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吧 关注:1,270贴子:13,942
  • 0回复贴,共1

对于兵圣【孙武兵法】“九变与五称”的初步探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兵圣【孙武兵法】“九变与五称”的初步探析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1】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2】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而用之矣。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3】。
注解;【1】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这一段文字,实际上属于【孙武兵法】第五十五篇“九变弎”的部分文字而已!
【2】世本【孙子兵法】“九变”只是简要的提出了“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其中的“五变”与篇题却出现不相协调的地方,将这五变其中如何运用的具体方法,诸如“涂有所不由者,曰:浅入则前事不信,深入则后事不接,动则不利,立则囚,如此者,弗由也;军有所不击者,曰:两军交合而舍,计吾力足以破其军,获其将,降其卒。远计之,有而奇势巧权与之,其军对吾则无力攻之,为保实而夺重,故避其守军,留其将卒。如此者,军虽可击,弗击也;地有所不争者,曰:山谷水泽,野、林、也,无能生者,虽得之而无益,故得之者备,备人者虚,如此者,弗争也;城有所不攻者,曰:计吾之力,足以拔之,拔之而不及利于前,得之而后弗能守,若力守之,则重城不取,及于前,利得而城自降,利不得而不为害于后,如此者,城虽可攻,弗攻也;地有所不争者,曰:山谷水泽,野、林、也,无能生者,虽得之而无益,故得之者备,备人者虚。如此者,弗争也;君令有所不行者,曰:君令有反此四变之胜道者,弗行也。此九变之道也”一并删节了,银雀山汉墓竹简不仅仅是由于发掘上的失误导致的严重残缺,更为严重的是加之整理小组的水平有限,先后次序被严重颠置。银雀山汉墓竹简所谓不伦不类的{孙子}下编“四变” 整理的次序为“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很显然,为五变,问题是,前后次序严重的被颠倒,之所以说银雀山汉墓竹简只能是“齐安城简”的再传简,就是因为齐安城简的篇名为“九称”这一篇齐安城简、秦宫郿邬简保留的比较完整,而银雀山汉墓竹简只能是在齐安城简的基础上重新缩节的简本,简名为“五称”银雀山汉墓竹简的“五称”的次序为“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攻、军有所不击、途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难能可贵的是,银雀山汉墓竹简“五称”对于“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攻、军有所不击、途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地有所不争者,曰:山谷水泽,野、林、也,无能生者,虽得之而无益。故得之者备,备人者虚。如此者,弗争也;城有所不攻者,曰:计吾之力,足以拔之,拔之而不及利于前,得之而后弗能守,若力守之,则重城不取,及于前,利得而城自降,利不得而不为害于后,如此者,城虽可攻,弗攻也;军有所不击者,曰:两军交合而舍,计吾力足以破其军,获其将,降其卒。远计之,有而奇势巧权与之,其军对吾则无力攻之,为保实而夺重,故避其守军,留其将卒。如此者,军虽可击,弗击也;涂有所不由者,曰:浅入则前事不信,深入则后事不接,动则不利,立则囚,如此者,弗由也;君令有所不行者,曰:君令有反此四变之胜道者,弗行也。此九变之道也。这一段文字的大意是:相比较而言,无论是齐安城简还是银雀山汉墓竹简的“五称”还是武经七书本、樱田本十一家注本所谓的传世本【孙子兵法】“九变”先后次序都不尽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齐安城简还是银雀山汉墓竹简的“五称”还是武经七书本、樱田本十一家注本所谓的传世本【孙子兵法】从大的原则方面,却惊人的相同之处,可见他们之间有着某种传承关系!无论是齐安城简还是银雀山汉墓竹简的“五称”还是武经七书本、樱田本十一家注本所谓的传世本【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九变”只是提出了“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攻、军有所不击、途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五个方面的相关问题,只不过是繁简不一吧了,尤其是传世本【孙子兵法】“九变”与篇题岂不形成了自相矛盾,难园其说!齐安城简的“九称”景林简的“九变弍”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齐安城简的“九称”景林简的“九变弍”
