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吧 关注:232,731贴子:1,258,246
  • 0回复贴,共1

飘过田野的那抹轻烟——烧火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飘过田野的那抹轻烟——烧火粪
文/王明鹏
九十年代中期,我还是孩提时的那个岁月,作为庄稼人的后生小小的深知生活的不易,每逢种地时节父亲非常发愁,由于经济窘迫没有足够的钱去买种完所有庄家地的化肥。父亲想到农家人惯用的做法——烧火粪。
据史料记载烧火粪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在旬阳在明清时期有大量湖广两地的移民在此落户安家。旬阳整个县域都是山地,被一条汉江分成北区和南区,旬阳北区属于秦岭山系南区属于巴山山系。由于大量人口的陡增可耕农田面积的减少,解决温饱问题是每一个庄稼人首要面对的问题。先民们依然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大量的开荒,把开荒时砍下的树木杂草凉成半干状态然后烧成火粪,这样一来既开出耕地又有了庄家的肥料。
我家在汉江南岸属于巴山山系,记忆中老庄房前屋后左右的沟庙垭、涂家垭、大包顶、四方块、五边地、庙湾、大湾、小湾、楸树湾等山坡上到处都是耕地,每块山地周为灌木丛长的草木都成了烧火粪必备的原料。火粪作为种庄稼的一种肥料就成了一种必然的条件和庄稼取肥之道了,在那个时代也是庄稼人必不可少的耕种方式。
在家乡,烧火粪一般都是在秋末冬初这个季节进行,庄稼人就拿着柴刀(弯刀)去农田边砍下低矮的灌木杂草差不多晾干的时候,就在农田平整地上开始烧火粪。先是在平整场地上根据火粪堆的大小挖上半尺深的渠,然后再渠底层放上易燃包谷杆、蒿子秆、桦树叶,中间采用横直方向均匀的摆放砍来的杂木、刺果(方言叫刺个子)枝条等然后整个人上去踩实压平,上面再铺上一层挡土效果好的灌木枝叶,避免火粪盖土渗到火粪柴上影响燃烧效果。接下来就是在农田边、田坎上用锄头铲下杂草的草皮也是从四边到中间的铺设方式铺撒,锄下来的草皮即可以做烧火粪挡土只用,又可以减少杂草来年的重生。
这时候点上火将柴引燃,看着青烟在夕阳下袅袅升起,被柔柔的风拽的老远,在云霄中盘旋扩散,之后渐变渐小消失在山野之中。父亲坐在田边,点上一根祝尔康烟美美的抽上一阵,左看看,右看看,象是在欣赏一件了不起的杰作。
在那个时候,我和两个妹妹最喜欢的就是拿着火柴,用干燥的松树枝去点火,那是很开心的时候。毕竟在我们那个时代没有其他的玩具,这些零碎的农细活也就成了我们另一种的玩乐。点燃的瞬间火焰袅绕、青烟飘散,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的燃烧味道。
这种气味,会充满着整个秋忙的季节,一直这样销魂的烧着,烧着,如不碰上下雨甚至烧几天几夜不会灭的都有,直到火堆里的枯藤柴叶全部烧透方结束。父亲说,火粪一定得烧透才有肥力。几天下来,转眼一堆火粪就烧出来了,也就等着播种庄稼的时候用了。
随着社会变化,烧火粪也已经成了时代的一个代名词,同时也留在了过往的岁月。离开家乡越来越久,但嗅着的家乡味越来越浓,永远抹不去是那熟悉的乡味儿,会勾起对家乡的无限思念。我们为了生活漂泊在外过着城市生活,忽略了乡情乡味,但我们永远记得自己的根,永远记得那些应经淡出我们视线的美好记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7-13 18: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