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吧 关注:13,554贴子:73,637

《八仙得道传》王泰抄袭李泰,宝莲灯抄宝莲宫,泰山抄太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名字抄袭王泰抄袭二郎神李泰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卷 应感公庙 在望云门内草场庵,郡民立祠以祀。神姓李,名泰,秦时人,号灌口二郎。
《八仙得道传》那元真夫人怀孕期满,生下一子,取名王泰。
《西游记》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八仙得道传》第085回:原来二郎有一位妹子,
《二郎宝卷》
走了行者见元人,压在太山根。行者回到花果山中,今朝压住几时翻身,母子相会,还行整五春。
《八仙得道传》
我便将你压在泰山之下,叫你永世无出头之日。你省得么?再会了。”
《二郎宝卷》
一更里,在山中,行者翻身,压了自己本来人,几时才得还家去,母子相逢。
《八仙得道传》
湘子却因诸仙邀他同赴泰山,料理王泰母子相逢之事,和他暂时分别。
《二郎宝卷》
杨二郎双手拉住,叫一声我的老母,儿为娘受了些辛苦,七孔山中叫声亲母,满山里应吾,不见娘生本面,心下糊涂,手拿开山大斧,劈开昆山,现出老母。
《八仙得道传》
这王泰因生母久压泰山,心如刀剜。早想独力去找二郎,却被何仙姑再三劝阻。他又要劈开泰山,先把母亲救出。


IP属地:福建1楼2020-05-22 19:54回复
    《二郎宝卷》
    明珠显现品第二十
    二六时,采天精,搬柴运水。
    三六九,按子午,卯酉时辰。
    炼金丹,一丸药,滚上滚下。
    七返庄,九转成,一粒丹成。
    海底下,捉蛟龙,金炉煅炼。
    漕溪河,运圣水,甲木庚辛。
    离中虚,坎中满,子午煅炼。
    炼成了,无价宝,价如千金。
    辉晃晃,无昼夜,目前显化。
    无价宝,十颗珠,照耀金亭。
    头一颗,珍宝珠,穿连世界。
    第二颗,牟尼珠,普覆人身。
    第三颗,九曲珠,常常对面。
    第四颗,栗米珠,养济众生。
    第五颗,玄圆珠,当空普照。
    第六颗,连环珠,掌定乾坤。
    第七颗,无相珠,离色离相。
    第八颗,清静珠,不染织尘。
    第九颗,还源珠,皈家认母。
    第十颗,道明珠,母子相逢。
    《八仙得道传》
    众仙都听得酸鼻起来。铁拐先生再运妙手,魂游海府,向水晶宫中借来一排五六间的琉璃屋。每间挂明珠一粒,光逾白昼。另外又有祛暑、避寒两珠,交与夫人手里。夫人以牢狱之身,忽得如此考究的屋宇,觉得比原来的庙屋还好得百倍,心中已是十分欢喜。随后又由各仙致送室中应用什物器皿,弄得完完全全,简直不像仙府,好似世上富贵人家的光景。
    《二郎宝卷》
    怀圣胎,六个月,不长不短。
    每日家,在心中,闷闷昏昏。
    一个月,在腹中,一根发现。
    两个月,铅汞交,二气发生。
    三个月,分三身,三三如九。
    四个月,才分开,南北西东。
    五个月,五气朝,腹中动转。
    六个月,分前后,六根六尘。
    七个月,七宝池,搬柴运水。
    八个月,八宫水,浸养灵根。
    九个月,在腹中,才得明白。
    十个月,堪堪的,子母离分。
    正子时,交半夜,降生一子。
    《八仙》
    那元真夫人怀孕期满,生下一子,取名王泰。
    《二郎宝卷》
    母子相会体挂清霄,眉肩放白毫,三阳开泰跳出尘牢,婴儿见娘永得坚牢,母子相会,莲台稳着。
    母子得相逢,坐在宝莲宫。
    《八仙得道传》
    此子当由何大仙姑替你采山川的精英,吸朝日之光华,制成一灯,名曰宝莲灯。
    把宝莲宫改成宝莲灯,二郎宝卷里有一个没有名字的灯:太山崩裂响一声,海底现出一孤灯。本性翻身回光照,二郎才见他母亲。
    宝莲灯治病的功效抄袭二郎神治病的职能
    《萍州可谈》卷三;驸马都尉李端愿居戚里,最号恭慎,既失明,犹戒励子弟,故终身无过。时京师竞传州西二郎庙出圣水,治病辄愈。
    《八仙得道传》
    孩子的宝莲灯,既能避灾,或者也能治病,于是从孩子身上摘下,悬在病榻之上。果不其然,王昌的病就立刻好了,而且精神比以前更胜。从此他们一家,凡有病人,都用宝莲灯一照,马上可以复原。牛小姐的母亲八十多了,得的是气喘心疼,也用此灯治愈。
