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吧 关注:18,718贴子:435,502
  • 4回复贴,共1

曾设计小汤山医院,这位79岁的梅州人再次请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20-02-09 17:06回复
      ■对话
      比起“非典”时,现在更有信心
      2020年2月5日,黄锡璆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
      南方日报:再次拿出小汤山医院的图纸,您有什么感想?
      黄锡璆:我没有想到会再次拿出这份图纸,当时感觉回到了17年前“非典”的时候,但比起当时,我们多了信心,因为现在条件、技术各方面都比以前好,所以也更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
      这次要建设火神山医院,我作为共产党员,还参加过“非典”小汤山医院的建设,是一定要站出来的,所以我当时立马写了一份请战书。第二天我们便收到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发的一个公函,需要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当下立即整理了一份行动方案,设立指挥组、技术组,我是技术组的负责人。当晚,我们连夜将小汤山医院图纸进行完善,第二天早上将图纸全部提供给武汉。
      南方日报:火神山医院的设计,在小汤山医院的基础上做了哪些新改动?
      黄锡璆:首先建设这种临时医疗设施,意义在于缓解城市原有的医疗设施的救治能力和压力。当年小汤山医院的理念设计,主要是做了医患分区分流、洁污分区分流,运用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化的建筑材料与技术,有效切断传染减少接触。
      这次火神山医院,是在原来图纸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新的建议,比如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小汤山医院是12米,火神山医院我们建议18米;小汤山医院建设的时候,情况紧急,来不及建立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污水处理设施,这次火神山医院的设计,我们就提前告诉他们需要及早动手建立一个污水处理设施。我们总结了过去小汤山医院的经验,希望火神山医院能够以更完善的建设帮助击退疫情。
      南方日报:您对家乡梅州有哪些印象和评价?
      黄锡璆:在没有回过家乡之前,对梅州的印象都是听父亲描述的,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父亲回来过几次,但我没有跟着,我记得他当时回到印尼家中和我们描述,他从广州坐长途大巴,再摆渡过河才到梅州,穿山过河要很久。后来等我第一次回到家乡时,是从厦门坐大巴直接到梅州,跟父亲描述的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几年回来,也看到梅州越来越好,有机场、有高铁。希望我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多为家乡做贡献,有时间一定会多回来看看。


    IP属地:广东3楼2020-02-09 17:08
    回复
      南方日报、南方+:听闻您回来家乡梅州多次,最近一次回来是什么?
      黄锡璆:应该是2018年年初,当时梅州市人民医院要新建医学楼,我接到这个设计建筑的任务,前前后后大概回了梅州有三、四次,但每次时间都比较短。此前一直没有机会回来家乡,后来因为梅州市人民医院的工程回来家乡,自己能有机会为家乡做工程、做贡献感到很高兴。
      我在梅州还有亲人,回来后他们带我去祖屋看,告诉我那是我父亲和叔叔住过的地方,祖屋已经没有什么人在住了。
      南方日报、南方+:您在印尼出生,也曾出国留学,但还能讲得一口地道的客家话,是受家人影响吗?
      黄锡璆:是的。我在印尼出生长大,在印尼的华侨学校读书,上课讲的是国语,六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后面还学了印度尼西亚语。我之所以还会讲客家话,是受父母的影响,在家里我们都是讲客家话,潜移默化中自己也学会了讲。每次回到梅州,和人民医院的医生们聊天,都是用客家话交流,他们都说我的客家话很地道,我也非常开心自己没有忘记家乡的语言,每次回来听到乡音感觉十分亲切。


      IP属地:广东5楼2020-02-10 00:10
      回复
        南方日报、南方+:您对家乡梅州有哪些印象和评价?
        黄锡璆:在没有回过家乡之前,对梅州的印象都是听父亲描述的,60年代的时候,父亲回来过几次,但我没有跟着,我记得他当时回到印尼家中和我们描述,他从广州坐长途大巴,再坐摆渡过河才到梅州,穿山过河要很久。后来等我第一次回到家乡时,是从厦门坐大巴直接到梅州,跟父亲描述的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几年回来,也看到梅州越来越好,有机场、有高铁。希望我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多为家乡做贡献,有时间一定会多回来看看。
        再次请战:从小汤山到火神山,希望图纸不再被使用
        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他便带领中元医疗建筑团队,在7天内完成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建设任务,如今,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79岁的黄锡璆再次主动请缨,亲手写下抗击疫情请战书。
        “鉴于以下三点:本人是共产党员;与其他年轻同事相比,家中牵挂少;具有非典小汤山实战经验。本人向组织表示随时听从组织召唤,随时准备出击参加(疫情)抗击工作。”简短有力的请战书瞬间刷屏了各大媒体平台,纷纷对黄锡璆表达敬佩之情。


        IP属地:广东6楼2020-02-10 00:10
        回复
          面对赞誉,黄锡璆笑着说,“这就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我们还在后方,人家都到前线了,比我们更辛苦。医务人员是很伟大的,都不容易。”
          2020年1月23日,在收到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关于支持建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医院的求助函后,黄锡璆立即主持召开支援武汉建设应急医院协调会议,一小时后,修订完善的小汤山医院图纸送达。当晚回到家中,他并未休息,而是继续思考、研究,列出数条补充意见。第二天是大年三十,他早早赶到公司,将补充意见发给武汉方面。之后,受国家卫建委委托,他作为技术总负责,又带领团队着手编制应急设施建设指导原则。
          “没想到小汤山医院的图纸还能再用一次,虽然我们不希望它再被使用。”黄锡璆说,针对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原来图纸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并带领设计团队在医院建设过程中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希望火神山医院能够以更完善的建设帮助击退疫情。
          亲人眼中:对国家、家乡都满怀热爱的梅州人
          “我们眼里,就是一位平凡的人,对国家、家乡都满怀热爱的梅州人。”黄锡璆的外甥媳妇李凤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黄锡璆虽然出生于印尼,但一直挂念着家乡,还能说一口地道的客家话,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尽所能报答祖国和家乡。”
          2014年的冬天,黄锡璆回到家乡梅州,第一次与梅州的亲人见面。
          “舅舅曾多次因为梅州市人民医院的设计建设回到梅州,但每次时间仓促没能和我们见面。直到2014年那次,我第一次见舅舅,他穿着朴素,和蔼可亲。虽然只是匆匆的半天时间,却给亲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李凤婵说,他们带黄锡璆回到祖居时,脸上那种牵挂家乡的神情让人动容。来到梅江区西郊街道黄泥墩祖居“都察院”,虽然那里已经没有人住,留下的历史印记也让黄锡璆感受颇深,他走走停停,触摸石墙……然后说“都察院是祖先黄仲容建造的,我是黄仲容的第四代传人。”据介绍,黄仲容号雪蕉,別字纫兰。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广西道监察御史。
          那年黄锡璆回梅州,还有一件重要的事,他为梅州市人民医院新建医学楼提供技术资源。黄锡璆从业至今,累计完成全国各类医院工程设计220多项,其中就包括在2003年为许多人的生命安全立了大功的小汤山医院,以及当前的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
          “我在新闻里得知,舅舅再次请战设计了武汉的火神山医院,很兴奋也很感动,他是我们黄家人的骄傲、梅州人的骄傲。”李凤婵说,79岁的黄锡璆第一时间递交了一份手写请战书,李凤婵表示,这就是黄锡璆的为人和胸怀,把国家和人民的安危放在首位。


          IP属地:广东7楼2020-02-10 0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