十一家注【孙子】(途有所不由)曹操曰:狭难之地,所不当从;不得已从之,故为变。李筌曰:道有险狭,惧其邀伏,不可由也。贾林曰:由从也,途且不利,虽近不从。杜佑曰:厄难之地,所不当从也;不得已而从之,故为变也。梅尧臣曰:避其险厄。王析曰:途虽可从而有所不从。虑奇伏也。张预曰:险厄之地,车不得方轨,马不得成列。故不可由也,不得已而行之,必为权变。(军有所不击,)曹操曰:军虽可击,以地险难以久之,失前利。若得之则利薄,困穷之兵,必死战也。杜牧曰:盖由锐卒勿攻,归师勿遏,穷寇勿迫,死地不可攻或我强敌弱,敌前军先至,亦不可攻,恐惊之退走也。言有如此之军皆不可击,斯统言也。为将须知有此不可击之军,即须不击,益为知变也。陈皋曰:见小利不能倾敌则勿击之,恐重劳人也。贾林曰:军可威怀势,将降伏则不击,穷寇据险击则死战,可自固守、待其心怠取之。杜佑注合陈皋及曹操注。梅尧臣曰:往无利也。但析谓饵兵锐锐卒,正正之旗堂堂之陈亦是也。张预曰:从之而无所损,克之而无所利。则不须击也。又我弱彼强,我由彼直,亦不可击也。(城有所不攻)曹操曰:城小而固,粮饶,不可攻也。攻既不拔,兵顿力疲,寇以劲兵来救。故百战百败,故三十年困天下之功力,攻数万之寇,四围其境,通计十岁,竟无尺寸之功者,盖常堕寇计中,不能知变也。贾林曰:臣忠义,重禀命,坚守者,亦不可攻也。梅尧臣曰:有所害也。王析曰:城非控要,虽可攻,然惧于钝兵挫锐,或非坚实而得士死力,又克虽有期,而救兵至,吾虽得之,利不胜其害也。张预曰:拔之而不能守,委之而不为患,则不须攻也。又若深沟高垒,卒不能下,亦不可攻也。如士匄请伐阳,荀荦曰: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服为笑。是也。(地有所不争)曹操曰:小利之地方,争,得而失之;则不争也。杜牧曰:言得之难守,失之无害;梅尧臣曰:得之无益者。王析曰:谓虽为要害,敌已据之;或得之无所用,若难守者。张预曰:得之不便于战,失之无害于己。则不须争也,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传世本曹操注孙子,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传世本曹操【孙子注】,为南北朝时代的伪作而已,真正的曹操【孙子】注解,并非十三篇,而是五十余篇,可见,也非全貌,真正的曹操注本,为【孙子解说】,五十十余篇,解是解、说是说。
【3】;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这一段文字,严重的颠置,这一段文字应该归属于【孙武兵法】第五十六篇“九处”不难看出,传世本次序严重的颠置,前后自相矛盾!这是不争的事实!
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兵法】“五称”
【用变之法,以权为道,以道设谋,以谋达变,以变取胜。故兵称有五变:一曰地变,二曰城变,三曰军变,四曰途变,五曰君令变;地变者,地有所不争也;城变者,城有所不攻也;军变者,军有所不击也;涂变者,涂有所不由也;君令变者,君令有所不行也】
地之所不争者,曰:山谷水【泽】无能生者,【虽得之】而【无益。故得之者备,备人者】虚。如此者,弗争也。城之所不攻者,曰:计吾力足以拔之,拔之而不及利于前,得之而后弗能守,若力【守】之,城必不取,及于前,利得而城自降,利不得而不为害于后。若此者,城唯(虽)可攻,弗攻也;徐(途)之所不由者, 曰:浅入则前事不信,深入则后利不【接】,动则不利,立则囚。如此者,弗由也;军之所不(击)者,曰:两军交和而舍,计吾力足以破其军,獲其将。【远】之,有势巧权于它,而军【对吾则无力攻之。为保实而夺重,故避其守军,留其】将【卒】。如此者,军唯(虽)可(击),弗(击)也。 君令有所不行者,君令有反此四变者,则弗行也。【故知五】变者,则知用【矣】。
【将不通于九变之利害者,虽知形势,不能得形势之用也。用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四治五利,不能得天地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故务可信;杂于害,故患可解。是故屈诸侯者之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之也。故覆军杀将,必以九变之利害而计之。此称之九变,不可察也】。