    是真能抄,从二郎神宋朝到清朝的设定抄了个遍


    IP属地:福建2楼2020-05-22 19:59
    回复
      还有换姓不换名也是从二郎神这得到的灵感,把李泰改姓王叫王泰
      二郎神无论姓李还是姓赵还是姓杨,都有个名字叫昱(煜)
      《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清源妙道真君,姓赵名昱,从道士李一珏隐青城山。隋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
      《白云宫创建二神灵感祠之碑》:
      二神者:汉关将军、蜀郎君神也。将军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佐昭烈定荆益,为前将军,死于忠义。始封寿亭侯,庙食当阳。宋绍圣三年,赐庙号显烈。崇宁初,封忠惠公,二年,进武安王。其后加义勇英济之号。郎君讳昱,蜀郡守李冰第二子也。佐其父除水患有功,庙食灌口川,号护国灵应王。开宝七年,去王号。
      《河南通志》二郎神庙在府城祀隋灌州剌史杨煜,煜尝断蛟筑堤以遏水患故民为立庙。


      IP属地:福建3楼2020-05-22 20:05
      回复
        这个灯的问题以前讨论过,二郎宝卷结尾点明访自目犍连救母,这个灯同样跟目健莲救母有关。
        最早在汉代就已经翻译过来的《佛说盂兰盆经》里就有那么一段有名的故事,叫《目莲僧救母》,其中目莲僧其母因贪口腹之欲被下了地狱,轮回成饿鬼道中的恶鬼,从此吃不到任何东西不得解脱,目莲僧为此出家修行,在七月十五日那天集合重僧佛的法力,把食物放在盂兰盆中,终于把人间的食物送到饿鬼道,让自己的母亲超脱,算是报答了母亲的恩情。于是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也就变成了盂兰盆节的起源。其实这段故事来自释迦牟尼的弟子叫“目犍连”,在传入中国的时候被翻译为目莲僧。盂兰盆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最后要点荷叶灯祭祀先人。
        对比明嘉靖三十四年的二郎宝卷中,可知二郎神救母同样有点灯,以及二郎采取五样香,熬成灵丹给云华喂下云华才得醒转,这跟目犍连救母喂母亲食物相似。原文:
        “二郎正在南柯梦,听得咕咚响一声。
        无影山前睁眼看,太山一崩两离分。
        本性翻身开言叫,却像我娘唤吾身。
        宝金山前儿见母,母子相逢永不分。
        【太山】崩裂响一声,海底现出【一孤灯】。
        本性翻身回光照,二郎才见他母亲。”
        “般若堂中狮子叫,二郎门前【点慧灯】。
        口吐大法牟尼宝,紧跟中位偈谛神。
        移山倒海拿行者,翻江搅海捉悟空。
        龙翻金顶三花聚,五气朝元上下通。
        撒下天罗合地网,拿住行者压山中。”
        “若不是,二郎爷,三番两次。
        来往的,追求着,救出母身。
        把灵丹,配完了,才取圣水。
        无根水,灌下去,母才翻身。
        二郎救母来到山厂,【采取五样香,熬成灵丹救他亲娘,无根圣水穿心过肠,响亮一声,翻身就叫杨二郎】。
        二郎配药救亲娘,无根圣水熬五香,
        灌在腹中一声响,醒来才哭山坡羊。”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5-23 08:53
        收起回复
          宝莲灯在清末约1805年的《沉香宝卷》中就出现了,但仅仅是保护凡人不被鬼魅侵袭的法宝,没影视剧改编的那么牛。目犍连救母留下了七月十五点荷花灯的习俗,荷花灯和宝莲灯,沉香救母也是借鉴目莲救母的可能性很高。当然也有可能沉香的灯是沿用的八仙得道传王泰,王泰的灯也可能是沿用的二郎宝卷中的点灯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5-23 09:04
          收起回复
            以下都是我以前发表过的观点,可以重述一遍:
            目犍连的母亲陷于地狱,二郎宝卷中的二郎母却被困在“太山”下,这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这就不得不谈到为何会有“泰山治鬼”以及地狱十王为何会有“泰山王”了:
