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吧 关注:6,364贴子:51,653
  • 2回复贴,共1

【狗血】邑姜是伯邑考留下来的遗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馋嘴肥猫铲屎官
伯邑考,一个奇怪的名字,也许就牵扯出了三千多年前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悬案。
商周时期,古人和现代人的称呼可大不相同,那时候一般是不称姓的。
大家要了解个概念,什么姬昌、姬发、姜尚、赢政,都是后来人这样叫,在当时是绝对不会这么称呼的。
那时候古代成年男子通常是不称姓的。这些带着姓的名字都是后来人硬给加上去的。
咱们看看《史记·管蔡世家》中的内容,记载了关于周文王的儿子们:
“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
大家看,并没有什么姬昌、姬发的说法。都不带姓的,都是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等等。
那么咱们来逐个分析几个名字。
“姓”,这个字一分两半,就是“女、生”,什么意思呢?意为“从女而生”,代表的是血统。贵卝族们如果家里有了女儿,到了“及筓”的年龄,该取名字了,名字中是带姓的。为什么女孩子要带姓呢?其实是为了避免同姓通婚,把女孩确定了姓,大家就注意了,不会泡错了妞,求错了婚。
举例如:姜嫄。“姜”就是姓,而“嫄”是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4-16 20:43回复
    但贵卝族男性的名字不能这样。名字的开头要么是爵位,要么是封地、要么是官职、籍贯、居住地或者职业等等。这些开头的字有些就逐步发展成为了“氏”。
    这就叫“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然后要有排行,这个大家知道,有伯(孟)、仲、叔、季,或者其它什么的。
    再后就是自己的私名了。
    咱们就拿周文王的儿子们来举例。
    蔡叔度
    封地――“蔡”
    排行――“叔”
    私名――“度”
    当时大家称呼他的时候,可以叫“度”,也可以称他为“叔度”或者“蔡叔度”,但是不能叫他“姬度”。
    这是通常的情况,咱们再来说说特殊的。“武王发”。
    王,这是他的爵。“武”是谥号,死后追加的。“发”是名字。
    为什么没有排行呢?因为他当了王,称孤道寡,太尊贵了,就不能和兄弟们再论排行了。
    同样,“周公旦”也是这样。太伟大了,地位尊崇,不和兄弟们论行排位了。当然,也决不能称呼他为“鸡蛋”,他会生气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4-16 20:44
    收起回复
      说了老半天,终于早说到“伯邑考”了。这个名字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复杂。
      “伯”,这不用多说,肯定是排行,是老大。
      “邑”和“考”怎么解释?
      “邑”是他的封地吗?不对。伯邑考早死,并没有封地。那么,是他的本名吗?也挺怪的,不像。
      咱们来看《逸周书·世俘》中一段内容:
      王不革服,格于庙,秉语治庶国,籥入九终。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
      《逸周书·世俘》是周朝初期的文献,里面的记载很接近那个年代。这段文字是说周武王克商以后,将列祖列宗升祔祭祀。
      我们发现,在文中“邑考”和“太王”、“虞公”、“文王”这些称呼是并列的。
      咱们来分析分析,假如前面写了一串这样的称呼: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要你写出下一个称呼来,你会写什么?
      你会写“刘彻”吗?当然不会,你肯定写的是“汉武帝”。
      以此类推,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卝后面跟着的这个“邑考”,必然是死后的称呼,绝不可能是生前的。
      跟据这个原则,咱们再分析。
      邑――周朝在覆灭商朝而取得中原统卝治权之前,通常将商朝称为“大邦”,而将自己称为“小邑”,由此可知,“邑”很可能就是“周”的省略语。
      考――《礼记》中说:“生曰父,死曰考”。“考”就是对父辈或更高辈分的死者的尊称。
      所以说,“邑考”实际含义就是“周国之父”,表示赞美和怀念。
      那么,周武王为什么如此尊崇伯邑考呢?《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以前卒矣。
      这意思是说,周文王认为发和旦更加贤能,就舍弃了伯邑考,而立发为太子。而伯邑考是在周文王之前去世的。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吗?咱们继续看。《尚书·中候》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文王废伯邑考,立发为太子。”
      说是周文王废掉了伯邑考,而改立武王发为太子。
      为什么周文王要废掉伯邑考的太子之位呢?董仲舒写了一部《春秋繁露》,这样写道:“伯邑考知群心贰,自引而退,顺神明也。”
      “群心贰”,伯邑考知道朝中的臣子们背离了他,失去了拥护,只好“自引而退”,放弃了太子的地位。
      事情到此就完结了吗?没有,咱们看这么一个事情。《列女传·晋圉怀嬴》中有这样的记录:
      “怀嬴者,秦穆之女,晋惠公太子之妃也。圉质于秦,穆公以嬴妻之。”
      这是说,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晋怀公,后来晋怀公死了,重耳流落到秦国,秦穆公又将寡居的女儿许配给了重耳。
      秦穆公的这个女儿叫“怀嬴”,为什么叫“怀嬴”呢?因为她继了晋怀公的“怀”字为名。
      我为什么要扯上怀嬴这个寡居的女孩呢?咱们再来看看《左传·昭公元年》中的记载:
      “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予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繁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
      武王的妃子名叫“邑姜”,有史书确定,这个邑姜就是姜太公的女儿。
      她为什么叫“邑姜”呢?难道周武王的封地是“邑”?根本不可能
      联想一下吧,这位“邑姜”会不会其实就是伯邑考的寡妻呢?
      好了,咱们把整个事情的过程整理一下:
      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曾被立为太子。姜太公吕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伯邑考,一方是太子,一方是重臣,靠着裙带联系起来。
      这样强大的势力哪能被容许存在,文王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而有人则利用了文王心底的忌惮。
      经过复杂的政斗,伯邑考被废,武王发被立为太子。
      伯邑考郁郁而终,留下了一个寡居的妻子邑姜。
      周文王死后,武王发继位,纳了寡嫂邑姜为妃。姜太公与周武王重新建立了权力联盟。
      伐纣成功,周武王夺取天下,吕尚受封齐国。能如此高位显爵,他靠的不仅仅是军功啊。
      钓的一手好鱼!
      附录:
      1、《孟子.滕文公下》:「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2、历史上的伯邑考是商纣王的仆御,见于《太公金匮》:(周)文王问太公(呂尚)曰:「天下失道,忠谏者死。予子伯邑考为王仆御,无故烹之;囚予于羑里以其羹歠予。」
      ——《为什么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 二儿子却叫姬发》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4-16 20: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