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吧 关注:42,089贴子:698,997

关于唐代中国是否已广泛采用淬火及回火工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以前在刀友论坛认识的一个朋友,现在已晋身职业刀匠。由于那个论坛早已关闭,他最近通过百度搜索我的笔名找到了我。前几天他在其它贴吧和人争论日本厨刀,我无意中看到了,今晚回了贴,除了回答他的问题(能帮不少玩日本厨刀的土豪省下冤枉钱,别再给人骗了),也间接提到了我对唐代淬火及回火工艺普及的观点。唐代的回火工艺论点未必对,各位可以探讨一下。
我写的东西在以下这帖的41及42楼,
http://tieba.baidu.com/p/6294078311?share=9105&fr=share&see_lz=0&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0.2.8.0&st=1571671605&unique=23D027BFE526D70FCEF95C4648442BAE
见笑。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0-21 23:47回复
    huhu37、firebird323、炽天12348.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续上,
    原因二是日本皇室珍藏的中国出口唐刀(如其中之一的七星刀),刀身粗看是直体实则是微量下弯,注意,我这里写的是微量下弯而不是上弯 (对于这个的确认,我反重查找了不同的照片)。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唐刀是直体的,出现微量下弯的原因极可能是烧刃,因为烧刃后刀体会上弯,为了令唐刀淬火后刀身平直,热锻时就要提前将刀锻成下弯,之后淬火的上弯反而会将刀身拉直,但这个淬火弯曲的量只能凭经验估算,造成日本珍藏的唐刀远看是直身,用直尺一比,发现是微下弯。这种直身微下弯的中国唐刀及隋刀在日本有数把出土过。如果这些来自中国的刀确实做过烧刃,则一定会做回火,否则使用时会断刀。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找不到七星刀的刀刃特写(即不完全确认烧刃)。如热心吧友们能找到则十分感谢。
    回贴完。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0-21 23:49
    收起回复
      七星剑(刀)及同期的丙子椒林剑(刀)已百分百确认为中国隋代制刀,是日本圣德太子(之后成为天皇)配剑,在公元593年圣德在大阪出资建成四天王寺,此两剑(刀)由其捐出,成为镇寺之宝。
      为什么说此二刀为中国隋代制品?
      原因是以下,
      1. 七星刀上雕刻有北斗七星,刀身左侧后部雕刻有三星青龙,右侧后部雕刻有三星白虎,刀身前部中部均雕刻有五鸟飞云,所有这些,为中国道教特有标志物,日本同期没有任何类似宗教。
      2. 丙子椒林刀的刀身朴素,无任何雕刻,但其刀茎以隶书刻上“丙子椒林”四中文字,隶书为中国特有书法,丙子为此刀制作年份,椒林有可能为刀匠名或隋代地名。
      3. 两刀在日本所有书籍文献及照片均记载其为下反单刃刀(即下弯),两刀均公认有直的刃纹,重复,是直的刃纹,因此有两种可能,一是夹钢刀,二是烧刃刀,不论是哪种,淬火时必定上弯(夹钢全淬,烧刃局淬),因此隋代刀剑,早已懂得如何回火。
      而下反单刃的魏晋环首刀刀,南北朝环首刀,都有相当数量出土,证明最起码,魏晋开始,回火工艺己被中国完全掌握,包括理论和实际生产。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0-23 00:43
      收起回复
        七星剑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0-23 00:47
        回复
          丙子椒林剑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0-23 00:48
          回复
            三国演义虽为明代地摊文学小说,其对三国魏晋的七星宝刀描述,完全符合中国道教历史及中国古代冶金及材料技术史实!!!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0-23 01:04
            回复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0-23 02:05
              收起回复
                七星剑及丙子椒林剑有可能不是隋代制刀,而是可能更早的南梁(南北朝)。原因是与大阪四天王寺建成年份的公元593年相近的丙子年有两个,分别是公元556年,和公元616年,我个人倾向是公元556年丙子椒林剑制成,即南梁时代,七星剑也是同期制成。
                日本圣德太子在公元574年出生,他十九岁时成为推古天皇,即公元593年,也是大阪四天王寺建成的那一年,公元622年亡。个人猜测圣德在少年时获长辈赠此二刀,十九岁登基时,建寺庆祝,同时将此二刀赠与大阪四天王寺。有此想法的原因是圣德(亦即推古天皇)一生中曾诏令督造了总共7座的日本名寺,每寺都获封赠,如果丙子椒林剑是616年所造,流到日本皇室约一年,再加史料记载圣德曾佩此二刀,那又要起码加一年,即至少公元618年才赠此二刀给大阪四天王寺的话,寺都建成25年了,有违常规。因为圣德一生建七寺,应该是每建完一处,封赠后,就建下一寺了,等个25年再回封?莫名其妙。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0-24 19:19
                回复
                  噢,再补一句,丙子椒林剑的外观极朴素,沒有任何装饰,公元616年,圣德都做了23年天皇了,你叫他佩一把素人刀?不可能,只会是他少年时代,外出猎耍,才会佩这种实用型刀。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0-24 19:36
                  收起回复
                    此贴的回复还未写完,有空我会续写,解释为什么中国古代刀的制作是领先其它国家,但大家需要耐心等一下。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9-11-06 22:26
                    回复
                      以下是日本刀匠四郎国光在2010年的日本刀烧刃淬火(局部淬火)演示截屏,这是我能找到的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的局部淬火导致的珠光体和马式体体积差别造成的应力变形示范。
                      图1,所示,烧红的刀体,在淬火前基本是平直。
