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吧吧 关注:104贴子:135
  • 5回复贴,共1

《黄帝传》:陕西的一个大题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帝传》:陕西的一个大题材
何西来
  我觉得李延军在国庆60周年的时候,带了这么一个很厚重的历史文化产品(长篇小说《黄帝传》),到北京来了。这大概应当算是他个人,也算是他代表陕西、铜川、延安、黄陵来。一个很厚重的作品,的确是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一个献礼项目。虽然四部只是写完了第一部,但是看这个规模,已经是可以预期的,等四部出齐了以后,应当是一部煌煌大著。写黄帝的,歌颂黄帝的,古往今来,在中国文化当中,那的确是文化人所讲的“汗牛充栋”。李延军已经研究了30年,可是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已经研究他3000年也不至。他是五千年的一个老祖宗!
    所以,现在,炎黄的话题,实际上主要的还是黄帝的话题。所以司马迁写《史记》,在他的“本纪”中第一个纪,就是《五帝本纪》。《五帝本纪》当中头一个就是黄帝。而二十四史,头一部就是《史记》。《史记》实际上是史书的一个范例。后来搞二十五史,实际都是以我们陕西韩城人司马迁的为天下法,为始法。而且二十四史上,到现在为至,大家公认的写得最好的,还是司马迁的《史记》。后来,人觉得前面还要加上三皇,所以到了唐代,前面才加了《三皇本纪》。他们胆子非常小,他们不敢放开写,就写了那么一点点,还没有编到《史记》的正文里面。所以,我觉得首先敢于碰这个题材,这就是非常要有一点胆略的。
这是一个陕西的题材
    这是一个陕西的题材。不管人家说这儿有个桥山,那儿有个桥山,但是大家真正认可的那个桥山,还是陕西黄陵县的桥山。黄帝陵呢,就还是在这儿!因为从汉武帝开始以后,这些年历朝历代祭黄帝陵的时候,都是在陕西。可见,这个问题对陕西来说,陕西省委要抓,省政府要抓,下达一个任务,给三秦出版社。三秦出版社第一个就想到了小说题材,我觉得是对的。人家河南出了《大秦帝国》,陕西现在就是要抓住更“前沿”的黄帝来做一篇大文章。
    另外,你们选李延军,我觉得,这个作者,三秦出版社学历史的贾云同志,说是找这个作者,也还是很用了心的。我看了“后记”和前面“序言”里对李延军的介绍,我觉得还是找得恰当的。一个是他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他既研究民俗、民间文学,又研究地域文化,在这方面有综合的实力。因为要抓黄帝的具体的材料,故然古往今来可以说“汗牛充栋”,但是真正实际上你要写一部书,要用到一些细节的时候,恐怕还是要通过想象来完成。你不可能有现成的材料。所以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有综合素养,不光是研究《史记》的《五帝本纪》。研究当时的资料,就是在司马迁的时候,典籍就不是很多。经过秦末大火,咸阳烧了几个月都不灭,那有多少典籍烧不完?如果那些资料没被项羽烧掉,还能保存下来很多,那就不得了。可是现在没这种事了,只有靠李延军通过30年的研究用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虽然说,黄帝有三千年研究的历史,但是作为一个人个体的生命来说,你没有几个30年,你能够认真地工作两个30年就不得了。三个30年就90开外了,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七十古稀,再往后延伸20年的事。就一个个人来讲,他把30年的时间都献给了黄帝,这确实是我们陕西的一个荣耀。一个史学家,专门治史的人,比如说司马迁,他就不可能在黄帝的研究上花30年的时间——他《史记》里边要写的人物太多了!所以能够花这么大的功夫,而且有多方面的素养,因而就被贾云——他们这个出版社看中了。叫他来写,我觉得是有眼光的。无论如何,我们陕西人写这个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
长篇小说实际上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另外,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上升期。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100多年的苦难,这到现在才看见希望,这就是陕西人讲的,日子过得像树长哩,才扇开风咧!这树长得扇开风咧,日子过得也扇开风咧!就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中华文化,而在世界上中国人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现在到处办的是“孔子学院”。我们现在对外交流都办的是孔子学院。孔子学院需要学的,黄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孔子学院并不是只学孔子,而孔子讲的很多东西,是三皇五帝以来的中华文化。一个国家要真正强盛起来,我们要有软实力,而软实力当中,陕西能做的贡献,我认为黄帝是重要的一个。



1楼2009-10-17 23:32回复
        在陕西这个地方,我觉得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仅仅是周秦汉唐盛世在那里,而且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文化遗迹也在这里。这些遗址,陕西应当好好做做文章。现在文章不是做得多了,而是还很少。其中,就应当大做特做的是黄帝文化。黄帝文化实际上我认为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炎黄文化,炎黄文化有研究会在搞,而我们这搞文学的人,就写小说。写小说,就离不开虚构和想象。而想象,它必须要有根据,我们说“还原”,这种“还原”,实际上是在我们的想象当中,是通过我们的想象来还原的。因为那是在远古时期,因为传说太久远了。我们的文明五千年,而我们有文字记载,最多能推到殷商,才3000多年文字史。五千年,前面还有两千多年没有文字,都是后来人写的。现在材料不多,反而有了想象的天地,留下了巨大的创造空间。作者留下空间,读书的人有他的见识。在接受你这样一个鉴赏的“空白”时,读者他有创造。如果你是历史学家,你读这个小说,你可以从历史角度来考虑,但是你也需要学术想象力,你也要学术地想象。其实,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对那些挖掘出来的材料,也要复原成当时活着的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即使一个一个画面像绘画一样,画得非常具体,也只能是一个生活断面。因为他没有往前后延伸,没有把它时间化。
        长篇小说实际上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因为它需要读一段,有一个时段的延伸,这个就只能通过作者的想象力来完成了。
        我觉得,作为一个陕西人,在这个地方拿出来一本书,我们陕西人在这个地方(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发表意见,我们以为是自豪的。我们也认为有这样一个责任,有这样一个义务,写好这样一部著作。作者的目标,写这部书的胸怀,就已经是胸怀大志了。这不仅会影响我们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之内,包括台湾,包括港澳,应当是整个华人的事情,整个华裔的事情。因而也就是整个世界的事情。因为我们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我们的文化在世界上有辐射面,特别是随着国力的增强。在这些事情上,我觉得陕西,不光是写一个黄帝,陕西可写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说,孙思邈是铜川的,王省安副市长介绍了他。不光是他,柳公权,也是铜川的。他还讲了很多。但是,黄帝是头一个。头一个应当写的,头一炮应当打响!第一部是很重要的,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可以指望后面几部写得越来越好。希望李延军能够抓紧时间,用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的那种精神。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前后就写了20多年。你这一部书出啦,希望你在可见的这一段时间之内,心无旁物,把你主要的精力,就集中到你这个长篇小说当中来。一辈子能够写好这一本书,就是你了不起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原副所长,《文学评论》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
    


    2楼2009-10-17 23:32
    回复
      顶起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2-07-30 13:00
      回复

        响应号召来顶人气,可我只看到了28个人,心里真不好受。


        5楼2012-07-31 0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