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大唐吧,大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这是本缺线索的书,所以站在读者的角度上,很难想到情节是如何发展的。但是这是一种在小说中常用的方式,也没什么好说的。换句话说作者读者站在不对等的角度上,所以这书写的很多出人意料的情节,其实很好解释。
然后是大唐中的阵营,对于初读这本书的人,比如我这样的,看书不细致的人,很难适应黄易书中那么多阵营,然后阵营内还有个人之间的小矛盾,然后,反正我当时看着虽然很爽,但是不适应。
但是啊,各位可以看出,在大唐中很多阵营组成上都差不多,并且在一个阵营内主副角跟其它阵营都差不多。刨去阵营组成相似这一点外,不难看出,黄易本人更喜欢塑造这类的角色。所以在黄易的书中,经常能看到似非而是的角色。黄易的小说,本身在某种情况下,跟贴合现实,但是只在角色的选取上不太现实。这很正常,每个作者都有自己偏爱的角色,我倒是认为他把现实中站在高位的人,都给写出来了。
理想而不现实。
大唐的情节线,很完美,即使看了很多遍,我依然觉得很新鲜。这里要说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种小说手法,谈不上好或者坏。普通的作者会用陈述来进行小说情节,但是黄易不一样,他很少用陈述来推进情节,更多的是通过对话。各位应该注意到,大唐中很多对话的长段子。用对话的好处就是看着新鲜,比直白的陈述要好的多。坏处就是,在他的书中随处可见很长的段子,有的更是一个段子上千字,看着稍有不爽。
最后说大唐的结尾,说结尾就不得不说大唐的开头。如果看得细致的会发现在,在开头的前十一卷跟后面的小说情节进度不太相同,前面十一卷描写相对简单看了,很像是交代情节一样。我的理解是,在黄易写这本书的开始的时候,哥们本没打算写这么长,这绝对是有根据的。根据就是结尾。
这么长的小说,情节怎么样我就不多说。想必大家也知道黄易是一个情节掌控大师了,但是为什么小说最后有点烂尾的嫌疑呢。跟商业化小说本身有关,前面十一卷的情节进度,明确地表明了这本书就是》覆雨翻云那么长,不该有现在这么长。所以寇仲跟着徐子陵去了塞外,所以塞外很墨迹的出现了石之轩,所以又跟跋锋寒碰上。没有讽刺的意思,只不过有点看出来黄易跟商业化妥协的感觉。换个人,这本书很可能就TJ了。
关于大唐 没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