了弥补山东省区域的外划,又将河北省的庆云县划归了山东省。在这之后,河北与山东的省界才基本固定下来。
在古代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是为了国家方便进行行政区域的管理。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河作为中华民主的母亲河,曾对流经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在历史上黄河数次决口,对沿途的大量田地、农庄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但与此同时,它也孕育了流经各地。据记载,在大清咸丰年间,黄河就进行过大规模的整改河道项目,此次项目的实施受影响的有直隶山东的西北方和河南东面,它们直接成了紧挨黄河河道的地区,如遇河水泛滥的时候,情形非常危险。
我们国家的很多省份都是以地域、山川、河流为界的。例如湖南和湖北,基本上就是洞庭湖来划定了两省的界线。山东省、河北省和河南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出现了一连串的行政区域划分,而这些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都和治理母亲河(黄河)和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有关。
大运河,曾经作为隋炀帝开凿的人工运河,它是连接着南北地区经济的重要大动脉。但随着的推移,成年淤泥、泥沙的沉淀,以及久失修等原因,大运河的水位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它已经无法通过比较大型的船舶。另外随着国家的发展,工业水平的进步,海上运输线也初具规模,因此作为曾经水上枢纽的大运河的作用就进一步失去了它原来的地位。
言归正传,在新中国建国初期,黄河的水患问题,进一步突显,为了彻底治理黄河水患问题,国家将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的西北部合并重新规划,成了平原省。平原省作为一个特殊时期新成立的省份,它主要任务解决“两患”问题,一是治理黄河的水患问题,再者就是解决建国初期的豫北地区的匪患。而在经过国家对黄河水患问题和豫北匪患问题,两年多的治理后,平原省的“两患”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所以在这样的国内安定团结的大背景下,平原省存在的意义(价值)越来越小,于是新成立仅仅3年的平原省,在1952年时被正式撤销。
当时平原省所属的聊城、湖西、菏泽、安阳、新乡和濮阳6个专区,在平原省被撤之后,将安阳、新乡和濮阳划归了河南省,菏泽、湖西和聊城则归属了山东省。在建国初期新成立平原省时,河北省被划出的南乐、清丰、长垣、东明四县,在平原省被撤销后,并为划还河北省,而是被并入了河南省。国家为了弥补河北,又将河南最北面的武安、涉县和临漳三县划入河北省的辖区。
1952年,国家在治理黄河水患问题暂告一段后,又开始规划大运河的治理问题。大运河流经山东、河北两省,而在大运河流经沿线有的县甚至被大运河一分为二,这样不便于治理工程的统一运作,而且治理项目实施过程还需多方协调,有时出现权责不明的问题。为了将大运河的问题彻底根治,就必须分清权责,这样就又出现了新的行政区域的变化。
1952年,将河北省的恩县、夏津、武城、馆陶、临清六县就划给了山东。而为了补偿河北省区域的外划,又将山东的东光、吴桥、南皮、盐山、庆云、宁津六县划归了河北。在经过了这次行政区域的重新分配后,山东和河北两省就出现了以大运河为界限的新格局,大运河以东归山东省,大运河以西则属河北省。
大概到了60年代中期,治理大运河的任务又进入了新征程。山东和河北两省的界线又开始以卫运河和漳卫新河为边界,而按照这个边界的划分,馆陶县的大部分区域被划给河北省。临清县西部的部分区域也划分到河北省境内,并重新成立了临西县。山东省的武城县和宁津县也出现了区域的重新划分,为了弥补山东省区域的外划,又将河北省的庆云县划归了山东省。在这之后,河北与山东的省界才基本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