                      图2,是入水淬火的一刻,由于采用局部淬火处理,刀背(刀身主体)有厚厚的防火泥隔热保温,而刀刃处只涂了薄薄的一层能导热的防氧化层,烧红的刀体被水冷却也必须要遵从传统物理的最基本定律→→→热涨冷缩,所以刀刃处首先被冷却,收缩,大家看到的,是刀的整体下弯了,注意,是下弯(因为刀背被防火泥保温了)。
                      图3,当刀的整体在水里冷却了一段时间后,刀背(刀身主体)也逐渐冷却下来,由于刀背在缓慢冷却中形的珠光体在体积上小于刀刃的马氏体,此时刀的整体上弯。
                      图4,四郎国光展示淬火后的日本刀成品(刀被上下颠倒了,留意刀尖,淬火后的刀是上弯)。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9-11-07 19:18
                      收起回复
                        补一下另一个日本刀的烧刃视频,第一幅截图可以看到刀身在淬火前大致平直。后面的截图能看到刀体在水中冷却时,先下弯,再上弯,表面的覆土不断掉落。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9-11-09 13:28
                        收起回复
                          俗话说,言多必失,最初读这位冶金材料“大扭”“砖家”的留言,我曾经还以为终于遇到一个专业人士,结果,我细读了他的各种回贴及他的百度主页,才发现此人是连初中文化都不及格的神棍或学生党,更不要说大学程度的冶金学及材料学了,此人曾一天内报复性连踩我数十个旧贴,真的是需要心理辅导。
                          还是那句话,言多必失,我就先截屏留在这里,慢慢再教其做人。真正在大学里学过冶金和材料的,看到以下截屏里这位d神棍砖家的质疑,恐怕都笑到屁**流了。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9-11-09 14:45
                          回复
                            一个小更新给全体盔甲吧友:
                            上个星期,我利用了在内地旅游的机会,专程拜访了某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最顶尖的一所大学(国家排名三甲以内),与材料系的系主任作了交流,他在百忙之中(上星期为考研及论文答辩周)耐心地听了我的数个关于中国古代兵器及铠甲的观点。之后,他认为这些观点符合材料学理论,因此引荐我到同一大学的某研究院(是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其属下有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在那里,研究院的院长和副院长和我交流了近两小时,互换了联系方式,大体上认同我的数个观点值得以实验方式验证,或联系国内的文物考古单位予以检索实物,不排除进一步会有相关学术论文。在此,我十二万分地感谢这所大学的材料系主任及研究院院长和副院长的支持与鼓励,他们真是实实在在做学问的人!
                            由于隐私,及避免误导与误会,在此我暂不公开此大学及研究院的名称及我的相关论点,但有可能由现在开始,本论坛会有隐姓埋名的极专业人士参与讨论。
                            古代中国是四大文明之一,极长的一段时间屹立于世界之巅,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是吹牛,否则就不会有现代的中国。请大家放宽自己的视野去研究和理解我们祖宗的科技成就,切勿妄自菲薄。各位加油!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9-12-29 02:37
                            收起回复
                              回复一下那个一直在盔甲吧内上窜下跳、招摇撞骗的所谓冶金材料"大神" d盾牌星座b,
                              你连初中的物理和化学知识都不及格,如何能考上高中?如何能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冶金系、材料系?你能看得懂专业的学术论文吗?知道论文是如何检索的吗?
                              来来来,这已经不是打什么脸了,是直接扒了你那层虚伪的皮,而且只是第一步。
                              对于你这种无知的骗子,我本来是不屑一顾的,但问题是你一直在网上不断抄录引用各种你自己都没有搞明白的冶金材料词条及截屏,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就算是大学或以上文化程度的吧友都未必能分辨真假。因为冶金写和材料学是比较特殊而冷门的学科,除非真的是做冶金材料的,否则真的无法判断,而某些文化程度稍低的吧友还会成为你的粉丝,被卖了还帮忙数钱,把整个吧的讨论和三观带到坑里,因此,我必须回复,以正本吧视听。
                              来来来,我们先从最高阶的专科学院及研究院的业内专家的论文着手,这是研究生级别,来开始扒开你的真正面目,然后有时间,再从大学生级别继续深挖,直至最低阶的初中知识来揭露你的无知无畏。
                              关于古代刀剑的热处理,尤其是局部淬火及其引起的变形,日本京都大学材料学研究院教授- 井上达雄,有专门的论文探讨这些问题,而且是当成他们的国宝来研究。其论文以冶金学及材料学的理论,分析了局部淬火对刀体变形的影响,提供了各种基于温度、时间、局淬面积等的各种变化的数学分析模型及公式,这些都是微积分的东西喔,"大神"看得懂吧。论文中的200页,201页,202页着重阐述了局部淬火中珠光体及马氏体的体积差异造成刀体的变形,是最科学的解释。
                              论文链接,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jsms1963/46/12Appendix/46_12Appendix_193/_pdf
                              网络简化版,
                              http://www.shibuiswords.com/tatsuoinoue.htm
                              论文的全截屏,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9-12-29 16: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