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彝族吧 关注:2,940贴子:50,447
  • 2回复贴,共1

云贵两省彝语地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云贵两省彝语地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9-15 15:50回复
    [转]原文载于“金碧坊”zhangxiangchao
    南诏史迹钩沉31:云南昆明之谜
    如果在百度查询“云南”,得到的解释是“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其说源于何处?
    倪辂本《南诏野史·六诏历代名称不同》引《白古通》说:唐玄宗问张俭成住何处?答曰:南边云下,因命为云南。
    《僰古通记浅述》载:开元二十八年(740年),遣张俭成赍(ji,捧)白金百两、当归、药材入贡。至京城,寺有新钟铸成。示曰:“新钟未试,敢有撞者一叩罚金一两。”俭成不知有禁,连撞二十八叩。使者拿之赴朝,玄宗怜其远人,赦之。上问张俭成:“尔在何方?”时天有片云,俭成对曰:“臣在云之南。”上曰:“尔地自此为云南。”这个故事,肯定有时间错误,因为738年玄宗即已赐皮罗阁名归义,为云南王,何以此时才来命其地为云南?
    《滇史》载:(盛罗皮)诏之十二年(725年),遣张建成朝唐。…入觐,明皇厚礼待之。…先是,建成过成都,大慈寺初铸钟成,寺僧约曰:“击钟一声,施黄金一两。”建成连扣八十声,僧惊问之,曰:“吾南使张建成也。”僧乃易其名曰“化成”…(《纪古滇说集》与此同)。这个记叙中,击钟地点与前者不同,恐有误。唐初成都大慈寺曾一度兴旺,玄奘在此受戒,后寺废,至756年,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才敕令重建,张建成经过成都时,即使入寺击钟,也不在废弃的大慈寺。
    笔者推测,这个故事应该就是我们在30节中,引用《册府元龟》所记载的、发生在开元十年(722年)那次朝觐中。只是内容丰富了许多。倒是《僰古通记浅述》所载细节,较为合理。进贡白金,击钟罚金,表明南诏当时已经比较富裕。且认为“云南”为玄宗“赐名”。
    但是,我们查古籍知,云南之名早以存在。旧《唐书·地理志》说:姚州,武德四年(621年)置,在姚府旧城北百余步,汉益州郡之云南县。…蜀刘氏分永昌、建宁置云南郡,而治于弄栋。新《唐书·地理志》说:高祖以汉云南县地置姚州云南郡,辖姚城、泸南、长明三县。只是范围未广及今之云南省。
    既然早以存在云南这个地名,“(彩)云之南”的解释,肯定就不是其原意,而是后来的附会。至于说“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也不确切。“云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又称大雪山。属横断山脉,断块山地。近南北走向。”整个云南并非位于云岭之南,而主要是位于云岭之东。
    《彝族古代文明史》(且萨乌牛著,民族出版社,2002年,128页)说:云南,非“彩云之南”。此乃近年(上述可知,非近年)来望文生义之说。云南为彝语“日南”之转写,也有“夜纳”、“夜倮”、“云讷”、“云南”等同音异写,其直译为“水黑”,为彝语语法,实义为“黑水”,形容水深,水色碧蓝,指滇池或金沙江,因此得名。依照此说,云南的本义是“碧蓝深水”。
    我们已经知道,在唐朝“昆明”是指今四川盐源县。《昆明风物志·历史沿革》(李孝友编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说:元宪宗四年(1254年)始立昆明千户,至元十二年(1276年)改善州,领县二,曰昆明、官渡。二十一(1285年)年改善州为中庆路,治昆明,官渡併入之。明洪武十五年(1385年)始设昆明布政使,云南府,昆明县。也就是说,从元代开始,“昆明”这顶“帽子”,才戴到今昆明市的头上。
    那么“昆明”是何意思呢?古籍文献、百度搜索都没有给出答案。还是看《彝族古代文明史》(128页):“昆”,彝音kuo,指英勇、勇敢;明,彝音mu,指地方,合义为“英雄之地”。呵呵,伟哉昆明,英雄之地!
    顺便说说“滇池”。云南史学泰斗方国瑜先生在《古滇国》一文中,批驳了汉文典籍中讹引“滇”为“颠”之谬误。那么“滇”是何意思呢?《彝族古代文明史》(147页):滇,彝音die,义指“鹰”。…“滇濮暑诺”,“滇濮”指滇人、滇祖居住地,“暑诺”义“黑海”,即“深黑”(彝族惯于以颜色喻深浅、浓淡),此即指今“滇池”。咩咩洒,“滇池”义为“深黑之鹰居住地”。
    再说几个地名。
    昭通:彝音转写,另有“交土”、“纠土”、“朱提”(唐朝称今昭通为朱提)等同音异写。指“鹰叫之地”。
    点苍山:彝语义为“鹰栖落之地”。
    在751年南诏攻陷姚州以前,成都一直是姚州都督府的直接“上司”剑南道治府所在地。南诏立国以后,成都又是统率南诏的云南安抚使驻地。唐朝与南诏友好时期,前往成都“留学”的南诏人士曾多达千人。南诏前往长安、洛阳朝觐,大多经由成都。
    成都这个地名也有误解。旧时文人用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来解释成都。还说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彝族古代文明史》(129页)说:彝语“成”为“稻谷”,“都”为“出产”,合义为“出产稻谷之地”。与上述解释大相径庭。
    剑南道戎州(今四川宜宾)都督府,也是由蜀入滇所经地之一。《彝族古代文明史》(129页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9-16 20:03
    回复
      (文字接上)剑南道戎州(今四川宜宾)都督府,也是由蜀入滇所经地之一。《彝族古代文明史》(129页)说:“宜”为“尼”(彝);“宾”,彝语为“分散”、“迁徙”之义,合义为“彝人迁居之地”。
      所有这些说法,较之“望文生义”或以汉音训诂,可能更接近真实,姑且录之,以供大家参考。(本文完)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9-16 2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