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联合肉牛养殖技术?技术服务17610060018
1 农村家庭联合肉牛养殖的发展趋势
我国牛肉产量排世界第3位,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产量、消费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远。近年来,国家政策向“三农”的倾斜加打了养殖业的投入,由于牛肉市场的稳定和项目的支持对农村肉牛养殖起到了保障作用,而农村的资源优势正是发展肉牛养殖的最佳选择,并且随着国家惠农项目的支持,农村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养殖集中的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合养殖模式,把肉牛养殖推向集约化生产道路。
2 农村家庭肉牛养殖的现状
农村地区家庭肉牛养殖基本是以分散个体农户的小规模养殖为主,没有养殖的专业组织和技术经验,养殖方式简单。存在品种单一、养殖周期长、屠宰率低、品质差、形不成产业链、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虽然在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农民养殖的观念得到了转变,积极性提高,但是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和服务体系,养殖回报率低。所以,应实行家庭联合养殖肉牛,提高产量和经济收益。
3 农村家庭肉牛养殖的技术措施3.1 养牛规模和牛舍规划
农村家庭肉牛养殖的规模可根据资金、饲草数量、土地等条件进行计划养殖的头数,采用农户联产形式,发展合作社经济,以形成规模进行集约化经营。牛舍的建设可根据当地的气候、资金、规模等综合条件进行建设,也可利用支农项目畜棚,要经济实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为原则,尽量减少养殖过程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和肉质,以使农村养牛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
3.2 加强杂交改良,提高繁殖率
在农户小规模的养殖中一般采取地方畜牧兽医服务体系连点服务方式,统一引进适合当地的优良肉牛品种的公牛作为父本(♂)以经济杂交为主,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统一配种。改良的全部过程由当地畜牧兽医专业人员进行服务,从发情鉴定、输精、妊娠诊断和分娩等各个环节进行督促,以保证其受胎率和分娩率,提高繁殖率,而且不断进行品种的提纯,以提高产肉率和肉质,使养殖效益最大化。
3.3 合理利用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合理利用农村饲料资源,使饲料资源得以充分发挥,降低饲料成本从而获取经济效益。这样既能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又能实现从农副作物→肉牛养殖→粪尿→沼气池→农业种植肥料的链条,既环保也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天然肥料。
3.3.1 精饲料的搭配 在肉牛的饲养中营养是不能忽视的,因此,要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进行适当的搭配,农业区农副作物用于肉牛饲料搭配的种类越多越好,一般需要6种以上。根据农业区的农副作物的种类推荐以下配方,供参考。青稞或小麦15%~20%,玉米15%~20%,菜籽饼10%~15%,马铃薯15%~20%,黄豆20%~25%,食盐0.8%~1%。还可根据条件饲喂一些青绿饲料和块根块茎类饲料,并且根据肉牛生长需要补充所需维生素。
3.3.2 秸秆氨化技术 秸秆氨化后可以提高消化率10%~20%,粗蛋白含量提高1.0~1.5倍,也可以提高采食量,总营养价值可提高一半。秸秆的氨化一般采用尿素氨化发效果比较好,原因是秸秆中存在有尿素酶,可对尿素进行分解释放出氨,在密封状态下可对尿素实行氨化,方法是按秸秆重量的30%称取尿素,然后溶于60 kg水中,均匀的喷洒到100 kg的秸秆上,逐层对方,密封覆盖,氨化的时间可按温度确定,由于不同地区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所需温度也不一样。
3.3.3 利用尿素进行肉牛养殖 利用反刍动物将尿素分解成蛋白质后被利用的特性,合理利用尿素饲喂肉牛以代替或补充蛋白质饲料的供给,这样即可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对肉牛的生长发育和育肥效果特别明显。尿素的添喂在犊牛出生4个月后可进行,刚开始饲喂尿素时的喂量要少,经过10 d的适应期后可以逐渐加大饲喂量至尿素的饲喂标准,尿素的日饲喂量应按体重的0.03%~0.05%计算,饲喂尿素时先将尿素拌入精饲料中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的的精饲料与粗饲料合拌均匀后饲喂,日饲喂量应该分2~3次进行,饲喂尿素3~4 h后才能饮水,禁止将尿素溶于水后饮用。
3.3.4 养殖肉牛的防疫与驱虫 牛饲养过程中的防疫特别重要。另外,牛的内外寄生虫病对肉牛的生长和育肥效果的影响严重,直接影响到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所以,搞好防疫工作和肉牛的定期驱虫是保证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2个关键环节。肉牛的圈舍环境卫生也很重要,要经常保持牛舍卫生的干净,不能太潮湿,以防给细菌的生长和腐蹄病的发生,牛舍内外环境及常用设施要经常进行消毒。
3.4 牛群饲养管理
3.4.1 育成牛的周转和管理 市场是影响肉牛出栏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根据市场价格的浮动和年初存栏数、年度生产计划、产犊数、出栏数、引进数和淘汰数的比例作为周转的依据,以发挥出栏肉牛的总体经济效益。周转的方式是将当年所产的公牛和淘汰的生产母牛确定为出栏对象,并且经过快速育肥缩短屠宰达标的周期;当年所产的母牛和用于生产的母牛要做好繁育工作以用于繁殖。在管理上采取合作经营模式,从农户联产→统一管理→合作组织机构→统一加工→市场的生产模式。
3.4.2 饲养方式调整 饲养方式的调整要根据饲养地区的气候条件而定,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各生理阶段营养的需求进行饲养方式的调整,从而利用农区的资源优势降低成本。在饲养方式调整过程中对备用生产母牛和生产母牛要以繁殖为基础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淘汰母牛和公犊采用育肥的饲养管理,使其短期内达标屠宰,缩短饲养周期。