译文;灵活运用变通的方法,在于以权衡驾驭轻重缓急、利害得失的原则,然后再以这一原则为指导图谋筹划,在运用图谋筹划来运用变通,只有以灵活变通才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应该注意九种变通;这九种变通有;一是地变、二是城变、弎是军变、四是途变、五是君令变。地变是,有的地域不必要争夺;城变是,有的城邑不必要进攻;军变是,有的军队军不必要擅自追击。涂【途、道路】变是,有的涂【道路】不必要随性任意自由通过。卒变是,有的士卒不必要过分加以戒备、君令变是,甚至君主有的命令也可以不必盲目接受执行。
有的地域不必争夺的原因是,是因为大山深谷、河流、沼泽荒无人烟、困窘边远,军队实在无法生存的特定区域,纵算是付出鲜血生命代价,得到了这一特定的区域,对我不能带来任何有利条件,即使有便利之处,但也会给给我方带来诸多不便的累赘,所以即使得到了,也得需要分军防守,如果处处分军驻防,就势必形成处处空虚被动,如果遇到这种特定的区域情况,就千万不要盲目争夺;有的城邑之所以不必要进攻的原因是,是因为筹算以我方的能力、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予以拔除,不过即便是拔除了,却不能够对我方战略提供任何便利条件,即便是得到后,又没有万全的把握来防守,如果奋力防守,其他的重地、雄城,强敌不仅不能完全拔除,且时时处处对我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即便是能够得利于前,这个城池也会因为整个战局的发展而受到牵制陷于被动,乃至于投降,即便得不到利,但也无法对我战局构城威胁,如果像这样的城池,就暂时不要盲目攻击;有的涂【道路】之所以不必要随意自由通过的原因是,是因为我方的军队入敌境内太浅,士卒就会对进取失去信心,前功尽弃、无功而返,过分深入敌境,又可能因相互驰援以及军需战略物资难以接济,所形成的犄角的策应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一再的盲目妄动就势必会置于被动不利境地,如果不动,又会陷于困境,如果遇到这种特定道路,就不要随意自由通过;有的军队不必要擅自追击的原因是,双方军队相互交错,筹算我方的能力完全可以击破,擒获这个军队的将领、降服这个军队的士卒,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总体战略来分析,已经有一种特殊的有利于我的势态权驾牵制于它,而这支军队对我又不可能造成任何威胁,为了保存军事实力,夺取更多的粮草辎重,所以暂时避开这支军队,留下这支军队的将领、士卒,像这样的军队,虽然完全可以攻击,但不要随意攻击;有的军队不必要擅自追击的原因是,双方军队相互交错,筹算我方的能力完全可以击破,擒获这个军队的将领、降服这个军队的士卒,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总体战略来分析,已经有一种特殊的有利于我的势态权驾牵制于它,而这支军队对我又不可能造成任何威胁,为了保存军事实力,夺取更多的粮草辎重,所以暂时避开这支军队,留下这支军队的将领、士卒,像这样的军队,虽然完全可以攻击,但不要随意攻击;甚至君主有的命令之所以也可以不必要盲目接受的原因是,如果君主所发的命令严重地违反了诸多变通的基本原则,如果像君主所发的这种命令、就不要盲目的执行,这就是五种变通的基本道理。
五种变通的途径,一定要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只有将这五种变通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才能够变善于掌握权衡的基本要素,为五种变通创造有利的首要条件,使敌人的失误变成为敌人的阻力或障碍,所以说;变通之中也有变通,善于掌握变化权驾的道理,是如何能够善于掌握权衡变化的深邃道理,完全善于掌握权衡变化的深邃道理,又要把握变通的法则,运用的尽善尽美,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就是运用五种变通的要领。