            “山岳崇拜源远流长,殷周时期,《尚书》《礼记》等书都有记载祭五岳的事。《礼记·祭法》:“山林谷川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春秋战国时期,泰山慢慢从五岳中凸显出来,泰山在齐国被认为是齐之“八主”中的“地主”。齐人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里,泰山处东方,五行属木,四时为春,五常为仁,八卦属震,二十八星宿为苍龙,是生命活力和帝王腾飞之地,非其它山岳所能及。在《左传》《春秋》里,规定了诸侯不得以郊,望之礼祭祀泰山。儒家把这一视为周天子的特权,为此打上了深深的宗法烙印。有一点要注意的的是,在上面这两本书里,都没有提到所谓“封禅”的说法。
            到了战国末年,由于邹衍等人五行说的吹捧,“封禅”的说法崛起。封禅被认为是帝王的象征,泰山从一个简单的山岳神升格到了宣示帝王受命于天,沟通天地的保护神。当然这并不是祭泰山,而是祭天礼地的祭典,但是作为举办地点,泰山也随之升格。
            自秦始皇起,天下一统后的封禅大幕徐徐拉开,后代帝王多好封禅(直至宋真宗)以证己功,祈求天佑。秦汉以来的这些行为让泰山变成了帝王之山,成就它极高的位格。
            东汉时期,原本泰山主生的观念有了重大的变化,即泰山治鬼。这并非官方的说法,而是来源于民间。从出土文物来看,泰山治鬼说法当时已经在江南广为流传。东汉道教兴起时,亦采用了泰山治鬼的说法。泰山的神职发生了转变,它从一个官神慢慢转变成了一个民间道教的神灵。
            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大肆发展的时候,也是纷杂的乱世。但是这并没有阻碍官方对泰山祭祀。更重要的是,这时少数民族的政权建立起来,少民的统治者们也被汉化,慢慢的接受了泰山的信仰。这样,泰山终于从一个民族的神,升级成了多个民族的神。在民间方面,他结合了汉代的官位,被认为是掌管死者的“泰山府君”。府君并非什么高大上的官职,而且治理的也不过是低贱的鬼,这也很明确的说明了这以发展来自民间。人民嘛,他们总不能想着高高的帝皇。在《搜神记》里,泰山府君管理地府也是和人间官吏管理人民的方法无异,这正是人民们心中的地府,地主官僚统治机构的反映。
            令泰山人格化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佛教的传入。佛教传入初期,为了更好的传播信仰,和尚们将“地狱”翻译成“太山”。这件事的起因很简单,泰山的信仰够广泛,便借用它的名而已,比如太一又叫做“泰一”,可见“太”和“泰“是可以通用的。不过佛教也吃了些苦果。原本的地狱只是六道之一,和泰山混同之后,就变成了一个管理鬼魂,有着各种酷刑来惩罚恶人的“实在”地方。泰山反而是最大的受益者,他由于佛教的佛像,以及双重的信仰推动,开始有了自己的偶像崇拜,并且获得更多更广泛的信仰。不过他也因为地狱的关系被认为是恶人之王,他的从属神“泰山十太保”是瘟神,其子泰山三郎更是凶神。”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5-23 09:15
            回复
              目犍连(目莲僧)也曾劈山救母?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有一句“姚太太最喜欢的是目莲僧劈山救母的故事,那是以前她在杭州时,曾经看过《目莲僧劈山救母》的那出戏。”,
              这本书是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量:目莲僧入地狱救母曾被传为劈山救母。目犍连救母的故事是随着汉时佛教的传播流入中国的,推测是佛教传入初期把“地狱”翻译成“太山”(“泰山”)的锅,故劈山救母的最初地点应该是泰山,随着泰山的人格化以及神明体系的建立,而逐步改造吸收成泰山本地的故事,八仙得道传中的王泰泰山救母亦是辅证,而王泰推测可能是王姓二郎神的衍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5-23 09:21
              回复
                二郎神又姓王?
