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道鼎驰吧 关注:22贴子:417
  • 0回复贴,共1

乾隆的印章到底是毁书画还是救书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还记得《国家宝藏》第1季里的小剧场吗?王羲之、黄公望、雍正齐集一堂,历数乾隆爱题字、乱盖章的大俗之风。
在一幅古代书画上,除了画家本人的落款和题跋外,还带有后世收藏者留下的众多痕迹,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钤印和题文。书画之中,尤以中国画更讲究诗、书、画、印四位一体,强调四者间共生共荣的关系。而钤印和题文,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若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完善布局和构图,更能阐发主题,提升意境。

“弹幕狂人”——乾隆
2015年,故宫博物院为了庆祝建院9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重磅级的展览。在其中一场名为“石渠宝笈特展”的书画展上,现存最早的隋代绢本山水卷轴画《游春图》、身世扑朔传奇的唐代《五牛图》、时隔10年后再度全卷展出的北宋《清明上河图》等镇院名画悉数亮相,让这场展览演变成了当年现象级的文化事件。

乾隆御览之宝
“石渠”典出《汉书》,原指西汉皇家的藏书之处“石渠阁”。满清入关之后,推崇中原汉文化。通过继承前朝、臣民进贡、民间采买等手段,将书画名作大量吸纳入宫,让清宫皇室的庋藏量超过往代任何一朝。乾隆下令将内府所藏书画登记造册,并取“石渠”二字为著录命名。

嘉庆御览之宝
在乾隆十年(1745年)编撰完成44卷的《石渠宝笈》初编后,清廷又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两度完善著录,并分别命名为“续编”和“三编”。《石渠宝笈》共著录历代书画万余件,卷帙浩繁,“既博且精,非前代诸谱循名著录者比也”。而坐拥宝山的乾隆,无疑是被历史眷顾的幸运儿。

宣统鉴赏
那个被今人诟病为“弹幕狂人”的乾隆,自诩文采风流,除了在前人作品上疯狂题文,乾隆也在书画上加盖了大量钤印。他的印章究竟有多少?据《乾隆宝薮》载,乾隆有印1 000多方,数量几乎相当于康熙、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的总和。
印玺的材质以玉石最多,涵盖白玉、青玉、碧玉、寿山石、昌化石及各种宝石,除此之外,还有金、银、铜、木等数十种材质。

石渠宝笈
从“三王”的《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到绘画神品《韩熙载夜宴图》《写生珍禽图》《容膝斋图》,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我们似乎总能看到乾隆那双控制不住要盖章的手。不过,若要论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当属赵孟頫。

御书房鉴赏宝
乾隆是赵孟頫的“**粉”,时不时地要在他的书画上狗尾续貂。
从右往左看,画面开始处那枚椭圆形印章是“乾隆御览之宝”。在它右下角的长方形印是“石渠宝笈”,说明这幅画是乾隆的“心头好”,在一开始就被收录进了《石渠宝笈》中。如果是后来被收录进书的,还会有“石渠定鉴”和“宝笈重编”两印。

天恩八旬
画中两座山的旁边都有一方名为“古稀天子”的印章,不过华不注山旁边的为方印,鹊山右上方的是圆印。
1780年,为庆祝乾隆70寿诞,时任工部尚书的彭元瑞做了一篇题为《古稀之九颂》的颂辞,称乾隆为“古稀天子”。乾隆看后大喜,认为这句话“用意新而遣辞雅”,当即着人将其刻成印章。

古稀天子
到画面收尾处,会看到通常一起出现的两方印章:“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是,这两方印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是“宜子孙”印高度的一半。
三希堂原是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后被改为乾隆的书房,是一间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而加盖了再多“宜子孙”印的乾隆,大概也不会想到短短百余年后,清廷覆灭,溥仪将大量书画盗运出宫,国宝四散。

宜子孙
《石渠宝笈》的文字格式有统一的体例规定,加盖印章也有严谨的格式要求。“石渠”中著录的书画,都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和殿座章。如果是被乾隆判定为“上等”的,则再加钤“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印。

三希堂精鉴玺
乾隆对“盖章”病态般的迷恋,花样百出,防不胜防,达到了几近污损书画的地步,后人对此多有龃龉。古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尝言:“只有清高宗弘历才在古书画本身上乱题,真是谬妄之极。”
我们今天常看到的,不过是他印玺的冰山一角。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以“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等为主的8个印玺,又被称为“乾隆八玺”。当下出现在拍卖会上的书画,但凡加盖了这几个钤印,成交价一定不会低。这样看来,乾隆虽俗,但到底还是为数百年后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楼2019-07-17 16:1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