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吧 关注:126,478贴子:1,170,593

作为从业人员,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眼的建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5年大四还未毕业和对象跑到西安,因为学业不精找不到对口工作,最惨的是连肯德基面试都没过。最后想想没办法,家里亲戚都在做茶,干脆去卖茶,可当时也不懂茶,自然卖不好。想着先去茶叶批发市场学习学习,可人家又要小姐姐。只能来一手曲线就国,去茶具店上班,在店里接触到了,许家有、孙福昆、孙建兴、陈大鹏这些师傅的盏。可对当时的我来说,一脸懵逼,这是啥东西,店里人和我说是建盏,建阳出的,你建瓯人怎么都不懂。因为自尊心作祟,拼命的学习建盏知识,就是那时候来到了百度建盏吧,求知若渴的看精华贴,一有空就要刷一遍贴吧,再看看现在的贴吧几天了还是那些帖子,当时吧里每天都能发生激烈的探讨,都是思想碰撞的火花。
再后来回安徽做完毕业答辩,找了茶叶店学习的工作,不过更多的是在管理仓库。当时已经和现在的老婆当时的对象,说好以后开个茶叶店。学了半年快到年底就回福建老家,福鼎、武夷山跑一跑,找些茶叶。建阳去了黄祥元师傅那,也是后面我烧盏的师傅。过完年在西安街边开了一家茶叶店,也进了一些盏。当时吧里最推崇的就是裴师傅的银斑,旗盏的黑底,和华御的一些黑底。虽然都是传统黑底,但那时候大家对盏的叫法很严谨的,不像现在是个黑色的就是黑底银斑了。那个时候自己也是最喜欢传统釉色,觉得油滴就该是那样的,但是很难拿到货,心里很气啊。学习的过程中,把中国知网上有关建盏,包括讲其他窑口黑釉的论文都看了个遍,尤其是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深入了解后发现当地师傅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甚至有些盏烧的不好看的,都挣钱的不得了,那时对盏都着迷了,卖茶都没心思,加上内心过度的自信,就萌发了回去烧盏的念头了。和老爸商量,家里不同意,毕竟茶叶店已经投了几十万进去,但是我老婆同意,觉得我更适合烧盏,不适合做生意。于是就偷偷回去,最后一狠心把店一关两人偷偷的回了建阳,记得回去的那天是中秋节,汽车过了建瓯也不敢回家。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2-15 23:32回复
    下面两张图是回去不久试验出来的,但是底下出现蓝绿色大家都接受不了,再看看现在烧成什么样都称为建盏。那时候洗的泥巴含铁量非常高,烧出来胎是显老人斑的,青色带深褐色斑点,就是现在大家觉得很老气的胎,当时经常被卖盏的质疑。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2-15 23:32
    收起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2-15 23:35
      收起回复
        图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2-15 23:36
        收起回复
          但这样的釉面不是我当时追求的,那会做梦都想烧出来裴师傅那种银斑,放几张个人觉得很极致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2-15 23:44
          收起回复
            在后续试验的过程中,烧出了一些有特点的釉面,下面容我一一发出,并附上个人浅薄的点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2-15 23:48
            收起回复
              16年快过年的时候试出一款这样釉面,当时也挺喜欢的。优点:1、釉面玻化程度高,成镜面感;2、油滴液相分离清晰。不足的地方:1、玻化层没有覆盖到口沿,略显干涩;2、晶体不够厚实。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2-15 23:56
              回复
                因为不满意之前的晶体,就把配方和烧法都调整了。总于把晶体调厚调亮了,后果就是口沿晶体析出更强,把口沿底釉都覆盖了,显得口沿润度不够。器形就先不谈,这涉及另外一个层面的审美,当时都是自己拉的坯,也是丑到不行。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2-16 00:02
                收起回复
                  口沿的问题没调整好,又去追求釉面的油润感,最后润度是有了,结果晶体又出现了棱角,釉面艺术价值就打了个折扣。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2-16 00:12
                  收起回复
                    15.16那两年,所有烧盏师傅试验的积极性非常高,那时根本不存在代工这一说法。因为只要烧的好,自己就能出名,有点古代寒窗十载一举高中的样子,所以大家经常烧盏烧到一两点,甚至烧完跑别人厂里还有人在交流。再看看现在大多师傅已经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2-16 00:18
                    回复
                      这是17年2、3月份烧的茶末釉,当时又被人质疑是外地釉,再看看现在烧的东西有人质疑吗?当时只是用了少量矿、大量草木灰、石灰石这些。灵感就是来源于龙泉的铁胎哥窑,通过控制铁在氧化和还原状态下的不同显色原理烧制出来的。在还原状态下釉水含铁量低于大约百分之三,釉面显绿色;氧化状态下,同样的铁含量,釉面显黄色。其实古代文献记载,茶末色其实就是黄绿色,茶为绿,末为黄。茶末釉就是黄绿色的一种渐变色。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2-16 00:31
                      收起回复
                        在后面很长时间都没试出像样的东西,七月份因为一些原因还搬了厂,差不多9月份的时候试出这样的釉面。口沿是能烧黑了,结果釉面的玻化程度不够,气孔也太多了(黑底多少会有些气孔或针眼,但是多到一定的数量就影响美观了)。晶体虽然看着还不错,但是太薄了,没有质感。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2-16 00:39
                        收起回复
                          为了调晶体,又改了配方,结果还是晶体和釉面的质感不够高级。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2-16 00:43
                          收起回复
                            最后把晶体、釉面、晶体的排布、口沿算结合的很不错的一款釉面,第二天高高兴兴的放了一窑,也就是一层6个,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烧出来不是长这样的。又怀疑窑是不是有问题,碳棒老化,还是电热偶出毛病,或还是配方搞错了,还原丢错了?头都想破了都找不回来。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2-16 00:49
                            收起回复
                              既然找不到原因,接着又改了配方和烧法。因为之前拍了一个德川家族7800万人民币的油滴,就烧了款这样复古的釉面蹭了一下热度。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2-16 0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