                四游记中的西游记第七回真君收捉猴王的一段说道:
                观音奏上,贫僧举一神可擒这猴,乃陛下令甥【王圣】二郎真君,今居灌州灌江口,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军,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玉帝听奏,即传调兵旨意,差大力鬼王赉去。鬼王领旨,直至灌江口,直入真君府将旨意开读,真君听说大喜,即唤梅山六兄弟及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统御草头军。带着厉矢强弩,直至四大天王宫中,相见毕,天王将上项事备陈一次。真君道,天王不必忧虑,小圣领了二将来此,必要收此妖猴。真君言罢,同众兄弟等直至花果山洞口。那小猴见真君到,急急报知猴王。猴王听得掣起金箍棒,整步云履。两人相见,各言姓名,遂排开阵势,相战三百余合。二人各变身长万丈,战入云端,离却洞口,康张姚李等传令草头军纵放鹰犬,强弩张弓,杀入洞去,众猴赶得无路鼠窜。大圣王在战间,忽见本山众猴惊散,抽身走战,真君大步赶上,急走急赶。大圣慌忙将身一变,钻入水中。真君道,这猴入水必变鱼虾,待我一变獭猫逐他。大圣见真君赶来,又变一鸟飞在树上,被真君拽弓一弹,打落草坡,遍寻不见,回转天王营中,去说猴王败阵等事,又赶不见踪迹。李天王把照妖镜一照,急云:那妖猴向你灌江口去了。真君回营中,果见变做真君模样,坐在中堂,被二郞掣一神锋,猴王让过,变出真形,二人又较手段,打转花果山,四面天将围固念咒,忽然老君与菩萨在云端观看,见猴王泄力将疲,老君丢下金刚圈,向猴王脑一打,猴王跌倒在地,真君神犬咬腿肚子,又拖跌了一交,却被真君兄弟等神锋捉住,把绳索缚捆。老君与菩萨,收起金刚圈,先奏上玉帝,妖猴被捉……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5-23 09:23
                回复
                  案四游记中的西游记,四卷,四十一回,旧题【齐云杨志和编,天水赵景真楼】,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以为【一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 则二郎神姓王的一说却较之姓杨的为早。(我所据的是石印本,未知「王」字是否误文?附记于此。)而从四十一回本的西游记,也可以看出一百回本中的二郎神演变增多的痕迹。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5-23 09:24
                  回复
                    说到泰山,“相传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是老天爷的闺女,玉皇大帝的妹子。”-----《中国民间故事全集26山东民间故事.八月十五看闺女第65页》
                    这跟二郎神母亲是玉帝妹子又重合了,这里的妹子就是指女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5-23 09:27
                    回复
                      所以,八仙得道传中的王泰可能就是王姓二郎神本人,只是因为后来沉香故事的乱入,使得王泰和沉香身份产生混淆,王泰也因此变成了二郎神外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5-23 09:29
                      回复
                        所以衍变关系可能是目莲僧地狱救母——目健莲泰山救母——王姓二郎神(母亲泰山圣母、玉帝妹子、老天爷的闺女)——杨二郎救母(二郎宝卷结尾点明访自目健莲救母,可见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王泰泰山救母(因为沉香故事的乱入,王泰这个本来由王姓二郎神衍变出来的人物反倒变成了二郎神外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5-23 09:33
                        回复
                          宝莲灯故事雏形在唐初,华岳神女生二子一女,并没有一个孩子叫沉香,有两任丈夫,一个姓韦,另一个不知名姓,神女还跟一个叫王勋的进士偷情,几处记载中神女并未被压山下,故事中也不具备救母前因和要素,跟后世沉香救母的故事相差甚远。南宋的皇都风月主人《绿窗新话》中神女杀了书生韦子卿离去,宋元之际的《异闻总录》,韦子卿遭受同样的结局,只是删去了华岳金天大王的准婚,让故事更接近于韦子卿与神女为爱私奔。这个故事直到宋末也很难说救母成型。虽说有宋元戏文《刘锡沉香太子》,但只余标题,未见故事内容,并不知道故事有没有救母这一主题。
                          而在宋代目连戏(目犍连救母)风行民间,《东京梦华录》卷八载:“讲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演《目连救母》大戏。” 故沉香救母大概是华岳神女的故事结合了目犍连救母的传说,才诞生了跟原本雏形大异的沉香救母。
                          当然了华山一系的神话体系及故事copy泰山的不少,那华山救母照搬泰山救母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沉香劈华山可能是袭自巨灵神,但巨灵神劈山是为了治水,并不包含救母因素,这更加佐证了救母是来源于另一个神话,可能性最大的就是目犍连救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5-23 10:03
                          回复
                            二郎救母是访自目犍连救母,但二郎母亲的身份为何是老天爷(玉帝)的女儿?知乎上有人认为二郎母亲的原型是来自羌族天父的三公主木姐珠的故事,这个我也赞同。
                            外甥:古代口语里,指内侄或外孙
                            妹子:古代口语里,指妹妹或女儿。
                            [西游记]第七十一回 :“那个是朱紫国来的外公?”行者把金箍棒揝在右手,将左手指定道:“贤甥,叫我怎的?”那妖王见了,心中大怒道:“你这厮...” 行者笑道:“你这个诳上欺君的泼怪,原来没眼。想我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九天神将见了我,无一个‘老’字,不敢称呼;你叫我声外公,那里亏了你?