1 农村家庭联合肉牛养殖的发展趋势
我国牛肉产量排世界第3位,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产量、消费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远。近年来,国家政策向“三农”的倾斜加打了养殖业的投入,由于牛肉市场的稳定和项目的支持对农村肉牛养殖起到了保障作用,而农村的资源优势正是发展肉牛养殖的最佳选择,并且随着国家惠农项目的支持,农村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养殖集中的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合养殖模式,把肉牛养殖推向集约化生产道路。
2 农村家庭肉牛养殖的现状
农村地区家庭肉牛养殖基本是以分散个体农户的小规模养殖为主,没有养殖的专业组织和技术经验,养殖方式简单。存在品种单一、养殖周期长、屠宰率低、品质差、形不成产业链、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虽然在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农民养殖的观念得到了转变,积极性提高,但是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和服务体系,养殖回报率低。所以,应实行家庭联合养殖肉牛,提高产量和经济收益。
3 农村家庭肉牛养殖的技术措施3.1 养牛规模和牛舍规划
农村家庭肉牛养殖的规模可根据资金、饲草数量、土地等条件进行计划养殖的头数,采用农户联产形式,发展合作社经济,以形成规模进行集约化经营。牛舍的建设可根据当地的气候、资金、规模等综合条件进行建设,也可利用支农项目畜棚,要经济实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为原则,尽量减少养殖过程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和肉质,以使农村养牛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
3.2 加强杂交改良,提高繁殖率
在农户小规模的养殖中一般采取地方畜牧兽医服务体系连点服务方式,统一引进适合当地的优良肉牛品种的公牛作为父本(♂)以经济杂交为主,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统一配种。改良的全部过程由当地畜牧兽医专业人员进行服务,从发情鉴定、输精、妊娠诊断和分娩等各个环节进行督促,以保证其受胎率和分娩率,提高繁殖率,而且不断进行品种的提纯,以提高产肉率和肉质,使养殖效益最大化。
3.3 合理利用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合理利用农村饲料资源,使饲料资源得以充分发挥,降低饲料成本从而获取经济效益。这样既能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又能实现从农副作物→肉牛养殖→粪尿→沼气池→农业种植肥料的链条,既环保也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天然肥料。
3.3.1 精饲料的搭配 在肉牛的饲养中营养是不能忽视的,因此,要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进行适当的搭配,农业区农副作物用于肉牛饲料搭配的种类越多越好,一般需要6种以上。根据农业区的农副作物的种类推荐以下配方,供参考。青稞或小麦15%~20%,玉米15%~20%,菜籽饼10%~15%,马铃薯15%~20%,黄豆20%~25%,食盐0.8%~1%。还可根据条件饲喂一些青绿饲料和块根块茎类饲料,并且根据肉牛生长需要补充所需维生素。
3.3.2 秸秆氨化技术 秸秆氨化后可以提高消化率10%~20%,粗蛋白含量提高1.0~1.5倍,也可以提高采食量,总营养价值可提高一半。秸秆的氨化一般采用尿素氨化发效果比较好,原因是秸秆中存在有尿素酶,可对尿素进行分解释放出氨,在密封状态下可对尿素实行氨化,方法是按秸秆重量的30%称取尿素,然后溶于60 kg水中,均匀的喷洒到100 kg的秸秆上,逐层对方,密封覆盖,氨化的时间可按温度确定,由于不同地区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所需温度也不一样。
3.3.3 利用尿素进行肉牛养殖 利用反刍动物将尿素分解成蛋白质后被利用的特性,合理利用尿素饲喂肉牛以代替或补充蛋白质饲料的供给,这样即可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对肉牛的生长发育和育肥效果特别明显。尿素的添喂在犊牛出生4个月后可进行,刚开始饲喂尿素时的喂量要少,经过10 d的适应期后可以逐渐加大饲喂量至尿素的饲喂标准,尿素的日饲喂量应按体重的0.03%~0.05%计算,饲喂尿素时先将尿素拌入精饲料中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的的精饲料与粗饲料合拌均匀后饲喂,日饲喂量应该分2~3次进行,饲喂尿素3~4 h后才能饮水,禁止将尿素溶于水后饮用。
3.3.4 养殖肉牛的防疫与驱虫 牛饲养过程中的防疫特别重要。另外,牛的内外寄生虫病对肉牛的生长和育肥效果的影响严重,直接影响到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所以,搞好防疫工作和肉牛的定期驱虫是保证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2个关键环节。肉牛的圈舍环境卫生也很重要,要经常保持牛舍卫生的干净,不能太潮湿,以防给细菌的生长和腐蹄病的发生,牛舍内外环境及常用设施要经常进行消毒。
3.4 牛群饲养管理
3.4.1 育成牛的周转和管理 市场是影响肉牛出栏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根据市场价格的浮动和年初存栏数、年度生产计划、产犊数、出栏数、引进数和淘汰数的比例作为周转的依据,以发挥出栏肉牛的总体经济效益。周转的方式是将当年所产的公牛和淘汰的生产母牛确定为出栏对象,并且经过快速育肥缩短屠宰达标的周期;当年所产的母牛和用于生产的母牛要做好繁育工作以用于繁殖。在管理上采取合作经营模式,从农户联产→统一管理→合作组织机构→统一加工→市场的生产模式。
3.4.2 饲养方式调整 饲养方式的调整要根据饲养地区的气候条件而定,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各生理阶段营养的需求进行饲养方式的调整,从而利用农区的资源优势降低成本。在饲养方式调整过程中对备用生产母牛和生产母牛要以繁殖为基础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淘汰母牛和公犊采用育肥的饲养管理,使其短期内达标屠宰,缩短饲养周期。