所以说将军如果能够精通运用五种变通灵活变化,把握五种变通的趋利避害原则,就能够知晓用兵的奥妙所在,如果不能够完全通晓五种变通的趋利避害原则,就算是知晓形势,也无法得到形势的便利所在,用兵打仗不晓得五种变通的原则,纵算是洞悉四治五利,也不一定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天时、地利、人才的优势的思虑缺一不可,所以,凡是明智的将领考虑问题全方位兼顾厉害多方面,能够在不利的特定情况下,充分考虑到发掘不利情况下的优势潜能,即使在有利的态势下,也会充分考虑到潜在的不利因素,事情就可以转危为安,变患为利,可以广收事半功倍的特殊效果,在有利的特定条件下,又能够充分认识和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就可以防患于未然,除祸于未形,做到防微杜渐,及时能够纠正偏差、堵塞漏洞、矫正失误,能够使诸侯国心悦诚服,最好使用祸患使各诸侯国疲于奔命、忙于应付,最有效的手段是让这些诸侯国做不得已、又力不从心的事,用有利的因素为诱饵,诱其上钩。用兵的方法是,不要总是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是要寄希望于自己做好各种准备,能够严阵以待,迫使敌军不得以不改变原有的战略意图,千万不要过于寄希望于敌军不要来进攻,而是要立足于依靠自己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而不可战胜的国防力量,使敌人不敢贸然进犯,相反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将领被杀。所以只有更好的通晓九种变通的利害,所以这九种变通原则不可以不审慎地加以考察研究。
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兵法】本所残缺的内容
【人变者,人有所不用也。国变者,国有所不破也。卒变者,卒有所不戒也。君令变者,君令有所不行也。天有所不忌者,曰:若忌天则失要情,失要情则失天调;若忌天则失爱机,失爱机则失贵胜;若忌天则阻行日,阻行日则失先人之利。如此三者,天虽可忌,弗忌也。人有所不用者,曰:牾逆无教者,安能忠于君主!不忠于君主,安能以死而报国哉?贪位、贪财、贪色于一身者,安能同心同德?不能同心同德,安能杀身而成仁哉?心怀叵贼者,安能和道一志?不能和道一志,安能共存共亡哉!?如此三类者,虽有智勇邃事,弗用也。国有所不破者,曰:两邻不和而逐,计吾力可以破其国,据其地,服其民。远计之,强敌虎视,不如与其结盟,共伐不宵。如此者,国虽可破,弗破也】。这一段文字的大意是:一是天变、弎是人变、四是国变、八是卒变、天变者,天有所不忌也。人变是,人有所不用也。国变是,国有所不破也,卒变是,卒有所不戒也。有时的天象物候可以不必要忌讳的原因是,君主如果迷信于那些天象物候,而盲目忌讳,就会失去重要的情报,如果无法技术准确的得到情报,就势必容易失去自然的调度法则,如果失去自然的调度法则,就很容易使弥足珍贵的有利时机,稍纵即逝,一旦错失良机,就会很容易与胜利的一线有利战机失之交臂,如果一再的沉溺于那些天象物候,就势必会阻止行军的日程,一旦阻止了行军的日程,就会失去先发制人的先决条件,如果出现了这三种情况,那些天象物候就不必要过于忌讳迷信;有的人不必要重用用的原因是,是因为像忤逆、缺乏教养、且有多次犯罪前科的人,就要谨慎使用,像这种人,如果不能忠于君主,又怎么能够视死如归的报效国家呢?如果集贪婪权势、贪恋钱财、迷恋美色于一身,又如何能够同心同德呢?不能同心同德,又如何能舍生忘死的成就仁义呢?如果想这三类人,即便是有智谋、勇气,从长远看,只可利用,万不可重用;有的国家之所以不必要随意攻破的原因是,因为两个邻国不谋而合的相合争逐,就算我方能够将这个国家攻破,占据这个国家的土地,使这个国家的民众被迫屈服,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战略来看,强敌无时无处不虎视眈眈,还不如与这个国家结为友好邻邦,共同讨伐不施行仁政的国家,如果像这种情况的国家、虽然完全可以攻破他,但不必要攻击他;有的士卒之所以不必要过分的加以戒备的原因是,是因为士卒如果能够进退自如、行动神速,所采取的手段又能够事半功倍,行军千里如入无人的境地,能够专断而又不至于败亡,如果像这样的卒、就没有必要过分的加以戒备、约束。我相信,相比较之下,优劣长短自出矣!
传世本【孙子兵法】所谓的九变,只是提及了九变的其中的五变的一个纲要而已!银雀山汉墓竹简要是比传世本丰富了其中五变的具体内容,这是不争的事实!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应该归于【孙武兵法】第五十五篇“九变弎”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这一段文字,严重的颠置,这一段文字应该归属于【孙武兵法】第五十六篇“九处”而已!
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一日
鬼谷洞俗家弟子、西安古兵学研究会研究员、推广者戴文手启


1楼2020-09-12 18: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