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高山峡谷,阡陌良田;看见湖光山色,一望无垠;戈壁草原,沙漠清泉。
我看见金阁白塔,僧侣经幡;看见丝绫堆秀,壁画唐卡;酥油花开,梵音悠远。
我看见盐湖倒影,溪水潺潺;看见花海碧湖,野蜂飞舞;驼铃马帮,大漠孤烟。
我看见千年石窟,飞天翩跹;看见边关故城,烽燧城墙;佛门古寺,静默无言。
敦煌是西北戈壁中的一片绿洲,大漠干涸、荒凉,阳关伫立在那里,坚守百年。苍茫戈壁上,最美的,是那永不绝灭的生命。我们怀着敬畏之心来到人迹罕至之地,只为能更好地与大自然对话。
戈壁滩上的野骆驼
阳关位于敦煌市区西南70公里的位置,从大柴旦驱车翻越过当金山 ,经过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不久便可抵达。这里曾是古代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文人墨客似乎格外钟情这里,“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无不流露着慷慨悲歌的苍凉之感。
阳关故址
昔日的阳关城如今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依靠这座墩墩山,远近百里尽收眼底。墩墩台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它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头的沙红色大沙滩,被当地人称为“古董滩”。 举目四望,这里流沙茫茫,一道道错落起伏的沙丘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俯拾皆是。也只有这些碎片,能够帮我们回忆起这片自古兵家必争地之上,曾经经历过怎样的战斗与厮杀。
伫立在这里,很容易想象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玉门关坐落在阳关西北60多公里,更加悲戚荒凉,古人的意思大概是“出了阳关就没有故人了,至于玉门关......连春风都吹不过,你还想过去吗?”
阳关烽燧
阳关烽燧
阳关旧址
数百年前的中国,曾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国,精美的丝绸制品从这里被送往世界各地。当时的中国,也为这些贸易制定了详细的规则和正规的管理体系。曾有古代文献记载,在那个年代,进入中国的客商必须按照规定的路线行走,他们将拿到“签证”——通关文牒,也会面临“海关”的询问——来自哪里?来做什么?携带了什么?何时返回?所有这些措施,都向我们展示出当时的都城长安是如何面对跨境贸易,又是如何应对一个因为贸易通道的快速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
如今,全球化的现象时常让我们以为这是当代社会才有的,但早在千百年前,全球化就已经是事实,它提供着机遇和挑战,也推动着发展和进步。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同一时代的国家之间是如此,历史与当代更是如此。很多事件的发生其实从来不是偶然,我们如今经历的一切,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也总能找到现在的影子,发现当下的必然性。
阳关旧址
西北之旅,也让我亲眼见证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善变:在这里投下一片生机勃勃的大草原,那里又放下一整个荒芜无际的沙漠,又把所有这些都用连绵不绝的山脉相连,有时仅仅在盘山公路上转个弯,眼前的景致就已变得完全不同。这些山,有些终年积雪不化,有些被茂密的植被覆盖,还有些荒芜到寸草不生;既有飞沙走石,也有勃勃生机。大自然也是慈悲的:沙漠之中星星点点的绿洲,戈壁滩上却有湖泊和清泉,大风带来充足的电力,荒山之下隐藏着丰富的矿藏,这些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看到了这些,就不难感觉到,沙漠与湖泊、高山与平原、蓬勃与荒芜,亦或是爱与恨、生与死,往往相生相存,世间万物,从来没有绝对。于是我开始有一种感觉,人类其实从未征服大自然,而只是一直顺应着大自然的指引,领取本已为我们准备好的一切。我们也许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来自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但我们终究都是大自然的子民,我们共同生长在大自然妙笔勾勒出的场景中,是以万物共生,世间百态不过天下大同。
戈壁滩
如此一来,那些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其实并非空无一物。天地悠悠,那是历史的回声,更是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诞生的咏叹调。
我看见金阁白塔,僧侣经幡;看见丝绫堆秀,壁画唐卡;酥油花开,梵音悠远。
我看见盐湖倒影,溪水潺潺;看见花海碧湖,野蜂飞舞;驼铃马帮,大漠孤烟。
我看见千年石窟,飞天翩跹;看见边关故城,烽燧城墙;佛门古寺,静默无言。
敦煌是西北戈壁中的一片绿洲,大漠干涸、荒凉,阳关伫立在那里,坚守百年。苍茫戈壁上,最美的,是那永不绝灭的生命。我们怀着敬畏之心来到人迹罕至之地,只为能更好地与大自然对话。
戈壁滩上的野骆驼
阳关位于敦煌市区西南70公里的位置,从大柴旦驱车翻越过当金山 ,经过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不久便可抵达。这里曾是古代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文人墨客似乎格外钟情这里,“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无不流露着慷慨悲歌的苍凉之感。
阳关故址
昔日的阳关城如今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依靠这座墩墩山,远近百里尽收眼底。墩墩台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它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头的沙红色大沙滩,被当地人称为“古董滩”。 举目四望,这里流沙茫茫,一道道错落起伏的沙丘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俯拾皆是。也只有这些碎片,能够帮我们回忆起这片自古兵家必争地之上,曾经经历过怎样的战斗与厮杀。
伫立在这里,很容易想象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玉门关坐落在阳关西北60多公里,更加悲戚荒凉,古人的意思大概是“出了阳关就没有故人了,至于玉门关......连春风都吹不过,你还想过去吗?”
阳关烽燧
阳关烽燧
阳关旧址
数百年前的中国,曾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国,精美的丝绸制品从这里被送往世界各地。当时的中国,也为这些贸易制定了详细的规则和正规的管理体系。曾有古代文献记载,在那个年代,进入中国的客商必须按照规定的路线行走,他们将拿到“签证”——通关文牒,也会面临“海关”的询问——来自哪里?来做什么?携带了什么?何时返回?所有这些措施,都向我们展示出当时的都城长安是如何面对跨境贸易,又是如何应对一个因为贸易通道的快速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
如今,全球化的现象时常让我们以为这是当代社会才有的,但早在千百年前,全球化就已经是事实,它提供着机遇和挑战,也推动着发展和进步。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同一时代的国家之间是如此,历史与当代更是如此。很多事件的发生其实从来不是偶然,我们如今经历的一切,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也总能找到现在的影子,发现当下的必然性。
阳关旧址
西北之旅,也让我亲眼见证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善变:在这里投下一片生机勃勃的大草原,那里又放下一整个荒芜无际的沙漠,又把所有这些都用连绵不绝的山脉相连,有时仅仅在盘山公路上转个弯,眼前的景致就已变得完全不同。这些山,有些终年积雪不化,有些被茂密的植被覆盖,还有些荒芜到寸草不生;既有飞沙走石,也有勃勃生机。大自然也是慈悲的:沙漠之中星星点点的绿洲,戈壁滩上却有湖泊和清泉,大风带来充足的电力,荒山之下隐藏着丰富的矿藏,这些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看到了这些,就不难感觉到,沙漠与湖泊、高山与平原、蓬勃与荒芜,亦或是爱与恨、生与死,往往相生相存,世间万物,从来没有绝对。于是我开始有一种感觉,人类其实从未征服大自然,而只是一直顺应着大自然的指引,领取本已为我们准备好的一切。我们也许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来自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但我们终究都是大自然的子民,我们共同生长在大自然妙笔勾勒出的场景中,是以万物共生,世间百态不过天下大同。
戈壁滩
如此一来,那些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其实并非空无一物。天地悠悠,那是历史的回声,更是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诞生的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