                            从《西游记》上引文,“外公”对“贤甥”也可知,“贤甥”即“贤孙”。结合二郎神明清时期的救母鼓词、戏曲中设定都是玉帝外孙,可知西游记中的玉帝妹子就是指玉帝女儿。
                            羌族母神木姐珠,是天父的公主,家有三姐妹。大姐嫁龙王,二姐嫁天神,三姐生下羌族祖先,这是羌族创世神话史诗。全国各地的《三姐下凡》戏曲(这个三姐就是二郎母亲),二郎母亲是玉帝三公主,有三姐妹。对应《二郎宝卷》,二郎母亲,家里也是三姐妹,是三花聚顶的女神。在三姐下凡等诸多汉地戏曲里,玉帝有三个女儿,大公主嫁敖广、二公主嫁天王、三公主生二郎,正是跟木姐珠三姐妹一致。而杨二郎,就是氐羌族崇拜的神灵,被陕甘川的羌族广泛崇拜。二郎神话受羌族神话影响,产生了以木姐珠为原型的二郎母亲玉帝三公主,也正是因此二郎神才被氐羌聚集地的四川视为川主。明清时期,玉帝的家谱正是因为杨二郎故事的流传而得到完善。
                            沉香故事起源虽然不是从杨二郎救母衍生的,但他的故事在清代的衍变抄了杨二郎的部分设定。比如杨二郎父亲杨天佑在明代二郎宝卷设定是金童转世,到了清代的沉香故事也设定刘父为金童。因为沉香故事早期的资料全部佚失,在清代要编写他的故事只能借鉴另一个被认为相似的救母的杨二郎故事。这才导致了后世这两个故事雷同。但杨二郎和刘沉香故事起初毫无关联。杨二郎的故事在明清时期一直设定杨母是玉帝女儿,并非妹妹,因此杨二郎和玉帝是外孙和外公的对立关系。跟沉香故事中甥舅的对应关系也不同。而且大多设定强调杨二郎是独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5-23 10:58
                            回复
                              @谢东风你说的槽点有点多,二郎神与泰山的联系与目连没啥关系,在宋代文献就有泰山与二郎神的联系,
                              宋代陆游写的《神君歌》开头第一句就提到泰山,这应该泰山第一次与二郎神产生联系。
                              泰山可为砺,东海可扬尘。惟有壮士志,死生要一伸。我梦神君自天下,威仪奕奕难具陈。飞龙驾车不用马,诃前殿後皆鬼神。
                              元道经《东岳大生宝忏》二郎神与关帝共同出现在泰山神的经卷中
                              志心敬礼,昭惠灵显王。志心敬礼,护国嘉应公。志心敬礼,清源妙道真君。志心敬礼,义勇武安王崇宁真君。志心敬礼,护国显应王。
                              元无名氏 写的《清源真君六月二十四日生辰疏》写二郎神佐泰山生死之司,护佛法慈悲之教,
                              孟秋行白帝之权,尚迟六日;中夏庆清源之圣,诞降九霄。易地权平,与天长久。恭惟清源真君,秀储仙洞,威振灵关。破浪兴妖,随显屠龙之手; 含沙射影,特彰斩蜃之功。佐泰山生死之司,护佛法慈悲之教。某恩蒙波润,泽遇河清,五十四州咸仰西川之主,亿千万岁永绥东土之民。”


                              IP属地:福建15楼2020-05-23 14: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