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历史的分期
我很赞成商传先生关于明朝历史的分期,整个明代的276年,可谓国运天成。十六位皇帝在位的时间可以刚好可以分成四个时期,而每个年代差不多七十年。从朱元璋开始,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到宣德,历经六十七年(1368-1435);再从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到弘治五朝四帝,历经七十年(1435-1505);再从正德、嘉靖到隆庆三位皇帝,又是历经六十七年(1505-1572);最后从万历、泰昌、天启到崇祯,又历经了四位皇帝七十二年(1572-1644)。一般的说法,是把最后的一个阶段七十二年,称之为晚明。另外,接下来还有南明一位皇帝,四个监国,那已经是清兵入关以后,清朝开始了,似乎已经不能算之为明朝的年代了。
我个人,又把晚明这段历史再次细分,刚好差不多每头尾十五年左右可以分为一个阶段,那就是:
从万历皇帝继位,头十年是明朝最有能力的首辅张居正进行改革的十年,取得了卓越的政绩,这也是明代最辉煌的十年。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冲年亲政,虽然很果断的亲手否定了自己恩师十年来改革的成果和政策,但还是很认真勤奋的执政了数年。直到万历十四年秋,以腿疾为由开始长达数十年的怠政。这期间可算是励精图治的十四年(1572-1586),为第一个阶段;
万历十四年首辅申时行上疏请立太子,到万历二十九年正式立朱常洛为太子。这中间还经历了从万历二十年到二十七年的万历三大征,内争不断,外战不止,是国本之争和三大征的十五年(1586-1601),为第二个阶段;
万历二十九年前后,顾宪成继主导重修东林书院之后,以“天下是非”叫板王锡爵“庙堂是非”,到万历四十五年丁巳京察结束。东林党从一个小小的读书人的书院,逐渐从在野走向在朝影响甚至主导朝政,是党争外加国本之争后续的十五年(1601-1615),为第三个阶段;
万历四十六年,明清萨尔浒大战,历经泰昌皇帝一个月的生命以及天启皇帝前后七年,直到崇祯三年已巳之变结束。萨尔浒战后,明清双方的局势,明朝转为守势,再也没有进行过一朝反攻并且胜利的大战。中间灾荒加剧,国内动乱不止,政局黑白颠倒。是明朝形势急转直下的十五年(1616-1630),是第四阶段;
我很赞成商传先生关于明朝历史的分期,整个明代的276年,可谓国运天成。十六位皇帝在位的时间可以刚好可以分成四个时期,而每个年代差不多七十年。从朱元璋开始,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到宣德,历经六十七年(1368-1435);再从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到弘治五朝四帝,历经七十年(1435-1505);再从正德、嘉靖到隆庆三位皇帝,又是历经六十七年(1505-1572);最后从万历、泰昌、天启到崇祯,又历经了四位皇帝七十二年(1572-1644)。一般的说法,是把最后的一个阶段七十二年,称之为晚明。另外,接下来还有南明一位皇帝,四个监国,那已经是清兵入关以后,清朝开始了,似乎已经不能算之为明朝的年代了。
我个人,又把晚明这段历史再次细分,刚好差不多每头尾十五年左右可以分为一个阶段,那就是:
从万历皇帝继位,头十年是明朝最有能力的首辅张居正进行改革的十年,取得了卓越的政绩,这也是明代最辉煌的十年。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冲年亲政,虽然很果断的亲手否定了自己恩师十年来改革的成果和政策,但还是很认真勤奋的执政了数年。直到万历十四年秋,以腿疾为由开始长达数十年的怠政。这期间可算是励精图治的十四年(1572-1586),为第一个阶段;
万历十四年首辅申时行上疏请立太子,到万历二十九年正式立朱常洛为太子。这中间还经历了从万历二十年到二十七年的万历三大征,内争不断,外战不止,是国本之争和三大征的十五年(1586-1601),为第二个阶段;
万历二十九年前后,顾宪成继主导重修东林书院之后,以“天下是非”叫板王锡爵“庙堂是非”,到万历四十五年丁巳京察结束。东林党从一个小小的读书人的书院,逐渐从在野走向在朝影响甚至主导朝政,是党争外加国本之争后续的十五年(1601-1615),为第三个阶段;
万历四十六年,明清萨尔浒大战,历经泰昌皇帝一个月的生命以及天启皇帝前后七年,直到崇祯三年已巳之变结束。萨尔浒战后,明清双方的局势,明朝转为守势,再也没有进行过一朝反攻并且胜利的大战。中间灾荒加剧,国内动乱不止,政局黑白颠倒。是明朝形势急转直下的十五年(1616-1630),是第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