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光吧 关注:3,026贴子:111,688
  • 5回复贴,共1

佛陀的忠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個人不要依賴傳聞或 只因為這老師是權威而盲目地相信他。佛陀在《Kalama經》中,提出 一些非常明智的忠告:
1)因為所聽到的話,已長久這麼說,就信以為真,這是不智的。
2)因為所奉行的傳統,已長久實行,就盲目接受,這是不智的。
3)聽到謠言和閒話就去散播,這是不智的。
4)因為合於某人的書(特別是論、釋),就當做絕對的真理,這是 不智的。
5)做去愚昧的假設而不去調查,這是不智的。
6)看到、聽到而未進一步調查就冒然下結論,這是不智的。
7)只憑外表或符合己意就抓住見解不放,這是不智的。
8)對精神導師,由於尊敬與尊重,就相信一切(而未仔細檢查所 教的內容),這是不智的。
9.我們必須超越意見、信仰、教條式的想法。如此,任何東西我 們接受、練習、完成後,發現它導致更多的瞋心、批評、自負、自大、 貪心、愚痴,我們就嚴正拒絕它。這些不善的心理狀態是普遍受到譴 責的,而且一定對自己和別人都不會有益。這些隨時儘可能要避免掉。
10.反過來說,任何東西我們練習、完成後,導致無條件的愛、 滿足和柔和的智慧,這些使我們培養一顆快樂、寧靜而安祥的心。智 者稱讚無條件的愛(喜悅地接受眼前當下)、寧靜、滿足和柔和的智慧,並且鼓勵每人儘可能去練習這些好德行。
11.在《大般涅槃經》中,佛陀對比丘們的忠告是非常平和而確 實。一個人要依照經文去練習,並且觀察所練習的是否正確。只有在 仔細的檢查和練習之後,並配合體驗,一個人才能確定這經文是正確 的。因此,佛陀對比丘們忠告,不只是採用經文,而且要依據法與律 來檢查經文是否正確。這是一個人如何確認經文資料是真的並且可被 正確地練習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8-10 15:14回复
    以下摘《长部经》第十六经的经文:
    尔时,世尊住负弥城之阿难庙。
    於此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我将宣说四大教法。谛听, 善思念,我当说。」
    诸比丘应诺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如是曰: 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说:『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 义,我亲从世尊面前听、受。』诸比丘?对此比丘之所说,不应赞叹, 亦不应排拒。不赞叹、不排拒而善理解其辞句,相比较、相对照经、律。
    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而不合经、律时,则其结论应为:『此确 实非世尊之教言,是此比丘之误解。』如是,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
    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而彼与经、律相付合一致者,则其结 论应为:『此确实是世尊之教言,是此比丘之正解。』诸比丘!应受 持此为第一大教法。
    复次,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言:『於某处有僧伽长老及多闻和 合僧团之耆旧高德。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师之教言,我亲从僧伽长 老面前听、受。』诸比丘!汝对彼比丘之所说,不应赞叹,亦不应排 拒。不赞叹、不排拒而善理解其辞句,相比较、相对经、律。
    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经、律而不合经、律时,则其结论应为: 『此确实非世尊之教言,是彼僧伽长老之误解。』如是,诸比丘!汝 等应拒绝之。
    若此等比较、照对经、律。与经、律相合一致者,则其结论应为: 『此确实世尊之教言,是彼僧伽长老之正解。』诸比丘!应受持此为 第二大教法。
    复次,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言:『於某处有多闻、知阿含、 持法、持律、持摩夷之众多长**丘等居住。此是法、此是律、此是 导师之教言,我亲从其长**丘等前听、受。』诸比丘!汝对彼等长 **丘等之所说,不应赞叹、不应排拒而善理解其辞句,相比较、相 对照经、律。
    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经、律而不相合经、律者,则其结论为: 『此确实非世尊之教言,是彼长老等之误解。』如是,诸比丘!汝等 应拒绝之。
    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经、律,与经、律相合一致者,则其结论 为:『此确实是世尊之教言,是彼长老等之正解。』诸比丘!应受持 此为第三大教法。
    复次,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言:『於某处有多闻通达阿含、 持法、持律、持摩夷之一长**丘居住。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 之所说,我亲从彼长老面听、受。』诸比丘!汝对彼比丘之所说,不 应赞叹、不应排拒而善理解其辞句,相比较、相对照经、律。
    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经、律而不相合经、律者,则其结论为: 『此确实非世尊之教言,是彼长老之误解。』如是,诸比丘!汝等应 拒绝之。
    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经、律,与经、律相合一致者,则其结论 为:『此确实是世尊之教言,是彼长老之正解。』诸比丘!应受此第 四大教法。
    12.对佛陀的中道方法,开启检查和探讨的精神,是开放给所有 具有探究之心的人。探究的心是指不被困在一种自大、执著己见、不先检查经文的心。偶尔,有些禅修者,非常执著於他们的意见和老师,以致於他们想他们的方法是「唯一的方法」,而不从经文检查真正的 教导。由於本书直接取自经典,可以看看有些事情如何被「论」、「释」 解释得迷糊而误导了。一个勇於探究和练习的人,将惊喜於佛法的简 单与清晰-特别是不要用《清净道论》这些论书时。虽然,经文有些生硬和重覆,但它们非常有启发性,而且读来有趣--特别是当一个 人练习禅修并且同时获得理性的知识时。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8-10 15:17
    回复
      结论:南传佛教一点也不简单。对诸如清净道论等论著要当心。无条件的爱才是修习要获得的最终结果。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8-10 15:20
      回复
        通过修习,获得了快乐宁静柔和安详的心,智慧就产生了,而这样,就可以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8-10 15:22
        回复


          5楼2019-08-10 19:09
          回复
            几个奴隶在讨论生孩子的问题,都觉得自己一生苦不堪言,生了孩子也是世代为奴,养孩子还得把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食物分出来,还是不生的好。奴隶主一听大惊,都不生孩子,这可不行,我剥削压迫谁,我的子孙后代还怎么享受锦衣玉食呢?奴隶主夜不能寐,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奴隶们中间散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思想。果然奴隶们一个个开始生育了,奴隶主终于放心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9-13 1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